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魂美与诗艺美(1)诗歌中的“我”
—
本帖被 沅牧生。 从 诗词歌赋 移动到本区(2012-01-08)
—
诗魂美与诗艺美
小序:除了自己手稿中涉及到的艺术技巧以外,还有一些诗歌创作中的琐碎的零星的拙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不定期的写下来,算是自己学习诗歌创作的心得体会,也算是对诗歌爱好的朋友的回答。
(1)诗歌中的“我”
在诗歌的创作中,常常出现“我”。应该怎样来认识和理解诗歌中的“我”呢?
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
伟大的诗人,谈着他自己、谈着他的‘我’的时候,也就是谈着大家、谈着全人类。
诗人郭小川说:
诗中间,是可以出现‘我’字的,但这个‘我’,必须是无产阶级或英雄人民的一个,最好是他们的代表,是他们的代言人。
笔者认为:别林斯基说的“我”代表“大我”和“全人类”更为宽泛一些。诗歌中的“我”是一个特定的抒情主人公,他虽然不能代表全人类,但他却能代表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带头人物、顶尖人物、奉献人物、公而忘私人物、舍己救人人物,舍生忘死人物、鞠躬尽瘁和死而后已人物、生命不息和战斗不止人物、创造精神财富的人物、创造物质财富的人物、拼搏前进的人物、开拓前进的人物,等等。
1943年诗人田间创作了《坚壁》,现将全诗摘抄如下:
狗强盗,
你要问我么:
“熗、弹药,
埋在哪儿?”
来,我告诉你:
熗,弹药,
统埋在我的心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人民拿起武器,勇敢而执着的歼灭来犯的日本侵略者。而诗歌的“小我”,不仅是代表了参加抗战的全国人的“大我”,而且那种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誓死如归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熗,子弹,统埋在我们的心里”,就是在敌人面前,为民族和为祖国捐躯的最有力的证明。
诗人郭小川的《秋天》,有这样几句:
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衰老,老态龙钟;
但愿我的心,还想入伍时候那样年轻。
我知道,总有一天 ,我会化烟,烟气腾空;
但愿它像硝烟,火药味很浓,很浓。
十年动乱时期,“四人帮”长期剥夺了郭小川创作的权利,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和打击,几次隔离审查、几次下放“改造”,不论在什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曾未屈服和妥协。就是“我”死后化成烟,也要像战场上的“硝烟”一样,“火药味很浓,很浓”。这几句,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死后也要跟“四人帮”及其爪牙,战斗到底的决心。这诗歌中的“我”,不是一个“小我”,而是一个受“四人帮”迫害的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干部、教师、工人等等的“大我”。
现将笔者在《木笔花和月季花——春雨之歌》最后几句摘抄如下:
我撒播春雨,
春雨浇透了——中原大地——和——
每一寸土地;
也浇透了——大地上——长城两边的
——月季花,
月季花——其花香——浓醉了——
东海和西陲的——每一朵野菊——每一条小溪。
笔者在这首诗中,仍然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我”的巨大智慧和才华。“我”站在高天,“撒播春雨”,去浇透需要春雨的干裂的大地和枯萎的禾苗。同时,让月季花的浓香,香醉了“东海和西陲的——每一朵野菊——每一条小溪”。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的。而正是这种不可能,才把笔者那强烈的震撼人们心灵的感情,抒发出来了。诗中的“我”,不是“小我”,而是具有研究和创新才能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大我”。
诗人兼学者的闻一多说:
每个诗人都有他独特的性格,作风,意见和态度,这些东西会表现在作品里。
发展各种风格的诗歌,繁荣《诗词歌赋》的文艺阵地。这是诗歌爱好者的愿望,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小序:除了自己手稿中涉及到的艺术技巧以外,还有一些诗歌创作中的琐碎的零星的拙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不定期的写下来,算是自己学习诗歌创作的心得体会,也算是对诗歌爱好的朋友的回答。
(1)诗歌中的“我”
在诗歌的创作中,常常出现“我”。应该怎样来认识和理解诗歌中的“我”呢?
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
伟大的诗人,谈着他自己、谈着他的‘我’的时候,也就是谈着大家、谈着全人类。
诗人郭小川说:
诗中间,是可以出现‘我’字的,但这个‘我’,必须是无产阶级或英雄人民的一个,最好是他们的代表,是他们的代言人。
笔者认为:别林斯基说的“我”代表“大我”和“全人类”更为宽泛一些。诗歌中的“我”是一个特定的抒情主人公,他虽然不能代表全人类,但他却能代表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带头人物、顶尖人物、奉献人物、公而忘私人物、舍己救人人物,舍生忘死人物、鞠躬尽瘁和死而后已人物、生命不息和战斗不止人物、创造精神财富的人物、创造物质财富的人物、拼搏前进的人物、开拓前进的人物,等等。
1943年诗人田间创作了《坚壁》,现将全诗摘抄如下:
狗强盗,
你要问我么:
“熗、弹药,
埋在哪儿?”
来,我告诉你:
熗,弹药,
统埋在我的心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人民拿起武器,勇敢而执着的歼灭来犯的日本侵略者。而诗歌的“小我”,不仅是代表了参加抗战的全国人的“大我”,而且那种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誓死如归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熗,子弹,统埋在我们的心里”,就是在敌人面前,为民族和为祖国捐躯的最有力的证明。
诗人郭小川的《秋天》,有这样几句:
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衰老,老态龙钟;
但愿我的心,还想入伍时候那样年轻。
我知道,总有一天 ,我会化烟,烟气腾空;
但愿它像硝烟,火药味很浓,很浓。
十年动乱时期,“四人帮”长期剥夺了郭小川创作的权利,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和打击,几次隔离审查、几次下放“改造”,不论在什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曾未屈服和妥协。就是“我”死后化成烟,也要像战场上的“硝烟”一样,“火药味很浓,很浓”。这几句,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死后也要跟“四人帮”及其爪牙,战斗到底的决心。这诗歌中的“我”,不是一个“小我”,而是一个受“四人帮”迫害的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干部、教师、工人等等的“大我”。
现将笔者在《木笔花和月季花——春雨之歌》最后几句摘抄如下:
我撒播春雨,
春雨浇透了——中原大地——和——
每一寸土地;
也浇透了——大地上——长城两边的
——月季花,
月季花——其花香——浓醉了——
东海和西陲的——每一朵野菊——每一条小溪。
笔者在这首诗中,仍然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我”的巨大智慧和才华。“我”站在高天,“撒播春雨”,去浇透需要春雨的干裂的大地和枯萎的禾苗。同时,让月季花的浓香,香醉了“东海和西陲的——每一朵野菊——每一条小溪”。这些事情都是不可能的。而正是这种不可能,才把笔者那强烈的震撼人们心灵的感情,抒发出来了。诗中的“我”,不是“小我”,而是具有研究和创新才能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大我”。
诗人兼学者的闻一多说:
每个诗人都有他独特的性格,作风,意见和态度,这些东西会表现在作品里。
发展各种风格的诗歌,繁荣《诗词歌赋》的文艺阵地。这是诗歌爱好者的愿望,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