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恋爱还是婚后恋爱 应该婚前恋爱还是婚后恋爱呢? 这两种恋爱婚姻方式究竟哪种比较好呢? 哪一种才更适应当今这个速食社会的需求呢? 远了我们就不提了, 看看我们父母那一代与我们这一代 50年代,父辈们的年代 上山下乡,知青时代 结婚对象少有自由恋爱的 一般都由单位里的老大姐们介绍而来 那时应该叫“处对象”吧 先由介绍人到双方家里介绍一下大概情况 比如家中几口人,几弟几妹,工作表现,邻里印象等等 父母们觉得可以,两人见面定下恋爱关系 两人也会私下见面,却会像小偷一样,偷偷摸摸生怕熟人看见 当然,那时的处对象不会像如今这样,恋爱象长跑。 双方都满意后就会谈婚论嫁 交申请,写证明,接受婚前检查等等 当时的结婚步骤繁复,却无比的神圣庄重 婚前相处时间太短 性格、家庭各方面还未磨合 一切都是婚后进行 那个年代结婚流行的是旅行结婚 两人领了证最多在家吃顿饭,就会甜甜蜜蜜登上远行的列车 开始真正属于两个人的蜜月旅行 想到这里,我觉得这近一个月的旅行应该是他们那代人最甜蜜的回忆了吧 只有他们,没有工作,没有家庭 更不用说以后的子女等等 在陌生的环境 相对熟悉而陌生的两人可以毫无顾忌的向对方显露自己的所有 也可以探寻对方对吸引自己的全部 然后慢慢了解,慢慢熟悉,慢慢变成相儒以沫的曾经 这样应该就是婚后恋爱了吧。 我是这样理解的 这样的婚姻,这样的方式 我觉得还是比较圆满的 两人由毫不相识的陌生人变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亲密爱人 在婚姻的枷锁里承担起所有的责任 慢慢磨合,相互理解、信任与包容 把婚姻这门生意做到了辉煌的顶端 给我们这一代创造了一个幸福、美好成长环境。 再看看我们 80后。独生子女横行的年代 正是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年代 让我们这一代在社会大众的眼里成了坏孩子的代名词 自私、骄傲、自大、浪费、啃老、懒惰等等。。。。。。 90年代 十几岁的我们正赶上邓老爷子的改革开放 开放的不仅仅是国情政策 还有正在读书的我们这一代的爱情观 小小年纪就会手拖手大大咧咧走在街上互喊宝贝 学习一落千丈,却有只要爱情不要成绩的疯狂 真正长大后,恋爱记录可能自己也不太记得清楚 等到父母催促应该结婚的时候 挑花了眼的我们,又有几人能拥有与你承担婚姻的爱情 身边的朋友这样的例子太多 从大学时代开始恋爱 直到工作稳定,真正考虑到婚姻问题的时候 却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毅然分手 这也许是产生了审美疲劳,缺乏所谓的新鲜感 而在父辈们看来却是虚于承担责任的表现 当然,这还是情况比较好的 还有朋友 恋爱了三年,结婚才三个月就离婚了 三年的恋爱时间不算短 彼此也算是比较了解 为何却在婚姻的道路上产生分岐以致最后劳燕分飞 照理说,婚前恋爱让我们了解彼此 在决定踏入婚姻的殿堂前应该是抱着坚定的要与对方共同人生路的心的 这样的信念却在婚姻亮起红灯的瞬间轰然倒塌、粉碎。 是我们不够勇气承担还是其它的什么理由? 看着现在电视里层出不穷的相亲节目 是噱头还是炒作? 一个个为了在那几十分钟的恶俗节目里亮相一小会儿 各出各的绝招,各扮各的可爱 这种已经“基因变异”的相亲后的恋爱带来正常的婚姻吗? 综上所述 到底应该像父辈们一样,在婚姻的保障下和自己的爱人再恋爱 平平淡淡,细水长流 还是觉得能为自己找到画另半边圆拼成美满的那个人, 成就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恋, 其实 如何选择真的是见仁见智 只要付出真心,不欺骗,不隐瞒 用心来经营 恋爱也好,婚姻也罢 都会为你、为你们结出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