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香道中有“六国五味”之说,六国是指六个产香之地,因以地名来命名香木,故此六名也是香木之名。联盟中有人取名“兰奢待”,其实这就是一品名香,是伽罗香的一种。
六国(香名) 五味
1 伽罗 辛
2 罗国 甘
3 真南蛮 檀辛
4 真那贺 无
5 佐曾罗 酸
6 寸门多罗 苦
目录: 1楼 香道 歌道 书道 衣道(和服) 花道 2楼 茶道 |
艺道 之 日本香道 | ||
香道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艺术。香道与花道、茶道并称日本的“雅道”。日本闻香习俗源于中国,中国很早就有焚香沐浴、妇女使用香袋和寺院焚香祭祀的习惯。日本最先是将这些习惯照搬回去,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日常生活中的用香没有得到推广,只有寺院的焚香兴盛起来。因此也可以说,日本的香道直接源于佛教香事。 松崎雨香家元(家元即宗师之意)向我们介绍说,日本的香文化是由中国唐代的鉴真大师传到日本的。香道是以“乐香”为基本的艺道,与茶道、花道一起构成日本传统的“雅道”。从香烟缭绕升腾而消失于无形中,感悟世事的无常,通过闻香创造各自心中的景象,以求得精神的安宁。按照香道的规矩,出席香会时要“静座而不私语”,就是不能随便说话。虽然家元说不懂的可以问,我们还是做到了一言不发,静静地观看、领悟。 ——题记 简介 从香料的熏点、涂抹、喷洒所产生的香气、烟形中,形成令人愉快、舒适、安详的气氛。配合富于艺术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环境的布置、香道知识的充实,再加上典雅清丽的点香、闻香手法,经由以上种种引发回忆或联想,创造出相关的文学、哲学、艺术的作品。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情趣的一种修行法门,就叫做香道。 香是自盛唐僧人鉴真东渡时传入日本的,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多次提到的熏香盛会,就是描述贵族们学习“唐人”的样子,经常举行“香会”或称之为“赛香”的熏香鉴赏会。这也是唐朝的熏香又经“和风”熏陶而形成的一种风习。6世纪,京都进入了东山文化时代,在精通技艺的足利义政将军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体上奠定了今日日本香道的基础。 欣赏方式 从艺术和信仰的角度欣赏香料,并以此求得意境上的美和精神的寄托与享受的活动称作香道,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艺术。日本闻香习俗源于中国,中国很早就有焚香沐浴、妇女使用香袋和寺院焚香祭祀的习惯。日本最先是将这些习惯照搬回去,但是,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不同,日常生活中的用香没有得到推广,只有寺院的焚香兴盛起来。因此也可以说,日本的香道直接源于佛教香事。镰仓时代三条西实隆,曾搜集各类名香66种,常聚亲朋于家中闻香取乐。这里所讲的闻香,已不是焚香之类的俗习,而是闻“香盒”和“香炉”,即把各种香料切片分置于香盒和香炉中,供人闻品。“闻香盒”和“闻香炉”由此而来。三条开创了日本闻香之始,所以有“香道鼻祖”之称。后来,闻香成为一种教养、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寄托,这就是纯粹的香道了。明治维新以后,香道由贵族阶层普及到了民间,并且作为民间风俗艺术被人们所承认。这一时期,由于日本的开放,香料的种类空前繁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道作为一种民族风俗艺术,虽说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并不流行。香道工具有:香盆、香盒、香札、香匙、香箸、莺针(用于刺香包的针)、火箸、试香盘,割香台、以及闻香炉等。常见的香道仪式由3种,即:竞马香、十种香和组香。竞香要求香道仪式的人必须根据香的气味依次在答题用的香牌上逐一写出某香属于试香时使用的哪一种香。 历史发展 日本香道文化起源大约于六世纪左右。从夕阳里,从海西头,三桅船载来了唐朝的“香文化”。从此,香气缥缈于推崇雅文化的日本,历千年而不绝。不过,日本人讲起香道的历史,第一笔总是“香木传来”的故事。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天皇三年春(596年),有沉木漂至淡路岛,岛人不知是沉香,作为柴薪烧于灶台,香味远飘,于是献之于朝廷。随后,经贵族学者三条西实隆和将军近臣志野宗信的推动,香道成为室町时代东山文化中与茶道、花道并列的“艺道之花”。在那个华丽的背景下确立的“东洋三道”,犹如三条清流灌注至今。当时“香”又名“晡烧香”,仅于寺院重要法会活动时,燃香供佛、清净坛场之用。后来“香”从佛坛走入王宫贵族,贵族们将香作为净化居家、头发及衣服薰香的用途,于是焚“香”的风气,逐渐广泛的传开来。 在奈良时代,香主要用于佛教的宗教礼仪,人们将香木炼制成香,少数也用于薰衣或使室内空气芬芳。 平安时代,香料悄悄走进了贵族的生活,伴随着国风文化的兴起,焚香成了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香的用途还只是限于作薰物。将各种香木粉末混合,再加入炭粉,最后以蜂蜜调和凝固,这就是所谓的“炼香”。随着季节的更替共制六种薰香——“梅花”、“荷叶”、“侍从”、“菊花”、“落叶”、“黑方”——这都是因贵族的嗜好所需而制的。用香薰衣,在室内燃香,连出游时仍带着香物,贵族们对香的偏好为辉煌的平安王朝更披加了一件华服。薰香的配方现都由平安贵族的后人小心珍藏一代代传下去。 到了镰仓、室町时代,贵族衰败,武士当权。一种纯粹对香的爱好的风气滋长了起来。建立在“善”的精神之上,武士尊崇香的幽远枯淡。同一时期,佛教中密教信仰与净土禅的发展,绘画中水墨画的出现等使这种强调精神性的风潮影响不断扩大。 香料越制越精细,闻香分香道具的改良进一步加快了香的普及。香的艺术性也开始逐步展现出来,从不少的和歌或物语文学作品中可看到对闻香的着重描绘。当时还有比试自己所藏的上等香的活动,而流行的连歌会也在一边燃香的环境下进行。“焚继香”与赛香的活动就是现行香道的雏形。以足利义政为中心的东山文化将闻香与茶道、连歌密切联系了起来。香道二大流派始祖——御家流的三条西实隆与志野流的志野宗信——最终确立了香道的基础。 现在香道使用的组香大多是江户时代所制的。美丽的小道具以及精巧的盘物使的香道更为女性所喜好。町人阶层的兴起使香道也频频出现在平民的文化生活中,香道的传播更广泛了。然而,明治时期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香道一度衰退,再次成为只有上流阶层参与的高级嗜好。二战后,随着花道、茶道的振兴,香道也向一般平民打开了大门,御家流与志野流的继承人们正在努力着日益扩大香道的影响。 种类 十种香是组香的基础。任何形式的组香都是一种香变化的结果。具体做法是: 1.首先选出底香.。 2.用三种香同底香搭配试香。 3.将三种香各分为三份,共九份。另加上一份没有参加过试香的香,共十份。然后打乱顺序 4.参加仪式者根据香味,判断该香属于试香时使用的哪一种香,以猜中多数决胜负。 还有一种香道仪式名组香。组香必须使用两种以上的香,以文学作品和诗人的情感为基础,将其已经体现在香的创作之中。例如:“古今香”必须由莺、蛙、歌三部分组成,所以必须首先相应地选三种香代表莺、蛙、歌。将代表莺、蛙的香各分成五包,首先取其中的任一份参加试香。闻“古今香”的人,脑子里必须反映出《古今集》(古诗集)中的诗歌,为香增添了诗意。今天日本的组香方法约有七百多种,而每一组香都是极其复杂的组合。可以说日本的香道与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六国五味 六世纪左右,“香”文化从寺院走入王宫贵族,乃至平安时期衍生出“薰物”(所谓薰物是混合各种香料而成),成为人人以闻香为乐的流行风尚,“香”文化于是与人的生活紧密结合,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镰仓时代(一一九二~一三三三)香木的自然香取代“薰物”,尤其将士们出征打仗前,皆以沉香作为定神的宝物,甚至将其薰入盔甲,帮助醒脑提神,有利于征战沙场,因此“香”也成为权势者的玩物。室町时代(一三三三~一四六七),有许多权势者,爱香如命,为了搜集各式各样的名香,藉著权利之便,从中得到不少价值非凡的香。甚至于聚会时,彼此将搜集的名香,一一点燃,并互相评监香味的胜劣,这就是香道的雏型。及至东山文化时期,香道品监风气更盛,此时与茶道、华道并列为重要的社交活动文化。 及至江户时代(一六二五~一八六八),人们流行结合数种香木,表现古典诗歌、故事、传说的文学性,及四季风景意境的“组香”,因此“香道具”也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讲究,而此时的香道才算是进入完备期。 不过事实上,古人宴请宾客时,必须要插花、焚香、茶点三样具足,才算是合乎待客的礼节。现今,香道、茶道、华道虽然各自发展出一套细致高深的礼仪轨则,各有各的流派,但从其所表现出“沉”、“静”、“定”的品味看来,这三种传统文化的精神意境,受到佛教禅宗很大的影响。
演示 第一项内容是香具和香灰演示。 演示者手持香具列队缓步而行,香具端至胸前,有仪仗之风。落座榻榻米时则举案齐眉,以示敬重。装香灰的器具很精巧,青色的瓷香炉与镇灰用具都很讲究,精美的香灰造型给人以美感。炉内的香灰是热的,要在上面放置“练香”———又称“合香”,用沉香木、药草等植物香和麝香等动物香加蜂蜜、木炭混合而成。焚香时火候调节是一门技术,关键是要让香木发出最浓的香味。随着香烟从香炉内升腾,室内弥漫着清香之气。除了放置“练香”,有时也放“香木”(沉香木),焚沉香木在平安时代就是日本王朝文化的一种形式。家元说这与一般线香不同,香是间接热,不出烟,只让香的成分升腾。日本每年从东南亚进口约30吨沉香木。据说5毫米见方的沉香木薄片就要1000日元。 第二项演示是对和服薰香。 日本用香薰衣服有1000多年的历史,起初是为了防止恶臭和防虫,后来又产生了香袋等装饰物。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混合香,在日本平安时代发展成6种香,即梅花、荷叶、菊花、落叶、侍从、黑方,通称“6种薰香”。对和服薰香也有一定程式。当薰香点燃之后,先将可开合的支架置于炉上,然后由数名演习者将和服托起,再由主持人将和服覆盖其上,让香气移于和服之上。如何在一定程式下把和服充分伸展,给人以美感,这也需要多次演练,通常还以折扇置于一旁起装饰作用。 第三项演示是“闻香”。 闻香就是鉴赏香木的微妙不同,是香道之极致。香木按质分为“六国五味”,“六国”指伽罗、罗国等6个产地,“五味”分辛、甘、酸、苦、咸,习香者要在数种不同香中准确闻出香的种类是需要功力的。为了让我们理解闻香,香道师范(师范即老师之意)先取出两种香让我们闻,然后端出盛香的两种香炉请参加者辨别,再把结果记在纸上。闻香也有规矩,先是右手取香炉置放在左手,然后反时针旋转,右手盖于香炉之上闻3次,与最初的感觉相比,由于两种香味明显不同,参加者全都猜中,皆大欢喜。 光是“闻香”就要练一年日本的香道有100多个流派,大体分为“御家流”与“志野流”。前者是贵族流派,图风雅,重气氛,香具豪华,程式繁中求柔;后者是武家(士)流派,重精神修养,香具简朴,程式简中有刚。我们所参观的“直心流”香道属武家流派。 习练香道,最初一年专门闻香,第二年练香灰造型,第三年进入综合练习,经过4年才给“初传”证书,进级到师范“皆传”级需要15年,升到“奥传”一级则需要25至30年。 | ||
ps:古灵的《一家都是宝part3》中女主就是会香道的。 | ||
艺道 之 日本书道 | ||
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中国的书法也随之在日本展开。圣德太子抄录的「法华经义疏」,就是受中国六朝时代书法风格影响的代表作。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从中国返国时,带回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并将之推广。 ——题记 简介 日本书道,即书法之道,书法艺术。古代日本人把书法称为“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公元17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在日本不仅相当普及和流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生活方式之一。日本人认为书法是“心灵的艺术”,大和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 历史发展 唐代 日本书道,如同茶道、花道等道文化一样,一开始是从中国而来。据《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58年,中国驻朝鲜百济国使王仁进款中国《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到日本,从此日本有了汉字,日本人也开始学习汉文。到了推古天皇朝代,中国隋朝与日本建立邦交,随着中国佛教传入日本,日本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此后中国书法也随之在日本展开。特别是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从中国带回了东晋王羲之的作品后,日本书道得于迅速推广。现今日本“东大寺献物帐”内收藏的二十多卷书法集中,大部分是王羲之的真迹。令中国人感到最可惜的是,王羲之的真迹却在他的故土中国片甲无存。据史料记载,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视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唐太宗所得,太宗死,以真迹殉葬,故而绝迹于世。据说王羲之书竹板,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故日本将书法称作“入木道”。古代日本人尊王羲之为“书圣”,亲热地称之为“大王”,称其儿子献之为“小王”。日本平安朝代真言宗创始人空海和尚,承继“二王”书风,其书作《聋瞽指归》二卷被日本指定为国宝。由此可见中国晋代“二王”书风对日本书道深远的历史影响。 平安中期 日本废除了遣唐使,随着假名(日本文字)的出现,书法也开始和化(日本化),书法界又出现了小野道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世人称之为「三迹」,「三迹」的书法成了后世书法的规范,并由此产生了多种书法流派。和化书风创始人藤原行成创立了「世尊寺流」,历经七世,由于墨守成规,而失去吸引力,留于形式,书法也从以贵族为中心而转向武士阶层。书法不仅要求雄浑有力,也要求速度要快。于是出现了以藤原忠通为代表的「法性寺流」,其势压倒了「世尊寺流」。其后,后京极良经承继忠通的风格,创立了「后京极流」。到了镰仓时代又出现了寂莲、藤原俊成、藤原定家等书法大家。 日本把「世尊寺流」、「法性寺流」等总称为「上代风格」,而将武士社会盛行的书法风格称之为「武家风格」,其代表者是源赖朝、源义经、北条时政等将军。 镰仓时代 在与宋朝做生意时引进了宋代的书法。如临济宗大师荣西禅师就师承了黄山谷的风格,曹洞宗的道元禅师将张即之的书法介绍回日本。以京都五山、镰仓五山的禅僧为中心的书法流派更是崇拜张即之和苏东坡的宋代风格。其后,一山一宁等僧又将元代风格带进了日本,为日本书法界增添了宗峰妙造大师、梦窗疏石等高僧的墨宝,世人称之谓「禅宗风格」。 「禅宗风格」 长期流行于日本南北朝和室町时代的武士、官吏之间。 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使乱世造成的文化停滞情况得以恢覆,书法界出现了三名奇才近卫信尹、木阿弥光悦、松花堂昭乘,世人称为「宽永三笔」。
江户时代 幕府奖励儒学,「唐风」再度盛行。江户末期出]现了如市河未庵等职业教授书法的专家,「书道」就产生在这一时期,并成了日本固有艺道的代表。明治初期,中国人杨守敬来到日本,他将中国的六朝书风传入日本,如同一股春风吹进日本的书道界。于是,日本书道开始由尊重个性、流派传承向注重自由表现的方向发展。 战后 日中两国书法家之间的交流更是连绵不断。1958年,以日本著名的书法家丰道春海为团长的日本书道代表团首次访华。1973年起,“全日本书道联盟”每年都派日本书法家代表团访问中国。1977年,著名的日本书法教育家上条信山、种谷扇舟等发起成立了“日中友好书道教育者协会”,为增进日中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贡献。 | ||
ps:如今日本书道极为普及,学书道的人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 ||
艺道之日本衣道 | ||
艺道之日本花道 | ||
[ 此帖被21世纪好基友。在2012-05-03 18:2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