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这首律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情,写于诗人晚年穷困之时,众所周知杜甫是个写实派的诗人,而他眼前所见的秋景让他想到了自己目前的情境,心情十分的愁怅,而全诗读来从景到情都有一种落寞的寂寥的无可消除的悲凉感。 首联跟颌联写秋景,写的是诗人身处的夔州的风疾猿啼的景观,河洲上的鸟儿来来回回盘旋,不知是飞往哪里。秋天的叶子纷纷掉落,望不到尽头的长江山则滚滚而来。这两句从远景到近景,本是客观的景观却带上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包括「猿啸哀」「萧萧下」动物的感受落叶的感受我们又岂知呢?是看的人带着自己的心情去感受才会赋予他们心情。 从前半句的景就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并不美妙,由此开始了诗人的抒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并不是出生在一个国家稳定的时刻,安史之乱结束后国家依然到处都有动乱,诗人也是常年漂泊,不知自己的家到底在何处,好像总在不同的地方作客。眼下在晚年更是满身病痛,独自一人登上了这高台,这是诗人晚年最写实的心情与处境。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最后一句读来满满的都是诗人悲哀愁苦的心情,他半生艰难困苦,处境艰辛未尝欢颜,而此时诗人也已老去,双鬓早已长满了白发,时光一去不回头,偏偏他又因病不得不暂停喝酒,不能借酒消愁看着秋天的萧瑟景观心情又怎会好起来呢?更是触景生情,半生漂零晚年凄惨,身边无人相伴,也唯有借景抒怀,也唯有诗作才能稍微缓解一下他的郁闷心境吧。 整首诗读来感受到了诗人绕心头的难解的忧苦落寞的心情,从景到情都是秋日的萧瑟落魄郁郁寡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