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有些话要说,不吐不快 |
♠ ♠ ♠ ♠ ♠ ♠ ♠ ♠ ♠ ♠ ♠ ♠ ♠ ♠ ♠ ♠ ♠ | 七月毕业季,但我的毕业从一月开始了。 大学最后一次考试还没开始,大家都已经开始找实习、备战司考,各种奔走 。而我随大流参加一次又一次的招聘会,从紧张期待到愕然无奈终究归于漠然。 最后一次考试完结,回家的回家,游玩的游玩,看似都很自在,但我明白,这是挥霍着最后的青春!寒假之后,不会再有一起上课,一起打饭,一起闲逛,一起调侃,一起打闹,一起…… 这个寒假也过得不尽舒心。没有继续呆在象牙塔的学子都得去找实习找工作了吧,当然,家境不错的出国还是很不错的选择。年还没过完,记不清发了多少份简历,针对性专业的,扯点边的职位,到毫无专业对口可言的文职,甚至是不懂的岗位,大网一撒,都捞了个毛啊。 好不容易有面试的机会,忐忑期待着准备了一番前往,铩羽而归。怎么就感觉有杀气,广大招聘者对应届生似乎有种仇恨,他们眼中的我们,都只有一个名称90后:无纪律,无组织,无耐性,无经验,心高气傲,吃不了苦,温室中的花儿。什么时候,我们从祖国的未来栋梁变成这样的,就像是一块原木进厂加工后出来了一块朽木一般。靠,什么定位。 细细一想,这是一种“传承”,80后也被70后这么“折磨”,70后看不惯80后的种种就像现在80后很不爽90后的种种?啧,优良传统呀。一代为难一代,谈和发展,以偏概全。不敢说所有人,但个别现象好像已经笼罩所有人的目光,一竿子已经打死所有人。有时候,难免会想,是不是我们被打压了,前辈有经验有门路后辈有干劲有活力,如此,双赢的局面难道就不可以的吗? 多少毕业生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局面,又有多少学子满怀希冀最后被打碎,自我调侃现在的大学生就像民工,意喻大学生也可以像民工那样能吃苦。客社会就是个战场,杀机重重,刀光剑影,笑里藏刀,绵里藏针。大多的实例可知,一个新进员工是很难打入办公室固有的小圈子中。新员工好比一粒沙,落入企业这个大水缸,泛起一圈漪澜,初始,水会产生波动,沙子在水中顺水势移动,最终跌落缸底,水面归于平静。新员工初进难免会被老员工议论,从外貌衣着身材言行工作能力无一不为他们非议,你很难想象你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看在眼里,包括你打个哈欠,然后,他们又有话题八卦了。办公室寂寞成灾了吗?结局如何,要么你变成他们那样,换下你的牛仔裤衬衫向他们那样追求所谓的时尚那让你看起来老了三五岁的衣着,弄得浑身不自在,努力打入他们的各种小圈子,吃暗亏,卖力讨好。要么你就继续做你自己,做最爽的自己。努力工作,不参与是非圈,增长技能,强化装备,打怪升级。 事实摆在你面前:和同事不能成为朋友不是你的失败,你最大的失败将会是和同事说知己话!要知道职场如战场。但正常的交流不可缺,少了,说你孤高冷漠,多了,说你不怀好意。无论你做的好与坏,暂时还是摆脱不了一句话:唉,90后啊。啧,真他妈意味深藏何其精炼的话。有些时候遵守规则不是憋屈,在社会生存,要遵循社会的准则,有句话说,一切不按规则行事的人,势必要被规则所淘汰,一样的道理。 不说了,夜深要睡了。 做最爽的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ACG 甲先生 |
[ 此帖被甲先生在2012-07-15 02:2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