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韩剧,我真没啥太大的要求,估计很多人和我想的一样,想大哭了、大笑了,想看帅哥、美女了,都会找部韩剧来瞧一瞧。《那年冬天,风在吹》开播之前我应该也是好久没有追过韩剧的,不过当这部剧开始在办公室里流传开来,每天我部门的女同事要对赵寅成花痴个一二十遍,而我玩笑说我要痴也不是痴他而是痴金范的时候,我就来劲了上心了,然后又一次追剧开始了,彼时《那年》其实已经更新到第11集。两个星期下来,赵寅成终究成不了我花痴的对象,金范也没有,我反而站在一定的角度花痴着宋慧乔大美人,但我今天要谈的是这部电视剧而非她本人。仔细想来,这个故事立意其实很小,这应该是偶像剧的通病,让人看过就忘的特性,也不知道之后我会怎样,但是无疑此刻,这部剧还是很打动我的。
用14集里吴树的台词大致可以概括吴英的一生,“六岁得了脑肿瘤,等待的妈妈最终都没有来;虽然害怕,但是深深信任的爸爸也去世了;以为是哥哥,却不知不觉爱上的人,还是个骗子。”她六岁之后的人生里,算起来真的没有几个小时时是真正快乐的,而即便某一个时刻她正快乐着,她也不会心安,她也没能力心安。盲人,会长之女,我想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阻隔了真心。阿英拥有的很多,我是说除财富之外,在感情上她其实也同样很富有,她只是自己困在用怀疑和恐惧织成的茧里走不出来。其实也不怪她,从最开始有父亲、母亲、哥哥相伴的美好童年,到后来家庭破碎、父母分开、哥哥不在的痛苦经历,甚至之后小小的她生了脑肿瘤而她的身边也没有人在,除了那个破坏了她家庭的王秘书。命运有时候可笑的原因大概就是当你无依无靠,就不得不依靠“仇人”吧。
也许我用“仇人”这两个字来形容王秘书并不合适,但我总觉得,虽然这个女人也很悲惨很孤独,但她能为了自己的那点私心而害得阿英从小失明实在有点过分。人的愿望往往和行为背道而驰,而王秘书无疑是典型。这个在阿英成长过程中比母亲还要照顾她的妇人,却同样也是造成她只能依靠他人生存的罪魁祸首。阿英无法信任她但却又离不开她。对于她,阿英最终还是释怀了吧,所以即便后来将她赶出了家门赶出了董事会,可还是将她的晚年安顿好,甚至在那个安静的黑暗的夜里拨出了王秘书的电话,说出了平常不会说的话。也许不过是阿英早就做好自杀的选择。
自杀。整个剧下来让我最雷最囧最无奈的情节。假兄妹衍生爱情,我可以接受;小三插足童年悲惨我可以接受,但对于阿英的自杀,我真没法接受。原因不是说一早知道这个死是死不成,而是恨阿英不够坚强。她对生活的恐惧和怀疑,让她在茧里活了近二十年,摄像头和温室小屋是她唯一能倾吐的对象,这二十年中她上过手术台,独自一个人在冷冰冰的医院里度过许多个日日夜夜(这也是我怀疑的地方,以王秘书对阿英的关怀欲和占有欲,竟然可以放任她一个人,有点不可思议),经历这么多她还是可以和王秘书“斗智斗勇”,足可见那时的她是多么坚强到让人心疼。然而突然有这么一天,她爱上了她的哥哥、她的哥哥也爱她、王秘书虽然走了却也是爱她、,张律师从小把她当女儿般照顾处处替她着想、好朋友不再为了钱财而是为真心而和她相处、当她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但却仍有机会手术治愈甚至她的眼睛也能重新看见的时候,她选择了自杀。这种感觉就好像你以为你即将吃到糖果却不料有人将它偷换成苦瓜一样。
有人可以解释给我听为什么吗?除了为虐而虐这四个字我找不到理由。15集之前,我一直把这部剧定义成治愈女强系,不过现在……好吧,也许任何事情的两面性会让这个故事产生转机,就像当初阿英的父亲死前她去找了哥哥一样,因为那一次的去寻找而结识吴树,两次失去换来一次的得到,看起来不公平的买卖我却感觉到心安,为阿英心安,至少曾经我是这么觉得。可她一刀下去,仿佛是想亲手了结她和吴树之间在不到一百天的相处里产生的感情一样,这时的我甚至不免质疑起阿英的自私,她想在吴树的深爱里死去,让他独自一人承受世间的冷漠和孤独。可她自私的选择又是因为曾经承受太多,而今又怕先行被人抛弃不若自己做个决断,也许是这样吧。我果然又陷在矛盾的怪圈里走不出去。
阿英和吴树从两场死亡里相识,并且各自陷在对死亡的恐惧里,后来彼此放开各自天涯,却又不自觉得被另一场即将到来的死亡牵绑在一起,想想这结局是什么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了(连我还蛮喜欢的武哲大师兄都被人捅了一刀,我估计他是活不成了╮(╯▽╰)╭),悲伤的氛围它就在这里,更何况按照编剧这样的思路下去,男女主角不死一个好像就不能满足大众需求一样,不过倘若按照《想你》的脑抽手段来个突然的大团圆,我估计我反而会被雷得囧囧有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