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素材专题】之植物篇
—
本帖被 灬千ヽ 执行加亮操作(2010-12-01)
—
[backcolor=#666666][table=100%][tr][td][align=center]
[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梅”的写作[/color][/b]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49] [/align]
[color=#cccccc][size=2]●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朴鼻香?
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梅花: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早春开花,五瓣,味香,耐寒。历来受人们称颂,被誉为“四君子”(梅、兰、菊、竹)之首。有中国“国花”之称。寒彻骨:形容严寒的天气透彻心骨。此句每被用来比喻人要经受苦楚、磨难,才会取得非凡成就。这与“梅花香自苦寒来”同一意义。
●举世更谁怜洁白,痴心皆尽爱繁华。
唐·徐夤《梅花》世俗都追逐繁华。谁人赏识孤清高洁的梅花啊。
●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唐·白居易《忆杭州梅花》余杭:杭州。伍相:春秋时的伍子胥,曾助吴王夫差称霸,后因忠谏,被迫自杀。孤山:在杭州西湖,所种梅花很有名。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山园小梅》暄妍:指梅花在晴日里显得更妍丽。占尽风情:独占风采。浮动:形容香气飘散。前两句表现梅花的孤标傲兴;后两句表现梅花的清流雅洁、幽香秀美。通过细节描写把梅的姿态、香气和神采刻画得十分传神,为历代传诵。作者以梅自喻,显示他不同流合污的品格,充满孤芳自赏的情趣。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二首》须:虽。逊:不如。一段:一缕、一片。似是写雪和梅缺点,其实是写它们各自的特色--雪白、梅香。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凌寒:冒着严寒。遥知:远远便知道。作者抒写自己坚贞的意志和品格。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宋·苏轼《红梅》即使扮作桃杏的点点红艳,还是留下孤高清瘦雪霜姿色。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一任:任凭。群芳:百花。妒:妒忌。成泥:指花瓣落地后变成泥尘。写梅之高格劲节,取神不取貌。借梅喻己,表现作者屡遭投降派压制、打击的忧愤心情,表达了不愿同流合污、至死不变的决心。词中流露了孤芳自赏的寂寞之感,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则反其意而用之,以昂扬、开朗、乐观的情调写梅,大异其趣。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宋·陆游《梅花绝句》放翁:陆游号放翁,自指。有何办法让我变出无数个化身,在每一树梅花前细细欣赏。联想丰富,出语奇特,洋溢着诗人对梅花的景仰之情。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宋·陈亮《梅花》变:指梅花从含苞到开放的变化。“一花引来百花香”隐喻一种新事物出现后,会带来许多新事物的涌现。而“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也暗示作者为了抗金救国,不怕自我牺牲的精神。
●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瑞雪落在梅花的枝头上。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宋·姜夔《疏影》深宫旧事:这是有名的梅花掌故,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睡在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上,成五色花,拂之不去,过了三天才能洗掉,以后宫女竟相效法,在额上作梅花妆了。蛾绿:指眉。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宋·辛弃疾《临江仙·探梅》辛词豪放,写梅花亦与众不同。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宋·王淇《梅》侵:玷污。竹篱茅舍:指清贫人家。林和靖:宋代诗人林逋,长期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清高脱俗,终生不仕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以富有谐趣的笔调写梅花的高雅品格。
●岩谷深居养素真,岁寒松柏日相亲。孤根历寒冰霜苦,不识人间别有春。
元·冯海栗《山中梅》素真:本心。岁寒:寒冷岁月,即冬季。表现山中梅自甘淡泊的精神。
●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
元·王冕《素梅》诗句表现梅花不为羌笛所动、洁身自好的品格。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
元·王冕《白梅》著:造就。芳尘:尘俗。歌颂梅花不混于尘俗、挺立于冰雪、送香于人间的高洁坚韧的品格。
●一树幽花世外姿,依依水浅月斜时。无端玉骨飘零甚,不怨东风恰怨谁?
清·蒋蔚《落梅曲》世外姿:超脱尘世的风姿。玉骨:指晶莹如玉的梅花。甚:尽。前两句,写水边梅花的超世风姿;后两句,怨东风使梅花凋零破败,意味深长。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清·沈钦圻《梅》江山岁暮,忽发新枝,几经冰雪为报春来。
[/size][/color]
[align=center][color=#ff0000][b]【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兰”的写作[/b][/color][/align][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4848] [/align]
[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兰》兰:多年生草本花卉。花淡黄绿色,叶质柔中有刚。幽香清远,被人们尊为“国香”。兰原生于深山幽谷,朴实无华,有“花中君子”之美誉。会须:应该。佩里:带在身上。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唐·张九龄《感遇》兰叶:兰的香气在叶,故称“兰叶”。葳蕤(weī ruí):繁茂的样子。桂华:桂花。第四句意为:兰、桂使春与秋自然成为佳节。诗句是作者被贬后所写,以春兰秋桂的芳洁自比,以示誓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宋·刘克庄《兰》藓:苔藓,指阴暗偏僻处。挹(yì):犹取。卧屏:卧室中的画屏。把兰花的清高、淡泊的品格具体形象化。
●霜节百年期共老,国香一点为谁争。
元·谢宗可《并蒂兰》霜节:高尚的气节。国香:指兰花。
●能白更能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明·张羽《兰花》寸心:指花蕊。表现兰花这位“君子”的虚怀。
●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明·董其昌《题兰》酒阑:喝酒将醉的时候。卷:画卷。习习:形容阵阵香气。
●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
清·郑燮《兰》俗尘:庸俗的尘世。
●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
清·郑燮《题兰》友:作朋友的意思。炎凉:气候的冷热,比喻人情势利。后嗣子:后代。婚媾:婚姻。
●春兰末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清·郑燮《盆兰》末了:花开尽了。呆:待。荣枯:盛衰。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前两句教人珍惜时光,后两句道出世事枯荣的现象。
[/size][/color]
[/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竹”的写作[/color][/b][/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46]
[/align]
[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为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唐·白居易《题窗竹》鸣凤管:箫的雅称。零:落。留向:留它的意思。赞颂竹子凌寒不凋的顽强生命力。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
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抽:长高得很快。作者借笋抒怀,希望笋蓦地长高,暗喻自己有朝一日得到重用。
●春风吹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急唤苍头劚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宋·朱松《新笋》箨龙:笋的别称。戢戢:排列整齐的样子。苍头:仆人。劚(zhú):挖。碧参差:形容苍翠而又有高低的竹枝。后两句劝人及时采笋,也是暗指办事须迅速,时机不可失。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使:让。俗:庸俗。于潜:县名,在杭州西面。僧:僧人。绿筠轩:室名。绿筠,指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明·朱元璋《竹》与天齐:形容一直向高空生长。称赞竹子不畏重压、奋力向上的积极精神。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燮《竹》复:又。攒(cuán):聚集。撩:招惹。写竹子生长的生理特点,十分准确形象。后两句语意双关,颂其朴实无邪的品格。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臣括》衙斋:衙门中的屋舍。吾曹:我辈。听到竹叶的声响,也联想到劳苦大众的疾苦,可见作者爱民之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磨:折磨。任:任凭。竹子的不怕风吹坚劲不移的个性,也是诗人风骨的写照。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清·郑燮《题画竹》重霄:高空。新篁:新竹的叶子。复:又。借竹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竹里秋风应更多,打窗敲户影婆娑。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睡魔。
清·郑燮《题画竹》婆娑:形容纷披的竹影。前两句形象地描写风竹敲窗的情景;后两句,写不肯斩竹是为了警戒自己的昏睡不醒。它更深广的涵义,是让风竹敲窗去警醒世人的糊涂和沉迷。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
清·魏源《行路难》凌霜竹箭:冲破寒霜的竹子。[/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size][/color][/align]
[align=center][color=#cccccc][size=2][/size][/color][color=#ff0000][b]【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菊”的写作[/b][/color][/align][b][color=#ff0000][/color][/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47]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洛神:传说为伏羲之女,溺洛水而死,遂为洛神。荣曜:繁荣光彩。华茂:华美茂盛。称誉秋菊春松,比喻“洛神”的容光焕发。塑造这个美丽动人的女神形象,正是诗人追求理想的化身。菊: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品种繁多,形态和颜色都非常多样。秋冬之交开花,它耐寒傲霜、与世无争的品格历来被人称颂。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晋·陶渊明《菊》林:树林。耀:形容开得耀眼、鲜明。冠:益,挺立的意思。岩列:群山。贞秀:坚贞、秀俊。卓:卓然。霜下杰:风霜下的英杰。
●火力不能销地力,乱前黄菊眼前开。
唐·郑谷《初还京师寓止府署偶题屋壁》火力:战火。销:销毁。地力:地上的生命力,指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憎恶,对大自然顽强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秋丛:指菊丛。陶家:陶渊明的家,陶一生最爱菊,在房舍四周遍植菊花。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受人偏爱。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九月八:九月九日重阳民间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改为“八”是为押韵。杀:灭、尽。透:遍及。黄金甲:形容金黄色的菊花象军士穿的铠甲。作者予菊花以勇士的顽强斗争的性格,是他(农民起义领袖)的自我写照。
●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是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原指好的体态,这里比喻菊花枝叶之美。散:开。葩:花。青裙:姑娘的裙子,比喻叶子。髻丫:妇人盘起的发型,比喻花朵。应缘:只因。写菊的形态甚为形象、逼真。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宋·王安石《残菊》据说苏轼(一说是欧阳修)读到这两句诗后,即作诗嘲弄王安石:“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意为菊花不象其它花,在枝上枯萎后也不凋落。苏轼被贬到南方后,果然看到菊花是会落的。
●耐寒惟有东篱菊,金蕊繁开晓更清。
宋·欧阳修《霜》东篱菊:语出晋代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耐寒为人所爱,清晨盛开露水滋润更是迷人。
●浓露繁霜著似无,几多光彩照庭阶。何须更待萤兼雪,便好丛边夜读书。
宋·魏野《白菊》著:附著,附着。庭阶:庭院的阶下。萤:指车胤用纱囊装萤火虫作灯夜读的故事。雪:指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着重写白菊之白,从它的光彩引出以菊伴读,重视学习中生活情趣。
●身寄东篱心傲霜,不与群紫竞春芳。粉蝶轻薄休沾蕊,一枕黄花夜夜香。
宋·唐婉《菊花》寄:依靠。诗人与陆游婚后,因不合婆婆心意,被强令归家。群紫:众花。诗人以菊自比,表达她独立不移的品格。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并:靠,依傍。疏篱:稀疏的篱笆。赞颂了菊花宁可枯死枝头也不落地的独立、坚贞的品格,寄寓了决心斗争到底的民族气节。
●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元·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雨杂剧》黄花:菊花。红叶:枫叶。以动物比喻菊花枫叶,因同是生物,所以比得更为贴切、传神。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8回 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评章:评论、赞颂。高风:高尚的品格。[/size][/color]
[/align][align=center]
[color=#ff0000][b]【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树木”的写作[/b][/color][/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50] [/align]
[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从,更壹志兮。
战国·楚·屈原《九章·桔颂》后:后土,大地。皇:皇天,天。嘉:美好。徕:来,生来。服:适应。迁:移植。深固:根深蒂固。从:迁从。壹志:心志专一。诗人把桔树作为“独立不迁”的高尚人格的象征。该诗开拓了后世咏物诗的先河。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汉·无名氏《古诗·桔柚垂华实》芳菲:指桔柚色香。相投:指投合人们喜爱。借桔柚叹息自己怀才不遇,久搁而变色。
●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树。涓涓:水流细而长的样子。写春天的美景。从景物得时生机初发预见事物越来越昌盛。对仗工整,用语平易。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南朝·梁·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江干:江岸。末:边。江天合一,烟雾迷漫,远树隐约,好一个朦胧意境。淡远脱俗,引人入胜。
●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
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遥原:遥远的平原。若荠:象荠菜那样矮小。这是一个登高远望的奇妙景象,比喻贴切。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从此化出。
●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唐·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乔木:指高大的树木。流:飘。“吐”字精炼,使人有华月穿流云而出的突然之感,与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及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同擅其妙。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唐·白居易《杏园中枣树》君:指枣树。托物言志,赞美那些不图虚名、能干实事的可贵精神。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唐·薛郧、薛涛《井梧吟》薛涛:唐代著名女诗人。八岁时,父亲薛郧指着庭院的梧桐树吟了两句,薛涛随即续了后两句,遂成一首绝句。庭除:庭院。前两句吟桐的苍劲高耸,后两句咏桐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续得切题得体、合韵整齐。
●老树著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再老的树枝一旦开满花,也就不会觉得它有丑陋的树枝了。语简意深,可比作人妆粉的重要性,也可比喻一个人有了大的成就,可掩盖其很多缺点。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汀:水边平地。蔓:藤蔓。交罗蒙络:交错缠绕。写树蔓葱茏,野景情趣,信手拈来,纯任自然。
●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冷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宋·苏辙《南康直节堂记》遂:顺。栋宇:建筑物的栋梁。以喻树人,列数杉的各种优点:刚直、坚韧而富于献身精神。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宋·楼钥《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画》卉:泛指草。面友:貌合神离的朋友。三人:指松、竹、梅。一贬一褒,极誉“岁寒三友”饱经风霜的共同品格。
●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清·吴藻《苏幕遮》句法独特,极状春天的山林原野,展现一个碧绿尽染的世界。[/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
[/size][/color]
[/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百花”的写作[/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align][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4851] [/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甘瓜抱苦蔕,美枣生荆棘。
汉·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蔕:即“蒂”。诗句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藏于恶劣的环境之中。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南朝·梁·柳恽《咏蔷薇》乱:指香气浓郁,纵横袭人。自飞:形容花瓣轻盈。写蔷薇的神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又名“相思子”,南方植物,果实大如豌豆。一物二名,语句相关。撷(xié):摘。这是一首咏物诗,表面上咏物实则咏人,因有红豆而寄相思之意。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唐·张九龄《感遇》伊:语气助词。岁寒心:耐寒的本性。借丹橘抒情,意谓:丹橘经冬犹绿,不是由于得地利,而是由于有松柏般耐寒的本性,表现诗人不怕打击、一样有耐风霜的节操。第三句反诘,逼出收句,跌岩生姿。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唐·韩愈《榴花》子:果实。可怜:可惜。无车马:意指不被人们注意。颠倒:指苍苔为之神魂错乱。绛英:红色的花。此诗描写五月榴花色红如火、子结枝间,而园林冷落,车马稀疏,爱花无人,寄寓人才不被重用的叹惜之情。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唐·钱羽《未展芭蕉》冷烛:比喻蕉身。绿蜡:形容芭蕉的质感。缄(jiān):封。书札:古时的书信大都是卷筒形,象未展的芭蕉叶。把未展芭蕉的外形、内心刻画得形象风趣。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支。
唐·白居易《种荔支》红颗珍珠:比喻荔枝。太守:指作者自己。荔支:即荔枝树。荔枝结实晚,作者以荔枝作自比,颇有玩味。
●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
唐·李绅《红蕉花》殷:深红。“烧”字新奇、熨贴。一经点染,遂成名句。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唐·杜牧《紫薇花》晓:天明。上春:春早。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五代·南唐·成彦雄《杜鹃花》赊(shā):远。口中血:指杜鹃啼鸣。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歌宋玉墙。
唐·罗隐《杏花》文君酒:指西汉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实际上是以俏丽的卓文君比喻杏花。宋玉墙:指战国时楚国的宋玉被邻女窥视而不心乱的故事,以杏花比喻美女向墙外探望。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红一点:指石榴花。春色:景色。诗句蕴含“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道理,艺术手法甚好。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宋·苏轼《东栏梨花》东栏:东边庭院。雪:形容梨花。借梨花慨叹人生的短促。
●日噉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食荔支二首》噉:即啖、吃。荔支:荔枝。辞:妨。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宋·黄庭坚《水仙花》凌波仙子:水仙花的美誉。尘袜:与“凌波”均出于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断肠魂:使人肠断魂飞,形容水仙花的迷人。绝:消失。
●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东风第一枝。
宋·黄庭坚《玉簪》玉簪:草本植物,花径细长,白色,极似饰物玉簪。堕:落。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含春泪:比喻花上沾的春雨。描写轻雷和春雨过后,芍药、蔷薇宛如不同神情、不同姿态的少女形象。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宋·汪洙《李花》葩:花。芳:香。侣:同“伴”。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韩琦《迎春花》覆阑:指挂在栏杆外。冲:顶。自足:自满、自赏。卉:可供观赏的草。
●道人赠我岁寒种,不是寻常儿女花。
宋·王十朋《山茶》道人:道士、仙人。岁寒种:耐寒的花种。儿女花:指娇嫩的花。陆游诗句云:“惟有山茶偏耐久”,皆称赞山茶不畏风霜。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咏花寄情。称誉桂花的清雅淡泊。
●一枝才谢一枝妍,自是春工不与闲。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悴片时间。
宋·朱淑真《月季花》春工:春天的工匠。荣悴:荣耀和衰老,指花开花落。片时间:形容时间的短促。
●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宋·杨万里《凝露堂前紫薇花两株,每自五月盛开,九月乃衰》放:开。用紫薇花期长的特点,破“花无百日红”的旧说。
●骨相玲珑透八窗,花头倒插紫荷香。绕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时也自凉。
宋·杨万里《咏芭蕉》骨相:人的骨骼,这里指芭蕉的体形。透八窗:形容蕉叶之间的空隙。紫荷香:荷花,与芭蕉作比较。罗扇:罗纱制成的扇,比喻蕉叶。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宋·辛弃疾《清平乐》大都:不过。宫黄:宫中妇女化妆的黄粉,这里指桂花。直恁(rèn):就是这样。染:熏。教:使。咏桂花的名句,比喻那些微小的事物或人物能发挥大作用。
●谁把风刀剪薄罗,极知造化著功多。飘零易逐春光老,公子樽前奈若何。
宋·翁广元《剪春罗》薄罗:轻盈的纱罗,比喻剪春罗的花瓣。造化:大自然。公子:贵族子弟。樽:酒杯。奈若何:如何处置你呢。若,犹“汝”。前两句写剪春罗的美态,后两句触景生情,劝人珍惜大好时光。
●镂雪裁绡个个圆,日斜风定稳如穿。凭谁细与东君说,买住青春费几钱。
宋·孔平仲《榆钱》榆钱:即榆树的花。因榆未生叶时,枝条生榆荚,形状似钱,色白成串。镂雪裁绡:形容榆钱洁白、轻巧。镂:雕刻、塑造。东君:春神。最后一句形象、风趣、有余味。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宋·汪藻《即事》描写深夏庭院景致和雨后芭蕉的旺盛生态。后一句也可看作对推心置腹、真诚相见美德的一种形象描绘。
●青榆钱小、碧苔钱古,难买东君住。
宋·史达祖《青玉案》榆钱:榆树的果实,即榆荚。苔钱:苔点形圆如钱,故称。东君:春天。
●太阳岂是曾私照,何独此花感旧恩。日暮西风惨淡里,依依犹欲送黄昏。
明·钱士升《秋葵》惨淡:形容阴暗的天色。犹欲:还想。诗句把太阳与葵花的“恋情”写得丝丝入扣。
●韵友似知人意好,隔阑轻解白霓裳。
明·沈周《玉兰》韵:风韵、风雅。友:朋友、诗友。阑:栏杆。解:放。把玉兰赋予亭亭玉立的女子的风貌,“轻解”二字尤为传神。
●梦中曾见笔生花,锦字还将气象夸。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
明·张新《辛夷》辛夷:即木兰花。笔生花:指李白小时候梦见笔端开花的故事,以后他成为大诗人。成语“梦笔生花”源出于此。锦字:指东晋窦滔被流放时,妻子用彩丝织成诗文寄给丈夫的故事。气象:景象。毫:笔。通篇以笔咏木兰花,文采斑斓。
●千丝碧藕玲珑腕,一卷芭蕉宛转心。
清·吴伟业《无题四首》以碧藕状美人手臂,用芭蕉宛转心,形容美人心思辗转反侧。比喻绮丽纤巧。
●覆之如铃似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清·陈恭尹《木棉花歌》覆:倒放。爵:酒杯。浓须大面:形容蕊多瓣大。落落:气势不凡的样子。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
[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海棠”的写作
[/color][/b]
[attachment=11334852]
[/align][align=left]
[color=#cccccc][size=2]●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嫣然:指女子笑貌。造物:大自然,也可指主宰天地之神。幽人:隐士,这里指海棠。
●胭脂为脸玉为肌,未赴春风二月期。曾比温泉妃子睡,不吟西蜀杜陵诗。
宋·朱淑真《海棠》赴:赶上。妃子睡:形容海棠象刚洗过温泉浴的妃子。唐玄宗曾见杨贵妃醉酒未醒,说道:“海棠睡未足。”杜陵诗:杜甫的诗句。最后一句意为,这么美的海棠连著名诗人也无法用诗句去赞颂。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卷帘人:为作者卷帘的侍女。绿:指叶。红:指花。通过主仆的问答,把“昨夜雨疏风骤”后叶茂花凋的海棠刻画出来。“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清·黄了翁评语)“肥”、“瘦”本为形容动物之词,却移植于花木,摹写风雨之后,叶更饱满,花更憔悴的不同意态,富于形象美,使人耳目一新。也从中隐露作者自己青春易老的感情。
●海棠不惜胭指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惜:爱。借花抒怀,颂扬不爱豪华、独立抗争的崇高精神。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芳心:花心、花蕊。且:姑且。教:让。描绘海棠花蕾初露时的繁茂姿态。前两句与“万绿丛中一点红”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两句赋予海棠谦让、自重的品格。[/size][/color][/align][color=#cccccc][size=2]
[align=center][b][color=#ff0000][size=3]【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牡丹”的写作[/size][/color][/b][/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53] [/align]
[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唐·王维《红牡丹》绿艳:指叶。闲且净:文雅又端丽。红衣:指花瓣。浅复深:由浅到深。花心:指蕊,这里是双关语。牡丹:落叶灌木。初夏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花香袭人,有“富贵之花”的美称,又有“国色开香”的极誉。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辞三首》清平调:这是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花时,命李白写的新乐章。拂槛:吹拂着栏杆。露华浓:形容沾露水时特别鲜艳。描写杨贵妃穿着霓裳羽衣般的服饰,她那丰美得如牡丹鲜花一样的玉容,在春风吹拂、露水晶莹的境界中多么艳冶。而春风浓露又象征君王对她恩泽。比喻精当,想象丰富。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写芍药虽然娇艳,但不够格调,荷花虽然净丽,但缺少风情;只有牡丹象美绝一国的女子,花开时节倾动京城长安。此诗没有直接描绘牡丹,只从侧面着笔,用衬托,用比喻,牡丹之艳丽绝伦,跃然纸上。
●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
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深色花:指牡丹。中人赋:中等人家一年的税赋。诗句是田舍翁在卖花处长叹之语,表现了双重意思:见牡丹价值之昂贵,农民赋税负担之繁重;言外又见得那些不惜重价买花者,都是向农民榨取赋税之人。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唐·白居易《牡丹芳》造化力:指大自然。稼穑:农事。诗人针对当时社会玩赏牡丹的狂热(“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人心重华不务实”)喊出了“忧稼穑”的呼声。虽美化了君王,但切中时弊。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唐·皮日休《牡丹》极誉牡丹的艳艳,举世无双。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唐·罗隐《牡丹花》教:让、使。解语:解语花。原是比喻美人,这里指牡丹。倾国:比喻牡丹象绝色佳人。最后一句很可品味。
●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
唐·舒元舆《牡丹赋》群类:花群。把牡丹誉为群芳魁首。下文为:“其大盈尺,其香满室。叶如翠羽,拥抱栉比。蕊如金屑,装饰淑质。……焕乎美乎,后土之产物也。”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唐·刘禹锡《赏牡丹》倾城:与“倾国”一样,是对牡丹美艳之极誉。教:使、让。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叶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
宋·王溥《咏牡丹》一反诗坛极誉牡丹的陈套,嘲笑它华而不实,很有见地。
●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
宋·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形容花瓣明艳鲜润欲滴,花色红如醉脸。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元·李孝光《牡丹》盖世:压倒世上一切。合费:总共花费。天工:指自然界。万斛(hú):无数。斛,古时的计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前两句写牡丹的“天香”、“国色”,后两句写名花之难养。
[/size][/color][/align][align=left]
[/align][b][color=#ff0000][/color][/b]
[align=center][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松柏”的写作[/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54] [/align]
[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岁寒:严寒的季节。凋(diāo):凋零,凋谢。赞颂松柏不畏严寒的品格。
●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殖:繁殖、生长。比喻在强权下弱小者很难得到发展。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汉·刘桢《赠从弟》端正:松柏挺拔姿态。罹(lí):遭受。凝寒:严寒。作者以松柏不畏冰霜终年挺拔的品格,勉励堂弟坚守节操,不因环境压迫而变心。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晋·陶渊明《饮酒》凝霜:浓霜。殄(tiǎn):灭尽。异类:指松以外的植物。前两句,写松树不怕凝霜,枝干高大挺拔的形象,后两句说,一片树林人不觉,只有一棵树人们才觉得惊奇。后人每以此形容物以稀为贵。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晋·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郁郁:茂盛的样子。离离:下垂的样子。彼:指苗。径寸茎:直径一寸长的茎。荫:遮蔽。此:指松。以小苗喻无才而有权势之人,以高松喻有才而屈居下位的人。其情理之深,至今可鉴。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恶竹:指竻竹,长剌的乱竹。当:一作“须”。两句表现期望新的生命迅速成长,对邪恶势力则要斩尽杀绝。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杜甫《古柏行》前句形容柏树之粗壮,后句极状柏树之高耸。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唐·柳宗元《孤松》停:即亭,直立的样子。翠盖:绿色的树冠,形容茂盛。托:扎。广路:宽阔的大路旁。险:危,这里指被砍。遂:就、便。明:照明,指人们把松枝折下点火照明。误:害。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杜荀鹤《小松》凌云木:形容长得很高的松树。道:称道,赞誉。讥讽“时人”庸俗的眼光,看不到新生事物的旺盛生命力,看不到人才的发展趋势。
●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俨(yǎn)立:庄严耸立。门:指山门。以流水声从天坠形容松涛声势之大,比喻熨贴。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清·陆惠心《咏松》四时春:指四季常青。质:品质。[/size][/color]
[/align][/size][/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梅”的写作[/color][/b]
[/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49] [/align]
[color=#cccccc][size=2]●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朴鼻香?
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梅花: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早春开花,五瓣,味香,耐寒。历来受人们称颂,被誉为“四君子”(梅、兰、菊、竹)之首。有中国“国花”之称。寒彻骨:形容严寒的天气透彻心骨。此句每被用来比喻人要经受苦楚、磨难,才会取得非凡成就。这与“梅花香自苦寒来”同一意义。
●举世更谁怜洁白,痴心皆尽爱繁华。
唐·徐夤《梅花》世俗都追逐繁华。谁人赏识孤清高洁的梅花啊。
●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唐·白居易《忆杭州梅花》余杭:杭州。伍相:春秋时的伍子胥,曾助吴王夫差称霸,后因忠谏,被迫自杀。孤山:在杭州西湖,所种梅花很有名。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山园小梅》暄妍:指梅花在晴日里显得更妍丽。占尽风情:独占风采。浮动:形容香气飘散。前两句表现梅花的孤标傲兴;后两句表现梅花的清流雅洁、幽香秀美。通过细节描写把梅的姿态、香气和神采刻画得十分传神,为历代传诵。作者以梅自喻,显示他不同流合污的品格,充满孤芳自赏的情趣。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二首》须:虽。逊:不如。一段:一缕、一片。似是写雪和梅缺点,其实是写它们各自的特色--雪白、梅香。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凌寒:冒着严寒。遥知:远远便知道。作者抒写自己坚贞的意志和品格。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宋·苏轼《红梅》即使扮作桃杏的点点红艳,还是留下孤高清瘦雪霜姿色。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一任:任凭。群芳:百花。妒:妒忌。成泥:指花瓣落地后变成泥尘。写梅之高格劲节,取神不取貌。借梅喻己,表现作者屡遭投降派压制、打击的忧愤心情,表达了不愿同流合污、至死不变的决心。词中流露了孤芳自赏的寂寞之感,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则反其意而用之,以昂扬、开朗、乐观的情调写梅,大异其趣。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宋·陆游《梅花绝句》放翁:陆游号放翁,自指。有何办法让我变出无数个化身,在每一树梅花前细细欣赏。联想丰富,出语奇特,洋溢着诗人对梅花的景仰之情。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宋·陈亮《梅花》变:指梅花从含苞到开放的变化。“一花引来百花香”隐喻一种新事物出现后,会带来许多新事物的涌现。而“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也暗示作者为了抗金救国,不怕自我牺牲的精神。
●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瑞雪落在梅花的枝头上。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宋·姜夔《疏影》深宫旧事:这是有名的梅花掌故,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睡在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上,成五色花,拂之不去,过了三天才能洗掉,以后宫女竟相效法,在额上作梅花妆了。蛾绿:指眉。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宋·辛弃疾《临江仙·探梅》辛词豪放,写梅花亦与众不同。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宋·王淇《梅》侵:玷污。竹篱茅舍:指清贫人家。林和靖:宋代诗人林逋,长期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清高脱俗,终生不仕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以富有谐趣的笔调写梅花的高雅品格。
●岩谷深居养素真,岁寒松柏日相亲。孤根历寒冰霜苦,不识人间别有春。
元·冯海栗《山中梅》素真:本心。岁寒:寒冷岁月,即冬季。表现山中梅自甘淡泊的精神。
●疏花个个团冰雪,羌笛吹他不下来。
元·王冕《素梅》诗句表现梅花不为羌笛所动、洁身自好的品格。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
元·王冕《白梅》著:造就。芳尘:尘俗。歌颂梅花不混于尘俗、挺立于冰雪、送香于人间的高洁坚韧的品格。
●一树幽花世外姿,依依水浅月斜时。无端玉骨飘零甚,不怨东风恰怨谁?
清·蒋蔚《落梅曲》世外姿:超脱尘世的风姿。玉骨:指晶莹如玉的梅花。甚:尽。前两句,写水边梅花的超世风姿;后两句,怨东风使梅花凋零破败,意味深长。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清·沈钦圻《梅》江山岁暮,忽发新枝,几经冰雪为报春来。
[/size][/color]
[align=center][color=#ff0000][b]【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兰”的写作[/b][/color][/align][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4848] [/align]
[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兰》兰:多年生草本花卉。花淡黄绿色,叶质柔中有刚。幽香清远,被人们尊为“国香”。兰原生于深山幽谷,朴实无华,有“花中君子”之美誉。会须:应该。佩里:带在身上。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唐·张九龄《感遇》兰叶:兰的香气在叶,故称“兰叶”。葳蕤(weī ruí):繁茂的样子。桂华:桂花。第四句意为:兰、桂使春与秋自然成为佳节。诗句是作者被贬后所写,以春兰秋桂的芳洁自比,以示誓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宋·刘克庄《兰》藓:苔藓,指阴暗偏僻处。挹(yì):犹取。卧屏:卧室中的画屏。把兰花的清高、淡泊的品格具体形象化。
●霜节百年期共老,国香一点为谁争。
元·谢宗可《并蒂兰》霜节:高尚的气节。国香:指兰花。
●能白更能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明·张羽《兰花》寸心:指花蕊。表现兰花这位“君子”的虚怀。
●绿叶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明·董其昌《题兰》酒阑:喝酒将醉的时候。卷:画卷。习习:形容阵阵香气。
●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
清·郑燮《兰》俗尘:庸俗的尘世。
●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
清·郑燮《题兰》友:作朋友的意思。炎凉:气候的冷热,比喻人情势利。后嗣子:后代。婚媾:婚姻。
●春兰末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清·郑燮《盆兰》末了:花开尽了。呆:待。荣枯:盛衰。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前两句教人珍惜时光,后两句道出世事枯荣的现象。
[/size][/color]
[/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竹”的写作[/color][/b][/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46]
[/align]
[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为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唐·白居易《题窗竹》鸣凤管:箫的雅称。零:落。留向:留它的意思。赞颂竹子凌寒不凋的顽强生命力。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
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抽:长高得很快。作者借笋抒怀,希望笋蓦地长高,暗喻自己有朝一日得到重用。
●春风吹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急唤苍头劚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宋·朱松《新笋》箨龙:笋的别称。戢戢:排列整齐的样子。苍头:仆人。劚(zhú):挖。碧参差:形容苍翠而又有高低的竹枝。后两句劝人及时采笋,也是暗指办事须迅速,时机不可失。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使:让。俗:庸俗。于潜:县名,在杭州西面。僧:僧人。绿筠轩:室名。绿筠,指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明·朱元璋《竹》与天齐:形容一直向高空生长。称赞竹子不畏重压、奋力向上的积极精神。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燮《竹》复:又。攒(cuán):聚集。撩:招惹。写竹子生长的生理特点,十分准确形象。后两句语意双关,颂其朴实无邪的品格。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臣括》衙斋:衙门中的屋舍。吾曹:我辈。听到竹叶的声响,也联想到劳苦大众的疾苦,可见作者爱民之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磨:折磨。任:任凭。竹子的不怕风吹坚劲不移的个性,也是诗人风骨的写照。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清·郑燮《题画竹》重霄:高空。新篁:新竹的叶子。复:又。借竹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竹里秋风应更多,打窗敲户影婆娑。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睡魔。
清·郑燮《题画竹》婆娑:形容纷披的竹影。前两句形象地描写风竹敲窗的情景;后两句,写不肯斩竹是为了警戒自己的昏睡不醒。它更深广的涵义,是让风竹敲窗去警醒世人的糊涂和沉迷。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
清·魏源《行路难》凌霜竹箭:冲破寒霜的竹子。[/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size][/color][/align]
[align=center][color=#cccccc][size=2][/size][/color][color=#ff0000][b]【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菊”的写作[/b][/color][/align][b][color=#ff0000][/color][/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47]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洛神:传说为伏羲之女,溺洛水而死,遂为洛神。荣曜:繁荣光彩。华茂:华美茂盛。称誉秋菊春松,比喻“洛神”的容光焕发。塑造这个美丽动人的女神形象,正是诗人追求理想的化身。菊: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品种繁多,形态和颜色都非常多样。秋冬之交开花,它耐寒傲霜、与世无争的品格历来被人称颂。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晋·陶渊明《菊》林:树林。耀:形容开得耀眼、鲜明。冠:益,挺立的意思。岩列:群山。贞秀:坚贞、秀俊。卓:卓然。霜下杰:风霜下的英杰。
●火力不能销地力,乱前黄菊眼前开。
唐·郑谷《初还京师寓止府署偶题屋壁》火力:战火。销:销毁。地力:地上的生命力,指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憎恶,对大自然顽强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秋丛:指菊丛。陶家:陶渊明的家,陶一生最爱菊,在房舍四周遍植菊花。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受人偏爱。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九月八:九月九日重阳民间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改为“八”是为押韵。杀:灭、尽。透:遍及。黄金甲:形容金黄色的菊花象军士穿的铠甲。作者予菊花以勇士的顽强斗争的性格,是他(农民起义领袖)的自我写照。
●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是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原指好的体态,这里比喻菊花枝叶之美。散:开。葩:花。青裙:姑娘的裙子,比喻叶子。髻丫:妇人盘起的发型,比喻花朵。应缘:只因。写菊的形态甚为形象、逼真。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宋·王安石《残菊》据说苏轼(一说是欧阳修)读到这两句诗后,即作诗嘲弄王安石:“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意为菊花不象其它花,在枝上枯萎后也不凋落。苏轼被贬到南方后,果然看到菊花是会落的。
●耐寒惟有东篱菊,金蕊繁开晓更清。
宋·欧阳修《霜》东篱菊:语出晋代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耐寒为人所爱,清晨盛开露水滋润更是迷人。
●浓露繁霜著似无,几多光彩照庭阶。何须更待萤兼雪,便好丛边夜读书。
宋·魏野《白菊》著:附著,附着。庭阶:庭院的阶下。萤:指车胤用纱囊装萤火虫作灯夜读的故事。雪:指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着重写白菊之白,从它的光彩引出以菊伴读,重视学习中生活情趣。
●身寄东篱心傲霜,不与群紫竞春芳。粉蝶轻薄休沾蕊,一枕黄花夜夜香。
宋·唐婉《菊花》寄:依靠。诗人与陆游婚后,因不合婆婆心意,被强令归家。群紫:众花。诗人以菊自比,表达她独立不移的品格。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并:靠,依傍。疏篱:稀疏的篱笆。赞颂了菊花宁可枯死枝头也不落地的独立、坚贞的品格,寄寓了决心斗争到底的民族气节。
●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元·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雨杂剧》黄花:菊花。红叶:枫叶。以动物比喻菊花枫叶,因同是生物,所以比得更为贴切、传神。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8回 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评章:评论、赞颂。高风:高尚的品格。[/size][/color]
[/align][align=center]
[color=#ff0000][b]【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树木”的写作[/b][/color][/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50] [/align]
[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从,更壹志兮。
战国·楚·屈原《九章·桔颂》后:后土,大地。皇:皇天,天。嘉:美好。徕:来,生来。服:适应。迁:移植。深固:根深蒂固。从:迁从。壹志:心志专一。诗人把桔树作为“独立不迁”的高尚人格的象征。该诗开拓了后世咏物诗的先河。
●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汉·无名氏《古诗·桔柚垂华实》芳菲:指桔柚色香。相投:指投合人们喜爱。借桔柚叹息自己怀才不遇,久搁而变色。
●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树。涓涓:水流细而长的样子。写春天的美景。从景物得时生机初发预见事物越来越昌盛。对仗工整,用语平易。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南朝·梁·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江干:江岸。末:边。江天合一,烟雾迷漫,远树隐约,好一个朦胧意境。淡远脱俗,引人入胜。
●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
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遥原:遥远的平原。若荠:象荠菜那样矮小。这是一个登高远望的奇妙景象,比喻贴切。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从此化出。
●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
唐·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乔木:指高大的树木。流:飘。“吐”字精炼,使人有华月穿流云而出的突然之感,与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及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同擅其妙。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唐·白居易《杏园中枣树》君:指枣树。托物言志,赞美那些不图虚名、能干实事的可贵精神。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唐·薛郧、薛涛《井梧吟》薛涛:唐代著名女诗人。八岁时,父亲薛郧指着庭院的梧桐树吟了两句,薛涛随即续了后两句,遂成一首绝句。庭除:庭院。前两句吟桐的苍劲高耸,后两句咏桐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续得切题得体、合韵整齐。
●老树著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再老的树枝一旦开满花,也就不会觉得它有丑陋的树枝了。语简意深,可比作人妆粉的重要性,也可比喻一个人有了大的成就,可掩盖其很多缺点。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汀:水边平地。蔓:藤蔓。交罗蒙络:交错缠绕。写树蔓葱茏,野景情趣,信手拈来,纯任自然。
●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冷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宋·苏辙《南康直节堂记》遂:顺。栋宇:建筑物的栋梁。以喻树人,列数杉的各种优点:刚直、坚韧而富于献身精神。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宋·楼钥《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画》卉:泛指草。面友:貌合神离的朋友。三人:指松、竹、梅。一贬一褒,极誉“岁寒三友”饱经风霜的共同品格。
●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清·吴藻《苏幕遮》句法独特,极状春天的山林原野,展现一个碧绿尽染的世界。[/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
[/size][/color]
[/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百花”的写作[/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align][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34851] [/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甘瓜抱苦蔕,美枣生荆棘。
汉·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蔕:即“蒂”。诗句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藏于恶劣的环境之中。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南朝·梁·柳恽《咏蔷薇》乱:指香气浓郁,纵横袭人。自飞:形容花瓣轻盈。写蔷薇的神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又名“相思子”,南方植物,果实大如豌豆。一物二名,语句相关。撷(xié):摘。这是一首咏物诗,表面上咏物实则咏人,因有红豆而寄相思之意。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唐·张九龄《感遇》伊:语气助词。岁寒心:耐寒的本性。借丹橘抒情,意谓:丹橘经冬犹绿,不是由于得地利,而是由于有松柏般耐寒的本性,表现诗人不怕打击、一样有耐风霜的节操。第三句反诘,逼出收句,跌岩生姿。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唐·韩愈《榴花》子:果实。可怜:可惜。无车马:意指不被人们注意。颠倒:指苍苔为之神魂错乱。绛英:红色的花。此诗描写五月榴花色红如火、子结枝间,而园林冷落,车马稀疏,爱花无人,寄寓人才不被重用的叹惜之情。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唐·钱羽《未展芭蕉》冷烛:比喻蕉身。绿蜡:形容芭蕉的质感。缄(jiān):封。书札:古时的书信大都是卷筒形,象未展的芭蕉叶。把未展芭蕉的外形、内心刻画得形象风趣。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支。
唐·白居易《种荔支》红颗珍珠:比喻荔枝。太守:指作者自己。荔支:即荔枝树。荔枝结实晚,作者以荔枝作自比,颇有玩味。
●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
唐·李绅《红蕉花》殷:深红。“烧”字新奇、熨贴。一经点染,遂成名句。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唐·杜牧《紫薇花》晓:天明。上春:春早。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五代·南唐·成彦雄《杜鹃花》赊(shā):远。口中血:指杜鹃啼鸣。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歌宋玉墙。
唐·罗隐《杏花》文君酒:指西汉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实际上是以俏丽的卓文君比喻杏花。宋玉墙:指战国时楚国的宋玉被邻女窥视而不心乱的故事,以杏花比喻美女向墙外探望。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红一点:指石榴花。春色:景色。诗句蕴含“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道理,艺术手法甚好。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宋·苏轼《东栏梨花》东栏:东边庭院。雪:形容梨花。借梨花慨叹人生的短促。
●日噉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食荔支二首》噉:即啖、吃。荔支:荔枝。辞:妨。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宋·黄庭坚《水仙花》凌波仙子:水仙花的美誉。尘袜:与“凌波”均出于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断肠魂:使人肠断魂飞,形容水仙花的迷人。绝:消失。
●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东风第一枝。
宋·黄庭坚《玉簪》玉簪:草本植物,花径细长,白色,极似饰物玉簪。堕:落。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含春泪:比喻花上沾的春雨。描写轻雷和春雨过后,芍药、蔷薇宛如不同神情、不同姿态的少女形象。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宋·汪洙《李花》葩:花。芳:香。侣:同“伴”。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韩琦《迎春花》覆阑:指挂在栏杆外。冲:顶。自足:自满、自赏。卉:可供观赏的草。
●道人赠我岁寒种,不是寻常儿女花。
宋·王十朋《山茶》道人:道士、仙人。岁寒种:耐寒的花种。儿女花:指娇嫩的花。陆游诗句云:“惟有山茶偏耐久”,皆称赞山茶不畏风霜。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咏花寄情。称誉桂花的清雅淡泊。
●一枝才谢一枝妍,自是春工不与闲。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悴片时间。
宋·朱淑真《月季花》春工:春天的工匠。荣悴:荣耀和衰老,指花开花落。片时间:形容时间的短促。
●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宋·杨万里《凝露堂前紫薇花两株,每自五月盛开,九月乃衰》放:开。用紫薇花期长的特点,破“花无百日红”的旧说。
●骨相玲珑透八窗,花头倒插紫荷香。绕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时也自凉。
宋·杨万里《咏芭蕉》骨相:人的骨骼,这里指芭蕉的体形。透八窗:形容蕉叶之间的空隙。紫荷香:荷花,与芭蕉作比较。罗扇:罗纱制成的扇,比喻蕉叶。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宋·辛弃疾《清平乐》大都:不过。宫黄:宫中妇女化妆的黄粉,这里指桂花。直恁(rèn):就是这样。染:熏。教:使。咏桂花的名句,比喻那些微小的事物或人物能发挥大作用。
●谁把风刀剪薄罗,极知造化著功多。飘零易逐春光老,公子樽前奈若何。
宋·翁广元《剪春罗》薄罗:轻盈的纱罗,比喻剪春罗的花瓣。造化:大自然。公子:贵族子弟。樽:酒杯。奈若何:如何处置你呢。若,犹“汝”。前两句写剪春罗的美态,后两句触景生情,劝人珍惜大好时光。
●镂雪裁绡个个圆,日斜风定稳如穿。凭谁细与东君说,买住青春费几钱。
宋·孔平仲《榆钱》榆钱:即榆树的花。因榆未生叶时,枝条生榆荚,形状似钱,色白成串。镂雪裁绡:形容榆钱洁白、轻巧。镂:雕刻、塑造。东君:春神。最后一句形象、风趣、有余味。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宋·汪藻《即事》描写深夏庭院景致和雨后芭蕉的旺盛生态。后一句也可看作对推心置腹、真诚相见美德的一种形象描绘。
●青榆钱小、碧苔钱古,难买东君住。
宋·史达祖《青玉案》榆钱:榆树的果实,即榆荚。苔钱:苔点形圆如钱,故称。东君:春天。
●太阳岂是曾私照,何独此花感旧恩。日暮西风惨淡里,依依犹欲送黄昏。
明·钱士升《秋葵》惨淡:形容阴暗的天色。犹欲:还想。诗句把太阳与葵花的“恋情”写得丝丝入扣。
●韵友似知人意好,隔阑轻解白霓裳。
明·沈周《玉兰》韵:风韵、风雅。友:朋友、诗友。阑:栏杆。解:放。把玉兰赋予亭亭玉立的女子的风貌,“轻解”二字尤为传神。
●梦中曾见笔生花,锦字还将气象夸。谁信花中原有笔,毫端方欲吐春霞。
明·张新《辛夷》辛夷:即木兰花。笔生花:指李白小时候梦见笔端开花的故事,以后他成为大诗人。成语“梦笔生花”源出于此。锦字:指东晋窦滔被流放时,妻子用彩丝织成诗文寄给丈夫的故事。气象:景象。毫:笔。通篇以笔咏木兰花,文采斑斓。
●千丝碧藕玲珑腕,一卷芭蕉宛转心。
清·吴伟业《无题四首》以碧藕状美人手臂,用芭蕉宛转心,形容美人心思辗转反侧。比喻绮丽纤巧。
●覆之如铃似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清·陈恭尹《木棉花歌》覆:倒放。爵:酒杯。浓须大面:形容蕊多瓣大。落落:气势不凡的样子。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
[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海棠”的写作
[/color][/b]
[attachment=11334852]
[/align][align=left]
[color=#cccccc][size=2]●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嫣然:指女子笑貌。造物:大自然,也可指主宰天地之神。幽人:隐士,这里指海棠。
●胭脂为脸玉为肌,未赴春风二月期。曾比温泉妃子睡,不吟西蜀杜陵诗。
宋·朱淑真《海棠》赴:赶上。妃子睡:形容海棠象刚洗过温泉浴的妃子。唐玄宗曾见杨贵妃醉酒未醒,说道:“海棠睡未足。”杜陵诗:杜甫的诗句。最后一句意为,这么美的海棠连著名诗人也无法用诗句去赞颂。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卷帘人:为作者卷帘的侍女。绿:指叶。红:指花。通过主仆的问答,把“昨夜雨疏风骤”后叶茂花凋的海棠刻画出来。“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清·黄了翁评语)“肥”、“瘦”本为形容动物之词,却移植于花木,摹写风雨之后,叶更饱满,花更憔悴的不同意态,富于形象美,使人耳目一新。也从中隐露作者自己青春易老的感情。
●海棠不惜胭指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惜:爱。借花抒怀,颂扬不爱豪华、独立抗争的崇高精神。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芳心:花心、花蕊。且:姑且。教:让。描绘海棠花蕾初露时的繁茂姿态。前两句与“万绿丛中一点红”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两句赋予海棠谦让、自重的品格。[/size][/color][/align][color=#cccccc][size=2]
[align=center][b][color=#ff0000][size=3]【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牡丹”的写作[/size][/color][/b][/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53] [/align]
[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唐·王维《红牡丹》绿艳:指叶。闲且净:文雅又端丽。红衣:指花瓣。浅复深:由浅到深。花心:指蕊,这里是双关语。牡丹:落叶灌木。初夏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花香袭人,有“富贵之花”的美称,又有“国色开香”的极誉。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辞三首》清平调:这是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花时,命李白写的新乐章。拂槛:吹拂着栏杆。露华浓:形容沾露水时特别鲜艳。描写杨贵妃穿着霓裳羽衣般的服饰,她那丰美得如牡丹鲜花一样的玉容,在春风吹拂、露水晶莹的境界中多么艳冶。而春风浓露又象征君王对她恩泽。比喻精当,想象丰富。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写芍药虽然娇艳,但不够格调,荷花虽然净丽,但缺少风情;只有牡丹象美绝一国的女子,花开时节倾动京城长安。此诗没有直接描绘牡丹,只从侧面着笔,用衬托,用比喻,牡丹之艳丽绝伦,跃然纸上。
●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
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深色花:指牡丹。中人赋:中等人家一年的税赋。诗句是田舍翁在卖花处长叹之语,表现了双重意思:见牡丹价值之昂贵,农民赋税负担之繁重;言外又见得那些不惜重价买花者,都是向农民榨取赋税之人。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唐·白居易《牡丹芳》造化力:指大自然。稼穑:农事。诗人针对当时社会玩赏牡丹的狂热(“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人心重华不务实”)喊出了“忧稼穑”的呼声。虽美化了君王,但切中时弊。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唐·皮日休《牡丹》极誉牡丹的艳艳,举世无双。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唐·罗隐《牡丹花》教:让、使。解语:解语花。原是比喻美人,这里指牡丹。倾国:比喻牡丹象绝色佳人。最后一句很可品味。
●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
唐·舒元舆《牡丹赋》群类:花群。把牡丹誉为群芳魁首。下文为:“其大盈尺,其香满室。叶如翠羽,拥抱栉比。蕊如金屑,装饰淑质。……焕乎美乎,后土之产物也。”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唐·刘禹锡《赏牡丹》倾城:与“倾国”一样,是对牡丹美艳之极誉。教:使、让。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叶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
宋·王溥《咏牡丹》一反诗坛极誉牡丹的陈套,嘲笑它华而不实,很有见地。
●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
宋·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形容花瓣明艳鲜润欲滴,花色红如醉脸。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元·李孝光《牡丹》盖世:压倒世上一切。合费:总共花费。天工:指自然界。万斛(hú):无数。斛,古时的计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前两句写牡丹的“天香”、“国色”,后两句写名花之难养。
[/size][/color][/align][align=left]
[/align][b][color=#ff0000][/color][/b]
[align=center][b][color=#ff0000]【古代文学素材专题】关于“松柏”的写作[/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color][/b][/align][align=center][attachment=11334854] [/align]
[align=left][color=#cccccc][size=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岁寒:严寒的季节。凋(diāo):凋零,凋谢。赞颂松柏不畏严寒的品格。
●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殖:繁殖、生长。比喻在强权下弱小者很难得到发展。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汉·刘桢《赠从弟》端正:松柏挺拔姿态。罹(lí):遭受。凝寒:严寒。作者以松柏不畏冰霜终年挺拔的品格,勉励堂弟坚守节操,不因环境压迫而变心。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晋·陶渊明《饮酒》凝霜:浓霜。殄(tiǎn):灭尽。异类:指松以外的植物。前两句,写松树不怕凝霜,枝干高大挺拔的形象,后两句说,一片树林人不觉,只有一棵树人们才觉得惊奇。后人每以此形容物以稀为贵。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晋·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郁郁:茂盛的样子。离离:下垂的样子。彼:指苗。径寸茎:直径一寸长的茎。荫:遮蔽。此:指松。以小苗喻无才而有权势之人,以高松喻有才而屈居下位的人。其情理之深,至今可鉴。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恶竹:指竻竹,长剌的乱竹。当:一作“须”。两句表现期望新的生命迅速成长,对邪恶势力则要斩尽杀绝。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杜甫《古柏行》前句形容柏树之粗壮,后句极状柏树之高耸。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唐·柳宗元《孤松》停:即亭,直立的样子。翠盖:绿色的树冠,形容茂盛。托:扎。广路:宽阔的大路旁。险:危,这里指被砍。遂:就、便。明:照明,指人们把松枝折下点火照明。误:害。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杜荀鹤《小松》凌云木:形容长得很高的松树。道:称道,赞誉。讥讽“时人”庸俗的眼光,看不到新生事物的旺盛生命力,看不到人才的发展趋势。
●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
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俨(yǎn)立:庄严耸立。门:指山门。以流水声从天坠形容松涛声势之大,比喻熨贴。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清·陆惠心《咏松》四时春:指四季常青。质:品质。[/size][/color]
[/align][/size][/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琳儿来也在2010-01-15 10:0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