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希腊羞,我为希腊哭”——读拜伦《哀希腊》有感
哀希腊
拜伦
查良铮(穆旦)译
一
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
火热的萨弗在这里唱过恋歌;
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
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
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
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
二
开奥的缪斯,蒂奥的缪斯,
那英雄的竖琴,恋人的琵琶,
原在你的岸上博得了声誉,
而今在这发源地反倒喑哑;
呵,那歌声已远远向西流传,
远超过你祖先的“海岛乐园”。
三
起伏的山峦望着马拉松-
马拉松望着茫茫的海波;
我独自在那里冥想一刻钟,
梦想希腊仍旧自由而欢乐;
因为,当我在波斯墓上站立,
我不能想象自己是个奴隶。
四
一个国王高高坐在石山顶,
了望着萨拉密挺立于海外;
千万只船舶在山下靠停,
还有多少队伍全由他统率!
他在天亮时把他们数了数,
但日落的时候他们都在何处?
五
呵,他们而今安在?还有你呢,
我的祖国?在无声的土地上,
英雄的颂歌如今已沉寂-
那英雄的心也不再激荡!
难道你一向庄严的竖琴,
竟至沦落到我的手里弹弄?
六
也好,置身在奴隶民族里,
尽管荣誉都已在沦丧中,
至少,一个爱国志士的忧思,
还使我的作歌时感到脸红;
因为,诗人在这儿有什么能为?
为希腊人含羞,对希腊国落泪。
七
我们难道只好对时光悲哭
和惭愧?-我们的祖先却流血。
大地呵!把斯巴达人的遗骨
从你的怀抱里送回来一些!
哪怕给我们三百勇士的三个,
让德魔比利的决死战复活!
八
怎么,还是无声?一切都喑哑?
不是的!你听那古代的英魂
正象远方的瀑布一样喧哗,
他们回答:“只要有一个活人
登高一呼,我们就来,就来!”
噫!倒只是活人不理不睬。
九
算了,算了;试试别的调门:
斟满一杯萨摩斯的美酒!
把战争留给土耳其野人,
让开奥的葡萄的血汁倾流!
听呵,每一个酒鬼多么踊跃
响应这一个不荣誉的号召!
一零
你们还保有庇瑞克的舞艺,
但庇瑞克的方阵哪里去了?
这是两课,为什么只记其一,
而把高尚而坚强的一课忘掉?
凯德谟斯给你们造了字体-
难道他是为了传授给奴隶?
一一
把萨摩斯的美酒斟满一盅!
让我们且抛开这样的话题!
这美酒曾使阿纳克瑞翁
发为神圣的歌;是的,他屈于
波里克瑞底斯,一个暴君,
但这暴君至少是我们国人。
一二
克索尼萨斯的一个暴君
是自由的最忠勇的朋友:
暴君米太亚得留名至今!
呵,但愿现在我们能够有
一个暴君和他一样精明,
他会团结我们不受人欺凌!
一三
把萨摩斯的美酒斟满一盅!
在苏里的山岩,巴加的岸上,
住着一族人的勇敢的子孙,
不愧是斯巴达的母亲所养;
在那里,也许种子已经散播,
是赫剌克勒斯血统的真传。
一四
自由的事业别依靠西方人,
他们有一个做买卖的国王;
本土的利剑,本土的士兵,
是冲锋陷阵的唯一希望;
但土耳其武力,拉丁的欺骗,
会里应外合把你们的盾打穿。
一五
把萨摩斯的美酒斟满一盅!
树荫下正舞蹈着我们的姑娘-
我看见她们的黑眼亮晶晶,
但是,望着每个鲜艳的姑娘,
我的眼就为火热的泪所迷,
这乳房难道也要哺育奴隶?
一六
让我攀登苏尼阿的悬崖,
可以听见彼此飘送着悄悄话,
让我象天鹅一样歌尽而亡;
我不要奴隶的国度属于我-
干脆把那萨摩斯酒杯打破!
《哀希腊》原名《The Isles of Greece》,选自诗体小说《唐璜》,写于希腊独立战争爆发前二年。它实际上是一首歌词,是主人公唐磺和海盗之女海蒂在希腊的一座岛屿上举行婚礼时,一位希腊歌手的自弹自唱。借歌手之口,拜伦将古希腊的灿烂文明和19世纪所遭受的奴役作了鲜明对比,悲叹希腊如此光辉灿烂文明之败落,激励希腊人民起来抗争,争取民族独立。在诗中,诗人激情澎湃、充满斗一志地为希腊革命呐喊,掷地有声,十分动人而震撼。
这首长诗曾经先后有梁启超、查良铮、苏曼殊、马君武及胡适等多个译本,相比较来说,我认为查良铮译本更通俗易懂,符合长诗《唐璜》中歌词自由抒情的特点,读起来透出一种真切的呼唤和痛惜之情,反映了用现代汉语进行诗歌翻译的演进,因而本帖采用查良铮译本。(查良铮,笔名穆旦,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亦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从事国外诗歌翻译工作,译本在国内翻译文中有较大影响。)
这首长诗在二十世纪初便被传译至中国,并且在当时引起热烈反响。希腊经历的苦难,正是中国近代史上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的写照。它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加以弘扬,作为斗士们歌以咏志的武器,并成逐渐为一种时代精神。它鲜明的战斗精神,传达出了与当时中国人相似的心境与感受。诗中,沉浸在浪漫爱情与大自然令人心醉的和谐之中的唐璜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如此地痴迷与爱慕。正是此时,一个游吟诗人的吟唱将唐璜带到了残酷的现实。这块美丽的土地正饱受着土耳其的侵扰,并面临着即将灭亡的噩运。这段吟唱带给热爱着海蒂和希腊的唐璜以巨大的震撼。伴随震撼而来的是打击。身为作者的拜伦对这一切当然感同身受。因此,这段歌词在整部《唐璜》内以及诗外的世界里也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作者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的诗歌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富于感染力。一生讴歌自由和民主,反对暴政和民族压迫。为了自由与理想,同他笔下的“拜伦式主人公”一样,积极而勇敢地投身希腊民族解放运动。这位被勃兰兑斯指认为“给他那个时代的诗歌文学打上了最后的决定性印记”的英国伟大诗人在他37年的短暂生命中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篇。《唐璜》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拜伦
查良铮(穆旦)译
一
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
火热的萨弗在这里唱过恋歌;
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
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
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
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
二
开奥的缪斯,蒂奥的缪斯,
那英雄的竖琴,恋人的琵琶,
原在你的岸上博得了声誉,
而今在这发源地反倒喑哑;
呵,那歌声已远远向西流传,
远超过你祖先的“海岛乐园”。
三
起伏的山峦望着马拉松-
马拉松望着茫茫的海波;
我独自在那里冥想一刻钟,
梦想希腊仍旧自由而欢乐;
因为,当我在波斯墓上站立,
我不能想象自己是个奴隶。
四
一个国王高高坐在石山顶,
了望着萨拉密挺立于海外;
千万只船舶在山下靠停,
还有多少队伍全由他统率!
他在天亮时把他们数了数,
但日落的时候他们都在何处?
五
呵,他们而今安在?还有你呢,
我的祖国?在无声的土地上,
英雄的颂歌如今已沉寂-
那英雄的心也不再激荡!
难道你一向庄严的竖琴,
竟至沦落到我的手里弹弄?
六
也好,置身在奴隶民族里,
尽管荣誉都已在沦丧中,
至少,一个爱国志士的忧思,
还使我的作歌时感到脸红;
因为,诗人在这儿有什么能为?
为希腊人含羞,对希腊国落泪。
七
我们难道只好对时光悲哭
和惭愧?-我们的祖先却流血。
大地呵!把斯巴达人的遗骨
从你的怀抱里送回来一些!
哪怕给我们三百勇士的三个,
让德魔比利的决死战复活!
八
怎么,还是无声?一切都喑哑?
不是的!你听那古代的英魂
正象远方的瀑布一样喧哗,
他们回答:“只要有一个活人
登高一呼,我们就来,就来!”
噫!倒只是活人不理不睬。
九
算了,算了;试试别的调门:
斟满一杯萨摩斯的美酒!
把战争留给土耳其野人,
让开奥的葡萄的血汁倾流!
听呵,每一个酒鬼多么踊跃
响应这一个不荣誉的号召!
一零
你们还保有庇瑞克的舞艺,
但庇瑞克的方阵哪里去了?
这是两课,为什么只记其一,
而把高尚而坚强的一课忘掉?
凯德谟斯给你们造了字体-
难道他是为了传授给奴隶?
一一
把萨摩斯的美酒斟满一盅!
让我们且抛开这样的话题!
这美酒曾使阿纳克瑞翁
发为神圣的歌;是的,他屈于
波里克瑞底斯,一个暴君,
但这暴君至少是我们国人。
一二
克索尼萨斯的一个暴君
是自由的最忠勇的朋友:
暴君米太亚得留名至今!
呵,但愿现在我们能够有
一个暴君和他一样精明,
他会团结我们不受人欺凌!
一三
把萨摩斯的美酒斟满一盅!
在苏里的山岩,巴加的岸上,
住着一族人的勇敢的子孙,
不愧是斯巴达的母亲所养;
在那里,也许种子已经散播,
是赫剌克勒斯血统的真传。
一四
自由的事业别依靠西方人,
他们有一个做买卖的国王;
本土的利剑,本土的士兵,
是冲锋陷阵的唯一希望;
但土耳其武力,拉丁的欺骗,
会里应外合把你们的盾打穿。
一五
把萨摩斯的美酒斟满一盅!
树荫下正舞蹈着我们的姑娘-
我看见她们的黑眼亮晶晶,
但是,望着每个鲜艳的姑娘,
我的眼就为火热的泪所迷,
这乳房难道也要哺育奴隶?
一六
让我攀登苏尼阿的悬崖,
可以听见彼此飘送着悄悄话,
让我象天鹅一样歌尽而亡;
我不要奴隶的国度属于我-
干脆把那萨摩斯酒杯打破!
《哀希腊》原名《The Isles of Greece》,选自诗体小说《唐璜》,写于希腊独立战争爆发前二年。它实际上是一首歌词,是主人公唐磺和海盗之女海蒂在希腊的一座岛屿上举行婚礼时,一位希腊歌手的自弹自唱。借歌手之口,拜伦将古希腊的灿烂文明和19世纪所遭受的奴役作了鲜明对比,悲叹希腊如此光辉灿烂文明之败落,激励希腊人民起来抗争,争取民族独立。在诗中,诗人激情澎湃、充满斗一志地为希腊革命呐喊,掷地有声,十分动人而震撼。
这首长诗曾经先后有梁启超、查良铮、苏曼殊、马君武及胡适等多个译本,相比较来说,我认为查良铮译本更通俗易懂,符合长诗《唐璜》中歌词自由抒情的特点,读起来透出一种真切的呼唤和痛惜之情,反映了用现代汉语进行诗歌翻译的演进,因而本帖采用查良铮译本。(查良铮,笔名穆旦,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亦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从事国外诗歌翻译工作,译本在国内翻译文中有较大影响。)
这首长诗在二十世纪初便被传译至中国,并且在当时引起热烈反响。希腊经历的苦难,正是中国近代史上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的写照。它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加以弘扬,作为斗士们歌以咏志的武器,并成逐渐为一种时代精神。它鲜明的战斗精神,传达出了与当时中国人相似的心境与感受。诗中,沉浸在浪漫爱情与大自然令人心醉的和谐之中的唐璜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如此地痴迷与爱慕。正是此时,一个游吟诗人的吟唱将唐璜带到了残酷的现实。这块美丽的土地正饱受着土耳其的侵扰,并面临着即将灭亡的噩运。这段吟唱带给热爱着海蒂和希腊的唐璜以巨大的震撼。伴随震撼而来的是打击。身为作者的拜伦对这一切当然感同身受。因此,这段歌词在整部《唐璜》内以及诗外的世界里也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作者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的诗歌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富于感染力。一生讴歌自由和民主,反对暴政和民族压迫。为了自由与理想,同他笔下的“拜伦式主人公”一样,积极而勇敢地投身希腊民族解放运动。这位被勃兰兑斯指认为“给他那个时代的诗歌文学打上了最后的决定性印记”的英国伟大诗人在他37年的短暂生命中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篇。《唐璜》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