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小说写阴间:雾霾浓度高时相当于毒气弹
[attachment=13230237]
罗聘《鬼趣图》(局部)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今年4月有一篇关于雾霾的文章,文中提到:
按照五行占卜原理,金木水火土都发生变异时,会引起天象剧变,出现“日月乱行,星辰逆行”等怪象,雾霾也是其中之一。它基本表现为“久阴不雨”。当然还有一些注说细节,比如出现黑色雾霾时,偏重于五行之中“水”发生变异;出现黄色雾霾时,偏重五行之中“土”发生变异。与之对应,又有一些奇谈怪论流传开来。
在志怪小说中,对阴间环境或者空气质量的描述,大多是“阴风冷雾”、“阴霾冷雾”之类的词,艳阳高照的情况很少见。仿佛阴间一年绝大部分时间PM2.5都在爆表。但是,需要给阴间正名的是,虽然是“阴风冷雾”,但那里的空气质量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差。阴间的雾气,与鬼近于气态的形质有很大的关系。
纪晓岚曾经通过视鬼人之口介绍过鬼的形象:
鬼之形状仍如人,惟目直视,衣纹则似片片挂身上,而束之下垂,与人稍殊;质如烟雾,望之依稀似人影,侧视之全体皆见,正视之则似半身入墙中,半身凸出,其色或黑或苍,去人恒在一二丈外,不敢逼近,偶猝不及避,则或瑟缩匿墙隅,或隐入坎井,人过乃徐徐出。盖灯昏月黑,日暮云阴,往往遇之,不为讶也(《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
这段话是说,鬼的形质像烟雾一样,虚飘飘的,能像气体一样变化为各种形状。而且他们很怕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阴气太重,人的阳气会灼伤他们。所以,他们更喜欢在晚上出没。
生物对环境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据说深海海底有一种鱼是没有眼睛的,因为海底太黑了,根本无需眼睛。鬼对阴间大约也有这样一个适应过程,也许是因为阴间雾气太重,所以近于气态的鬼才能生存;又或者是造物主根据鬼的形质,设定了阴间的“阴风冷雾”的空气状况。总之,阴间长年雾霾的情况,并不是空气污染的结果,而是那里天然就潮湿、阴暗,再加上很多初到者阴郁的心态,阴间的雾霾天就这样被塑造出来。所以,我们应该没有理由嘲笑阴间的空气质量。
当然,长年的雾霾天,对人、鬼的心情都会有负面作用。北宋宣和七年,时任户部侍郎的蔡居厚被贬官,不久就“疽发于背”,病势沉重。家人请道士设斋醮祈祷,还请了一位熟人王生写青词(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可是不管用,过了几天蔡侍郎就死了,更诡异的是,写青词的王生之后也暴亡。过了三天,王生又复活了,一苏醒就急着要见蔡夫人,报告自己在阴间的见闻。
王生说,那天自己正在梦中,有冥吏拿了传票来抓他。王生挣扎一阵,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只能跟着对方走。出门一看,天色如浓阴大雾,能见度极低,而且脚不自主地离地三尺,凌空虚蹈。走了十多里地,来到地府。判官质问王生,为什么写青词欺骗上苍?王生说这是蔡侍郎的安排。判官命人带蔡侍郎,小门一开,众狱卒押着一个血人上来。刚到阴间没几天,蔡侍郎已经受了多次酷刑。蔡侍郎对王生说,我因为去年在梁山杀了五百投降的山贼。杀戮太重,所以有此报应。你回去后转告夫人,再办一场斋醮,为我谢罪,让我早日脱离苦海。(《夷坚乙志》卷六“蔡侍郎”)
这个故事里,阴间的浓雾天是明确点出的。不过,就像鱼儿在水里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一样,阴间的雾气与鬼的气态并不违和。当鬼来到阳间时,人就能强烈地感觉到浓雾的存在,就像鬼在阳间设立了结界(指运用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形成的一个特殊空间,创造另一个小型空间)一样。更糟糕的是,这种浓雾的结界有时相当于毒气弹。
还是北宋,庆历年间,翰林杨伟郡家里忽然闹鬼,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忽然自说自话冲进杨先生儿媳的房间,说是自家少爷看中了这位小娘子,要与她约会,说完就不见了。第二天,杨家就像被设定了结界,整座宅子浓雾弥漫。儿媳的那间房尤其浓度高,而且还有辛辣刺鼻的气味(“辛螫口鼻”),根本无法靠近,门也打不开。众人焦虑之中,儿媳那间屋子里却欢声笑语,从早上七点一直喧闹到下午五点,浓雾才慢慢散去。家人进去一看,儿媳已经神智不清了,只记得有位美男与自己欢饮。
杨家请人来驱鬼,多方辗转,请到高人的符咒贴在儿媳的房间外,又作法将妇人禁制在屋内。那美男鬼再次设定结界,但浓雾无法突破符咒的防线,最终退去。(《括异志》卷八“孙翰林”)
就像我们对城市、摩天大厦、高速公路、飞机司空见惯一样,阴间的成员对那种潮乎乎的、灰蒙蒙的空气也习以为常。环境能塑造人,也能塑造鬼,我们已经比欧美人更适应雾霾了,我们还会一直比他们更适应吧。
罗聘《鬼趣图》(局部)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今年4月有一篇关于雾霾的文章,文中提到:
按照五行占卜原理,金木水火土都发生变异时,会引起天象剧变,出现“日月乱行,星辰逆行”等怪象,雾霾也是其中之一。它基本表现为“久阴不雨”。当然还有一些注说细节,比如出现黑色雾霾时,偏重于五行之中“水”发生变异;出现黄色雾霾时,偏重五行之中“土”发生变异。与之对应,又有一些奇谈怪论流传开来。
在志怪小说中,对阴间环境或者空气质量的描述,大多是“阴风冷雾”、“阴霾冷雾”之类的词,艳阳高照的情况很少见。仿佛阴间一年绝大部分时间PM2.5都在爆表。但是,需要给阴间正名的是,虽然是“阴风冷雾”,但那里的空气质量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差。阴间的雾气,与鬼近于气态的形质有很大的关系。
纪晓岚曾经通过视鬼人之口介绍过鬼的形象:
鬼之形状仍如人,惟目直视,衣纹则似片片挂身上,而束之下垂,与人稍殊;质如烟雾,望之依稀似人影,侧视之全体皆见,正视之则似半身入墙中,半身凸出,其色或黑或苍,去人恒在一二丈外,不敢逼近,偶猝不及避,则或瑟缩匿墙隅,或隐入坎井,人过乃徐徐出。盖灯昏月黑,日暮云阴,往往遇之,不为讶也(《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
这段话是说,鬼的形质像烟雾一样,虚飘飘的,能像气体一样变化为各种形状。而且他们很怕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阴气太重,人的阳气会灼伤他们。所以,他们更喜欢在晚上出没。
生物对环境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据说深海海底有一种鱼是没有眼睛的,因为海底太黑了,根本无需眼睛。鬼对阴间大约也有这样一个适应过程,也许是因为阴间雾气太重,所以近于气态的鬼才能生存;又或者是造物主根据鬼的形质,设定了阴间的“阴风冷雾”的空气状况。总之,阴间长年雾霾的情况,并不是空气污染的结果,而是那里天然就潮湿、阴暗,再加上很多初到者阴郁的心态,阴间的雾霾天就这样被塑造出来。所以,我们应该没有理由嘲笑阴间的空气质量。
当然,长年的雾霾天,对人、鬼的心情都会有负面作用。北宋宣和七年,时任户部侍郎的蔡居厚被贬官,不久就“疽发于背”,病势沉重。家人请道士设斋醮祈祷,还请了一位熟人王生写青词(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可是不管用,过了几天蔡侍郎就死了,更诡异的是,写青词的王生之后也暴亡。过了三天,王生又复活了,一苏醒就急着要见蔡夫人,报告自己在阴间的见闻。
王生说,那天自己正在梦中,有冥吏拿了传票来抓他。王生挣扎一阵,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只能跟着对方走。出门一看,天色如浓阴大雾,能见度极低,而且脚不自主地离地三尺,凌空虚蹈。走了十多里地,来到地府。判官质问王生,为什么写青词欺骗上苍?王生说这是蔡侍郎的安排。判官命人带蔡侍郎,小门一开,众狱卒押着一个血人上来。刚到阴间没几天,蔡侍郎已经受了多次酷刑。蔡侍郎对王生说,我因为去年在梁山杀了五百投降的山贼。杀戮太重,所以有此报应。你回去后转告夫人,再办一场斋醮,为我谢罪,让我早日脱离苦海。(《夷坚乙志》卷六“蔡侍郎”)
这个故事里,阴间的浓雾天是明确点出的。不过,就像鱼儿在水里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一样,阴间的雾气与鬼的气态并不违和。当鬼来到阳间时,人就能强烈地感觉到浓雾的存在,就像鬼在阳间设立了结界(指运用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形成的一个特殊空间,创造另一个小型空间)一样。更糟糕的是,这种浓雾的结界有时相当于毒气弹。
还是北宋,庆历年间,翰林杨伟郡家里忽然闹鬼,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忽然自说自话冲进杨先生儿媳的房间,说是自家少爷看中了这位小娘子,要与她约会,说完就不见了。第二天,杨家就像被设定了结界,整座宅子浓雾弥漫。儿媳的那间房尤其浓度高,而且还有辛辣刺鼻的气味(“辛螫口鼻”),根本无法靠近,门也打不开。众人焦虑之中,儿媳那间屋子里却欢声笑语,从早上七点一直喧闹到下午五点,浓雾才慢慢散去。家人进去一看,儿媳已经神智不清了,只记得有位美男与自己欢饮。
杨家请人来驱鬼,多方辗转,请到高人的符咒贴在儿媳的房间外,又作法将妇人禁制在屋内。那美男鬼再次设定结界,但浓雾无法突破符咒的防线,最终退去。(《括异志》卷八“孙翰林”)
就像我们对城市、摩天大厦、高速公路、飞机司空见惯一样,阴间的成员对那种潮乎乎的、灰蒙蒙的空气也习以为常。环境能塑造人,也能塑造鬼,我们已经比欧美人更适应雾霾了,我们还会一直比他们更适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