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碎脸》 作者:鬼古女
每年的6月16日凌晨,总有一名女生从江京第二医科大学13号楼405室坠楼身亡。是自杀,还是他杀?多年来始终没有定论,流传成了神秘的“405谋杀案”。在江南少女叶馨住进405室之前,已有十二名女生这样离奇惨死。开学后不久,一个有着一张鲜血淋?的碎脸的白衣女子屡屡出现在叶馨的梦中。叶馨夜不成寐,和同宿舍自称有“鬼缘”的密友欧阳倩深夜同游本校“恐怖圣地”解剖教研室,带回更多惊魂和一个萦绕在脑中的低语“月光”。种种异兆暗示着叶馨的生活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她终于开始认真追查“405谋杀案”的历史,却发现一个更令人心悸的统计:所有坠楼的女生,都是来自江南。而她正是目前405室中唯一的江南生源。
叶馨寻访“405谋杀案”唯一的幸存者沈卫青。沈卫青竭力不去触及自己坠楼前后的往事,守口如瓶。而就当她改变主意,打电话给叶馨准备交谈时,电话却突然断了,只留下了“月光社档案”一句话……
地址:http://m.paipai.fm/r7785/
引用神鬼杂糅话悬疑——鬼口女的恐怖《碎脸》声明1:小说是恐怖、悬疑、神鬼道上的,过敏者慎入。
声明2:打算观赏恐怖原作者慎。有少量剧透影响赏玩。★你听过夜半歌声么?
大学校园里总会有所谓怪谈,尤其是医学院里。因为所有的要素实在是准备的太妥帖了。
午夜十二点整。黑暗的解剖楼,或者是陈旧的老教学楼或广播室。地下室最角落的停尸房。空气里弥漫的浓烈福尔马林的味道。莫名而沉重的脚步声。夜半锯尸体的电锯声。不应出现的流泻着的名曲“月光”。屡屡出现的点缀着红宝石的黑红两色漂亮梳子。这些都是怪谈的最妥帖引子,地点也好时间也好物件也好,都备齐了。
每年6月16日夜半12点整,405女生宿舍都要跳楼死一个学生。那个学生在精神病院里进进出出,也许被遣送出去,不变的是6月16当日学校用尽各种手段拦截,守卫也好锁门也好,都挡不住要死的那个人雄赳赳气昂昂地赴死,因为那个人总能用尽各种让人愕然的手段在当夜回到该宿舍窗台慨然地纵身一跃……如果能听到心声,大抵那一刻能听见的,不是寻死觅活的心,而只是对于自己一脚踏空的茫然吧。就算死的前赴后继,也是连自己都莫名其妙到不知所以。
从叶馨跟欧阳倩入住405开始,死亡游戏开始新一年的轮回。
故事,才刚刚开始……★东西方杂糅。
《碎脸》一书二十余万字,能让人一口气读下来,就很厉害。行文流畅,情节紧凑,尤其是前半部分对于情节与气氛的渲染十分浓重,能让人心生几分寒气偏又欲罢不能。几个关键人物出场前看起来都很有嫌疑,然后又慢慢洗清。总之你就是猜不到结局。是谁?
从恐怖气氛的营造上来说,比大红的冤鬼路还要厉害几分,很多场景的画面感很强,就像电影胶片在眼前放映一般俨如亲见。虽然并没有多少鲜血直流的场面,但自杀也好尸体也好,无人寂静的夜里非人类的音乐派对也好,都只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况且文章里用上类似午夜凶铃的表现手法,以6月16日为限,主人公们抽丝破茧的同时明确地注明时间,开始一场生死的倒计时,更加增添几分紧张感。
故事兼有恐怖、悬疑、鬼神之说,但又介于鬼神论与悬疑推理之间。故事本身的定位其实很有些模糊:作崇的是人耶?鬼耶?是主观臆想的幻觉,还是客观存在的煞气?从头到尾,其实作者都没有太细说分明。虽然从历史的推断,往事的计较上,推理本身是自圆其说了,但是从本质的“鬼”究竟是怎么一个存在来说,并没有细说分明。而只是一个起了作用又似乎只是幻觉的存在。要说仅仅都是些细胞放大后感受到的幻觉,但又有非人格分裂的客观意识存在的,毕竟每年弄死一个人,总不能说人人都是得了妄想症吧。所以这应该算是故事本身的一个漏洞。
作者总是在强调:“作孽最多的从来是人,而不是鬼。”
深以为然,人心不古便是如此。月光社也好,自杀或者他杀的那些跳楼者也好,作者虽然假托了特殊年代的时代背景,但我一直觉得这个故事最初的由头并不是因为这个错误的年代错误的运动。人有了私心才会丧尽天良不择手段,这样的人什么时候都会有,这不是时代的悲剧,而是人的悲剧。
作者的立意从这句“作孽最多的从来是人,而不是鬼。”来看好似文章本意鞭笞的是人,但又不是。好似在提及宿命论的同时又总在驳斥宿命论,但似乎又并不是。
浓重的宿命论调子以及鬼神说报复说走的是传统东方调子。但介入类似只是主观意识的感受以及精神感受上的幻觉、以及超声波次声波等能听到正常听力范围外的东西都可以归纳到脑肿瘤这个因素,说“鬼”只是微弱的精神能量体,只有特殊的人才能感觉到交流到,走的似乎又是西方恐怖电影里西式鬼神论调子——还记得很多西方电影里喜欢表达鬼跟真实世界的人是处在同一空间的平行世界里,平时相互没有交集吧所以整个文章除了气氛的营造以及推理以外,从鬼神的论调上来说走了个杂家。初时被凝重的气氛跟连环的情节套住了没觉得什么,回过头来想想总觉着有几分怪异。
鬼神毕竟不是寻常人的存在,如此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偏又“处心积虑”的样子令人十分费解,正如当年成鬼的人,一年一人为何从十年后才开始?既然能出手为何不直接做掉凶手的那个人?况且寄托鬼的意念而作崇的空间是405还是停尸房?还是自杀意念会传染?总之,细究起来都是谜呀!(众:细究这些细节你就败了!)
我承认故事气氛营造很好,也觉得情节编排的绝妙,很多情节我看到后半部都还想不到最终居然是那个样子。总是猜不到结局的。有些东西稍微有点感觉在意料中,但更多在意料外。很是增添了可读度,但个人风格很喜欢究竟细节,就总觉着越想越不顺畅。
正如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幻觉,本人还很冷静头脑清晰地,就神经兮兮把人放去精神病院了,判定人是精神病了。毕竟我们自己生活中精神不好的时候,有的时候也觉着梦里的事情好似真的经历过,分不清楚,司机疲劳驾驶的时候视网膜上也很容易看到幻象,这个标准来说,请大伙们统统去精神病院一游去?
关于爱情,本来是悲剧,其实几次下来时间点的诡异就让人心生窦疑,果然。“占据你的心的不是个名字,而是个悲剧。”倒是觉得众多角色里那个神神叨叨的疯婆子的存在,虽然强有力地帮助了主人公解释悬疑,但总觉着什么都知道这个设定的存在本就不明所以。
正如这个结局。我不知道是两个不被承认的幻觉“鬼”,在两个孩子身上,是心随所愿的轮回重生,还是怨念未解的再生,类似午夜凶铃的未竟之意?
如果说沉冤得雪,最终行迹窥破羞愤自杀的那个人,算是一切故事的源头,一切恶的根源的话,我不知道一年弄死一个的那个鬼难道不在作者需要考虑的解决范围?以我的理解来说,虽然死的冤枉,到底也是个恶灵了。
我的天。谁知道。
总而言之。故事恐怖气氛营造见长,悬念情节推动见长,过程艰难了些但大致上最终作者以为的那个恶势力总归解决掉了。但神鬼论的基础设定上让人很有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