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诗人吃货们
现代社会美食节目繁多,食物种类丰富,许多人都自诩“吃货”,看到美食就不禁食指大动。你们知道么?不但现代人很多是吃货,连一些古代有名的文豪诗人也是吃货!舞文弄墨之外对柴米油盐之事也格外上心,不但好吃,而且喜欢亲自动手钻研实践,可见美食真的是中华文化的不朽传承!
说苏轼是著名诗人,大家肯定都是赞成的,说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大家更是不能反对,说苏轼是一个散文大家,估计就连他自己也无法辩驳,说苏轼是书画大家,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好!那说苏轼是一个吃货,你又怎么能怀疑呢?有句古话叫做“君子远庖厨”,也就是说一般在古代的男子,都不会烧火做饭,认为这有失体统。特别是读书人,更是不会下厨房。然而苏轼简直就是古代美食家的代表,十足的“吃货”,他不但喜爱品尝美食,还喜欢亲自下厨琢磨菜谱。他号东坡居士,爱吃肉, 据说他直接描写饮食烹饪的诗文有近百篇,以“东坡”命名的美食有六十六种,尤以“东坡肉”最为著名。“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于是他自己创了这么一道糯而不油腻,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的“东坡肉”。若不是对吃食有着很高的追求,苏轼这么一个文学大家,同时还是一个宋代官员,怎么会下厨房,甚至还创作了一道菜呢?不仅如此,他被贬到黄州时还作了一首与猪肉有关的打油诗,苏轼曾说“问汝此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贬谪的一生,也是吃遍天下的一生!因为受小人的陷害,即“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到了湖北黄州,当时黄州的猪肉相当便宜,而苏东坡的俸禄却很低,想吃美食又买不起怎么办呢?苏东坡就盯上了便宜的猪肉。想来苏东坡对烹饪是很有天赋的,将当时“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一道美味佳肴,为此他还在《猪肉颂》中写道:“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也许这就是红烧肉的起源吧。虽然生活清苦,但是有美食相伴,也别有一番乐趣。正所谓:“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在惠州他吃不到猪肉吃羊肉,于是便烹制出了烤羊脊骨。在儋州这个不仅没有美味,还缺粮的地方,他便把主意打到当地盛产的蚝蛎上!据明人陆树声《清暑笔淡·东坡海南蚝》载:“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苏轼还喜欢吃河豚,颇有心得“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吃荔枝,吟出了感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海南时连田鼠、蝙蝠也不放过,还“荐以熏鼠烧蝙蝠”。这.....简直是有啥吃啥,用生命在吃呀。除了东坡肉,还有一道有名的东坡凉粉。据传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到凤翔东湖避暑。夏日炎炎,天气闷热,苏东坡想要吃一些清凉爽口之物。于是他让仆人娶了一些小扁豆,然后将豆子研磨成粉状,然后细细熬煮成糊状,盛入石头器皿中待其冷却后,切成条状,配以盐醋辣椒等佐料凉拌,因其口感爽、滑、并有清凉解暑之功效,此后在凤翔各地广为流传,时人为了纪念苏东坡,于是将这道菜命名为“东坡凉粉”。这道菜与“东坡肉”一样,流传至今。除了东坡肉和东坡凉粉,其他与苏东坡有关的食物,还有东坡墨鱼、东坡豆腐等。苏东坡还精于茶道,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苏东坡还好酒,在黄州时他曾自己酿制了一种蜂蜜酒,名曰“绝醇酽”,并为之赋诗曰:“巧夺天工技艺新,酿成玉液长精神,迎客未道无佳物,米酒三杯一醉君”;在儋州任职时,他又用白面、糯米和清水酿成一种“真一酒”;后至惠州,他还用木桂、菌桂、之类的药材浸泡成酒,并写了一篇《桂酒颂》。“自笑平生为口忙”。“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苏轼为吃而留下的名篇有《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等等,不胜枚举。可见苏轼不仅是吃货中的吃货还是个兼容并包的吃货。
陆游是一位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烹饪专家,他咏叹美食的诗作有上百首,也是一个爱美食喜烹饪的“吃货”。和苏轼不同的是,陆游喜爱素食,且对素食有独到的简介。在《陆游集》中就有几十首赞美素食的诗文。他所喜爱的素食以五谷杂粮原料居多。他尤喜食粥,尝作《食粥》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曾称赞自己做的葱油面羹“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意思就是我做的葱油面条跟天上酥一样好吃,看来陆游还有那么点儿自恋的,当然诗人基本上都是比较自恋的。陆游还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提到过“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可见,陆游在烹饪方面很有一手,好贤惠呀。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嗜鱼。无论淮白鱼、鲈鱼还是银鱼干,他都喜欢。每次大饱口福后,还都细细品味一番,然后作诗以记之。由于苏东坡曾自称“老饕”,杨万里不便与之重名,就自称“饔人”(老馋嘴的意思)。
另外还有一个“吃货”中的表表者,可称得上是为美食而亡的“烈士”,他就是著名的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南游襄阳的时候,拜访了孟浩然,这老友见面心情自然十分高兴,孟浩然就设宴款待王昌龄。当时孟浩然患有痈疽,郎中就嘱咐他,你这病快好了,千万不要吃鱼,要忌口,否则不但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而且还有危及生命。但是呢,老友相见,又喝了酒,聊得太开心就把郎中的话给忘了个一干二净,刚好宴席上就上了一道当时襄阳人宴客时必有的美味佳肴汉江中的查头鳊,鱼鲜味美。孟浩然一见,不禁食指大动,就忍不住动了筷子。结果呢,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就永远闭上了诗人的睿目,终年五十二岁。大唐名士之风,可见一斑。史书上称他:“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死,也算是古诗词界的遗憾。
说苏轼是著名诗人,大家肯定都是赞成的,说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大家更是不能反对,说苏轼是一个散文大家,估计就连他自己也无法辩驳,说苏轼是书画大家,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好!那说苏轼是一个吃货,你又怎么能怀疑呢?有句古话叫做“君子远庖厨”,也就是说一般在古代的男子,都不会烧火做饭,认为这有失体统。特别是读书人,更是不会下厨房。然而苏轼简直就是古代美食家的代表,十足的“吃货”,他不但喜爱品尝美食,还喜欢亲自下厨琢磨菜谱。他号东坡居士,爱吃肉, 据说他直接描写饮食烹饪的诗文有近百篇,以“东坡”命名的美食有六十六种,尤以“东坡肉”最为著名。“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于是他自己创了这么一道糯而不油腻,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的“东坡肉”。若不是对吃食有着很高的追求,苏轼这么一个文学大家,同时还是一个宋代官员,怎么会下厨房,甚至还创作了一道菜呢?不仅如此,他被贬到黄州时还作了一首与猪肉有关的打油诗,苏轼曾说“问汝此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贬谪的一生,也是吃遍天下的一生!因为受小人的陷害,即“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到了湖北黄州,当时黄州的猪肉相当便宜,而苏东坡的俸禄却很低,想吃美食又买不起怎么办呢?苏东坡就盯上了便宜的猪肉。想来苏东坡对烹饪是很有天赋的,将当时“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一道美味佳肴,为此他还在《猪肉颂》中写道:“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也许这就是红烧肉的起源吧。虽然生活清苦,但是有美食相伴,也别有一番乐趣。正所谓:“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在惠州他吃不到猪肉吃羊肉,于是便烹制出了烤羊脊骨。在儋州这个不仅没有美味,还缺粮的地方,他便把主意打到当地盛产的蚝蛎上!据明人陆树声《清暑笔淡·东坡海南蚝》载:“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苏轼还喜欢吃河豚,颇有心得“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吃荔枝,吟出了感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海南时连田鼠、蝙蝠也不放过,还“荐以熏鼠烧蝙蝠”。这.....简直是有啥吃啥,用生命在吃呀。除了东坡肉,还有一道有名的东坡凉粉。据传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到凤翔东湖避暑。夏日炎炎,天气闷热,苏东坡想要吃一些清凉爽口之物。于是他让仆人娶了一些小扁豆,然后将豆子研磨成粉状,然后细细熬煮成糊状,盛入石头器皿中待其冷却后,切成条状,配以盐醋辣椒等佐料凉拌,因其口感爽、滑、并有清凉解暑之功效,此后在凤翔各地广为流传,时人为了纪念苏东坡,于是将这道菜命名为“东坡凉粉”。这道菜与“东坡肉”一样,流传至今。除了东坡肉和东坡凉粉,其他与苏东坡有关的食物,还有东坡墨鱼、东坡豆腐等。苏东坡还精于茶道,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苏东坡还好酒,在黄州时他曾自己酿制了一种蜂蜜酒,名曰“绝醇酽”,并为之赋诗曰:“巧夺天工技艺新,酿成玉液长精神,迎客未道无佳物,米酒三杯一醉君”;在儋州任职时,他又用白面、糯米和清水酿成一种“真一酒”;后至惠州,他还用木桂、菌桂、之类的药材浸泡成酒,并写了一篇《桂酒颂》。“自笑平生为口忙”。“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苏轼为吃而留下的名篇有《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等等,不胜枚举。可见苏轼不仅是吃货中的吃货还是个兼容并包的吃货。
陆游是一位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烹饪专家,他咏叹美食的诗作有上百首,也是一个爱美食喜烹饪的“吃货”。和苏轼不同的是,陆游喜爱素食,且对素食有独到的简介。在《陆游集》中就有几十首赞美素食的诗文。他所喜爱的素食以五谷杂粮原料居多。他尤喜食粥,尝作《食粥》诗曰: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曾称赞自己做的葱油面羹“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意思就是我做的葱油面条跟天上酥一样好吃,看来陆游还有那么点儿自恋的,当然诗人基本上都是比较自恋的。陆游还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提到过“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可见,陆游在烹饪方面很有一手,好贤惠呀。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嗜鱼。无论淮白鱼、鲈鱼还是银鱼干,他都喜欢。每次大饱口福后,还都细细品味一番,然后作诗以记之。由于苏东坡曾自称“老饕”,杨万里不便与之重名,就自称“饔人”(老馋嘴的意思)。
另外还有一个“吃货”中的表表者,可称得上是为美食而亡的“烈士”,他就是著名的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南游襄阳的时候,拜访了孟浩然,这老友见面心情自然十分高兴,孟浩然就设宴款待王昌龄。当时孟浩然患有痈疽,郎中就嘱咐他,你这病快好了,千万不要吃鱼,要忌口,否则不但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而且还有危及生命。但是呢,老友相见,又喝了酒,聊得太开心就把郎中的话给忘了个一干二净,刚好宴席上就上了一道当时襄阳人宴客时必有的美味佳肴汉江中的查头鳊,鱼鲜味美。孟浩然一见,不禁食指大动,就忍不住动了筷子。结果呢,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就永远闭上了诗人的睿目,终年五十二岁。大唐名士之风,可见一斑。史书上称他:“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死,也算是古诗词界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