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是决定一幅摄影作品优劣的第一步。当中不涉及高深光学原理之余,一幅好的构图,甚至是让人觉得“漂亮”的唯一元素。要学构图,最基本的就是学习三分法则。所谓三分法则,即把画面划分成9个等分,成为一个“井”字。笔者在下面会用不同相片进行详解:三分法则最常用于拍摄人像,就是将画面分成“上”“中”“下”或者是“左”“中”“右”三等分。三分法则的原理是,人们的目光总是自然地落在一幅画面三分之二处的位置上,将你拍摄的物品放在这些位置,效果会比位于中心位置更好,更能抓紧人们的眼球。摄影时,如何可以将主体安排在这4个分割点附近,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拍摄主体在画面上的组织作用,令周围的景物协调感和联系感加强,视觉效果更好。
和阅读一样,人们看图片时亦习惯先由左向右移动,视线经过运动,往往视点落于右侧,所以在构图时把主要景物、醒目的形象安置在右边,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如上图的小朋友,笔者拍摄时就刻意将他移到了右上的点。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而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结果主体的吸引力就被削弱了。
因此在风景照拍摄中,三分法则亦非常用,例如上图,笔者在张家界武陵源景区所拍摄石灰岩(这景点“开门见山”),到访的时候正值下午4、5时,阳光刚好射在中间的石灰岩上,两旁的暗位衬托出中间被阳光照射的石灰岩。拍下它的时候我除了运用上三分法,亦同时考虑了光线的运用,令整幅照片的立体感强得多,想象一下如果画中前后的石灰岩光线都是一致的话,拍出来的画面就平平无奇得多了。光线令整幅照片有了一个明显的焦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两旁的暗石灰岩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
和阅读一样,人们看图片时亦习惯先由左向右移动,视线经过运动,往往视点落于右侧,所以在构图时把主要景物、醒目的形象安置在右边,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如上图的小朋友,笔者拍摄时就刻意将他移到了右上的点。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而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结果主体的吸引力就被削弱了。
因此在风景照拍摄中,三分法则亦非常用,例如上图,笔者在张家界武陵源景区所拍摄石灰岩(这景点“开门见山”),到访的时候正值下午4、5时,阳光刚好射在中间的石灰岩上,两旁的暗位衬托出中间被阳光照射的石灰岩。拍下它的时候我除了运用上三分法,亦同时考虑了光线的运用,令整幅照片的立体感强得多,想象一下如果画中前后的石灰岩光线都是一致的话,拍出来的画面就平平无奇得多了。光线令整幅照片有了一个明显的焦点,并将观众的目光由此出发引导至整个风景。两旁的暗石灰岩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