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萌】国庆献礼 ——原来你们都在这里 | |
|
【作者萌】国庆献礼 ——原来你们都在这里 | |
|
|
|
ID:轮舞曲 所在城市:浙江 所选作者:余秋雨 感念:被逼的,想不到其他作者了。我好像不去关注作者是哪里的人,囧。只记得这个了。因为我好像还学过他的文章,所以。。。。。。为嘛活动是这个,%>_<% ![]() 简介: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 语言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文化苦旅》共有31篇,以《都江堰》最短,也有3500余字,而压卷之作《江南小镇》有9000余字。长篇散文能吞吐古今,驰骋中外,具有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余秋雨散文的核心表达方式是议论,但又多与抒情融合,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正是来自这种用抒情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节选段: 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都装好了,扎紧了。吁——,车队出发了。 没有走向省城,因为老爷早就说过,没有运费。好吧,那就运到伦敦,运到巴黎,运到彼得堡,运到东京。 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他恭敬地称斯坦因为“司大人讳代诺”,称伯希和为“贝大人讳希和”。他的口袋里有了一些沉甸甸的银元,这是平常化缘时很难得到的。他依依惜别,感谢司大人、贝大人的“布施”。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 斯坦因他们回到国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的学术报告和探险报告,时时激起如雷的掌声。他们的叙述中常常提到古怪的王道士,让外国听众感到,从这么一个蠢人手中抢救出这笔遗产,是多么重要。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出来辩驳为时已晚,我心头只是浮现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几行诗句,那是他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对于这批学者,这些诗句或许太硬。但我确实想用这种方式,拦住他们的车队。对视着,站立在沙漠里。他们会说,你们无力研究;那么好,先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比比学问高低。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我只得送缴当时的京城,运费姑且不计。但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时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我好恨! 不止是我在恨。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比我恨得还狠。他们不愿意抒发感情,只是铁板着脸,一钻几十年,研究敦煌文献。文献的胶卷可以从外国买来,越是屈辱越是加紧钻研。 我去时,一次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正在莫高窟举行。几天会罢,一位日本学者用沉重的声调作了一个说明:“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 他评: 1。在《文化苦旅》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作家的足迹遍及祖国大地,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余秋雨先生主体精神的流露,对祖国山水超人的文化感悟,而这种流露和感悟又往往给人以启迪、震撼,使读者不得不佩服作家独到的见识。 2.强烈地对比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不仅是读者,只要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拍案而起,余秋雨先生写到这儿,当然愤慨了,激怒了,他痛心疾首、义愤填膺:“诺大的中国,竞存不下几卷经文。”但事实已经发生,作家只得无奈地悲怆:“我好恨”。 “我好恨”,三个字单独成行,力透纸背。作家恨什么?恨王道士为了几块银元而拱手送宝,恨中国官员目光短浅,恨外国冒险家廉价掠夺我国珍藏,恨自己未能早生几百年……虽然恨的内容作家并没有直接写出,但作家鲜明的个体爱憎,读者是能透彻地体悟到的。这,就是对比艺术的效果。 我评: 其实对于我来说,我一向敬佩那些写散文的人,因为我始终认为能写出好散文的人,他的文学功底一定很好。 那么对于余秋雨先生的这篇文化苦旅来说,更是一片散文中的经典。什么是苦旅?苦旅不单单是行为上的去旅行了一场痛苦的旅游。更是在精神上告诉了我们。我想对于人,你的思想丰富了。那么你就富有了。 人生就是一个旅途,只是有的人活的愉快,有的人痛苦而已。 正如别人所说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大悲,最后都是要闭上眼睛,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罢了。 |
|
ID:kikyo24 所在省市:四川 所选作者:寐语者 感念:四川也算一个文人墨客,才子才女辈出的地方吧~~但当我知道阿寐也是四川的时候,还是小小的惊讶了一下。不过,细细想来,阿寐身上的那股随性洒脱,干练爽朗,不正是川妹子的一种气质吗?不同于江南水乡的温婉,东北三省的豪爽,而是天府之都独特蕴育出的一种闲适舒散却又独立热辣。 阿寐是个很低调的人吧,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是太红。或者说她是一个很随性自我的人吧。记得曾经看过一段访谈,当时她还在写《帝王业》,有人问她是否考虑过出版的问题,她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出版。 不要问我为什么,或者我该问,为什么要出版?”而记得前阵子,在她官网,大家受《来不及》的影响,也都强烈建议她把《衣香鬓影》拍成电视剧,而当时她给出的回答也是“ 给我一个要卖版权的理由。缺钱吗?缺名吗?有合适的导演?合适的演员?合适的剧本吗?”我不知道《衣香》最终是否也会由二维走向三维,就如《帝王业》最终还是出版了一样。但是常常从阿寐的言谈中你就可以感受出她其实是一个如她书中的女主般自信自傲独立成熟的女子。 | |
![]() | 会喜欢上阿寐的书很简单,《帝王业》中的铁血帝后,传奇又现实;《衣香鬓影》中的乱世豪杰,岁月沉浮下的恢弘史诗;《凤血》中的妖女狠男,阴谋算计,诡变无情。这种并肩而立一世一人的爱情,这种豪迈恢弘却又真实厚重的故事,这种聪慧从容强势独立的强强联手的人物,恰恰就是我大爱中的大爱。那日看见一亲说“寐语者在描写人物、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很有优势,回想她的每一部作品,都会觉得里面的人物会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可是情节给我的印象却很淡,几乎没有。”细细想来,不得不承认却是如此了。如若你让我现在给你回忆书中剧情,我只能说很宏大很好看很扣人心弦激动人心,但对于那些细节之处却真模糊忆不起了。但关于书中的众人物们,无论是念卿的倾世绮立,阿妩的贵气逼人,昀凰的妖媚冷情,或者是老霍的铮铮傲骨,老萧的凌然霸气,四少的优雅倜傥,尚尧的阴狠狡诈,你若要我说,那便又是一篇碎碎念的花痴评论了。我想这和阿寐喜爱大场景大背景的构架描述,对两人间生活上的小细节小互动却着墨不多,有着很大的关系吧。她小说中人物间的感情不纠缠不暧昧不犹疑,一旦爱上便是一生,所有的感情都是在大环境下水到渠成的情投意合了,因而感情服务于剧情,那些恩恩爱爱浓情蜜意的细节也就掩藏在了恢弘的情节之下。就如有人说的那般,有些人是用历史写爱情,而阿寐就是用爱情写历史,在她的言情中你看见的不单单是两个人的爱恨情仇感情纠缠,更多是依托于这份龙凤和鸣的感情而衍生出的更多更深沉更厚重的东西。 因此啊就如阿寐她自己的自我介绍一样,寐者,睡觉也。 一个说梦话的人,说着梦话,说着这个睡前故事给别人催眠,然以行路为志,以写字为趣,以生活为一场漫漫嘉年华,闲来雕琢文字,娱己娱人的文字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