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王安石有一个习惯,就是那放什么食物在他面前,他就会一直吃那样食物。 于是,有一次皇帝宋仁宗安排一次活动,为了测试王安石,结果王安石很无趣的在一旁将放在他面前的豆子吃好了。 宋宗人因此很确定的认为,王安石十有八九是个奸臣! 因为碟子里的豆子其实是鱼饵,宋仁宗认为,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心事里,误吃一颗,可以理解:错嚼二三颗,也情有可原,但这么一碟鱼饵都吃好了,不是作秀吗?不是故意装深沉吗? 此后,宋仁宗就把王安石晾在一旁了。 你看,我们总是习惯用第一印象来看人,自认为细节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但实际上,人们有时候做一件事与自身的性格无关,只是恰好这么做罢了。 就像好人可能也会做些缺德的事,坏人也会做好事,或者说好人与坏人的定义,其实都在于我们自身而已。若是只用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有一谚语是这么说的: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无论你是把人看好还是看坏,之后发生的事,必然不是你想要的。所以如果你需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细节,用我学的政治的话来形容,就是不止要微观上看,还要宏观上去看。 【世界上最复杂的可能就是人了,人不是化学用品。用试剂一测,就可以确定性质了:人不是物理物质,截其一面一瞧,就可以判断形态了。指望一眼把人看准,哪有那么容易?那样多半会把人的品质看扁了,把人的性情看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