派派小说
猴岛论坛
用户登录
注册账号
登录后才能发帖
0
写作素材
中国古代的死亡诊断方法 。
[人文通史]
中国古代的死亡诊断方法 。
刷新数据
阅读:
1677
回复:
3
回复楼主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收藏本帖
若梨花白。
(内阁元老)
楼主
2010-06-11
《仪礼》和《荀子》都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仪礼》有
“
属纩以俟气绝
”
的记载,
“
属
”
即安放,
“
纩
”
是新丝棉,意思是拿新丝棉放在临死的人的鼻孔前面,等待他气绝;《荀子》中
“
紸纩听息
”
,意思也一样,
“
紸
”
犹言
“
属
”
,
“
息
”
是气息,也就是呼吸。这便是中国古代有关死亡诊断方法的最早记载。
它以呼吸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准,而用质地极轻稍有气息便会摆动的新丝绵来检验,以诊断死亡
。
后来民间奉为家礼准则的《家礼大全》,其《丧礼》中,
“
紸纩听息
”
是一个重要步骤。可见这个死亡诊断方法,在中国古代一直沿用。
除此以外,
古人还认识到心跳停止在死亡诊断中的意义
。
在原始人居住的洞穴里面,曾发现这样的壁画:一头大野牛,一颗心脏,标熗正刺在心脏上面。刺穿心脏使野牛死亡,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打猎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心脏与死亡有密切关系的知识,也许在那时候就已经有心跳停止就是死亡的模糊概念了。
至于文字记载,也首见于两千多年前。那时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在《平人气象论》一章中,这么写道:
“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日死。
”
这就是说,胃经脉的大络叫做虚里,它的脉系从胃贯膈,上络于肺,通过左乳下,跳动可以应衣,这地方是可以测验宗气的。
倘若跳动甚剧,好象喘气一般而有断绝之象,这是病在膻中,若见脉象结而移位,是有积滞。
“
绝不至
”
,也就是一点儿也不跳动,那是死了
。
从这段经文可以推知,那时候已经有用手按在虚里穴上,也就是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以诊断死亡的方法了。文字见于医学的经典著作,看来这是医生才用的方法。
以停止呼吸和停止心跳作为人类死亡的定义和标准,事实上一直延续到本世纪
60
年代。
事实上呼吸停止、心跳停止,也还有再活过来的。在西南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布须曼人多次发现这样的奇迹,呼吸、心跳停止的人被埋在浅墓中,隔不久竟爬了出来,再活下去。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朗道,
1962
年因车祸心跳停止,其后又恢复了,再活了
6
年。
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了解到这种现象,知道所掌握的死亡诊断方法不尽完善,而想出了合理的补救措施。《礼记》就有这样的记载:
“
或问:
‘
死三日而后殓者何也
?’
曰:
‘
三日而后殓者,俟其生也,三日而生,不生亦不生矣。
”
那时即规定死后三天才入棺收殓,以防万一再活过来。古人挺聪明,这么做就保险了,要不,中国的棺木坟墓历来坚实,人在其中,是绝不能象布须曼人那样爬出来的。
分享
正序阅读
只看楼主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秋枫殇
(文学大师)
地板
2010-06-13
中国的古人很聪明啊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又二每文
(文学之神)
板凳
2010-06-12
古代人是很聪明的
╮(╯▽╰)╭我很害怕死亡~~~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天若舞
(派派贵宾)
沙发
2010-06-11
O(∩_∩)O~又看到桃子来素材。撒花。
死亡帖素材有不少。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