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咏叹母爱的诗作,既抒发了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的不舍之情,又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孩子,无以回报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意。两情呼应,字字敲心。诗人孟郊仅用寥寥三十个字,就给读者描绘了一副画面:烛火下,一位慈祥的母亲在熬夜赶制衣裳,针脚细密,就像她此时心头涌起的层层叠叠的不舍和担忧,孩子前途莫知,归期不定,当下能做的只有缝衣暖身。而孩子看着母亲的身影,没有对远行的期待和雀跃,只有长大成人却不能在身旁尽孝还要惹母亲担心的愧疚,哺育之恩,何时回报? 这首诗蕴含的深情只有经历了离别,飞离了父母羽翼的人最有感悟。父母爱护我们到成年,付出了感情和辛劳,先得到却是分别。离家求学或者外乡工作,这是关乎前途的大事,父母不能阻挡孩子离开的脚步,却阻挡不了自己时刻担忧的心,隔着千山万水,怕孩子没穿暖,怕孩子吃不好,怕孩子受人欺负……可他们自己呢?有个公益广告,白发苍苍的父亲一个劲地在电话里对远方的孩子说“我们都很好,你们工作忙,要注意身体,我们你们就别操心了”,可实际上他们却是一个卧病在床,一个老迈无依。每次看到这幕,我都是无语凝噎。父母的情是深厚的、隐忍的,“报喜不报忧”是他们一贯的态度。所以,不管我们走多少路,行多么远,都不要忘记那些我们沐浴着长大的爱的光辉,不要忘记守候在少时温暖小家,期盼团圆,日渐老去的父母。 多联系,常回家看看! |
[ 此帖被zy32593在2014-01-22 16:0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