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石化,而这个同名的少女,
却孳生着沉静与不祥,
自她来到这所全封闭式的一流学府后,
就开始连连发生问题:女学生纷纷失踪,
NO.1天才见到她惊悸异常,
NO.1美少年又对她温柔有加,
而她爱如珍宝的盒子里,装的竟然都是指甲!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英雄珀耳修斯啊,
去砍下她的头颅吧,让学院重新恢复详和。什么?
你不愿意?你还爱上了她?见鬼,
珀耳修斯爱上美杜莎,这笔账可怎么算?
虽然书籍走的是口袋本,剧情与情节模式亦照搬的台言,但在一堆作者的努力下,花雨的早期书籍出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我残留的印象,应该是零一零二年藤萍的三锁的出版,首先在国内市场上打响了口碑,就我个人而言当时真是耳目一新。而国内作者在文字情节与故事构架上皆不错,比起台言逐渐烂俗化模式化的故事,国内的好作者们一样在罗曼史这个小图框里添上了更多更绚丽的色彩。在情节设置的合理性与文笔的细致华丽上,显然国内的作者们更胜一筹。在早期一堆不错的作者的帮助下,大概在零三零四年花雨的言情小说达到了一个高峰,好作者层出不穷,比如藤萍,比如念一,比如叶迷,比如丛阙,比如顾迷,比如机器猫啊乔客天使啊贾童啊于佳啊纳兰啊长晏啊惟樱啊若零啊黄昏啊聂浅草等等,不能说每一个你都喜欢,但至少各有所长,亦各有拥趸。当年策划的一些套书,比如年年今日、经典大颠覆、满汉全喜等系列在不错的作者群支持下亦收获不错的成效,尤以年年今日系列质量为高。
叶迷就是在这些作者里我比较喜欢的其中一个。她的文字优美,煽动力强,虽然她的古代背景故事也不错,但总还是觉得现代背景她更擅长。这个时候她还没有《十九岁,再见》里的过于煽情,且花雨的小言套路也不可能在结局的时候虐人,于是作为童话般的甜点来说不错。
至于花雨的后来。网文写作过了早期发展阶段以后,普及化甚至泛滥化,同类型网站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网文虽在百花齐放但也在泥沙俱下同样也有出版机会的时候,自然很是打击了花雨的发展模式。事实上我已经很多年未曾关注花雨。花雨的式微似无可避免,而作为花雨这个公司(?)对作者的苛刻以及后来对其他网站闹得纷纷扬扬的不厚道事件,那是花雨本身的问题。我们看的毕竟是作者,虽然而今那些不错的作者们,大部分已销声匿迹,无可寻觅。多少回想的时候会有几分伤感。
她说故事来源于一个片段梦境:“天崩地裂后的夹隙求生,黯淡的光线,模糊的两个人,整个世界都遥远了。他们被困在这里,生死一线间。少年护住少女,以自己的背抵挡砸下来的砖瓦,为她撑起一片安全的空间。少女倔强冷漠的表情终于软化。眼睛噙泪望住他,伸出手指在他手心里写了四个字‘我原谅你’。”
然后“静默之堂”这个书名,来源于某游戏里,美杜莎女王居住的地方就叫做“静默之堂”。代入美杜莎这个希腊神话来做引子,是为美杜莎、雅典娜、珀耳修斯这段故事进行颠覆与翻案。
由此可见。本书的几大元素便是“十年重逢”、“我原谅你”与“美杜莎”。加上青葱少年的校园,以及一点点的推理,加上提炼,把人物单纯化童话化,即成佳酿。
当然。归根结底这还是一本台言式的小言,虽然有过人之处到底也还是脱不出整个范畴,甚至整个故事很童话很不现实,人物刻画也很单线条。但作为仿台言模式的故事本就许多掣肘,故事的结局总有一种微微地故意要拗过来温暖着要幸福的感觉,其实从整个故事来说结尾处的感觉最为不妥。大抵也是台言模式的害处,她只能给他们幸福,她只能让她放弃怨恨,她只能让他们说出来喜欢然后毫无芥蒂地在一起。但是叶迷又是善良的,文中主角也好,几个主要的配角也好,都是本质上并不坏的孩子,她并没有为了方便直接把谁谁打成面目丑陋的符号。
即便是年少时节不知道理做错过的事,也并非不可饶恕。从根上言说,到底她他们当年,都还是好孩子。于是终究这个故事很童话。
十年后小岛上的所谓殷达学院,围绕着美少年简兰达以及其他所有人发生的杀人事件,则是故事发展的另一条线。这时讲述的是数个少女少年的现状,包括Werran伯爵家的三个孩子十年后再度重逢微妙的心态,以及各自状态与心理,这是明线,是正在进行时。自然这条线是顺叙,是随着时光流逝一点一点地正常在走。
而暗线则是插叙,是小说从一开始就埋下的梗,即十年前到底Werran伯爵家的三个孩子发生了什么事,程沉即Medusa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默未倾为什么总是对她念念不忘,虽然对于孩子来说这个念念不忘复杂着只有伤痛,造成所有这些十年后纠结现状的缘由,都来自十年前的当初。而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程沉的恋物癖怎么是十个被拔下来的指甲?这些往事也好,Werran伯爵家的三个孩子也好,甚至包括Werran伯爵本人以及程沉母亲的故事,这是故事阐述的一条线索。我们好奇,却只能等着故事情节发展才能一点一点解开。
现在程沉的阴沉、右腿残疾、失音、羊癫疯,外加营养不良,父不详母殪,可谓很没有女主角气质。但她既不故作天真也没故作老成,总觉得个性上有缺陷,有些黯沉,但意外地不让人讨厌,甚至是喜欢。即便是如今,她的气质也是沉静,她的眼睛依旧像传说中的美杜莎的眼睛一样,给人一种很特别意外地印象深刻的样子。即叶迷所描写,“纯熏,剔透,没有一丝杂色,如水晶般明净,如钻石般璀璨,折映出水般的润泽,迷惑了众人。”她的眼睛,又黑,又冷。就像美杜莎能让人石化的眼睛一样,带着某种魔力。
其实伯爵的几个孩子里,到底只有程沉最像他,故事的最后教士问伯爵,“为什么当初会给她取这个名字?”伯爵想了想,回答,“因为她有双充满神奇的眼睛。”因为她有双神奇的眼睛。所以十年前也好,十年后也好,程沉变成什么样子也好,脑袋被损坏也好,本质上她还是她,她始终都是程沉自己,未曾有一丝变化。
到底十年前的旧事沉疴,在经历过十年前往事的默未倾眼里感受到的东西,便是她自己也未曾料到,她始终以为他冷眼旁观眼里永远是几分讥诮,但事实上,从十年前开始,他就不自觉被她吸引。
默未倾他说,“我到底做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你本来有这个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有这个世界上最轻盈的脚步,你从楼下像落花一样走上来,低下眼睛对我说‘对不起,请让一下’,那个场景我这一辈子都忘不掉……可是,就是我毁掉了你的声音,毁掉了你的腿,毁掉了你的一生!Medusa,慈悲的女神,请你惩罚我。”
默未倾他想,“长长的铺着波斯地毯的楼梯,那个女孩从楼下走上来,走到他面前,低下眼睛,轻轻地说,‘对不起,请让一下。’她有夜莺一样婉转柔美的声音,和落花一样轻盈优雅的脚步。她看着他,眼睛像是一湖静水,以最迅疾的姿态瞬间包拢了他,却不自觉。 她垂下眼睛说:‘对不起,请让一下。’镜头定格在这一秒,然后旋转着飞散。那一瞬间,即成永恒。”
在天才默未倾的眼里,十年前的Medusa是多么美好,她的脚步,她的姿态,她的声音,她的眼睛,都多么令人沉迷。那句“夜莺一样婉转柔美的声音,落花一样轻盈优雅的脚步”屡次出现,在叶迷的笔下很有画面感,故事就像卡了胶片的旧电影,一格格地在眼前浮现,或是藤花下独自静默看书的她,或是那个落花一样姿态的小女孩儿走路的样子,仅仅只是一个上楼一个错身,一句很寻常的“对不起,请让一下”在叶迷的漂亮笔触下,顿时就成了童话故事里精致而五彩缤纷的插画,很轻易就能在眼前浮现。
十年后她他的再度重逢。每次他知道她的近况之后的失态,他在她面对面时的样子,甚至是她病发作的时候带她回房,被揪住却不得不在她清醒前离开,字字句句都宣告着他们之间的对立与小小的纠结,但是偏偏就是这些并不火爆的场面,意外让人印象深刻而且喜欢。我承认我很喜欢两个人尚且状态不明时候的样子。心情有几分看得出,几分隐忍,又有几分隐藏地未知,当年的故事还不知道,在一点点的推断中,微有些伤心的时候总是比较让人欢喜。
在一切谜题解开的那一章,题记是,“美杜莎,珀耳修斯砍下你的头,是出自故意,然而,他是无心的。他是无心的,无心的,无心的!无心之失。”
谁也没想到十年前惨痛的往事,所谓的源头只是所谓的“无心之失”。甚至是出于某种善意与某种好心。故事在揭开真相的时刻让人不觉啼笑皆非却又哭笑不得。
无心之失!
无心之失就毁掉了她的一生。也毁掉了他自己的幸福。至于另外某个女孩儿,我倒是觉得当年的源头一多半都要怪她,偏偏她就是骄横却又不甚坏还在天真的样子,不觉很有几分无力,即便是这个女孩子作为当事者之一亦是有着心结的,只是没有两位主角那么强烈就是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小言,叶迷能在其中创新,埋入伏笔,并两条故事线索纠结同时叙述,其实每章题记里的关于美杜莎的希腊童话故事也是线索之一条,与内容有关却又与主角们保持着微妙的距离。所以不像一般小言翻个开头就能想到平铺直叙的结尾,至少文章当中,我们还有一些悬念,至少是两个悬念。
叶迷写东西的时候,文字的表现力极好,有画面感,相对有些煽情,却又不是那么多地刻意煽动,所以最后写出的整个故事,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虽然最终也没能脱出套路,但那只是结局。就故事的大体来说,还是满讨人喜欢的,我个人就很喜欢,于是这个故事总归很欢喜。即便是结局过于皆大欢喜地大团圆了些,但到底也是三观很正,在弘扬真善美一般的东西,虽不算特别喜欢到底也还不算太排斥,大抵只能说合了我眼缘罢。
叶迷如童话一般的故事也好,她笔下沉静的人物也好,都似水晶般透明。多么美好,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