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
[table=100%,#ffffff,#00b050,3][tr][td]
比干,子姓,沬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帝王(文)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师(丞相)神灵。
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6d2f14437568719be7f290a7e07a8.jpg[/img]
中文名:比干
别 名:国神
国 籍:商朝
民 族:华夏族
出生地:沬邑(河南淇县)
出生日期:公元前1125年(乙巳年夏历四月初四)
逝世日期:公元前1063年
职 业:少师(丞相)
主要成就:辅佐中国商朝两代帝王
封 号:文曲星
地 位:殷三仁之一
葬 地:河南省卫辉市
[b][color=#00b050]1 人物生平[/color][/b]
比干是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81d414437568723e3a13a0f5c2024.jpg[/img]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害怕祸及到身,逃出朝歌,在长林(今河南省淇县,古朝歌)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定,四处寻找比干后人,得知其遗孤生于长林,于是因林而命氏,赐林姓,改名为坚,并把他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比干则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此外,还有比干岭、比干墓(殷比干墓)。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f29a1443756921823ac65f37429d6.jpg[/img]
周文王将伏羲的演卦渗入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并进一步推演为64卦,使之成为六经之首,完成了《周易》。比干谏死后,周文王《易系词》:比干“是故蓍之德,国而神”。周武王克商消灭暴君殷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灭商后,为了收服巩固新建的政权,在政治上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殷商遗民。他下令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贤臣比干的坟墓,封比干国神,命三千年后才可发扬光大,派闳夭立放铜盘铭。放出贤臣箕子并恢复其原职。孔子说的周染与殷礼损益可以知道。可见,古今对比却是事实。周武王封比干留下铜盘铭:封轩辕王子比干垄,上报天神,下报地神。中华民族千秋令:“齐封神雨,雷电照今;供干师忠,慎为瞻遗。”命为宗祀,历朝致祭。并令禁慎瞻遗。
[b][color=#00b050]2 小说人物[/color][/b]
明代著名作家许仲琳的代表作《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因火烧狐狸洞遭妲己记恨,被商纣王处以剜心之刑。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文曲星。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f4b2144375701481101fd4fc0db2b.jpg[/img]
▪[color=#00b050] 和谐宗教[/color]
九月九日国神比干出帝宫,国神宗祀、宗庙、宗教包含五教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天神、地神、国神五教信仰的总称。国神与国家的人民同荣共辱是五教信仰的正义神。国神:天、地、立。彭纲:“上摩穹清下澈坤厚,中丽日月”。《易·离》:“日月丽乎天,百毂草木丽乎土。” 宇宙之间和谐光明正义神,上报天神,下报地神。
铜盘秘箱传篆两个碑刻记载:铜盘铭,周武王拿燕白旗却无法封比干,因有留下铜盘铭。后人用神话强调继周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古代条件下传递特殊信息的一种可行的表达方式。《史记》周武王文曰:“故修谱者,当知其所自出,姓氏之所由赐,及迁移之所起,卜居之凡来,与夫世代相承,并无所缺,斯宝录也。”修谱者指:继周人。懂释碑文,译释“独阙斯文” 铜盘铭十六字。会写“感斯文”指:类同铜盘铭另外的文字叫“感斯文”。《史记》周武王文曰:“使后代知天地之所由成,人物之所自出”。译文:“使后代知道天与地之间万物形成起因,人物会自然出现”。
孔子从周,礼与铜盘铭。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bec11443756906a272195f340052c.jpg[/img]
周武王封比干,留下铜盘铭;孔子从周,严格要求后代人继周,继周人必须符合条件。
铜盘铭唯有十六字,今天留下铜盘铭两个碑刻:一、延祐五年推官张淑遂模汝州法帖,原帖是周武王写铜盘铭原文,尹王元恕同立石;周武王铜盘铭所在地理方向,原碑文汝州法帖解释所在之处是左林右泉,前岗后道,万世之灵,於焉是保。原在辉城十五里即武王所封比干墓地。汝州法帖记载周武王铭文叫“独阙斯文”。
二、唐开元中偃师县农民耕地出土铜盘铭,此铜盘铭为周朝第五代君王周穆王按照周武王所写原文另新写铜盘铭,万历十五年,卫辉府知府周思宸遂模立石。周穆王铜盘铭所在地理方向原碑文蒙文奇解释所在之处是:右林右泉,后岗前万,世之藏,兹焉是宝。指偃师县所在地。碑文刻有“俯仰古今有‘感斯文’,书之日识月云时”。译文:“从下到上从古至今有感斯文出现,后人能够书写出天地日识月云时的斯文”。周武王铭文叫独阙斯文,后代继周人书写与“独阙斯文”同类,并没有差别叫“感斯文”。
继周人必须符合条件:一、懂释碑文,译释“独阙斯文” 铜盘铭十六字。
二、必书墓碑,会写“感斯文”指:类同铜盘铭另外的文字叫“感斯文”。
三、懂礼,礼指孔子从周以礼与世,必懂识。
四、比干谏后三千年第一甲子年才会出生继周人。
五、继周人叫“慎”才能继周延传千秋。
从古至今,历代乎铜盘铭文,严格要求继周人,必须符合碑文继周人条件,不符合一项条件均认为不是继周人。不按照历史碑文违背历代皇帝和人民大众千年苦心传达的重要事件“天人合一”。违背历史,破坏文物和国家利益,成为千古罪人,后人宣布皆知。
测继周人懂礼,礼指孔子从周以礼与世,必懂识。丙午夏日孔子立延陵碑和簠簋铭。
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为政》译文:孔子强调继周的重要性:“周朝监于二代,周成王与周康王时期,都十分重视继周,此事重大。郁郁乎铜盘秘文,测继周人留下疑问和证据,唯有后人!我从周。”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捐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殷代因袭于夏礼,所以因而灭亡捐益可以知道,周代因袭于殷礼,所以因而分裂灭亡捐益可以知道。从周或继周人继周,虽然可以纵使百世之久也可以知道。”
爰爰种韩碑:我闻尼父友季札,十字手写延陵碑。译文:我听说孔子夏季刻石,延陵碑十字形写下延陵碑四字。解释:公元前四九四年,丙午夏日,孔子十字手刻延陵碑。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69841443756908ac6a9e3cb705ff4.jpg[/img]
北魏孝文帝寻找继周人。
“太和碑,”慨狂后之猖秽,伤贞臣之婞节,聊同其韵,贻吊云尔。译文:慨狂杀后并狂刑软监,损害坚定之君的倔气,无法建设揣测恰恰相反,只可吊祭云尔。
太和碑”:夫天地之长远兮,嗟人生短多殃。往者子弗及兮,来者子不厥当。脱非武发,封墓谁因?鸣呼介士,胡不我臣!
译文:
天地相差深远到哪时间太长,可是生命短而多殃。来往学者讲解比干所封何神之职,来到的却都不符合要求。除了周武王姬发,封墓谁可以具备这个条件?如果出现这种人士,要不我去做臣!
北周宣帝宇文赟碑文:自独夫肆虐,天下崩离。观窍剖心,固守诚节。忠逾白日,羲概秋天。羲皇已来,一人而已。
译文:
自从比干残暴剖心并软监,商朝江山彻底失败,观看心窍殷纣王剖心无捕差史,固守诚节殷比干。忠心越过白天(狂阵将玄以秉黑),在秋天遭受八卦阴阳肇元阵。从远古羲皇(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以来,比干一人遭受此阵。
测比干谏后三千年第一甲子年才会出生继周人。“太和碑”沉湎而不知甲兮,终惑已以贻厌。
译文:
沉重推测深入遥远说不清天干第一位甲子,到底却不明白后来如此认为遗留罪过。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碑文:“昔周武封墓,褒忠表德;姬文葬骨,异世同臣”。
译文:“从前周武王封比干墓,瞻仰比干忠于人民和国家德才兼备;周武王姬发立碑文殷比干墓吊祭,世代相传与比干同臣”。
解释:“周武王齐言与比干同臣,传今育人的品德,历代称赞”。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5c121443757042e69990917ca19c3.jpg[/img]
李世民碑文:“虽今古殊途,年代冥漠。式遵故实,爰赠太师,益忠烈公”。译文:“虽今天传承古代特殊途径,但是年代深奥覆盖。此形式惟有敬重生前实际情况,乃赠比干为太师,盅于国家忠于人民为国谏死益善为忠烈公”。解释:李世民十分重视历史,对于历史特殊情况,唯一按照生前实际进行追赠。
明朝弘治彭纲碑文:“太师呼:太师之忠,上摩穹清,下澈坤厚,中丽日月,古今称谏诤者,必太师是依据。
“太和碑”奋诚谏而烬驱兮,道危言以衅锋。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译文:比干谏后狂害风教差史赶马埋葬,天葬比干危言颠倒于牲畜血涂在刀尖上。确实悲痛,悲哀呀!
“太和碑”伊禀常之怀生兮,昏睿递其启则。书皎皎其何朗兮,夜幽幽而致蔽。哲人昭昭而澄光兮,狂夫默默其若医。
译文:
彼承受之苦长久包藏在心里而活着,天昏地暗不明谁能看得深远传达此事阐明事例来以身作则。所揣文章洁白明朗确怎样才明亮,天黑沉静而遮蔽。哲理的人来明辨事理而证实真理才可光明,任情地夫天地沉默测遮蔽日。
“太和碑”歙沆瀣之纯粹兮,窥寒门之层冰。聆广莫之飕瑟兮,觌黔赢而回凝。途曼曼其难胜,岂传说之足奇。但至慨之不悛兮,宁溘死而不移。
“太和碑”降黄渚而造稷兮,慰稼穑之艰难。访有邰之诜诜兮,遇何主而获安?
译文:
降玄鸟蛋黄(修星黄渚降世比干)而为国家江山造稷,使人欣慰粮食却很艰难。向众人询问只有慎(诜同慎)之人,(甲子)遇到此人才可获救安神?
明朝林建学对继周人好奇曰:“彼无文字记载,尚且考究如此,况人之祖宗,有世系之支派,有普录之传记呼?”
明朝林建学嘱托后人曰“至于周宗之脉,有宝所显者。而文章赫奕,皆当载修,以感子孙欣慕观仰之情,使知前代荣华,不可以自抛自弃也。”
清朝康熙帝玄烨碑文:“石碣尚留尼父笔,铜盘何用武王铭?荒丘万古蓬蒿里,浩气长看贯日星。
译文:
第二金石碣断尊宗遗留下孔子十字形延陵碑。铜盘铭有何用周武王为什么留下铭文?荒丘应比干墓地万古传颂蓬蒿万里(蓬草和蒿草)。浩然气息长远看守连着日月星辰。
明朝推官张应登碑文:“武王封墓有铜盘铭十六字,篆文奇古,亦传为后人所重,书即言‘铜盘铭’,必书墓碑,以斯文也。”
解释:
必书墓碑:指后代继周人必须用感斯文书写出“继周碑”、“时陵碑”和“博陵碑”。
清朝隆庚午乾隆帝:“天地之经,君臣之义,贵戚异姓,同归一致。
译文:
天地之间万物从古代经过今天,帝王与臣合为正义,贵族与贫民血缘亲近不同民族不同姓氏,同合并为一致即:“天人和一”。
解释:
继周是祭宗祀。明朝张尚久诗:生死则有情,去留无异志。成仁非所求,宗祀是其事,指出宗祀的重要性,宗祀在殷商时称为宗社,故春秋谓鲁称为宗国,今天叫继周大典,拜国祭祖。
继周大典,拜国祭祖,拜九鼎,拜东方原始天王“天政”太一,“三祭”:天皇、地皇、人皇,拜“三本”,“三政”和“时政”。荒丘应比干庙内为“时政”全祖。拜十二位太阳神和海洋女神等,其中有东海女神林默。拜国祭祖是“天人合一”,国家一级文物“金晖”今叫太阳神鸟,也是“天人合一”的图腾标志。是四万五千六百年,非洲智人与欧亚古人类,礼和东方,形成东方新人类人皇出生九子,立国九州,创拓文明,人和自然和谐统一,形成早期的“天人合一”。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7b55144375704575174f22b231fce.jpg[/img]
吴道真君画国神比干:吴道子(公元680-公元759年),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唐代第一大画家 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公元685年左右),卒于唐肃宗朝(约公元758年左右)。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漫游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开元年间,玄宗知其名,召入宫中,让其教内宫子弟学画,因封内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宁王学画,遂晋升为宁王友,从五品。唐宣宗(公元847年)被推崇为"画圣",民间画塑匠人称他为"祖师",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一代宗师,千古流传"。神话传说比干原是上神,在古道教吴道子时代就创入道教辅佐玉皇大帝,直到元代:一代祖元升元世祖皇帝敕封广福万隐宫赐--元化真人,二代祖道熙赐号静应弘仁金熄真人,三代祖志冲赐号太已修真保和真人,四代祖萧扶道蒙哥皇帝福 秉唆鲁古唐妃赐号广福真人,五代祖萧抱珍忽必烈大王赐号微妙大师等,历代创教人兼理忠太师庙。直到大清康熙六十年次辛丑仲秋,且二拾代弟子掌院住持秦一溱。并保护道宗国神文化的正确发扬。
“日月丽乎天,百毂草木丽乎土”。国神比干主管万物生长规律的文化图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合一,天地同寿,日月同辉”。国神比干身后有雯华,雯华管赤昙和素雯。
“雯”,云文也。又石文似云,亦曰雯华。解释:有花纹的云彩。解释:云彩。《集韵·二十文》:“云成章曰雯”;《古三坟·爻卦大象》:“日云赤昙,月云素雯。”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即“雯”,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
雯华管寿年神,赤昙管日春神,素雯管月财神。年神、春神、财神称为吉星。国神管彩云,彩云管吉星。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74761443756910f64ac614b1a23b6.jpg[/img]
[color=#00b050]▪ 封神文化[/color]
文曲星
太一天官文财尊神
太一国神
[color=#00b050]▪ 国神故里[/color]
[color=#00b050]天下第一仁:[/color]
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比干对纣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统治不满,多次向他谏阻,纣王不听,比干最后只好以死相谏,死后葬在卫辉。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eda8144375691254b1bb984bbe1a0.jpg[/img]
[color=#00b050]天下第一庙:[/color]
殷太师比干庙位于中国河南省卫辉市城北七公里,比干墓从周武王克殷而封,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庙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因墓立庙。占地四万四千平方米,主体建筑有照壁、山门、二门、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鳞次栉比,各具特色,四周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在比干庙正南方有比干石雕像、神道、牌坊、环境幽深,是天下游和比干后裔林姓儿女祭谒的圣地。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93f7144383979089bc3fe8bbe1e3f.jpg[/img]
比干庙院内碑碣林立,有百余幢。特别是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吊比干文”碑,1963年列为省重点文物。这是一通集文学与书法价值很高的石刻珍品。历代金石集录多有收载,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公元1917年和1934年,林森曾两次派代表来卫辉祭谒,拟大规模重新修建,创建“国粹大学”,弘扬比干“民本清议,士致于道”的佳说。河南省政府1963年列入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1996年列入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从1993年以来,卫辉市连续举办了比干诞辰3085●3090年纪念活动,先后有26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团体,数万名林氏后裔和国内外游客在卫辉寻根问祖、旅游观光。随着寻“根”和旅游浪潮的兴起,卫辉市人民政府动员全市各级单位和民众广筹资金,综合修建,以崭新的风貌迎接海内外游人和林姓儿女的光临。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f08014437569653b58a61ace74114.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c8f61443756972653431b4754ec04.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6b361443757010eb9e6ee778f52d4.jpg[/img]
因为它是中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始建于北魏,我们看到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七年重建的。在中国古代名人遗留至今的著名古庙中,有孔庙、岳飞庙,但庙主的历史均比不上比干庙,比孔庙早500多年。自唐朝以来历代英明皇帝加以封谥和维修,众多文人雅士以诗词的形式,高度评价了这位亘古忠臣,并立碑纪念,使比干庙成为碑碣林立,古文化色彩浓郁的文物宝库。比干是商纣的宰相,纣王的王叔。据《史记·殷本纪》载:“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忠耻正直。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常常直言劝谏,后纣王怒而摘其心”。比干庙占地百余亩,飞龙雕柱,苍松古柏,整个建筑古朴典雅。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1b3914437569143185e67b9a46c64.jpg[/img]
[b]比干庙 - 景区分布[/b]
根据景区内的资源情况和开发基础,本旅游区发展布局表述如下:“一心、二环、五大功能区”。
以比干庙为核心,向外扩展,总体分为二个环:文化展示环、生态园林环。在此基础上,卫辉市比干林园旅游区共分为五个功能区,分别为庙区、 文化展示区、林氏纪念区、生态园林区和商业服务区五部分,总面积约79.1万平方米,其中,扩大的旅游区面积约为74.4万平方米。
1、庙区
是国神比干林园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区,主要景观有照壁、碑廊、空心门狮、大殿、开心柏、北魏孝文帝碑、清乾隆御书碑、孔子剑刻碑、墓地等,建成区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另外,重点保护区,分别向四个方向各外扩100米,该区域用作生态园林建设。)
2、文化展示区
包括庙区的重点保护区向南扩展200米,东西宽为353米的区域,以及比干广场(半径为63米,面积为1.2463万平方米)、殷商风趣园(面积2.57万平方米)、戏楼(面积400平方米)、名人碑林等,总面积约10.9万平方米。本景区的主要景观规划有:三仁祠、比干事迹馆、殷商历史文化馆、忠谏堂、文财神殿、比干广场、殷商风趣园、戏楼等。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5c6a1443839792b0d9245b98e27bf.jpg[/img]
3、生态园林区
在庙区以外,分别向东扩展200米、南扩展300米;向北扩展200米;向西到京广铁路的控制线,从而形成的区域为生态园林区。本景区的主要景观规划有:日湖、月湖、国神桥、国神山、竹园、梅园、松林、银杏长廊、果园、生态花卉苗圃、丹心亭等等,面积约为52.5万平方米(含庙区重点保护区),是比干林园旅游区的又一个核心景区。
4、林氏纪念区
位于庙区以外、生态园林区内的东北部,隐于密林之中,面积5万平方米。其主要功能是纪念与林氏有关的人物、事迹。本景区的主要景观有:林氏名人堂、林氏族谱墙、“六蘭堂”、林氏名人塑像区、林氏宗亲堂(美国林氏馆、泰国林氏馆、印尼林氏馆、新加坡馆、广东林氏馆、海南林氏馆、 福建林氏馆、台湾林氏馆等)、功德碑林,景区整体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风格。
5、商业服务区
在生态园林区的南部,比干大道东侧,面积有6万平方米。其主要功能是向游客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商业服务。主要景观有生态停车场、农家乐服务点(即新建的“国神庙村”)、茶楼、比干大道以及周围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
[b]比干庙 - 建筑分布[/b]
国神庙属于庙墓合一的建筑群,现存的基本格局为明代弘治年间重建后的样子。庙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碑坊、神道、比干公塑像、影壁、山门、二门、木坊、碑廊、拜殿、大殿、配殿、石坊和墓碑等基本保存完整,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登上比干庙山门石阶,仰观山门对面,巍然耸立着一座高6米、宽10米的照壁,是明代弘治年间的建筑物。其图案既不是雕龙画凤,也不是日月云水,前后正中央是由24块高浮雕绿色琉璃砖烧制的牡丹花卉图案,花根长在一个花瓶里,寓意林氏家族子嗣昌盛,支派同源。
壁前后正中央是由24块高浮雕绿色琉璃砖拼砌的一丛丛“没心菜”。
“没心菜”是比干庙最有名的传说。据说比干惨遭纣王剖心以后,忠魂触动天庭,玉皇大帝差遣姜子牙前来搭救,让比干缄口不语,骑马南行,到达心地(即新乡),就可长出新的心脏。他掩袍不语,面似土色,策马南行,不料行至牧野遇上妲己变成的老妇拦路叫卖没心菜。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答曰:“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该死。”比干听后,口吐鲜血,坠马身亡。
忠魂化作千年碧,赤窍似留一片云。至今,比干墓冢上和庙周围的田野里仍然生长着一丛丛没心菜。没心菜,三片叶,没有心,人们认为是比干的七窍丹心化成。历史的飞逝,抹去了人们对古代史实的记忆,渐渐演变成这神秘莫测的传说,以此来寄托对比干的崇敬与哀思。
照壁北为山门,山门古朴典雅,额上书“殷太师庙”四字。步入山门,甬道两侧有两株千古柏,一曰:忠柏;一曰:孝柏。孝柏长青,象征着比干忠贞而死,后裔忠孝昌盛。二门门楣上题有:“谏臣极则”四字,左右有石联:“主德谏难回,当此亲离众叛,欲尽如微子去,箕子奴,无以激亿万人忠贞之气;臣心剖不死,即此血溅魂飞,且将以周日兴,殷日衰,上诉主君六七陟降之灵。”引人注目。步入二门,甬道两旁碑廊里碑石林立,现在珍存的86方碑碣,大都出于历代明君贤相、地方官吏和文人墨客的手笔。历代帝王及文人骚客纷纷慕名到比干庙拜谒并立碑纪念,已成了一座弥足珍贵的文化宝库。穿行其间,令人顿发思古之幽情。据史料和林姓家谱所记,比干庙、墓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和保护,主要有武王封国神、魏孝文帝建庙、唐太宗下诏封谥、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他们把比干称为“三代孤忠”、“亘古忠臣”、“浩然正气忠良臣”,每当春秋两季,用“太牢”、“少牢”之礼祭祀,希望臣民像比干一样精忠报国。其中,魏孝文帝《吊殷比干文》格调古峭,风骨独特,是南北朝著名十大书法家之一崔浩所书,为魏碑体珍品,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书法价值极高,被公认为艺术史上的杰作;唐太宗《祭殷太师比干文》高达丈二,魄力雄健,气宇轩昂;乾隆帝《御制诗文碑》清新隽雅;明代曾用升草书《题壁诗石刻》潇洒疏润,势若龙蛇;清代刘希龙行书《三代孤忠》字径尺半,苍劲雄浑,遒逸非凡。还有李白、王维、孟郊、陶潜、邵雍等留下赞美比干浩然之气的千古绝句。不难看出,书雕者是怀着何等心情挥毫弄刀的,不愧为艺术价值极高的稀世珍品。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eb531443839797b1f632401c7f465.jpg[/img]
在比干庙内,悬有一林氏姓源碑,为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河南卫辉府裴骞所撰,碑文近千字,清晰可辨,是国内仅有的一块追溯林姓起源的石刻文物。碑文云:“夫比干以王子宗亲,少师重位,叹沉酗之乱法,伤市祚之伦表。是故不得不言,不当不死者也……”碑文所述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感人肺腑,确为传世之作。
沿庙中心的甬道前进,便是比干庙大殿院落。主体建筑有正殿、拜殿和东西两个配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九脊歇山顶,掩映在浓荫丛中。大殿前有巍峨的拜殿,上额书“殷太师庙正殿”。大殿系纯木结构,不用一枚铁钉,无论梁架、斗拱,全是凿木相吻,相互制约,显得绮丽壮观,气宇轩昂,古朴典雅。正殿里供有比干塑像,神态端庄,栩栩如生。其中,东配殿有三尊塑像。他们是比干的后代,中间是林坚公,他是比干的儿子。林氏根据地理位置而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右边的林放公,是比干的第二十四世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河南光州林姓始祖,也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左边的林禄公,晋朝人,今天的东南亚林姓都尊崇这位林禄公为自己的祖先。西配殿敬奉的是妈祖神像,是林禄公的第二十二世孙女。据说她出生时满屋紫光,且香气溢人,弥月不闻哭声,故取名“林默”,尊称“默娘”。她是一位美丽、善良、勤劳勇敢且博学多才的渔家女子,她自幼好学,9岁开始研究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十几岁时就能预测海洋天气与风浪搏斗,经常在海上为远航的渔民引路,解救渔民们于危难之中,办下了许多好事。她鼓舞人们征服自然,抨击邪恶,在渔民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宋太宗壅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她因舍己救人而遇难,年仅28岁。她遇难之后,人们为她建立祀庙,并尊其为海神,亲切地称她为“姑婆”、“妈祖婆”,历代皇帝都有封号,共计册封40次,最后一次是乾隆封她为“天后圣母”。全球有妈祖庙1500多座,信奉者达1亿多人,中国台湾省70%的人信奉妈祖,不少台胞每年还要对妈祖举行“遥拜”,虔诚地面向林默故乡三叩九拜。1962年10月,中国邮电部发行《妈祖》特种邮票一套一枚,使这位英姿飒爽的中华女杰登上了“国家名片”。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cccb14438398009fdebf196cf2f9d.jpg[/img]
穿过正殿便是比干之墓,墓前有座日月丹心坊,是明嘉庆年间修建的。上写6个大字“殷太师比干墓”,顶脊上有醒目的“飞云日月捧心”的石雕,寓意“忠心昭日月,浩气万古存”。石坊上的楹联虽已风化剥蚀,仍可辨读:“孤忠心不死,故社柏犹存。”意思是,比干对纣王的忠心和柏树一样万古长青。上面东边是太阳,西边是月亮,代表着比干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中间的心代表比干的忠心。穿过丹心坊,是一座飞檐凌翘的墓碑亭。亭内竖立一块心形残碑,上刻“殷比干莫”,落款“宣圣真笔”,为乾隆皇帝所书。
这是孔子剑刻碑。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来到比干庙,他非常崇敬比干,拔出佩剑以大地为土,有意省略“墓”字下的“土”字,寓意比干是大地的儿子。后来,一位不学无术的县令,以为孔圣人一时疏忽,竟有这笔下之误,遂命手下人在“莫”字下添刻一个土墩儿。不料这画蛇添足之举,竟引来晴天霹雳,一声炸雷轰掉了“土”字,至今碑上仍留有雷痕。这只是人们出于对比干和孔子的崇敬编的神话而已,其实墓、莫二字在春秋时期是通用的。有人对此碑的真实性存在怀疑,因为在孔子的时代,文字多为籀文(即大篆),而这四个字却笔画粗硬,气势凝整。不过,文字的演变不应绝对划分顺序,况且是挥剑为书,只能削繁为简,所以,“殷太师莫”剑刻书应是孔子遗墨中的精品。根据专家鉴定,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惟一一处孔子真迹,故称“天下第一碑”。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efc4144383979958e639a566241e3.jpg[/img]
跨出墓碑亭,面前豁然开朗。在空旷的天宇下,便是比干丞相高大的墓冢了,它静卧于郁郁青松之中,沐浴着日月之光辉。冢的四周砌着青石,墓顶隆起,高20米,占地20亩,冢的四周铺有小径。墓周古柏森森,虬枝老茎,一尽千年古柏的风姿和心中之豪情。令人惊奇的是,那株株柏树竟没有顶尖,有的还枝干开裂。相传,这些古柏棵棵树冠不经修剪自然形成平顶,据传说这些树在比干去世后,痛惜比干的离世,树的顶部全部枯死,好像在为比干脱帽致敬,表示对圣人的尊重,后被世人称为“平冠柏”。
说起主殿前的“开心柏”,它从根至每一枝树梢全都是裂开的,中间呈现一“心脏”的形状,据传说是柏树有感于比干的为人,为了要救比干将心掏出,使比干重返人间,继续伸张正义。但可惜树木有情天无情,比干是无法复活了,但开心柏却留在世上,成为比干庙的奇景之一。比干的精神感天动地,连草木也为之动情。这些柏树受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正气,实为中华大地之罕物,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420c1443839795121297f3a84f91d.jpg[/img]
[b]比干庙 - 特色[/b]
1、庙宇:庙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大殿为歇山九脊顶,拜殿位于大殿前边紧靠大殿。庙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大殿为歇山九脊顶,拜殿位于大殿前边紧靠大殿。整体建筑保存相对完整,庙宇宏大,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墓地:是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墓地呈圆形,像心形,寓意丹心呈现宇宙之意,墓前有一石牌坊,上边的左右分别有石刻的日月,中间有一心形石刻。其寓意为比干公忠心报国,“日月照丹心”。
3、天下第一碑:在墓地与日月石牌坊之间,有一亭子,亭内竖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殷比干莫”四个大字,相传为孔子挥剑所刻,被世人尊为“天下第一碑”。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a4af14438397930b4b21263c4e9fc.jpg[/img]
4、书法艺术:除了“天下第一碑”外,比干庙保存了大量的碑碣石刻,其书法价值无法比拟;如北魏孝文帝的《吊殷比干墓文》碑、唐太宗的《赠太师比干诏》碑、清乾隆御书的《过殷太师墓有作》碑等等,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同时,也为开展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
[color=#00b050] 天下第一墓:[/color]
因为它是第一座史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沿比干庙中心甬道穿过三门可见比干墓,为周武王所封国神,距今已三千余年的历史了,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魏孝文帝因墓建庙,称为天葬墓,相传比干死后,天降大风,飞沙走石,卷土将比干尸骨埋于此处,故称其墓穴为天葬墓。又说天葬墓四周生出许多没心菜和空心柏树,比干宁愿剖心为了国家为人民,感动万物精灵为比干献心;牧野地区人民为了怀念爱国英雄, 并用比干心起名心乡即新乡。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9b7b14437569895074b4205bb18c1.jpg[/img]
[color=#00b050]天下第一碑:[/color]
比干庙里有个石碑,是孔子用剑刻的碑,上书“殷比干莫”几个字,因为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因为碑下就是土地,所以孔子写个“莫”而不是“墓”字。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这年春天他从鲁国来到了卫国,住在大夫颜仇家里,汲县属卫国(淇县)管辖,孔子在卫得不到卫灵公重用,他就带着徒弟到匡城蒲乡(今河南长垣),经过牧野,忽然车子坏了,他问左右这是什么地方?答曰:卫地。孔子非常激动,说这是仁人之墓,恭敬举行了祭奠,挥剑刻下四字“殷比干莫”。“莫”与“墓”在古代是通假的。这其中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据说,孔子是借地为土,故意把墓写成莫字。后来,有个好为人师的县令看到这块墓碑,讥笑孔子写了错别字,就拨剑刻上一土字,刚刻好,乌云滚滚,雷声大作,轰隆一声,将土字劈掉,就成了现在这样一块残碑。我们刚才在乾隆御碑上看到“早许三仁,讵惟四字”。四字就是指这通残碑上的“殷比干墓”,上书“宣圣真笔”,为乾隆皇帝所留。千百年来后莫衷一是,如何证明是先圣真师孔子所留呢?纣亡之后,周之后皆称之曰商。武王也直名之曰商王受,而独圣人以殷称之。尝曰:丘也殷人也。故殷因于夏礼殷有之仁更不言商。前比干庙而冠以殷,可知为圣人笔也。不然由周而来几千岁往也,中间兵火频繁。遭非有神物呵护持,怎能完固,仅有半字之缺? 乾隆对金石玉玩甚有研究,他大笔一挥,以官方权威人士对残碑作鉴定,从此以后无人争议。碑文价值关键在于历史图腾。
[color=#00b050]▪ 神话传说[/color]
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妖言,欲会见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计,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迷惑纣王。席上,狐狸骚臭难闻。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黄飞虎。经查,众妖狐都是轩辕坟内的狐狸精。比干便与武成王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尽行烧死。比干还拣未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袄袍,严冬时献于纣王,以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与君前。妲己见袄袍尽是其子孙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一番思索之后,妲己找来雉鸡精胡喜媚,两人决心共同设计害死比干。
忽有一日,纣王正与妲己以及新纳妖妇胡喜媚(雉鸡精)共进早餐,忽见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旧病复发,常有心痛之疾,一发即死。冀州有一医士张元,用药最妙,有玲珑心一片煎汤吃下,此疾即愈,纣王便要传旨宣冀州医士张元,喜媚对纣王说朝歌到冀州路途遥远,并推算说在朝歌惟有丞相比干是玲珑七窍之心,可借一片食之,纣王信以为真,即命人急召比干。
比干闻之,既怒且惊,由于先前姜子牙离开朝歌时,曾去相府辞行,见比干气色晦暗,知其日后必有大难,便送比干一张神符,叮嘱在危急时化灰冲服,可保无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难,便服饮姜子牙所留符水。比干来到鹿台下候旨。纣王听到比干来到,对比干说妲己心痛之疾,惟玲珑心可愈。听说皇叔有玲珑心,乞借一片作汤,治疾若愈,此功莫大焉。比干怒奏:“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措,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纣王曰:“皇叔之言差矣!总只借心一片,无伤于事,何必多言?”比干厉声大叫道:“昏君!你是酒色昏迷,糊涂狗彘!心去一片,吾即死矣!比干不犯剜心之罪,如何无辜遭此非殃!”望太庙大拜八拜,泣曰:“成汤先王,岂知殷受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解带现躯,将剑往脐中刺入,将腹剖开,其血不流。比干将手入腹内,摘心而出,望下一掷,掩袍不语,面似淡金,径下鹿台去了。
比干一言不发,骑马飞奔跑了好几里路,忽然听见一妇人大叫卖无心菜,比干勒马即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登时大叫一声血如泉涌,一命鸣呼。
后来,姜子牙助周灭纣成功,奉元始天尊的法旨封神,比干被追封为北斗七星中心的天权宫“文曲星君”。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889f14437569191856b4e8aef254a.jpg[/img]
[color=#00b050]▪ 《宋史礼志》[/color]
理宗四十年间,屡有意乎礼文之事,虽曰崇尚理学,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盖可三叹。咸淳以降,无足言者。
今因前史之旧,芟其繁乱,汇为五礼,以备一代之制,使后之观者有足征焉。
五礼之序,以吉礼(九月九日)为首,主邦国神祗祭祀之事。凡祀典皆领于太常。岁之大祀三十: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祀,季秋大享明堂,冬至圜丘祭昊天上帝,正月上辛又祀感生帝,四立及土王日祀五方帝,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东西太一,腊日大蜡祭百神,夏至祭皇地祗,孟冬祭神州地祗,四孟、季冬荐享太庙、后庙,春秋二仲及腊日祭太社、太稷,二仲九宫贵神,中祀九:仲春祭五龙,立春后丑日祀风师、亥日享先农,季春已日享先蚕,立夏后申日祀雨师,春秋二仲上丁释奠文宣王、上戊释奠武成王。小祀九:仲春祀马祖,仲夏享先牧,仲秋祭马社,仲冬祭马步,季夏土王日祀中霤,立秋后辰日祀灵星,秋分享寿星,立冬后亥日祠司中、司命、司人、司禄,孟冬祭司寒。
其诸州奉祀,则五郊迎气日祭岳、镇、海、渎,春秋二仲享先代帝王及周六庙,并如中祀。州县祭社稷,奠文宣王,祀风雨,并如小祀。凡有大赦,则令诸州祭岳、渎、名山、大川在境内者,及历代帝王、忠臣、烈士载祀典者,仍禁近祠庙咸加祭。有不克定时日者,太卜署预择一季祠祭之日,谓之“画日”。凡坛壝、牲器、玉帛、馔具、斋戒之制,皆具《通礼》。后复有高禖、大小酺神之属,增大祀为四十二焉。
其后,神宗诏改定大祀:太一,东以春,西以秋,中以夏冬;增大蜡为四,东西蜡主日配月;太庙月祭朔。而中祀:四望,南北蜡。小祀:以四立祭司命、户、灶、中霤、门、厉、行,以藏冰、出冰祭司寒,及月荐新太庙。岁通旧祀凡九十二惟五享后庙焉。政和中,定《五礼新仪》,以荧惑、阳德观、帝鼐、坊州朝献圣祖、应天府祀大火为大祀;雷神、历代帝王、宝鼎、牡鼎、苍鼎、冈鼎、彤鼎、阜鼎、皛鼎、魁鼎会应庙、庆成军祭后土为中祀;山林川泽之属,州县祭社稷、祀风伯雨师雷神为小祀。余悉如故。
建炎四年十一月,权工部尚书韩肖胄言:“祖宗以来,每岁大、中、小祀百有余所,罔敢废阙。自车驾巡幸,惟存宗庙之祭,至天地诸神之祀,则废而不举。今国步尚艰,天未悔祸,正宜斋明恭肃,通于神明,而忽大事、弃重礼,恐非所以消弥天灾,导迎景贶。虽小祀未可遍举,如天地、五帝、日月星辰、社稷,欲诏有司以时举行。所有器服并牲牢礼料,恐国用未充,难如旧制,乞下太常寺相度裁定,省繁就简,庶几神不乏祀,仰副陛下昭事怀柔、为民求福之意。”寻命礼部太常裁定:每岁以立春上辛祈谷,孟夏雩祀,季秋及冬至日四祀天,夏至日一祀地,立春上辛日祀感生帝,立冬后祀神州地祗,春秋二社及腊前一日祭太社、太稷。免牲、玉,权用酒脯,仍依方色奠币。以辅臣为初献,礼官为亚、终献。
绍兴三年,复大火祀,配以阏伯,以辰、戍出纳之月祀之。二十七年,礼部太常寺言:“每岁大祀三十六,除天地、宗庙、社稷、感生帝、九宫贵神、高禖、文宣王等已行外,其余并乞寓祠斋宫。”自绍兴以来,大祀所行二十有三而已,至是乃悉复之。
旧制,郊庙祝文称嗣皇帝,诸祭称皇帝。著作局准《开元礼》全称帝号。真宗以兼秘书监李至请,改从旧制。又诸祭祝辞皆临事撰进,多违典礼,乃命至增撰旧辞八十四首,为《正辞录》三卷。既复命知制诰李宗谔、杨亿、直史馆陈彭年详定之,以为永式。祝版当进署者,并命秘阁吏书,上亲署讫,御宝封给之。凡先代帝王。祝文止称庙号。凡亲行大祀,则皇子弟为亚献、终献。
五代以来,宰相为大礼使,太常卿为礼仪使,御史中丞为仪仗使,兵部尚书为卤簿使,京府尹为桥道顿递使。至是大礼使或用亲王,礼仪使专命翰林学士,仪仗、卤簿使亦或以他官。太平兴国九年,始铸五使印。太宗将封泰山,以仪仗使兼判桥道顿递事。大中祥符后,凡有大礼,以中书、枢密分为五使,仍特铸印。
[color=#00b050]▪ 吊念国神[/color]
维皇(称)迁中之元载,岁御次乎阉茂,望舒会于星纪,十有四日,曰怀甲申,予扬和淇,右蹀驷鄘西,指嵩原而摇步,顺京途以启征。路历商区,辖届卫壤。泛目睇川,纵(览)观陆。遂旁睨古迹,游瞰曩风。睹殷比干之墓,帐然悼怀焉。乃命驭驻轮,策骥躬瞩,荆棘荒朽,工为绵蔑,而遗猷明密,事若对德。慨狂后之猖秽,伤贞臣之婞节,聊兴其韵,贻吊云尔。
日三才之肇元兮,敷五灵以扶德。含刚柔于金木兮,资明暗于南北;重离耀其炎(辉)兮,曾坎司玄以秉黑。伊(禀)常之怀生兮,昏睿递其启则。昼皎皎其何朗兮,夜幽幽而致蔽释文】维皇(搆)迁中之元载,岁御次乎阉茂,望舒会(於)星纪,十有四日,曰(唯)甲申,予扬和淇,右蹀驷鄘西,指(崧)原而摇步,顺京途以启征。路历商区,辖届卫壤。泛目睇川,纵(横)观陆。遂旁睨古(迹),游瞰曩风。睹殷比干之墓,(怅)然悼怀焉。乃命驭驻轮,(筴)骥躬瞩,荆()荒朽,工为绵(薨),而遗猷明密,事若对德。慨狂后之猖秽,伤贞臣之婞节,聊兴其(韵),(诏吊)云尔。
日三才之肇元兮,敷五灵以扶德。含刚柔于金木兮,资明(闇)于南北;重离耀其炎辉兮,曾坎司玄以秉黑。伊禀常之怀生兮,昏睿递其启则。昼皎皎其何朗兮,夜幽幽而致蔽。哲人昭昭而澄光兮,狂夫默默其若翳。咨尧舜之耿介兮,何桀纣之猖败。沉湎而不知甲兮,终惑已以贻戾。謇謇兮比干,籍胄兮殷宗。含精兮诞粹,置树兮英风。禀兰露以涤神,餐菊英而俨容。茹薜荔以荡识,佩江蘺而丽躬。履霜以结冰兮,卒窘忠而弥浓。千金岂其吾珍兮,皇举(实)余所锺。奋诚谏而烬驱兮,导危言以衅锋。鸣呼哀哉,呜呼哀哉!
惟子在殷,实为粱栋。外赞九功,内徽辰共。匡率衮职,德音遐洞。周师还旆,非子谁贡?否哉悖运,逢此不辰,三纲道没,七曜辉泯。负乘器窃,怠弃天伦,怀城赉怒,谠言焉陈?鬼侯已醢,子不见欤?鄂侯已脯,子不闻欤?微子去矣,子不知欤?箕子奴矣,子不觉欤?何其轻生,一致斯欤!何其爱义,勇若归欤!遗体既灰,不其惜欤!永矣无返,不其痛欤!鸣呼哀哉,鸣呼哀哉!
夫天地之长远兮,嗟人生短多殃。往者子弗及兮,来者子不厥当。胡契阔之屯亶兮,值昏化而永良。曷不相时以卷舒兮,徒委质而颠亡。虽虚名空传于千载,讵何勋之可扬?奚若腾魂以远逝,飞足而归昌。得比肩于尚父,卒同协于周王。建鸿绩于盛辰,启骨宇于齐方。阐穆音乎万祀,传冤业以修长。而乃自受玆毙,视窍殷辛,剖心无补,迷机丧身。脱非武发,封墓谁因?(呜)呼介士,胡不我臣!
重曰:世昏昏而溷浊兮,日蔼蔼其无光。时坎廪而险隘兮,气愤以飞霜。子奚其不远逝兮,侘傺而阻故乡。可乘桴以浮沧兮,求蓬莱而为粻。衔芝条以升虚兮,与赤松而翱翔。被芰荷之轻衣兮,曳芙容之赭裳。循海波而飘摇兮,望会稽以归禹,纫蕙芷以为绅兮,扈荃佩而容与,写郁结于圣人兮,畅心中之秘语。执垂益而谈弄兮,交良朋而儢苦。言既尽而东腾兮,吸朝霞而长举。登毗岩而怅望兮,眺扶桑以停伫。
谒灵威以问路兮,乘谷风而扳宇。假载于羲和兮,凭六蠄以南处。翥衡岳而顾步兮,濯沅湘以自洁。嚼炎州之八桂兮,践九疑而摇裔。
即苍梧而宗舜兮,拂埃雾以就列。采轻越而肃带兮,切宝犀以贯介。淳风之沦覆兮,话箫韶之湮灭。召熊狸而叙释兮,问重华之风桀。尔乃饮正阳之精气兮,游丹丘而明视,捐祝融以求鸟兮,御朱鸾以修指。因景风而凌天兮,回灵鹏以西履。降黄渚而造稷兮,慰稼穑之艰难。访有邰之诜诜兮,遇何主而获安?然后陟昆之翠岭兮,揽琼枝而盘桓,步悬圃以溜湸兮,咀玉英而折兰。历崦嵫而一顾兮,府沐于洧盘。仰徒倚于阊阖兮,请帝阍而启关。天沉寥而郭落兮,地寂漻而辽阆。餐沦阴以(畀)气兮,佩瑶玕而鸣锵,拜招矩而修节兮,少踌躇以相羊。祈骝而(总)缰兮,随泰风以飘扬。瞰不周而左旋兮,纵神驷以北望。寻流沙而骋辔兮,暨阳周以(世)驾。靡芸芳以馥体兮,索夷杜而互衙。
奉轩辕而陈辞兮,申时俗之不暇。适岐伯而修命兮,展力牧以问霸。歙沆瀣之纯粹兮,归寒门之层冰。聆广莫之-颲瑟兮,觌黔羸而回凝。拥玄武以涉虚兮,亢神(寘)而威陵。象暖暖而(掩)郁兮,途曼曼其难胜。策飞廉而前驱兮,使烛龙以辉澄。归中枢而睇睨兮,相玄漠之已周。慨飞魂之无寄兮,飒裙袂而上浮。引雄虹而登峻兮,扬云旗以轩游。跃八龙之蜿蜿兮,振玉鸾之啾啾。搴慧星以朗导兮,委升轫乎大仪,敖重暘之帝宫兮,凝精魄于旋曦。扈阳曜而灵修兮,岂传说之足奇。但至慨之不悛兮,宁溘死而不移。
(北魏)孝文帝译文:赵彦
我皇朝迁移中原时之记载,朕这一年二次命令宦官,正处于夏历每月十五日的时间,(十一月)十四日,怀念甲申年,我高扬平静的淇水,右史慢步驾着四匹马的车迁往诸侯国西(今卫辉),走向中岳嵩原地代(今洛阳),顺着京城道路开始远行。路过商朝地区,停到了辉地。斜着眼仇视了一下山川,纵着目观看陆地。斜看隧道旁边看不起这里古迹,从容地俯视着过去的风气。看见殷比干之墓,依然感哀怀念。于是派车停留在这里,此形势下好马弯曲着身体而注目着。多刺的落叶灌木荒凉腐草,长于延续无建设,因为传有明显的秘密,事情必须对德相合。慨狂杀后并狂行软禁,损害坚定之君的倔气,无法建设揣测恰恰相反,只可吊祭云尔。
(北周)宣帝
(北周)李孝贞执笔
译文:赵彦
原文:自独夫肆虐,天下崩离。观窍剖心,固守诚节。忠逾白日,羲概秋天。羲皇已来,一人而已。
译文:自从比干残暴剖心并软监,商朝江山彻底失败。观看心窍殷纣王剖心无捕差史,固守诚节殷比干。忠心越过白天(狂阵将玄以秉黑),在秋天遭受八卦阴阳肇元阵(夏历九月二十六日被纣王残杀二十八日下午申时布阵)。从远古羲皇(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以来,比干一人遭受此阵。
[color=#00b050]▪ 管辂神书[/color]
《管辂神书》卷之十五
论终身(比干为上吉)
干支(天干地支)课作提纲,先审安身无所伤(先看比干后代安危)。事业一生经历处,存亡隐见莫胡详(比干亡到习近平时代可知)。六壬课以干为主。干者,我也(我用干测)。其干支课传上神皆我之用(干作上神测测看),有以首课入传为终身经历者(看他们的后代经历者),有以支起入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支测),有以干之阴神起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支之阴神起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初传末传作鬼归干支为终身经历者,皆以生干比干为上吉;若干克干上神,支课用上神为次吉,是安身无所伤也(可见比干安天神即上神比干后代才是大吉)。
此为上吉之数。若干支上神、用传上神(在没法安上神之前传上神时比干后代情况)或克害刑冲破干,是我身无所安著,以至绝嗣败家,灾讼丧命(可见古有败家丧命),终身无成(也有终身无成)。下等之数也(最为下等)。务宜详之(办事就会知道)。若占功名,则以克我者为官(后代克干者才能为官),又从贵论,不在此限也(谈贵并不在限制)。干禄得地可荣身,略有些伤支用寻(稍有点伤支)。寻到好地方住脚(可以找到好地方落脚),有些疑惑不堪停。承上言,既审上无所伤(后代查上代无所伤者),尤宜看干上之禄神,得地则求名有禄,有禄可享,庶人有禄可用,九流百工技艺生意可资(可见不伤者生意可资),要不空陷,并年命干支传用又不来刑冲克破(传上神时不受冲克破的限制),此禄斯谓禄无所伤,终身可守富贵,乃美数也。
若禄被刑冲破陷(如果比干安成禄神让冲克破陷入),是禄有伤(可见守富贵者伤),既无所靠(无人帮助),则寻支上神之禄(如果用上神禄),或无禄则寻用传上之禄神,无空陷刑冲破克害为吉(可见冲破克害变吉)。盖干禄乃自身营为之禄,支禄家中现成之禄,用传之禄,往来营求之禄也。三者得一为美数。如三者俱无或有禄不吉,则无所立脚,不可停守矣。或财或比或生身,无伤无克细推寻。得个稳中堪下脚,莫令衰败又无存(可见把比干搞成禄神的危险性)。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49471443756981b3f238c29a0d428.jpg[/img]
如课传无禄可依(禄神不行),当寻我之财(如果干变成财神),或比,或生,俱要无刑冲克破害(并没有解决刑冲克破害的问题,刑冲克破害指:八卦阴阳肇元阵软监比干),方为平稳,可立脚矣(财神立脚后)。若有所伤(比干后代一有所伤)而又入衰败之乡(当地卫辉也跟着衰败),则无靠也。先审干上作元因(先审查干的上面因素),次把用传配合寻(要合理寻查)。初不成传方看二(财神并不是所传看二出现),方知此事得何因原本作“若不成传方看救(怎样去救),要知救我有何神(干用何神去救)。课无全吉(如果不去安神支并不是全吉),宜先寻干上以究共原因(先去查看干上以研究共同原因),次看用传以审其运用(次看有什么运用,做为次要)。
如初传空克有伤(开始安的空克财神有伤),(造成后果以下)则看中传末传有何救我之神(看看中传末传内容何人来救我之神),
何方可靠,何人可依,
何事可为,虽不能成,
亦为终身之依。
数中无依,斯为下也。
然壬课有吉有凶,又不可执一而论。如占功名,明无官星,或有官星而变空克,则又以暗遁得官星,父母得地无伤,所临吉神吉煞,亦可取贵(父母无伤临吉神才能取贵)。如遁再凶,是功名不成矣。如常人占,明无财星,或有财星空克,又以暗遁得财星,父母得地无伤神吉煞,所临有吉,亦可取财(父母无伤临吉神才能取财);若遁干又无所取,则财不聚矣。又有明吉而遁凶,亦为有害(有吉含凶有害),务宜详之。
又察年(解决方案到了察年)命上神(国神比干),与日干并用神,或生或比,或刑克冲破害(才能解决刑克冲破害化灾难为吉),方为得体也。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4ef7144375700503f3daf9dda89fe.jpg[/img]
[b][color=#00b050]3 艺术形象[/color][/b]
[color=#00b050]▪ 文学形象[/color]
屈原《楚辞 七谏·沉江》
[color=#00b050]▪ 影视形象[/color]
计镇华饰比干(蓝天野版《封神榜》)
鲁振顺饰比干(陈浩民版《封神榜之忠义乾坤》)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6cc414437569168bb0a314d8f9921.jpg[/img]
郭凯敏饰比干(马景涛版《封神榜之凤鸣岐山》)
吴岱融饰比干(陈键锋版《封神英雄榜》)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c75a1443757011b4f6aed1df9e2c7.jpg[/img]
[color=#00b050]▪ 游戏形象[/color]
天子传奇布袋戏人物。商朝三朝肱股元老,位高权重的皇叔,尽心尽力辅佐纣王朝政,可惜忠言进谏却不比妲己妖言谄媚,惨遭陷害挖出碧血丹心的七窍玲珑心,治妲己心悸之症,一代忠臣因而魂归封神榜,不胜唏嘘。
[/td][/tr][/table]
比干,子姓,沬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帝王(文)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师(丞相)神灵。
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6d2f14437568719be7f290a7e07a8.jpg[/img]
中文名:比干
别 名:国神
国 籍:商朝
民 族:华夏族
出生地:沬邑(河南淇县)
出生日期:公元前1125年(乙巳年夏历四月初四)
逝世日期:公元前1063年
职 业:少师(丞相)
主要成就:辅佐中国商朝两代帝王
封 号:文曲星
地 位:殷三仁之一
葬 地:河南省卫辉市
[b][color=#00b050]1 人物生平[/color][/b]
比干是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81d414437568723e3a13a0f5c2024.jpg[/img]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害怕祸及到身,逃出朝歌,在长林(今河南省淇县,古朝歌)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定,四处寻找比干后人,得知其遗孤生于长林,于是因林而命氏,赐林姓,改名为坚,并把他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比干则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此外,还有比干岭、比干墓(殷比干墓)。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f29a1443756921823ac65f37429d6.jpg[/img]
周文王将伏羲的演卦渗入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并进一步推演为64卦,使之成为六经之首,完成了《周易》。比干谏死后,周文王《易系词》:比干“是故蓍之德,国而神”。周武王克商消灭暴君殷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灭商后,为了收服巩固新建的政权,在政治上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殷商遗民。他下令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贤臣比干的坟墓,封比干国神,命三千年后才可发扬光大,派闳夭立放铜盘铭。放出贤臣箕子并恢复其原职。孔子说的周染与殷礼损益可以知道。可见,古今对比却是事实。周武王封比干留下铜盘铭:封轩辕王子比干垄,上报天神,下报地神。中华民族千秋令:“齐封神雨,雷电照今;供干师忠,慎为瞻遗。”命为宗祀,历朝致祭。并令禁慎瞻遗。
[b][color=#00b050]2 小说人物[/color][/b]
明代著名作家许仲琳的代表作《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因火烧狐狸洞遭妲己记恨,被商纣王处以剜心之刑。姜子牙封神时,被封为文曲星。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f4b2144375701481101fd4fc0db2b.jpg[/img]
▪[color=#00b050] 和谐宗教[/color]
九月九日国神比干出帝宫,国神宗祀、宗庙、宗教包含五教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天神、地神、国神五教信仰的总称。国神与国家的人民同荣共辱是五教信仰的正义神。国神:天、地、立。彭纲:“上摩穹清下澈坤厚,中丽日月”。《易·离》:“日月丽乎天,百毂草木丽乎土。” 宇宙之间和谐光明正义神,上报天神,下报地神。
铜盘秘箱传篆两个碑刻记载:铜盘铭,周武王拿燕白旗却无法封比干,因有留下铜盘铭。后人用神话强调继周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古代条件下传递特殊信息的一种可行的表达方式。《史记》周武王文曰:“故修谱者,当知其所自出,姓氏之所由赐,及迁移之所起,卜居之凡来,与夫世代相承,并无所缺,斯宝录也。”修谱者指:继周人。懂释碑文,译释“独阙斯文” 铜盘铭十六字。会写“感斯文”指:类同铜盘铭另外的文字叫“感斯文”。《史记》周武王文曰:“使后代知天地之所由成,人物之所自出”。译文:“使后代知道天与地之间万物形成起因,人物会自然出现”。
孔子从周,礼与铜盘铭。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bec11443756906a272195f340052c.jpg[/img]
周武王封比干,留下铜盘铭;孔子从周,严格要求后代人继周,继周人必须符合条件。
铜盘铭唯有十六字,今天留下铜盘铭两个碑刻:一、延祐五年推官张淑遂模汝州法帖,原帖是周武王写铜盘铭原文,尹王元恕同立石;周武王铜盘铭所在地理方向,原碑文汝州法帖解释所在之处是左林右泉,前岗后道,万世之灵,於焉是保。原在辉城十五里即武王所封比干墓地。汝州法帖记载周武王铭文叫“独阙斯文”。
二、唐开元中偃师县农民耕地出土铜盘铭,此铜盘铭为周朝第五代君王周穆王按照周武王所写原文另新写铜盘铭,万历十五年,卫辉府知府周思宸遂模立石。周穆王铜盘铭所在地理方向原碑文蒙文奇解释所在之处是:右林右泉,后岗前万,世之藏,兹焉是宝。指偃师县所在地。碑文刻有“俯仰古今有‘感斯文’,书之日识月云时”。译文:“从下到上从古至今有感斯文出现,后人能够书写出天地日识月云时的斯文”。周武王铭文叫独阙斯文,后代继周人书写与“独阙斯文”同类,并没有差别叫“感斯文”。
继周人必须符合条件:一、懂释碑文,译释“独阙斯文” 铜盘铭十六字。
二、必书墓碑,会写“感斯文”指:类同铜盘铭另外的文字叫“感斯文”。
三、懂礼,礼指孔子从周以礼与世,必懂识。
四、比干谏后三千年第一甲子年才会出生继周人。
五、继周人叫“慎”才能继周延传千秋。
从古至今,历代乎铜盘铭文,严格要求继周人,必须符合碑文继周人条件,不符合一项条件均认为不是继周人。不按照历史碑文违背历代皇帝和人民大众千年苦心传达的重要事件“天人合一”。违背历史,破坏文物和国家利益,成为千古罪人,后人宣布皆知。
测继周人懂礼,礼指孔子从周以礼与世,必懂识。丙午夏日孔子立延陵碑和簠簋铭。
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为政》译文:孔子强调继周的重要性:“周朝监于二代,周成王与周康王时期,都十分重视继周,此事重大。郁郁乎铜盘秘文,测继周人留下疑问和证据,唯有后人!我从周。”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捐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殷代因袭于夏礼,所以因而灭亡捐益可以知道,周代因袭于殷礼,所以因而分裂灭亡捐益可以知道。从周或继周人继周,虽然可以纵使百世之久也可以知道。”
爰爰种韩碑:我闻尼父友季札,十字手写延陵碑。译文:我听说孔子夏季刻石,延陵碑十字形写下延陵碑四字。解释:公元前四九四年,丙午夏日,孔子十字手刻延陵碑。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69841443756908ac6a9e3cb705ff4.jpg[/img]
北魏孝文帝寻找继周人。
“太和碑,”慨狂后之猖秽,伤贞臣之婞节,聊同其韵,贻吊云尔。译文:慨狂杀后并狂刑软监,损害坚定之君的倔气,无法建设揣测恰恰相反,只可吊祭云尔。
太和碑”:夫天地之长远兮,嗟人生短多殃。往者子弗及兮,来者子不厥当。脱非武发,封墓谁因?鸣呼介士,胡不我臣!
译文:
天地相差深远到哪时间太长,可是生命短而多殃。来往学者讲解比干所封何神之职,来到的却都不符合要求。除了周武王姬发,封墓谁可以具备这个条件?如果出现这种人士,要不我去做臣!
北周宣帝宇文赟碑文:自独夫肆虐,天下崩离。观窍剖心,固守诚节。忠逾白日,羲概秋天。羲皇已来,一人而已。
译文:
自从比干残暴剖心并软监,商朝江山彻底失败,观看心窍殷纣王剖心无捕差史,固守诚节殷比干。忠心越过白天(狂阵将玄以秉黑),在秋天遭受八卦阴阳肇元阵。从远古羲皇(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以来,比干一人遭受此阵。
测比干谏后三千年第一甲子年才会出生继周人。“太和碑”沉湎而不知甲兮,终惑已以贻厌。
译文:
沉重推测深入遥远说不清天干第一位甲子,到底却不明白后来如此认为遗留罪过。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碑文:“昔周武封墓,褒忠表德;姬文葬骨,异世同臣”。
译文:“从前周武王封比干墓,瞻仰比干忠于人民和国家德才兼备;周武王姬发立碑文殷比干墓吊祭,世代相传与比干同臣”。
解释:“周武王齐言与比干同臣,传今育人的品德,历代称赞”。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5c121443757042e69990917ca19c3.jpg[/img]
李世民碑文:“虽今古殊途,年代冥漠。式遵故实,爰赠太师,益忠烈公”。译文:“虽今天传承古代特殊途径,但是年代深奥覆盖。此形式惟有敬重生前实际情况,乃赠比干为太师,盅于国家忠于人民为国谏死益善为忠烈公”。解释:李世民十分重视历史,对于历史特殊情况,唯一按照生前实际进行追赠。
明朝弘治彭纲碑文:“太师呼:太师之忠,上摩穹清,下澈坤厚,中丽日月,古今称谏诤者,必太师是依据。
“太和碑”奋诚谏而烬驱兮,道危言以衅锋。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译文:比干谏后狂害风教差史赶马埋葬,天葬比干危言颠倒于牲畜血涂在刀尖上。确实悲痛,悲哀呀!
“太和碑”伊禀常之怀生兮,昏睿递其启则。书皎皎其何朗兮,夜幽幽而致蔽。哲人昭昭而澄光兮,狂夫默默其若医。
译文:
彼承受之苦长久包藏在心里而活着,天昏地暗不明谁能看得深远传达此事阐明事例来以身作则。所揣文章洁白明朗确怎样才明亮,天黑沉静而遮蔽。哲理的人来明辨事理而证实真理才可光明,任情地夫天地沉默测遮蔽日。
“太和碑”歙沆瀣之纯粹兮,窥寒门之层冰。聆广莫之飕瑟兮,觌黔赢而回凝。途曼曼其难胜,岂传说之足奇。但至慨之不悛兮,宁溘死而不移。
“太和碑”降黄渚而造稷兮,慰稼穑之艰难。访有邰之诜诜兮,遇何主而获安?
译文:
降玄鸟蛋黄(修星黄渚降世比干)而为国家江山造稷,使人欣慰粮食却很艰难。向众人询问只有慎(诜同慎)之人,(甲子)遇到此人才可获救安神?
明朝林建学对继周人好奇曰:“彼无文字记载,尚且考究如此,况人之祖宗,有世系之支派,有普录之传记呼?”
明朝林建学嘱托后人曰“至于周宗之脉,有宝所显者。而文章赫奕,皆当载修,以感子孙欣慕观仰之情,使知前代荣华,不可以自抛自弃也。”
清朝康熙帝玄烨碑文:“石碣尚留尼父笔,铜盘何用武王铭?荒丘万古蓬蒿里,浩气长看贯日星。
译文:
第二金石碣断尊宗遗留下孔子十字形延陵碑。铜盘铭有何用周武王为什么留下铭文?荒丘应比干墓地万古传颂蓬蒿万里(蓬草和蒿草)。浩然气息长远看守连着日月星辰。
明朝推官张应登碑文:“武王封墓有铜盘铭十六字,篆文奇古,亦传为后人所重,书即言‘铜盘铭’,必书墓碑,以斯文也。”
解释:
必书墓碑:指后代继周人必须用感斯文书写出“继周碑”、“时陵碑”和“博陵碑”。
清朝隆庚午乾隆帝:“天地之经,君臣之义,贵戚异姓,同归一致。
译文:
天地之间万物从古代经过今天,帝王与臣合为正义,贵族与贫民血缘亲近不同民族不同姓氏,同合并为一致即:“天人和一”。
解释:
继周是祭宗祀。明朝张尚久诗:生死则有情,去留无异志。成仁非所求,宗祀是其事,指出宗祀的重要性,宗祀在殷商时称为宗社,故春秋谓鲁称为宗国,今天叫继周大典,拜国祭祖。
继周大典,拜国祭祖,拜九鼎,拜东方原始天王“天政”太一,“三祭”:天皇、地皇、人皇,拜“三本”,“三政”和“时政”。荒丘应比干庙内为“时政”全祖。拜十二位太阳神和海洋女神等,其中有东海女神林默。拜国祭祖是“天人合一”,国家一级文物“金晖”今叫太阳神鸟,也是“天人合一”的图腾标志。是四万五千六百年,非洲智人与欧亚古人类,礼和东方,形成东方新人类人皇出生九子,立国九州,创拓文明,人和自然和谐统一,形成早期的“天人合一”。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7b55144375704575174f22b231fce.jpg[/img]
吴道真君画国神比干:吴道子(公元680-公元759年),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唐代第一大画家 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公元685年左右),卒于唐肃宗朝(约公元758年左右)。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漫游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开元年间,玄宗知其名,召入宫中,让其教内宫子弟学画,因封内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宁王学画,遂晋升为宁王友,从五品。唐宣宗(公元847年)被推崇为"画圣",民间画塑匠人称他为"祖师",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一代宗师,千古流传"。神话传说比干原是上神,在古道教吴道子时代就创入道教辅佐玉皇大帝,直到元代:一代祖元升元世祖皇帝敕封广福万隐宫赐--元化真人,二代祖道熙赐号静应弘仁金熄真人,三代祖志冲赐号太已修真保和真人,四代祖萧扶道蒙哥皇帝福 秉唆鲁古唐妃赐号广福真人,五代祖萧抱珍忽必烈大王赐号微妙大师等,历代创教人兼理忠太师庙。直到大清康熙六十年次辛丑仲秋,且二拾代弟子掌院住持秦一溱。并保护道宗国神文化的正确发扬。
“日月丽乎天,百毂草木丽乎土”。国神比干主管万物生长规律的文化图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合一,天地同寿,日月同辉”。国神比干身后有雯华,雯华管赤昙和素雯。
“雯”,云文也。又石文似云,亦曰雯华。解释:有花纹的云彩。解释:云彩。《集韵·二十文》:“云成章曰雯”;《古三坟·爻卦大象》:“日云赤昙,月云素雯。”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即“雯”,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
雯华管寿年神,赤昙管日春神,素雯管月财神。年神、春神、财神称为吉星。国神管彩云,彩云管吉星。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74761443756910f64ac614b1a23b6.jpg[/img]
[color=#00b050]▪ 封神文化[/color]
文曲星
太一天官文财尊神
太一国神
[color=#00b050]▪ 国神故里[/color]
[color=#00b050]天下第一仁:[/color]
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比干对纣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统治不满,多次向他谏阻,纣王不听,比干最后只好以死相谏,死后葬在卫辉。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eda8144375691254b1bb984bbe1a0.jpg[/img]
[color=#00b050]天下第一庙:[/color]
殷太师比干庙位于中国河南省卫辉市城北七公里,比干墓从周武王克殷而封,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庙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因墓立庙。占地四万四千平方米,主体建筑有照壁、山门、二门、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鳞次栉比,各具特色,四周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在比干庙正南方有比干石雕像、神道、牌坊、环境幽深,是天下游和比干后裔林姓儿女祭谒的圣地。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93f7144383979089bc3fe8bbe1e3f.jpg[/img]
比干庙院内碑碣林立,有百余幢。特别是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吊比干文”碑,1963年列为省重点文物。这是一通集文学与书法价值很高的石刻珍品。历代金石集录多有收载,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公元1917年和1934年,林森曾两次派代表来卫辉祭谒,拟大规模重新修建,创建“国粹大学”,弘扬比干“民本清议,士致于道”的佳说。河南省政府1963年列入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1996年列入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从1993年以来,卫辉市连续举办了比干诞辰3085●3090年纪念活动,先后有26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团体,数万名林氏后裔和国内外游客在卫辉寻根问祖、旅游观光。随着寻“根”和旅游浪潮的兴起,卫辉市人民政府动员全市各级单位和民众广筹资金,综合修建,以崭新的风貌迎接海内外游人和林姓儿女的光临。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f08014437569653b58a61ace74114.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c8f61443756972653431b4754ec04.jpg[/img]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6b361443757010eb9e6ee778f52d4.jpg[/img]
因为它是中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始建于北魏,我们看到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七年重建的。在中国古代名人遗留至今的著名古庙中,有孔庙、岳飞庙,但庙主的历史均比不上比干庙,比孔庙早500多年。自唐朝以来历代英明皇帝加以封谥和维修,众多文人雅士以诗词的形式,高度评价了这位亘古忠臣,并立碑纪念,使比干庙成为碑碣林立,古文化色彩浓郁的文物宝库。比干是商纣的宰相,纣王的王叔。据《史记·殷本纪》载:“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忠耻正直。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常常直言劝谏,后纣王怒而摘其心”。比干庙占地百余亩,飞龙雕柱,苍松古柏,整个建筑古朴典雅。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1b3914437569143185e67b9a46c64.jpg[/img]
[b]比干庙 - 景区分布[/b]
根据景区内的资源情况和开发基础,本旅游区发展布局表述如下:“一心、二环、五大功能区”。
以比干庙为核心,向外扩展,总体分为二个环:文化展示环、生态园林环。在此基础上,卫辉市比干林园旅游区共分为五个功能区,分别为庙区、 文化展示区、林氏纪念区、生态园林区和商业服务区五部分,总面积约79.1万平方米,其中,扩大的旅游区面积约为74.4万平方米。
1、庙区
是国神比干林园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区,主要景观有照壁、碑廊、空心门狮、大殿、开心柏、北魏孝文帝碑、清乾隆御书碑、孔子剑刻碑、墓地等,建成区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另外,重点保护区,分别向四个方向各外扩100米,该区域用作生态园林建设。)
2、文化展示区
包括庙区的重点保护区向南扩展200米,东西宽为353米的区域,以及比干广场(半径为63米,面积为1.2463万平方米)、殷商风趣园(面积2.57万平方米)、戏楼(面积400平方米)、名人碑林等,总面积约10.9万平方米。本景区的主要景观规划有:三仁祠、比干事迹馆、殷商历史文化馆、忠谏堂、文财神殿、比干广场、殷商风趣园、戏楼等。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5c6a1443839792b0d9245b98e27bf.jpg[/img]
3、生态园林区
在庙区以外,分别向东扩展200米、南扩展300米;向北扩展200米;向西到京广铁路的控制线,从而形成的区域为生态园林区。本景区的主要景观规划有:日湖、月湖、国神桥、国神山、竹园、梅园、松林、银杏长廊、果园、生态花卉苗圃、丹心亭等等,面积约为52.5万平方米(含庙区重点保护区),是比干林园旅游区的又一个核心景区。
4、林氏纪念区
位于庙区以外、生态园林区内的东北部,隐于密林之中,面积5万平方米。其主要功能是纪念与林氏有关的人物、事迹。本景区的主要景观有:林氏名人堂、林氏族谱墙、“六蘭堂”、林氏名人塑像区、林氏宗亲堂(美国林氏馆、泰国林氏馆、印尼林氏馆、新加坡馆、广东林氏馆、海南林氏馆、 福建林氏馆、台湾林氏馆等)、功德碑林,景区整体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风格。
5、商业服务区
在生态园林区的南部,比干大道东侧,面积有6万平方米。其主要功能是向游客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商业服务。主要景观有生态停车场、农家乐服务点(即新建的“国神庙村”)、茶楼、比干大道以及周围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
[b]比干庙 - 建筑分布[/b]
国神庙属于庙墓合一的建筑群,现存的基本格局为明代弘治年间重建后的样子。庙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碑坊、神道、比干公塑像、影壁、山门、二门、木坊、碑廊、拜殿、大殿、配殿、石坊和墓碑等基本保存完整,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登上比干庙山门石阶,仰观山门对面,巍然耸立着一座高6米、宽10米的照壁,是明代弘治年间的建筑物。其图案既不是雕龙画凤,也不是日月云水,前后正中央是由24块高浮雕绿色琉璃砖烧制的牡丹花卉图案,花根长在一个花瓶里,寓意林氏家族子嗣昌盛,支派同源。
壁前后正中央是由24块高浮雕绿色琉璃砖拼砌的一丛丛“没心菜”。
“没心菜”是比干庙最有名的传说。据说比干惨遭纣王剖心以后,忠魂触动天庭,玉皇大帝差遣姜子牙前来搭救,让比干缄口不语,骑马南行,到达心地(即新乡),就可长出新的心脏。他掩袍不语,面似土色,策马南行,不料行至牧野遇上妲己变成的老妇拦路叫卖没心菜。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答曰:“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该死。”比干听后,口吐鲜血,坠马身亡。
忠魂化作千年碧,赤窍似留一片云。至今,比干墓冢上和庙周围的田野里仍然生长着一丛丛没心菜。没心菜,三片叶,没有心,人们认为是比干的七窍丹心化成。历史的飞逝,抹去了人们对古代史实的记忆,渐渐演变成这神秘莫测的传说,以此来寄托对比干的崇敬与哀思。
照壁北为山门,山门古朴典雅,额上书“殷太师庙”四字。步入山门,甬道两侧有两株千古柏,一曰:忠柏;一曰:孝柏。孝柏长青,象征着比干忠贞而死,后裔忠孝昌盛。二门门楣上题有:“谏臣极则”四字,左右有石联:“主德谏难回,当此亲离众叛,欲尽如微子去,箕子奴,无以激亿万人忠贞之气;臣心剖不死,即此血溅魂飞,且将以周日兴,殷日衰,上诉主君六七陟降之灵。”引人注目。步入二门,甬道两旁碑廊里碑石林立,现在珍存的86方碑碣,大都出于历代明君贤相、地方官吏和文人墨客的手笔。历代帝王及文人骚客纷纷慕名到比干庙拜谒并立碑纪念,已成了一座弥足珍贵的文化宝库。穿行其间,令人顿发思古之幽情。据史料和林姓家谱所记,比干庙、墓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和保护,主要有武王封国神、魏孝文帝建庙、唐太宗下诏封谥、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他们把比干称为“三代孤忠”、“亘古忠臣”、“浩然正气忠良臣”,每当春秋两季,用“太牢”、“少牢”之礼祭祀,希望臣民像比干一样精忠报国。其中,魏孝文帝《吊殷比干文》格调古峭,风骨独特,是南北朝著名十大书法家之一崔浩所书,为魏碑体珍品,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书法价值极高,被公认为艺术史上的杰作;唐太宗《祭殷太师比干文》高达丈二,魄力雄健,气宇轩昂;乾隆帝《御制诗文碑》清新隽雅;明代曾用升草书《题壁诗石刻》潇洒疏润,势若龙蛇;清代刘希龙行书《三代孤忠》字径尺半,苍劲雄浑,遒逸非凡。还有李白、王维、孟郊、陶潜、邵雍等留下赞美比干浩然之气的千古绝句。不难看出,书雕者是怀着何等心情挥毫弄刀的,不愧为艺术价值极高的稀世珍品。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eb531443839797b1f632401c7f465.jpg[/img]
在比干庙内,悬有一林氏姓源碑,为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河南卫辉府裴骞所撰,碑文近千字,清晰可辨,是国内仅有的一块追溯林姓起源的石刻文物。碑文云:“夫比干以王子宗亲,少师重位,叹沉酗之乱法,伤市祚之伦表。是故不得不言,不当不死者也……”碑文所述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感人肺腑,确为传世之作。
沿庙中心的甬道前进,便是比干庙大殿院落。主体建筑有正殿、拜殿和东西两个配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九脊歇山顶,掩映在浓荫丛中。大殿前有巍峨的拜殿,上额书“殷太师庙正殿”。大殿系纯木结构,不用一枚铁钉,无论梁架、斗拱,全是凿木相吻,相互制约,显得绮丽壮观,气宇轩昂,古朴典雅。正殿里供有比干塑像,神态端庄,栩栩如生。其中,东配殿有三尊塑像。他们是比干的后代,中间是林坚公,他是比干的儿子。林氏根据地理位置而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右边的林放公,是比干的第二十四世孙,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河南光州林姓始祖,也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左边的林禄公,晋朝人,今天的东南亚林姓都尊崇这位林禄公为自己的祖先。西配殿敬奉的是妈祖神像,是林禄公的第二十二世孙女。据说她出生时满屋紫光,且香气溢人,弥月不闻哭声,故取名“林默”,尊称“默娘”。她是一位美丽、善良、勤劳勇敢且博学多才的渔家女子,她自幼好学,9岁开始研究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十几岁时就能预测海洋天气与风浪搏斗,经常在海上为远航的渔民引路,解救渔民们于危难之中,办下了许多好事。她鼓舞人们征服自然,抨击邪恶,在渔民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宋太宗壅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她因舍己救人而遇难,年仅28岁。她遇难之后,人们为她建立祀庙,并尊其为海神,亲切地称她为“姑婆”、“妈祖婆”,历代皇帝都有封号,共计册封40次,最后一次是乾隆封她为“天后圣母”。全球有妈祖庙1500多座,信奉者达1亿多人,中国台湾省70%的人信奉妈祖,不少台胞每年还要对妈祖举行“遥拜”,虔诚地面向林默故乡三叩九拜。1962年10月,中国邮电部发行《妈祖》特种邮票一套一枚,使这位英姿飒爽的中华女杰登上了“国家名片”。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cccb14438398009fdebf196cf2f9d.jpg[/img]
穿过正殿便是比干之墓,墓前有座日月丹心坊,是明嘉庆年间修建的。上写6个大字“殷太师比干墓”,顶脊上有醒目的“飞云日月捧心”的石雕,寓意“忠心昭日月,浩气万古存”。石坊上的楹联虽已风化剥蚀,仍可辨读:“孤忠心不死,故社柏犹存。”意思是,比干对纣王的忠心和柏树一样万古长青。上面东边是太阳,西边是月亮,代表着比干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中间的心代表比干的忠心。穿过丹心坊,是一座飞檐凌翘的墓碑亭。亭内竖立一块心形残碑,上刻“殷比干莫”,落款“宣圣真笔”,为乾隆皇帝所书。
这是孔子剑刻碑。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来到比干庙,他非常崇敬比干,拔出佩剑以大地为土,有意省略“墓”字下的“土”字,寓意比干是大地的儿子。后来,一位不学无术的县令,以为孔圣人一时疏忽,竟有这笔下之误,遂命手下人在“莫”字下添刻一个土墩儿。不料这画蛇添足之举,竟引来晴天霹雳,一声炸雷轰掉了“土”字,至今碑上仍留有雷痕。这只是人们出于对比干和孔子的崇敬编的神话而已,其实墓、莫二字在春秋时期是通用的。有人对此碑的真实性存在怀疑,因为在孔子的时代,文字多为籀文(即大篆),而这四个字却笔画粗硬,气势凝整。不过,文字的演变不应绝对划分顺序,况且是挥剑为书,只能削繁为简,所以,“殷太师莫”剑刻书应是孔子遗墨中的精品。根据专家鉴定,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惟一一处孔子真迹,故称“天下第一碑”。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efc4144383979958e639a566241e3.jpg[/img]
跨出墓碑亭,面前豁然开朗。在空旷的天宇下,便是比干丞相高大的墓冢了,它静卧于郁郁青松之中,沐浴着日月之光辉。冢的四周砌着青石,墓顶隆起,高20米,占地20亩,冢的四周铺有小径。墓周古柏森森,虬枝老茎,一尽千年古柏的风姿和心中之豪情。令人惊奇的是,那株株柏树竟没有顶尖,有的还枝干开裂。相传,这些古柏棵棵树冠不经修剪自然形成平顶,据传说这些树在比干去世后,痛惜比干的离世,树的顶部全部枯死,好像在为比干脱帽致敬,表示对圣人的尊重,后被世人称为“平冠柏”。
说起主殿前的“开心柏”,它从根至每一枝树梢全都是裂开的,中间呈现一“心脏”的形状,据传说是柏树有感于比干的为人,为了要救比干将心掏出,使比干重返人间,继续伸张正义。但可惜树木有情天无情,比干是无法复活了,但开心柏却留在世上,成为比干庙的奇景之一。比干的精神感天动地,连草木也为之动情。这些柏树受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正气,实为中华大地之罕物,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420c1443839795121297f3a84f91d.jpg[/img]
[b]比干庙 - 特色[/b]
1、庙宇:庙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大殿为歇山九脊顶,拜殿位于大殿前边紧靠大殿。庙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大殿为歇山九脊顶,拜殿位于大殿前边紧靠大殿。整体建筑保存相对完整,庙宇宏大,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墓地:是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墓地呈圆形,像心形,寓意丹心呈现宇宙之意,墓前有一石牌坊,上边的左右分别有石刻的日月,中间有一心形石刻。其寓意为比干公忠心报国,“日月照丹心”。
3、天下第一碑:在墓地与日月石牌坊之间,有一亭子,亭内竖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殷比干莫”四个大字,相传为孔子挥剑所刻,被世人尊为“天下第一碑”。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a4af14438397930b4b21263c4e9fc.jpg[/img]
4、书法艺术:除了“天下第一碑”外,比干庙保存了大量的碑碣石刻,其书法价值无法比拟;如北魏孝文帝的《吊殷比干墓文》碑、唐太宗的《赠太师比干诏》碑、清乾隆御书的《过殷太师墓有作》碑等等,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同时,也为开展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
[color=#00b050] 天下第一墓:[/color]
因为它是第一座史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沿比干庙中心甬道穿过三门可见比干墓,为周武王所封国神,距今已三千余年的历史了,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魏孝文帝因墓建庙,称为天葬墓,相传比干死后,天降大风,飞沙走石,卷土将比干尸骨埋于此处,故称其墓穴为天葬墓。又说天葬墓四周生出许多没心菜和空心柏树,比干宁愿剖心为了国家为人民,感动万物精灵为比干献心;牧野地区人民为了怀念爱国英雄, 并用比干心起名心乡即新乡。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9b7b14437569895074b4205bb18c1.jpg[/img]
[color=#00b050]天下第一碑:[/color]
比干庙里有个石碑,是孔子用剑刻的碑,上书“殷比干莫”几个字,因为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因为碑下就是土地,所以孔子写个“莫”而不是“墓”字。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这年春天他从鲁国来到了卫国,住在大夫颜仇家里,汲县属卫国(淇县)管辖,孔子在卫得不到卫灵公重用,他就带着徒弟到匡城蒲乡(今河南长垣),经过牧野,忽然车子坏了,他问左右这是什么地方?答曰:卫地。孔子非常激动,说这是仁人之墓,恭敬举行了祭奠,挥剑刻下四字“殷比干莫”。“莫”与“墓”在古代是通假的。这其中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据说,孔子是借地为土,故意把墓写成莫字。后来,有个好为人师的县令看到这块墓碑,讥笑孔子写了错别字,就拨剑刻上一土字,刚刻好,乌云滚滚,雷声大作,轰隆一声,将土字劈掉,就成了现在这样一块残碑。我们刚才在乾隆御碑上看到“早许三仁,讵惟四字”。四字就是指这通残碑上的“殷比干墓”,上书“宣圣真笔”,为乾隆皇帝所留。千百年来后莫衷一是,如何证明是先圣真师孔子所留呢?纣亡之后,周之后皆称之曰商。武王也直名之曰商王受,而独圣人以殷称之。尝曰:丘也殷人也。故殷因于夏礼殷有之仁更不言商。前比干庙而冠以殷,可知为圣人笔也。不然由周而来几千岁往也,中间兵火频繁。遭非有神物呵护持,怎能完固,仅有半字之缺? 乾隆对金石玉玩甚有研究,他大笔一挥,以官方权威人士对残碑作鉴定,从此以后无人争议。碑文价值关键在于历史图腾。
[color=#00b050]▪ 神话传说[/color]
鹿台完工后,纣王听信妲己妖言,欲会见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计,于十五日夜请轩辕坟内众妖狐变成仙子、神仙、仙姬来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龙宴席,迷惑纣王。席上,狐狸骚臭难闻。功夫浅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纣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后将此情告知武成王黄飞虎。经查,众妖狐都是轩辕坟内的狐狸精。比干便与武成王黄飞虎领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将狐狸尽行烧死。比干还拣未烧焦的狐狸皮制成一件袄袍,严冬时献于纣王,以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与君前。妲己见袄袍尽是其子孙皮毛制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一番思索之后,妲己找来雉鸡精胡喜媚,两人决心共同设计害死比干。
忽有一日,纣王正与妲己以及新纳妖妇胡喜媚(雉鸡精)共进早餐,忽见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旧病复发,常有心痛之疾,一发即死。冀州有一医士张元,用药最妙,有玲珑心一片煎汤吃下,此疾即愈,纣王便要传旨宣冀州医士张元,喜媚对纣王说朝歌到冀州路途遥远,并推算说在朝歌惟有丞相比干是玲珑七窍之心,可借一片食之,纣王信以为真,即命人急召比干。
比干闻之,既怒且惊,由于先前姜子牙离开朝歌时,曾去相府辞行,见比干气色晦暗,知其日后必有大难,便送比干一张神符,叮嘱在危急时化灰冲服,可保无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难,便服饮姜子牙所留符水。比干来到鹿台下候旨。纣王听到比干来到,对比干说妲己心痛之疾,惟玲珑心可愈。听说皇叔有玲珑心,乞借一片作汤,治疾若愈,此功莫大焉。比干怒奏:“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吾心有伤,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措,只是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昏君听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纣王曰:“皇叔之言差矣!总只借心一片,无伤于事,何必多言?”比干厉声大叫道:“昏君!你是酒色昏迷,糊涂狗彘!心去一片,吾即死矣!比干不犯剜心之罪,如何无辜遭此非殃!”望太庙大拜八拜,泣曰:“成汤先王,岂知殷受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解带现躯,将剑往脐中刺入,将腹剖开,其血不流。比干将手入腹内,摘心而出,望下一掷,掩袍不语,面似淡金,径下鹿台去了。
比干一言不发,骑马飞奔跑了好几里路,忽然听见一妇人大叫卖无心菜,比干勒马即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登时大叫一声血如泉涌,一命鸣呼。
后来,姜子牙助周灭纣成功,奉元始天尊的法旨封神,比干被追封为北斗七星中心的天权宫“文曲星君”。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889f14437569191856b4e8aef254a.jpg[/img]
[color=#00b050]▪ 《宋史礼志》[/color]
理宗四十年间,屡有意乎礼文之事,虽曰崇尚理学,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盖可三叹。咸淳以降,无足言者。
今因前史之旧,芟其繁乱,汇为五礼,以备一代之制,使后之观者有足征焉。
五礼之序,以吉礼(九月九日)为首,主邦国神祗祭祀之事。凡祀典皆领于太常。岁之大祀三十:正月上辛祈谷,孟夏雩祀,季秋大享明堂,冬至圜丘祭昊天上帝,正月上辛又祀感生帝,四立及土王日祀五方帝,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东西太一,腊日大蜡祭百神,夏至祭皇地祗,孟冬祭神州地祗,四孟、季冬荐享太庙、后庙,春秋二仲及腊日祭太社、太稷,二仲九宫贵神,中祀九:仲春祭五龙,立春后丑日祀风师、亥日享先农,季春已日享先蚕,立夏后申日祀雨师,春秋二仲上丁释奠文宣王、上戊释奠武成王。小祀九:仲春祀马祖,仲夏享先牧,仲秋祭马社,仲冬祭马步,季夏土王日祀中霤,立秋后辰日祀灵星,秋分享寿星,立冬后亥日祠司中、司命、司人、司禄,孟冬祭司寒。
其诸州奉祀,则五郊迎气日祭岳、镇、海、渎,春秋二仲享先代帝王及周六庙,并如中祀。州县祭社稷,奠文宣王,祀风雨,并如小祀。凡有大赦,则令诸州祭岳、渎、名山、大川在境内者,及历代帝王、忠臣、烈士载祀典者,仍禁近祠庙咸加祭。有不克定时日者,太卜署预择一季祠祭之日,谓之“画日”。凡坛壝、牲器、玉帛、馔具、斋戒之制,皆具《通礼》。后复有高禖、大小酺神之属,增大祀为四十二焉。
其后,神宗诏改定大祀:太一,东以春,西以秋,中以夏冬;增大蜡为四,东西蜡主日配月;太庙月祭朔。而中祀:四望,南北蜡。小祀:以四立祭司命、户、灶、中霤、门、厉、行,以藏冰、出冰祭司寒,及月荐新太庙。岁通旧祀凡九十二惟五享后庙焉。政和中,定《五礼新仪》,以荧惑、阳德观、帝鼐、坊州朝献圣祖、应天府祀大火为大祀;雷神、历代帝王、宝鼎、牡鼎、苍鼎、冈鼎、彤鼎、阜鼎、皛鼎、魁鼎会应庙、庆成军祭后土为中祀;山林川泽之属,州县祭社稷、祀风伯雨师雷神为小祀。余悉如故。
建炎四年十一月,权工部尚书韩肖胄言:“祖宗以来,每岁大、中、小祀百有余所,罔敢废阙。自车驾巡幸,惟存宗庙之祭,至天地诸神之祀,则废而不举。今国步尚艰,天未悔祸,正宜斋明恭肃,通于神明,而忽大事、弃重礼,恐非所以消弥天灾,导迎景贶。虽小祀未可遍举,如天地、五帝、日月星辰、社稷,欲诏有司以时举行。所有器服并牲牢礼料,恐国用未充,难如旧制,乞下太常寺相度裁定,省繁就简,庶几神不乏祀,仰副陛下昭事怀柔、为民求福之意。”寻命礼部太常裁定:每岁以立春上辛祈谷,孟夏雩祀,季秋及冬至日四祀天,夏至日一祀地,立春上辛日祀感生帝,立冬后祀神州地祗,春秋二社及腊前一日祭太社、太稷。免牲、玉,权用酒脯,仍依方色奠币。以辅臣为初献,礼官为亚、终献。
绍兴三年,复大火祀,配以阏伯,以辰、戍出纳之月祀之。二十七年,礼部太常寺言:“每岁大祀三十六,除天地、宗庙、社稷、感生帝、九宫贵神、高禖、文宣王等已行外,其余并乞寓祠斋宫。”自绍兴以来,大祀所行二十有三而已,至是乃悉复之。
旧制,郊庙祝文称嗣皇帝,诸祭称皇帝。著作局准《开元礼》全称帝号。真宗以兼秘书监李至请,改从旧制。又诸祭祝辞皆临事撰进,多违典礼,乃命至增撰旧辞八十四首,为《正辞录》三卷。既复命知制诰李宗谔、杨亿、直史馆陈彭年详定之,以为永式。祝版当进署者,并命秘阁吏书,上亲署讫,御宝封给之。凡先代帝王。祝文止称庙号。凡亲行大祀,则皇子弟为亚献、终献。
五代以来,宰相为大礼使,太常卿为礼仪使,御史中丞为仪仗使,兵部尚书为卤簿使,京府尹为桥道顿递使。至是大礼使或用亲王,礼仪使专命翰林学士,仪仗、卤簿使亦或以他官。太平兴国九年,始铸五使印。太宗将封泰山,以仪仗使兼判桥道顿递事。大中祥符后,凡有大礼,以中书、枢密分为五使,仍特铸印。
[color=#00b050]▪ 吊念国神[/color]
维皇(称)迁中之元载,岁御次乎阉茂,望舒会于星纪,十有四日,曰怀甲申,予扬和淇,右蹀驷鄘西,指嵩原而摇步,顺京途以启征。路历商区,辖届卫壤。泛目睇川,纵(览)观陆。遂旁睨古迹,游瞰曩风。睹殷比干之墓,帐然悼怀焉。乃命驭驻轮,策骥躬瞩,荆棘荒朽,工为绵蔑,而遗猷明密,事若对德。慨狂后之猖秽,伤贞臣之婞节,聊兴其韵,贻吊云尔。
日三才之肇元兮,敷五灵以扶德。含刚柔于金木兮,资明暗于南北;重离耀其炎(辉)兮,曾坎司玄以秉黑。伊(禀)常之怀生兮,昏睿递其启则。昼皎皎其何朗兮,夜幽幽而致蔽释文】维皇(搆)迁中之元载,岁御次乎阉茂,望舒会(於)星纪,十有四日,曰(唯)甲申,予扬和淇,右蹀驷鄘西,指(崧)原而摇步,顺京途以启征。路历商区,辖届卫壤。泛目睇川,纵(横)观陆。遂旁睨古(迹),游瞰曩风。睹殷比干之墓,(怅)然悼怀焉。乃命驭驻轮,(筴)骥躬瞩,荆()荒朽,工为绵(薨),而遗猷明密,事若对德。慨狂后之猖秽,伤贞臣之婞节,聊兴其(韵),(诏吊)云尔。
日三才之肇元兮,敷五灵以扶德。含刚柔于金木兮,资明(闇)于南北;重离耀其炎辉兮,曾坎司玄以秉黑。伊禀常之怀生兮,昏睿递其启则。昼皎皎其何朗兮,夜幽幽而致蔽。哲人昭昭而澄光兮,狂夫默默其若翳。咨尧舜之耿介兮,何桀纣之猖败。沉湎而不知甲兮,终惑已以贻戾。謇謇兮比干,籍胄兮殷宗。含精兮诞粹,置树兮英风。禀兰露以涤神,餐菊英而俨容。茹薜荔以荡识,佩江蘺而丽躬。履霜以结冰兮,卒窘忠而弥浓。千金岂其吾珍兮,皇举(实)余所锺。奋诚谏而烬驱兮,导危言以衅锋。鸣呼哀哉,呜呼哀哉!
惟子在殷,实为粱栋。外赞九功,内徽辰共。匡率衮职,德音遐洞。周师还旆,非子谁贡?否哉悖运,逢此不辰,三纲道没,七曜辉泯。负乘器窃,怠弃天伦,怀城赉怒,谠言焉陈?鬼侯已醢,子不见欤?鄂侯已脯,子不闻欤?微子去矣,子不知欤?箕子奴矣,子不觉欤?何其轻生,一致斯欤!何其爱义,勇若归欤!遗体既灰,不其惜欤!永矣无返,不其痛欤!鸣呼哀哉,鸣呼哀哉!
夫天地之长远兮,嗟人生短多殃。往者子弗及兮,来者子不厥当。胡契阔之屯亶兮,值昏化而永良。曷不相时以卷舒兮,徒委质而颠亡。虽虚名空传于千载,讵何勋之可扬?奚若腾魂以远逝,飞足而归昌。得比肩于尚父,卒同协于周王。建鸿绩于盛辰,启骨宇于齐方。阐穆音乎万祀,传冤业以修长。而乃自受玆毙,视窍殷辛,剖心无补,迷机丧身。脱非武发,封墓谁因?(呜)呼介士,胡不我臣!
重曰:世昏昏而溷浊兮,日蔼蔼其无光。时坎廪而险隘兮,气愤以飞霜。子奚其不远逝兮,侘傺而阻故乡。可乘桴以浮沧兮,求蓬莱而为粻。衔芝条以升虚兮,与赤松而翱翔。被芰荷之轻衣兮,曳芙容之赭裳。循海波而飘摇兮,望会稽以归禹,纫蕙芷以为绅兮,扈荃佩而容与,写郁结于圣人兮,畅心中之秘语。执垂益而谈弄兮,交良朋而儢苦。言既尽而东腾兮,吸朝霞而长举。登毗岩而怅望兮,眺扶桑以停伫。
谒灵威以问路兮,乘谷风而扳宇。假载于羲和兮,凭六蠄以南处。翥衡岳而顾步兮,濯沅湘以自洁。嚼炎州之八桂兮,践九疑而摇裔。
即苍梧而宗舜兮,拂埃雾以就列。采轻越而肃带兮,切宝犀以贯介。淳风之沦覆兮,话箫韶之湮灭。召熊狸而叙释兮,问重华之风桀。尔乃饮正阳之精气兮,游丹丘而明视,捐祝融以求鸟兮,御朱鸾以修指。因景风而凌天兮,回灵鹏以西履。降黄渚而造稷兮,慰稼穑之艰难。访有邰之诜诜兮,遇何主而获安?然后陟昆之翠岭兮,揽琼枝而盘桓,步悬圃以溜湸兮,咀玉英而折兰。历崦嵫而一顾兮,府沐于洧盘。仰徒倚于阊阖兮,请帝阍而启关。天沉寥而郭落兮,地寂漻而辽阆。餐沦阴以(畀)气兮,佩瑶玕而鸣锵,拜招矩而修节兮,少踌躇以相羊。祈骝而(总)缰兮,随泰风以飘扬。瞰不周而左旋兮,纵神驷以北望。寻流沙而骋辔兮,暨阳周以(世)驾。靡芸芳以馥体兮,索夷杜而互衙。
奉轩辕而陈辞兮,申时俗之不暇。适岐伯而修命兮,展力牧以问霸。歙沆瀣之纯粹兮,归寒门之层冰。聆广莫之-颲瑟兮,觌黔羸而回凝。拥玄武以涉虚兮,亢神(寘)而威陵。象暖暖而(掩)郁兮,途曼曼其难胜。策飞廉而前驱兮,使烛龙以辉澄。归中枢而睇睨兮,相玄漠之已周。慨飞魂之无寄兮,飒裙袂而上浮。引雄虹而登峻兮,扬云旗以轩游。跃八龙之蜿蜿兮,振玉鸾之啾啾。搴慧星以朗导兮,委升轫乎大仪,敖重暘之帝宫兮,凝精魄于旋曦。扈阳曜而灵修兮,岂传说之足奇。但至慨之不悛兮,宁溘死而不移。
(北魏)孝文帝译文:赵彦
我皇朝迁移中原时之记载,朕这一年二次命令宦官,正处于夏历每月十五日的时间,(十一月)十四日,怀念甲申年,我高扬平静的淇水,右史慢步驾着四匹马的车迁往诸侯国西(今卫辉),走向中岳嵩原地代(今洛阳),顺着京城道路开始远行。路过商朝地区,停到了辉地。斜着眼仇视了一下山川,纵着目观看陆地。斜看隧道旁边看不起这里古迹,从容地俯视着过去的风气。看见殷比干之墓,依然感哀怀念。于是派车停留在这里,此形势下好马弯曲着身体而注目着。多刺的落叶灌木荒凉腐草,长于延续无建设,因为传有明显的秘密,事情必须对德相合。慨狂杀后并狂行软禁,损害坚定之君的倔气,无法建设揣测恰恰相反,只可吊祭云尔。
(北周)宣帝
(北周)李孝贞执笔
译文:赵彦
原文:自独夫肆虐,天下崩离。观窍剖心,固守诚节。忠逾白日,羲概秋天。羲皇已来,一人而已。
译文:自从比干残暴剖心并软监,商朝江山彻底失败。观看心窍殷纣王剖心无捕差史,固守诚节殷比干。忠心越过白天(狂阵将玄以秉黑),在秋天遭受八卦阴阳肇元阵(夏历九月二十六日被纣王残杀二十八日下午申时布阵)。从远古羲皇(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以来,比干一人遭受此阵。
[color=#00b050]▪ 管辂神书[/color]
《管辂神书》卷之十五
论终身(比干为上吉)
干支(天干地支)课作提纲,先审安身无所伤(先看比干后代安危)。事业一生经历处,存亡隐见莫胡详(比干亡到习近平时代可知)。六壬课以干为主。干者,我也(我用干测)。其干支课传上神皆我之用(干作上神测测看),有以首课入传为终身经历者(看他们的后代经历者),有以支起入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支测),有以干之阴神起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支之阴神起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初传末传作鬼归干支为终身经历者,皆以生干比干为上吉;若干克干上神,支课用上神为次吉,是安身无所伤也(可见比干安天神即上神比干后代才是大吉)。
此为上吉之数。若干支上神、用传上神(在没法安上神之前传上神时比干后代情况)或克害刑冲破干,是我身无所安著,以至绝嗣败家,灾讼丧命(可见古有败家丧命),终身无成(也有终身无成)。下等之数也(最为下等)。务宜详之(办事就会知道)。若占功名,则以克我者为官(后代克干者才能为官),又从贵论,不在此限也(谈贵并不在限制)。干禄得地可荣身,略有些伤支用寻(稍有点伤支)。寻到好地方住脚(可以找到好地方落脚),有些疑惑不堪停。承上言,既审上无所伤(后代查上代无所伤者),尤宜看干上之禄神,得地则求名有禄,有禄可享,庶人有禄可用,九流百工技艺生意可资(可见不伤者生意可资),要不空陷,并年命干支传用又不来刑冲克破(传上神时不受冲克破的限制),此禄斯谓禄无所伤,终身可守富贵,乃美数也。
若禄被刑冲破陷(如果比干安成禄神让冲克破陷入),是禄有伤(可见守富贵者伤),既无所靠(无人帮助),则寻支上神之禄(如果用上神禄),或无禄则寻用传上之禄神,无空陷刑冲破克害为吉(可见冲破克害变吉)。盖干禄乃自身营为之禄,支禄家中现成之禄,用传之禄,往来营求之禄也。三者得一为美数。如三者俱无或有禄不吉,则无所立脚,不可停守矣。或财或比或生身,无伤无克细推寻。得个稳中堪下脚,莫令衰败又无存(可见把比干搞成禄神的危险性)。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49471443756981b3f238c29a0d428.jpg[/img]
如课传无禄可依(禄神不行),当寻我之财(如果干变成财神),或比,或生,俱要无刑冲克破害(并没有解决刑冲克破害的问题,刑冲克破害指:八卦阴阳肇元阵软监比干),方为平稳,可立脚矣(财神立脚后)。若有所伤(比干后代一有所伤)而又入衰败之乡(当地卫辉也跟着衰败),则无靠也。先审干上作元因(先审查干的上面因素),次把用传配合寻(要合理寻查)。初不成传方看二(财神并不是所传看二出现),方知此事得何因原本作“若不成传方看救(怎样去救),要知救我有何神(干用何神去救)。课无全吉(如果不去安神支并不是全吉),宜先寻干上以究共原因(先去查看干上以研究共同原因),次看用传以审其运用(次看有什么运用,做为次要)。
如初传空克有伤(开始安的空克财神有伤),(造成后果以下)则看中传末传有何救我之神(看看中传末传内容何人来救我之神),
何方可靠,何人可依,
何事可为,虽不能成,
亦为终身之依。
数中无依,斯为下也。
然壬课有吉有凶,又不可执一而论。如占功名,明无官星,或有官星而变空克,则又以暗遁得官星,父母得地无伤,所临吉神吉煞,亦可取贵(父母无伤临吉神才能取贵)。如遁再凶,是功名不成矣。如常人占,明无财星,或有财星空克,又以暗遁得财星,父母得地无伤神吉煞,所临有吉,亦可取财(父母无伤临吉神才能取财);若遁干又无所取,则财不聚矣。又有明吉而遁凶,亦为有害(有吉含凶有害),务宜详之。
又察年(解决方案到了察年)命上神(国神比干),与日干并用神,或生或比,或刑克冲破害(才能解决刑克冲破害化灾难为吉),方为得体也。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4ef7144375700503f3daf9dda89fe.jpg[/img]
[b][color=#00b050]3 艺术形象[/color][/b]
[color=#00b050]▪ 文学形象[/color]
屈原《楚辞 七谏·沉江》
[color=#00b050]▪ 影视形象[/color]
计镇华饰比干(蓝天野版《封神榜》)
鲁振顺饰比干(陈浩民版《封神榜之忠义乾坤》)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6cc414437569168bb0a314d8f9921.jpg[/img]
郭凯敏饰比干(马景涛版《封神榜之凤鸣岐山》)
吴岱融饰比干(陈键锋版《封神英雄榜》)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0/35231_c75a1443757011b4f6aed1df9e2c7.jpg[/img]
[color=#00b050]▪ 游戏形象[/color]
天子传奇布袋戏人物。商朝三朝肱股元老,位高权重的皇叔,尽心尽力辅佐纣王朝政,可惜忠言进谏却不比妲己妖言谄媚,惨遭陷害挖出碧血丹心的七窍玲珑心,治妲己心悸之症,一代忠臣因而魂归封神榜,不胜唏嘘。
[/td][/tr][/table]
[ 此帖被临娘萌萌哒在2015-10-03 10:4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