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阐释】 张美华 林熙蕾 饰 何家安 安志杰 饰 |
【剧情简介】 两名警员到树林查案,结果一名警员王国柱(李国麟)连人带熗失踪,另一名警员高志伟(林家栋)平安而回,失熗却接连牵涉不同的抢劫谋杀案。 重案组督察何家安(安志杰)受命调查此案多月毫无进展,何家安决定找旧上司,已退职的陈桂彬(刘青云)请教。 陈桂彬是破案天才,手上从没破不到的案,多年前因自切一只耳朵给退休的警司,被认定患上精神病而被退职。 陈桂彬跟妻子张美华(林熙蕾)本已过着隐世生活,何家安出现让陈桂彬才能得以发挥,沉睡的心热炽起来,妻子却明了世俗只会当丈夫是疯子。然而事实证明,所谓的妻子其实都是陈桂彬一厢情愿幻想出来的。 陈桂彬初次接触高志伟,即认定王国柱已遇害,高志伟就是凶手,但杀人动机则有待调查。何家安奇怪陈桂彬的判断,陈桂彬说出自己有“看”到人内心阴暗面的能力,还有看到人因犯错而“遗失了的人格”。 陈桂彬的办案方法奇特,例如,会重返案发现场扮演凶手和受害者去感受两者的心态,意图找出动机,过程不断的违规犯戒,为何家安带来不少麻烦,最后更不发一言夺走了何家安的配熗。 调查下,陈桂彬终找到当日树林内的真相,就是高志伟因执行任务时失掉了熗,他的“无知”(林雪)在惊慌下盲目地抢王国柱的熗,冲突间他的“凶残”(张兆辉)把王国柱杀掉,他不同层次的“贪婪”便拿着王国柱的配熗抢劫杀人。 正当陈桂彬雀跃地把结果告知何家安时,竟看到了何家安的“软弱”,何家安对陈桂彬的信心已动摇,并转而投高志伟,相信了他的“伪善”。 陈桂彬知道高志伟的“凶残”一定会杀何家安,选择冒性命之危险救高志伟,印证谁是真凶。 然而结局却让人大出所料,看似软弱的何家安却有着隐藏极深的另一种人格。原来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何家安的手段。 |
【魂の导语】 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一感觉是,有点儿乱,有点儿晕,有点儿看《无间道3》时的感觉。 这主要是导演杜琪峰切换镜头的风格所致。只要看懂了杜琪峰导演切换镜头的方式,这部电影看起来就不会有“晕”的感觉。 |
【魂の提问】 需要注意的关注点: 1.我能看人心里的“鬼”是什么? 2.“神探”的“神”是什么意思? 3.影片中一切换镜头就出来的人物是谁? |
【基本知识】 理解这些东西,需要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弗洛伊德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其中本我是“我”的自私部分,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本物采取的行为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在考虑情境现实的情况下满足本我的冲动,是我们通常表现出来的“我”,能在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间自由活动。超我代表对自己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要求,为自我提供行为榜样,判断一个行为是否优秀。 本我与超我经常互相“斗争”与“调和”,最终表现出自我。正常成年人的人格是三“我”并存。人格缺乏任一一个“我”都是不完整的,某一部分过于强大是不健康的。正常成年人的人格是稳定的,但在重大事故的刺激下可能发生改变。而人格本身也有多重性,在不同的环境下,人格中的某一因素或几个因素共同作为主要人格体现出来。 |
请注意:以下为影片中出现过的人格多重性镜头及值得注意分析的镜头 |
割耳赠上司 片中关于刘青云割右耳,来自《圣经 路加福音》第22章犹大出卖耶稣,耶稣说:犹大,你用亲嘴的暗号出卖了我,周围的人就用刀割掉了犹大的右耳。 《圣经》中的右耳,是内心诚实的象征,割右耳赠人代表对其绝对的忠诚和崇拜。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陈警官见他上司没有“鬼”就赠送右耳】,也从此切入点看出,陈警官并非是个疯子。 影片伊始陈警官割耳情节实质上还有另一层含义,这层含义出自著名的典故“梵高割耳”。暗含意思就是:陈桂彬和梵高一样,都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孤独者。神探和梵高确有相似之处,梵高在画布上涂上层层叠叠的深蓝色的风和星光,神探看到的全是人的灵魂却不见表象。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无法为时人所理解。 [attachment=11410164] |
“查案要用右脑,不要用左脑。” 分析下左右脑有什么不同,美国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按照这一理论,人的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理解语言的中枢,主要完成语言、分析、逻辑、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也就是说,左脑进行的是有条不紊的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与此不同,右脑支配左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一个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但右脑具有接受音乐的中枢,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行为。观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览全局这都是右脑的功能。 本片完全抛弃了左脑的逻辑思维,理性分析。而现实中,神探这种能力是不存在的,或许是我们这些凡人理解不了的。神探虽然有超能力,但他的思路跟正常人跟正常人相比,只是摆脱了思维定势而已。所以我们应当把神探的说的左脑理解为思维定势,把右脑理解为突破定势与心理感受(用右脑体验罪犯和受害者的在犯罪现场的感受)。 [attachment=11410167] |
关于七个分身 高志伟一人在陈桂彬眼中便有了7个分身,这样复杂的性格是这位神探前所未见的。7个分身由7个演员分别扮演,代表着高志伟内心世界里的7种罪恶(详见《七宗罪》) (这种简单的设置意图明显,缺点也明显,因为影片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将七个分身所代表的人格都介绍出来) 高志伟等人的人格多重性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体现出来的: 起初的高志伟一直使用原本的面目在镜头中出现,在抓捕获罪嫌疑人的过程中也是很用心很卖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高志伟在其原本的工作环境中还算是个比较正常的人,虽然有时候小偷小摸。但突发事件让高的人格中阴暗的元素得以体现。现实中人格的阴暗经常是在突发事件中体现出来的。之后在陈警官破案过程中,高的人格中的阴暗因素开始频频出现,用于阻止陈破案,其本质是一种防御机制,防御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也可以理解为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 [attachment=11410166] [attachment=11410161] |
陈桂彬看到的老婆 可以看作是他老婆爱的人格,也可以看成是陈桂彬看到的自己求生的人格(因为台词是在反复提醒陈如何去避免危险的情境,跟影片台词“我有预感你会被那东西害死”相照应) 也可以理解为是精神分裂产生的幻觉,这种理解与英文片名吻合度最高,也最容易被接受;同时也可以理解为陈桂彬看到自己人格中的爱(对妻子的依恋),也就是说,神探也可以看到人心里的“好东西” 再换个角度,陈看到的是老婆人格中的爱,只不过这时看到的“好东西”并不一定有现实客体在视野里。纵观整部片子,其实陈桂彬的超能力确实可以超时空发挥,所以也不必认为陈必须在看到现实中的某人时才能看到其“心里的鬼”。 [attachment=11410162] |
南亚小孩 其实也是不存在的人,只不过是提前让观众看到,这个南亚小孩其实就是最后上演的面临死亡威胁的何家安的怯懦与脆弱 最后:何的人格由孩子(脆弱和怯懦)和女人(奸猾)来体现 何家安就像高志伟一样,在一次特殊事件的催化下,人格中不同元素的重要性发生了变化。 [attachment=11410163] [attachment=11410165] |
结束语——人心如此黑暗吗? 每个人心里都有坏东西,这坏东西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建立好完整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会互相牵制,使我们成为正常人。 过分得压抑本我并不是好的解决办法,这种防御机制只会使我们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合理地疏导心中的压抑,让本我与超我都有适当的满足,这样才会使我们人格健全起来。 By: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