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帝王,就要与他旗鼓相当
该书地址: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406948
书评晋江地址: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505298
写在前面的话:
这篇书评,以《重生皇后赫舍里》为主,间接也会穿插着评论此作者另一个文《毒局之静妃重生》中的人物,因为两文之间上下有着承接的关联,人物也是显而易见的承接关系,加之情癫文风特殊,期间也会对此作者不同一般网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所言之语,全然是我个人感情的纾解,务求酣畅兴发,若有不当之处,盼诸位理解。
此评全然凭我个人一腔拳拳热血所撑,是爱极也是痛极,盼诸位读者也能同我一起喜爱。
正文:
我从来没见过这样一个写手,花那么多心思把语言和环境能融合的如此贴切。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一篇文,能让我一句话反复的读,仿佛不能把它破壳敲碎便不能甘心,以至于在读第一章就用了半个小时。
我从来没见过能让人这么入戏的故事,看着看着,连心窝子都烧得热热的,半夜激灵一下子从床上坐起,精神抖擞,目光闪亮,毫无睡意,心中翻涌。
对于这样竭心尽力的写手未能扬名,我只能对目前的网文大叹一句可惜。情癫绝不是什么惊才绝艳之人,重要的是,我知道她把自己写得魔怔了,都入了戏,像个会勾魂的人,随着她倾注一腔热血,如痴如醉。
她是个太擅长写不一样女人的作者。
从《还珠格格之画心》《静妃重生乌云珠》到而今《重生皇后赫舍里》,那一个个掩藏在厚重帘幕中的宫闱女子,用最深沉的机心,以对生存的强烈执着,在跌宕起伏的争斗中,走上最高峰。
女强必赢。那将是多么强悍的心念能让她们等到那一天。她们用心血浇筑,换来一生最耀眼的光彩。
她们以全新的傲然的姿态站在帝王身边,与之比肩,共同俯视着锦绣河山。她们诞下的子嗣——那全新的生命,延续着她们的热忱与野望,她们用自己的年华与热血为奠基,目送她们的孩子走上权力的最高峰。
对于她们来说,活下去,能够生存便是一种对于命运的复仇。
她们怀着那么多的恨,那么多的渴望与不甘,这便注定她们今后的路在万般成功的时候也随着万般的峥嵘和苦楚。
看《还珠格格之画心》的之时,那是我去年对反琼瑶文想要做一个了结的时候。其以另辟蹊径的写法,层层叠叠的谜题,天崩地裂的结局完成这样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那时我便开始留意,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写手,在今后还能写出怎样让我觉得石破天惊的故事。
结果,这样的故事果然来了,并且一点也未曾辜负我的期待。
《毒局之静妃重生》以非同一般的姿态横空出世,让我这样对《少年天子》心怀怨愤的人,开辟一道惊天动地的曙光。为什么念念不忘,因为年少时对福临,对董鄂妃乌云珠,对于被贬为妃的皇后,是那么不甘。凭什么我最喜爱的女人成为帝妃爱情的陪葬品?凭什么她要让充满焰火的心闷着直到变成凄厉可笑的怨妇老死深宫?不甘心,太不甘心了。郝蕾那张皇后的脸,让我深深记住,有这个一个科尔沁的皇后,少年夫妻都抵不过兄弟妻子那娇羞的一眼。不要脸。可是她身为皇后为什么要服输?于是,情癫真的没有让我失望,是慧敏,她回来了,就在我眼前,那么生动活跃,我舍不得,于是就一直看着,看好多遍,仿佛不能印下来便不能甘心,那是年少时对夫妻对帝后最深切绝望的阴影,再多也补不过来,补不过来便再也不补,只要重要的慧敏活生生的在我眼前晃荡,我便高兴。
说到底,《毒局》这篇文真的是全然满足了我的私心,我那么爱它,不舍得放开,甚至不舍得为它写评——我是那种越是喜爱,越是怕亵渎的那种人。而今提到它,仍然感觉胸腔里鼓荡着一种激越的血,像个疯子。
情癫的故事满足了我的私心和幻想,我便再也放不下她了。这么说有点黏糊糊的,但当真是事实,谁的年少没有遗憾没有梦,怪我么?是该怪我,怪我如此为着历史中的女人揪着心。
再然后,便是这篇《重生皇后赫舍里》起初帝后相爱的设定让我有些抵触——深宫红颜,帝王恩宠是多么飘渺,色衰爱弛,有多少女子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深宫,想给甚至一生都无法得之一见的帝王,她们只能将自己最美的模样绽放,等待唯一的一个男人来采撷。可惜,畸形的男女关系已经将原本淳善的美好女子变得扭曲,她们开始争夺,讨要,在没有硝烟的战火中夺去更多的权力。当帝王的宠爱不在,那么能够让她们安心的除了子嗣,就是捏在手中的权力。
可是赫舍里皇后芳儿对玄烨注定是不一样的。皇帝不能永远端着架子成神,他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个人是芳儿,也只能是芳儿。太皇太后和太后托着玄烨的臂膀向前,芳儿是握着他心的女人。
一个帝王的一生,一定会有几个重要的女人,让他念念不忘,让他尝到世间最普通的夫妻深情男女情爱,让他不必畏惧,不必伪装,让他懂得责任,像个男人一样顶住一切,为所爱的人撑起一片天。
情癫文最大的魅力有三点:第一是独特的“说话”模式;第二是人物形象饱满深重,力透纸背;第三便是惊人的反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剧情,这是不用金手指,也能闯破的强大命运。
先说第一点——
看情癫的文必须要认同她的说话模式,不然看起来会很吃力,而正是这种不同的语言使故事与众不同,甚至当下网文不能与之相比。这一点我会用比较专业的术语来解释,尽量深入浅出为大家解释明白。
故事的隐喻功能需要借助有特殊感觉的叙述,也就是对语体的感觉。作者想以某种语气说话,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将情节人物都为语言服务,由此展开,这种叙述方式便使故事讲述的声音具有最大的内在效果。这种特殊的语言模式,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陌生感,为了寻求理解,读者不得不反复研读文中词句,给自己一个最合理的解释,然后继续阅读。
这种语言模式绝对是作者用心过得,一字一句仿佛作者亲身化为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演绎与交谈,有些语言因为故事的描写而显得晦涩难明,但到后来便是豁然开朗。《毒局》是各方面写作上的巅峰,《赫舍里》虽然不如其热血激荡情深意切,但是文字极为成熟,已然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模式,这种模式除了反转之外,语言绝对是一大助力。这样的语言太感染人,不是任何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高超的小说写作技巧,但是就这样稳扎稳打的写作方式,更容易感染人。
情癫的故事不能用流畅形容,凝滞感是读者赋予自己的,但是因为语言,故事显得沉,有力度,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曾经跟作者情癫戏谈说你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历史小说了,看不懂的人不识货,挂在网上跟三流言情比太亏了,她说不是,不能当历史小说看待,那样太冷冰冰了,这是她自己用癫狂的热血成全一个女人,也成全了自己。
当时看到这句话很感动,在我们不知道的很多人中,真的有这样的写作者甘心把自己最真实火热的内心展现给人看,这是何等的赤子之心。
第二点——
看情癫的文代入感是诡异的,你不会也不能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物,这不是普通得可以让少女心神荡漾神情恍惚的言情文,所以读者不会成为主角,只是会轻易入了戏,因为故事是那么让人咬牙切齿。看情癫的文很煎熬,绝对需要足够坚强的心脏,虽然知道是完胜的结局,但是过程简直是磨牙吮血,折磨得我心胆欲裂,不是俗套的虐,政治的斗争远比后宫女人的争斗令人惊心,步步紧逼毫不手软。看着主角们背负着深沉的欲望与恨,那么多不甘心和愤怒,便是生生看着自己被咬到一块块肉,鲜血淋漓,却还要笑着。
忍是心头悬着的一柄利剑。
看得难受得不能自抑,虽然这是为了反转得有效果而欲扬先抑,但是看得太痛了,抓心挠肝的痛,甚至想狠下心弃文。
这是情癫带给读者的,看她的文,明白她的套路语言,更要以强硬的心劈开心中的畏惧让她牵着我们走进去,走进那个她在心中摩挲了千万遍的故事,那么真实,那么火热,在心理烫出一个洞,然后再不紧不慢的填补。
这个作者太明白,她从来不是写简单的言情,可能在政斗上有着一些微不足道的硬伤,但是我敢说,她看得太透了,她把那些女人一个个的都写活了。从孝庄,变成太后的静妃,赫舍里皇后芳儿,太妃娜木钟,到后宫里形形色色的女人们,不骄不躁,一个个的写,写她们的野心与欲望,写成功者是如何踏着万千枯骨成功,写失败者是如何伏尸百万的失败。她看得那么透,夫妻关系,男人女人,她懂得太多,懂得让我畏惧。她那么惊醒地把那些人心扒开给我看,我要受不了了,可也只能忍着。
这便是阅读的爽快与报应。
以下便是稍显冗长的人物分析:
首先说慧敏,她是两本书里承接的角色,也是我最喜欢的女人。她是一团最烫的火,也是一匹科尔沁草原上最烈的马。谁都驯服不了她,福临更不能,她是能征服福临的女人,她太强势了,太热烈了,孝庄若是拿捏不住她,她便要将人活活烫死。她不用那么多心机,更不用那么累,她只要足够骄傲的一身明黄的凤袍就能镇住场。她从来都是任性的,活得那么潇洒,不需要隐忍,美人能骑到她头上,谁也不敢,她只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保住重要的人就足够了。福临是皇帝,也是她的男人,可是她不爱,她瞧不起他,可是却必须要把持他。他们之间是不平衡的,慧敏在福临面前太有力,令他畏惧,敬怕,也恨。为什么恨?因为看到她就想到这是多尔衮要他娶得皇后,这对于年少气盛的帝王来说怎么不恨?可是他却征服不了她,有时情愿被她征服。
顺治作为一个帝王,无疑是软弱的。纵使曾经雄心万丈,也无法不能显露出他软弱的心性,时局未稳,娶母家表妹为后,实属无奈。顺治犹如被多尔衮压制的鹰,拼命扑腾,只待最终断翅。一个软弱的帝王正需要一个强势的皇后,慧敏刚刚好,可是孝庄却在考验她,这个在深宫中被磨掉所有良善的女人甚至不惜试探自己的亲侄女。
慧敏是聪明的,也是刚强的,她也必须刚强。没有倚仗,就要变得有倚仗。福临敬她怕她,想亲近又不敢,他在慧敏面前觉得自己不是个男人,男人需要什么,需要在一个女人面前成为男人,无论从身体到心灵,他需要一个彻底的臣服者。对福临来说,乌云珠就是让他成为男人的女人。重生后的慧敏不再眼睁睁的将自己陷入死局,先手为强是正途,当福临成为偷情的皇帝,当乌云珠成为被休弃的怨妇,那时他们的命运便不可逆转的注定了。
其实慧敏真的没做什么,但是每个人的命最终还是向着最后的归宿走着。福临以最不堪的方式得了天花,他懦弱得让人恨,可怜得让人怨。乌云珠至死还要给曾经信誓旦旦的福临最惨痛的一击,曾经相爱的两个人,如今杀得鲜血淋漓,不剩丝毫情意。这就是所谓帝王情爱。
幸好我的慧敏如此清醒。或许因为从前绝望过便再也不抱希望,想到得到的东西到手了,想要保护的人也保护了,剩下的,不想管。
任性至此,倒也畅快。只是,最后福临心心念念着要纠缠到下辈子,他要忏悔,要对慧敏好。可是,下辈子的事,谁能说得清。
再之后,慧敏成为最悠哉的太后,依旧那么任性,却对芳儿是顶好的,她护着小夫妻,爱着长孙,儿子媳妇遇到困难的时候帮把手,就是最好的日子了。
一直想说慧敏和花束子之间的感情,深宫里的女人啊,能见的男人只有一个,能盼的也只有一个,可是那个男人不值得盼的时候,又是什么撑起自己继续在这重重宫闱中活着?我始终记得慧敏对花束子说她想要以后就守着两个孩子,四个人一起过日子,那是怎样的寂寞,又是怎样心灵的依偎才能真正在杀人不见血的地方敞开真心的活着?相守太难,唯有竭心尽力的为彼此守护。这是慧敏真正想要的。
孝庄在两个故事中,犹如一座岿然不动的神像,任何人都不能将她打到,她稳稳地端坐在那里,为三代帝王守护江山。她是天生能成大事的女人,比男人,甚至比帝王更有担当。她太稳也太冷,让人畏惧,永远睿智,永远多疑,这么可怕的女人是在深宫中被磨掉所有良善而逼出的成功。她理应是成功者,她把自己打造得太好,太端庄,戴上正统严肃的面具。皇太极最后被亲姐姐海兰珠抢走,她要忍,忍到海兰珠死,忍到皇太极死,忍到福临登基。可是有这个孽障儿子她必须继续忍,忍到儿子死去,忍到孙子玄烨登基。她辜负自己,但命运没有辜负她。悬在心头的利刃终究为她劈开大清的万里山河,她很欣慰,看着争气的孙子一步步成为一位帝王。
她永远不会停下自己的聪明,永远不想自己被算计,她的面容沉静,心却永远是活得,哪怕行将就木,她也会想到最后一分。
真累。可这样的女人才能稳稳地端坐在权力的巅峰。她是例无虚发的至强武器,伤人致命。可是正是这样的女人,目睹着大清帝国逐渐走向强盛。女人的荣耀和悲哀,在她身上全然体现,她是大清初期坐镇的神像,无可撼动,不可取代,这是她一生的使命。
也是因为这样的使命,她无法成为一个女人。
玄烨和芳儿,是我看过的最合格的帝后,再没有一对帝后能像他们一样妥当——责任和爱情都被摆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从热情如火到细水长流,生活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前朝后宫,两个心那么契合,任何都无法劈碎插足。
情癫故事中的人物,男人女人,性格都是逐渐磨砺而成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那看似失败的无可挽回的局面,恰恰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完胜开始,反转剧的魅力在她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毫无缘由的失败,亦没有毫无悬念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