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路小透。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发丝又称为情丝,古往今来多少因情而成的悲喜剧。有多少人分不清情和情衍生的欲望,被欲望掌控的人会造成多少因情而起的故事。 ——题记 似乎不少推理小说会把倒叙插叙补叙的叙述方法,印象最深刻的是之前的一本《人骨花园》。几十年前的故事随着当下的线索而慢慢的呈现在眼前,总是有悬念在吊着读者继续阅读。《四维谋杀》中通过无意间发现的一本日记来展现了几天前的故事。我看过的推理不多,电影《告白》中也总是在女老师说话的时候穿插着之前的故事。深刻的我也不知道,这种写法似乎让情节显得紧凑了许多。在一切尘埃落定明白凶手是谁的时候,往昔的一幕幕穿插在当下的紧张感之中放出来,过去、现在。还真吊人胃口啊。当然,这本《谋杀似水年华》也是如此。我甚至分辨不清小说里的“当下”究竟是在哪一年。 《谋杀似水年华》全文三十二点五万字,分三部。第一部主要讲述了少女少年最初的牵扯,也是为接下来的故事在奠定基础。一条美丽的紫色丝巾缠绕在美丽的少妇的那美丽的脖子上,那少年认定凶手为“恶鬼”,没有线索的凶案,凶手到底是人是鬼?第一部里的那道沟,永远横在少年少女心中的沟,横在身世背景舆论压力之间的沟。越不过的沟,是否能够填得平?第一部的悬疑色彩大概是最浓的了。 第二部开始魔女区大放异彩。魔女区的主人是谁,为何好友再三告诫自己魔女区只能去一次,为何能在魔女区买到沉浸多年的记忆,为何自己竟会失去记忆?随着好友钱灵死亡,田小麦逐渐揭开了魔女区主人的神秘面纱。其实随着田小麦的记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幕幕往事,紫色丝巾背后的恶鬼总是有些若隐若现,但就是抓不住实体。三条美丽夺魂的丝巾,三个失了魂的美丽女人。十五年前的杂货店老半老徐娘,十年前备受争议的绯闻女老师,以及现在的闺中密友,绵延十五年,紫色丝巾造成的死亡为何一直发生在田小麦身边?第二部是最引人入胜的一部。 第三部,渐渐的一切问题都有了答案,失去的记忆,一直在寻找的人,感情的摇摆。大概是因为要揭开所有的谜底,第三部较第二部显得有些乏味。虽然一切合情合理,但除却主角之外的人总是让人觉得很傻很天真,特别是女主的未婚夫说了一句让我差点呛到的话,顿时,小说营造的悬疑悲剧气氛变得轻松搞笑了,不过今年切切实实发生的几起命案告诉我们,这个社会上,杀人也不是多么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了。竟然可以因为不想交停车费而将管理员碾压致死…… 与这坑爹的现实一比较,《谋杀似水年华》还是比较童话般梦幻的。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其中的一幕幕如同情景剧一般在脑海中放映。怎么说呢,就算是有人死掉也没有心底发凉浑身发颤的感觉吧,这应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没有代入感吧。我曾经看的一些小说或者电影,在看完及观看的过程中会有“太可怕了!”“怎么会是这样?!”的感觉,而看完《谋杀似水年华》之后,心里的感受是“啊……原来这么回事啊……”不是意犹未尽而是顿时索然无趣了。 情节设计的还算巧妙,可是在如此情节之下的真相却是……那么的狗血。N多俺娘喜欢的电视剧里看到过第一条人命丧失的真相这让我如何不捶胸顿足啊。明明之前要爱情有爱情,要青春有青春,要青春懵懂的爱情就有青春懵懂的爱情,要对现实的妥协也有,连外科医生这种萌物都有啊!大概因为被誉为社会悬疑小说,所以有些内容在中国的社会基础上加以利用,可惜社会的又有些脱离现实,于是我便觉得无趣起来,其实倒也是时代造成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特点造就了他最初的悲剧以及她最后的离开。 其他的推理是线索一点点的呈现在眼前,主人公作为线索的发现者,看哪个读者能重视他们发现的线索加以整合发现凶手,可是这本里面,最关键的靠猜啊囧,这大概也是因为……我只关注当下吧,都说了是社会时代造成的悲剧也不想着中国特殊的时代。只有最后写出了更久远的往事,给出了真正的真相。 这本书另外的重点是爱情。一段单纯到绝望的爱情。那段爱情却并不是仅仅属于男女主角的爱情,我想吐槽啊,怎么这里也有同性恋啊,难道同性恋真的已经在我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吗?这里男主人公生命中最大的悲剧由同性之爱开启。 这是一场由欲望造成的悲剧。 ——后记 派派评论员:木灵犀 |
[ 此帖被麒麟伴月在2011-09-23 02:1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