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春暖——写給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
良言一句三春暖
——写給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
三、学习中外优秀的文化学遗产
(一)继承派的诗人们,其他派别的诗人们,凡是在《诗词歌赋》上发表诗歌和评论诗歌的才子们,我们都应该学习中外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丰富我们自己,以便写出优秀的诗歌来和写出优秀的评论文章来。每一个时代的文艺,都是在继承前人文艺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发展的结果。
鲁迅先生说:
新的阶级及其文化,并非突然从天而降,大抵是发达于对于旧支配者及其文化的反抗中,亦即发达于和旧者的对立中,所以新文化仍然有所继承,于旧文化也仍然有所择取。
中国和外国的文艺发展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有继承,才能有所发展,才能有所创造。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而且将继续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鲁迅语),更是创造者和创新者。
毛泽东同志说: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遗产。
一定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古代的文学艺术,是古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无产阶级如果不继承过去的文艺遗产中的一切优秀成果,要建设起自己的新文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和古代作家长期实践的结果。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吸收。我们不仅要认真吸收我国古代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还应该大量吸收外国进步的革命的文化传统,以便创作出更美、更好、更激动人心、更令人难忘的作品来。
无产阶级对过去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必须继承,但不是“全盘继承”,而是批判地继承。批判与继承是对立的统一,不批判就谈不上继承,批判是继承的前提。只有通过批判地审查,才能区分具有民主性、革命性的文艺与腐朽的、甚至是反动的文艺,才能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看到即使是精华的也有某些局限性,才能认清哪些东西对今天有害,哪些东西是可以借鉴的有益的东西,从而做到“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这样做,才能有正确地继承和借鉴。
我们在批判继承中外文艺遗产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为了批判继承好中外文艺遗产,我们《诗词歌赋》的才子们,就应该学习一点新东西
——包括中外名著和一些评论文章。
(二)我在读书时,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庄子、屈原、李白、汤显祖、吴承恩、郭沫若、毛泽东等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和外国作家但丁、莎士比亚、雨果等人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当然,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我也很喜欢。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进行诗歌的创作,是我的追求。
在先秦诸子里,庄子是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在《逍遥游》中写道: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大意是: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楚国南部有一个灵龟,以人间的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上古有一棵叫大椿的树,以人间的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
我们不是评论家,且不评论作者的思想。但他的文章,善于运用夸张、比喻、说故事等手法,意境开阔、感情浓郁,纵横开阖,摇曳多姿,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不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著书十万语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段话,不仅概括了庄子文章的艺术特色,也看出了鲁迅先生对他的赞扬。
屈原所生活的时代,是各国军事、政治斗争最剧烈的战国后期。他出身于楚国王族,曾担任过重要职位,看到了楚国政治的腐朽黑暗,受到了贵族反动集团的排挤打击,放逐在外。他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的鼻祖,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者的愤怒谴责。他写的《九歌》,有十一篇作品,除《国殇》外,其他十篇,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湘夫人》是其中的一篇。传说古代帝舜巡视南方,死在蒼梧(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县)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追踪到洞庭湖边,听到这不幸的消息,南望痛苦,自投湘水而死。当地人民把她们埋葬起来,立庙祭祀,并引起了普遍的哀悼和纪念。于是,千百年来,存在于人民思想中的湘水女神,便自然地和这一历史传说结合起来,神的概念,就更加丰富了。
这首《湘夫人》的歌辞,可能与上述故事有关。作者写水神约会意中人不遇的情景,表现出主人公对真挚爱情的强烈追求。这里写的是神与神的思慕之情,也寄予着作者对楚怀王的忠贞之意。以男女爱情比喻君臣关系的手法,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屡见不鲜的。歌辞中有几句写道: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卷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大意是:我愿意盖一住房在江水之中,房上铺满了荷叶做帐篷。用荪草装饰墙壁,用紫贝砌成高坛。……把我的衣袖抛到江心,把我的单裙放在醴水的渡水边上。
在水中盖房,把衣袖抛到江心等,这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用来表现水神对湘夫人到来的迎接。作者那浪漫主义的美妙的幻想,不是也显示出来了吗?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是跟杜甫齐名的诗坛上的两颗灿烂明星。他那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朴素的语言,健朗的风格,使他的诗作,达到了诗歌创作中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一个高峰。他写的《秋浦歌》,共十七首,其中第十五首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已经成为千百年来让人们阅读的名句。愁生白发,而白发竟达三千丈之长,足见愁思智之深长。作者因表达真挚强烈的感情,用了夸张的手法。他写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这挂在河岸上的三千丈瀑布,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作者想象奇特,把夸张手法用到了极致。
明代作家汤显祖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所处的时代,皇帝昏庸,宰相擅权,宦官特务到处横行。他和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与他们斗争。当被免职后,回到家乡,从事写作。他写的《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的矛盾,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关系的冷酷和虚伪;同时又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在追求幸福生活上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作者是这样构思的: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生入死的爱情,使全剧从主题到情节,都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
我在学习现实主义的同时,更多的吸收了浪漫主义的因素,但学习的不好。因此,有的评论者说;这不适宜啊!他们站在现实主义的角度,这种批评多好啊!一颗坦荡之心,显示出来了。
——写給评论者、写给自己、写给有才者
三、学习中外优秀的文化学遗产
(一)继承派的诗人们,其他派别的诗人们,凡是在《诗词歌赋》上发表诗歌和评论诗歌的才子们,我们都应该学习中外的优秀的文化遗产,丰富我们自己,以便写出优秀的诗歌来和写出优秀的评论文章来。每一个时代的文艺,都是在继承前人文艺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发展的结果。
鲁迅先生说:
新的阶级及其文化,并非突然从天而降,大抵是发达于对于旧支配者及其文化的反抗中,亦即发达于和旧者的对立中,所以新文化仍然有所继承,于旧文化也仍然有所择取。
中国和外国的文艺发展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有继承,才能有所发展,才能有所创造。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而且将继续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鲁迅语),更是创造者和创新者。
毛泽东同志说: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遗产。
一定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古代的文学艺术,是古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无产阶级如果不继承过去的文艺遗产中的一切优秀成果,要建设起自己的新文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和古代作家长期实践的结果。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吸收。我们不仅要认真吸收我国古代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还应该大量吸收外国进步的革命的文化传统,以便创作出更美、更好、更激动人心、更令人难忘的作品来。
无产阶级对过去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必须继承,但不是“全盘继承”,而是批判地继承。批判与继承是对立的统一,不批判就谈不上继承,批判是继承的前提。只有通过批判地审查,才能区分具有民主性、革命性的文艺与腐朽的、甚至是反动的文艺,才能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看到即使是精华的也有某些局限性,才能认清哪些东西对今天有害,哪些东西是可以借鉴的有益的东西,从而做到“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这样做,才能有正确地继承和借鉴。
我们在批判继承中外文艺遗产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为了批判继承好中外文艺遗产,我们《诗词歌赋》的才子们,就应该学习一点新东西
——包括中外名著和一些评论文章。
(二)我在读书时,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庄子、屈原、李白、汤显祖、吴承恩、郭沫若、毛泽东等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和外国作家但丁、莎士比亚、雨果等人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当然,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我也很喜欢。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进行诗歌的创作,是我的追求。
在先秦诸子里,庄子是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在《逍遥游》中写道: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大意是: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楚国南部有一个灵龟,以人间的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上古有一棵叫大椿的树,以人间的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
我们不是评论家,且不评论作者的思想。但他的文章,善于运用夸张、比喻、说故事等手法,意境开阔、感情浓郁,纵横开阖,摇曳多姿,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不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著书十万语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段话,不仅概括了庄子文章的艺术特色,也看出了鲁迅先生对他的赞扬。
屈原所生活的时代,是各国军事、政治斗争最剧烈的战国后期。他出身于楚国王族,曾担任过重要职位,看到了楚国政治的腐朽黑暗,受到了贵族反动集团的排挤打击,放逐在外。他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的鼻祖,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者的愤怒谴责。他写的《九歌》,有十一篇作品,除《国殇》外,其他十篇,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湘夫人》是其中的一篇。传说古代帝舜巡视南方,死在蒼梧(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县)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追踪到洞庭湖边,听到这不幸的消息,南望痛苦,自投湘水而死。当地人民把她们埋葬起来,立庙祭祀,并引起了普遍的哀悼和纪念。于是,千百年来,存在于人民思想中的湘水女神,便自然地和这一历史传说结合起来,神的概念,就更加丰富了。
这首《湘夫人》的歌辞,可能与上述故事有关。作者写水神约会意中人不遇的情景,表现出主人公对真挚爱情的强烈追求。这里写的是神与神的思慕之情,也寄予着作者对楚怀王的忠贞之意。以男女爱情比喻君臣关系的手法,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屡见不鲜的。歌辞中有几句写道: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卷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大意是:我愿意盖一住房在江水之中,房上铺满了荷叶做帐篷。用荪草装饰墙壁,用紫贝砌成高坛。……把我的衣袖抛到江心,把我的单裙放在醴水的渡水边上。
在水中盖房,把衣袖抛到江心等,这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用来表现水神对湘夫人到来的迎接。作者那浪漫主义的美妙的幻想,不是也显示出来了吗?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是跟杜甫齐名的诗坛上的两颗灿烂明星。他那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朴素的语言,健朗的风格,使他的诗作,达到了诗歌创作中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一个高峰。他写的《秋浦歌》,共十七首,其中第十五首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已经成为千百年来让人们阅读的名句。愁生白发,而白发竟达三千丈之长,足见愁思智之深长。作者因表达真挚强烈的感情,用了夸张的手法。他写的《望庐山瀑布》中,有“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这挂在河岸上的三千丈瀑布,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作者想象奇特,把夸张手法用到了极致。
明代作家汤显祖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所处的时代,皇帝昏庸,宰相擅权,宦官特务到处横行。他和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与他们斗争。当被免职后,回到家乡,从事写作。他写的《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的矛盾,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关系的冷酷和虚伪;同时又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在追求幸福生活上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作者是这样构思的: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生入死的爱情,使全剧从主题到情节,都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
我在学习现实主义的同时,更多的吸收了浪漫主义的因素,但学习的不好。因此,有的评论者说;这不适宜啊!他们站在现实主义的角度,这种批评多好啊!一颗坦荡之心,显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