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一个朋友向我抱怨说,今天又败家了。本来没有打算买东西,在外面闲逛的时候被一张宣传单吸引了,又是因须转让商铺,忍痛决定跳楼价清仓。尽管知道所谓的跳楼价,所谓的清仓都只是幌子,还是想着看能不能买到便宜的衣服,最后被里面的不打折商品吸引买了下来,价钱不菲。 朋友经常这样,问我怎么办? 贪占便宜是中国消费者表现得出来的普遍心理之一。价值100元的东西,100元买回来,那叫便宜;价值100元的东西,50元买回来,那叫占便宜。我们经常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其实,我们不仅想占便宜,还希望“独占”,这给商家有可乘之机。题目中的“免费”,并不是完全的不要钱。如在销售中,讨价还价比较普遍,许多商机经常打出“最后一件”、“最后一天”等宣传语,或者是提高商品价格让消费者来讨价还价等等,让消费者心理感觉的物美价廉,贪占了便宜,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把大把的利润拱手于人。 还有一种原因是源于一种恐惧(具体术语我忘记了,查了下没找到),比如说,超市某样东西打折买一送一,我们买的话会是高高兴兴地,但如果最后不买,就觉得我赔了这件商品一半的钱。再比如,我们有一张某自助烤肉店的5元代金券,限期之内如果没有花出去,我们就会觉得,损失了5块钱。超市也经常搞促销的活动,促销商品放在显眼地带,以此吸引顾客的眼球,附近放同类其他商品。最终的结果通常是,顾客买的打折商品不一定很多,却更多的买了它周围的不打折商品,从而花的钱更多。 其实这种心理,说不上好与不好,商家利用好了,可以带动消费;我们了解得多了,也该学会克制自己,少花冤枉钱,少一点“免费的代价”。 |
其实大减价这种东西 就算再怎么减 商家都肯定是稳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