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阴暗背面:火烧姑姑霸占臣妻
[table=70%,#ffffff,#366092,7][tr][td]
和硕公主是孝庄太后的女儿,在名分上应该算是康熙的姑姑,当年为了笼络吴三桂,后来和硕公主被指派嫁给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两人在京城居住时,关系也还融洽,并育有一子。
可惜世事难料,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举兵叛乱,康熙皇帝随即便将其子吴应熊下狱为质。在叛乱开始的时候,吴三桂这边的形势还不错,一度占领了大半个江山,于是便向康熙提出,释放自己的儿子,并要求和大清划江共治。康熙得报后大怒,昭示全国,要在次日午门立即处死吴应熊及儿子,以表明朝廷平叛的决心。
消息传来,和硕公主方寸大乱,想到自己的丈夫和无辜的儿子马上要一命归天,不觉心如刀绞,肝肠俱断。为了挽救丈夫和儿子的性命,和硕公主急忙换上黑衣丧服,哭天抢地赶到畅春园慈宁宫后,跪拜不起,向孝庄太后苦苦求情,要孝庄太后看在自己和外孙的面上,去求康熙放他们父子一条生路。
孝庄太后见和硕公主哭成这个样子,也是老泪纵横,心有不忍,心想一边是自己亲手带大的公主和外孙,另一边是自己的孙子和朝廷威严,正当她左右为难的时候,来慈宁宫向太后请安的康熙在门外已经看到了刚才所发生的一幕。
康熙听后不觉长叹一声,也只好心一硬,走进屋,便跪在孝庄太后面前道:“皇祖母,现在前线将士们正在流血流汗,吴三桂的气焰嚣张,不杀吴应熊就不能够鼓舞士气,这件事恐怕我不能答应你!”随后,他又对悲痛万分的和硕公主说;“姑姑,您的心情和苦处我不是不知道,但是,不杀吴应熊,吴三桂一定会更加猖狂,到时候,岂不是会有更多的人死于非命?侄儿孝义不能两全,也只能请姑姑体谅了!”
次日午时,吴应熊和儿子便被绞死,并昭告全国。还算看在皇亲国戚的分上,吴氏父子给留了个全尸。眼见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做了政治的牺牲品,和硕公主对此也只能是欲哭无泪。政治是残酷的,康熙的铁石心肠和不徇私情,可见一斑。
遇此大祸的和硕公主从此也就心灰意冷,一心向佛,后来她路过五台山殊像寺,见寺后西北角有个偏僻的客堂,便将它改名为“善静室”,并留下来作为自己的修习之所。但是,没过多久,有人密报和硕公主和寺内一和尚经常在一起研讨经文,两人之间似乎有些暧昧,万一传出去,恐怕会对皇室声誉不利。
康熙听后非常生气,便偷偷的派人去五台山殊像寺放火,想把寺庙全部烧毁,也乘机把和硕公主和那和尚一起处理掉。但令人惊讶的是,熊熊大火烧了三天,殊像寺被烧得片瓦无存,唯独“善静室”却丝毫未损,和硕公主和和尚们也安然无恙。
康熙得报后,认为这是天意,想必和硕公主也没有所谓的“爱恋”绯闻,便下令重建殊像寺。后来为了纪念这段故事,有人便提议把殊像寺改成“清白寺”或“无瑕寺”,以示和硕公主的清白。不过,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满人本是关外的游牧民族,入关前尚处于奴隶社会的晚期,风俗粗蛮未开化。尽管在皇太极的时候曾经颁布过禁令,禁止皇族内部乱伦婚娶的事情发生。但是,风俗的改变并非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譬如在皇太极死后就发生了皇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盗嫂)的乱伦事件,而当时皇族视之当然,并不为耻。
一直到康熙时期,还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清代外史》中记载,康熙年间有位格格是皇太极的幼女,顺治的妹妹,辈分上算是康熙的姑母。顺治遁入空门时,这位格格因为年幼,尚未出嫁。康熙即位后,此女也一直留在宫中,后来,有大臣请求为之遣嫁。康熙听后,说:“现在还谈什么嫁不嫁的,我早已纳为妃媵了。”
臣属们大吃一惊,说:“宫闱之类乃王化所基,伦常不能紊乱。今公主于皇上乃是父亲一辈,皇上怎么能娶自己的同姓之姑为妃呢?”康熙颇不以为然的说:“未必。所谓同姓不婚,指的是母与姊妹及自己所生之子女,若是姑母辈,既非我母,又非我女,也不是我同生的姊妹,就算纳之为妃,也没什么。”大臣盟听后极为惶恐,力谏不可,但康熙终究还是不听。
电视剧《康熙大帝》里有个苏嘛剌姑,恐怕就是由这个事情演绎来的。在历史上的皇帝中,康熙的生育能力是最强的,一生中养育了五十二个子女,实属罕见。康熙一生身体强健,即使到晚年,也是雄风不减当年,其好色之名,时人也偶有语及。
据说在康熙年间,名臣张廷玉的弟弟张某在京为官,当时还有另一汉人官宦世家姚氏,两家世代通婚,张某的老婆姚氏,当时号称国色天香,在京中汉人朝官中,其美色在这些人的妻妾中公推第一,张某心里也好不得意。
不料有一年皇太后祝寿,诏令汉官命妇也同满人官命妇一同进宫叩祝。后来张家和姚家的女眷便精心打扮,盛装朝服的跟随众人进宫为老太后贺寿。到了之后,康熙也在那里,皇太后很高兴,便在内廷中赐宴,让这些人在宫里好吃好喝,随便游玩,玩了一天才散。
出宫后,这些女眷们散后便仍旧乘坐原先的肩舆回家,其他人都安然无恙,只有一家出了问题。当时传闻说某京卿张某的老婆,回来的时候衣服虽然仍旧是原来的衣服,但人却已经面目全非,根本不是原来那个人。张家和姚家虽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却畏祸不敢声张。由此,汉官命妇入宫之例,便从此停止。
康熙一生中总共有52个子女(32子20女,其中12子9女幼殇),是中国历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皇帝不用实行计划生育,不过,女儿多点无所谓,但儿子多了就不好办了,毕竟皇位只有一个。
清朝前期奉行“有德者即登大位”,而不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有德”这个评价标准在现实中不好操作,远不如血缘关系来得固定可靠。正因为如此,各皇子才为争夺皇位而打得不可开交。
本在康熙十四年的时候,皇后所生的皇次子胤礽被册立为皇太子。事实上,在胤礽之前还有一个哥哥,即皇长子胤褆,但由于他的母亲只是一般的嫔妃,而皇次子胤礽的母亲是皇后且年纪轻轻又死了,皇后临死前,康熙十分痛惜,为了满足她的最后愿望,便决定立其子胤礽为皇太子。
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皇太子胤礽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为由被废。过了一年,又说胤礽“虽被镇魇,已渐痊可”,恢复了其皇太子的地位。但是,仅仅过了两年,康熙再次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的借口,将胤礽永久废黜并加以禁锢。
表面上看来,好像是皇太子得了精神病,但民间多说其真正原因并非如此,而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触犯圣怒的事。
这年,康熙帝出巡塞外,兴致很高,把自己最喜爱的小儿子胤衸也给带上了。但是,塞外毕竟不是皇宫的温室,一行人在路上风餐露宿的,加上气候变化多端,结果出身在深宫大院的胤衸抗不住风寒,在路上就得了重病。康熙帝对此子十分溺爱,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急令御医赶来诊治。在胤衸病重的时候,据说康熙甚至不分昼夜的亲自照料胤衸,还经常把小儿子抱在怀中,但是,胤衸最终还是不治身亡。
胤衸死后,康熙痛苦万分,但更让他伤心的是,其他的皇子对胤衸的病情漠不关心,甚至根本就是无动于衷,特别是作为兄长的皇太子胤礽,在自己的小弟弟生病的时候几乎不闻不问,就连胤衸病死了,都没有丝毫哀伤的表示。由此,康熙对自己的这些儿子们十分的失望,特别是对皇太子胤礽,更是失望之至。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帐殿夜警”的事,更是让事态火上浇油。原来,在胤衸病死后,康熙对皇子们大发雷霆,喜怒不定,这让这些皇子们感到十分恐慌,而皇太子胤礽挨了骂,更为的忐忑不安。由于心情紧张,皇太子胤礽派出自己的亲信去侦察康熙帝起居,其本人也曾在夜间偷偷到康熙帐前窥视动静。不巧消息走漏,其他皇子便把此事密告了康熙。
康熙听了大为震怒,随后便召集了所有的随从大臣和武将,并令将太子和其他皇子全部拘来。康熙当着大臣们的面,痛骂这些无情无义的儿子们,特别是对皇太子胤礽,康熙更是新帐老帐一起清算,痛骂道:“你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太过分了!你平时奢侈无度,比我的花费还要厉害,倒也算了,派你去南巡,你竟敢向当地的官员索贿纳贿,胆子也大过天了!连外邦进贡的物品,你,你都敢贪入私囊!”
康熙想到最近发生的事情,越说越气:“你幼弟十八阿哥病危,我日夜照料,焦虑万分,你身为兄长,竟然可以无动于衷,你这样毫无孝悌的人,怎么能当太子?你还敢在深夜里向我的帐殿窥视,难道你是想看我死了没有吗?你的亲信日夜监视我的一举一动,到底用意何在?”
说到这里,康熙痛哭流涕,对这些儿子伤心不已,几近昏厥。最后,康熙宣布:“胤礽废去太子名号,他这样的人不能继承祖宗的家业!”
不过,话说回来,也是因为康熙儿子太多,皇子们之间很少有亲情的,即使是同母所生(如四阿哥(雍正)和亲弟弟十四阿哥)。但最关键的原因是,皇子们对大位都是觊觎已久这一点,皇太子胤礽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他平日的紧张心情也大都是由此引起。
但是,康熙虽然两次废立太子,但仍旧无法解决诸皇子为争夺储位的纷争。在康熙年老力衰后,各皇子更是结党营私,勾心斗角之势日益严重,而老年的康熙也没有能力再去处理好这件事。最终,康熙至死之前都没有公布皇储人选,这样也就有了雍正继位是否正统的争论。
康熙废黩皇太子胤礽,官方说法是因其疯癫狂躁,已不能为君,但民间却传说这是雍正下药所为。清人笔记《十叶野闻》卷上记载了这样一个类似于武侠的故事。
相传胤禛(即雍正)少年时,经常只身行走江湖,结交奇人异士,以备日后不时之需。有一次,胤禛漫游到河南嵩山,便隐瞒身份进了少林寺,拜了少林武僧为师,并在那里习武半年,后来,师傅见他并非学武之人,便教了他一些皮毛后赠他一铁杖让他下山。
回京途中,胤禛遇到太子宾客在街上仗势欺人,把人家打得满脸是血,当时却又无人敢管。胤禛心中不平,便走过去问苦主为何如此,旁边的恶少年大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来管这闲事?你难道有三头六臂,不想活了不成?”胤禛大怒,盯着此人看了半响,突然抽出铁杖猛击其头,致使那恶少年脑碎而毙,太子宾客见恶少年被打死,吓得一哄而散。随后,胤禛便从容返回自己的王府。
太子党人得知后,深夜派遣剑客入雍王府准备行刺胤禛。当夜,胤禛正在一喇嘛的陪侍下诵经,突然见窗外白光闪闪,上下无定,觉得十分古怪,便命喇嘛去看看怎么回事。喇嘛说:“不用,我已派某力士去办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胤禛见院中的树枝都有如刀削,蓄养之猎犬也有身无头,还有数十名武士横尸园中。胤禛正惊诧间,喇嘛过来禀告说:“这些都是昨晚来行刺的剑客,他们技穷力竭,被力士所杀。今晚他们可能还要来报复,请殿下当心。”
胤禛听后,赶紧命手下侍卫严加防范。当晚,果然西风四起,风声鹤唳,屋宇震摇,只听见屋顶上金铁鸣动,两边人马在屋顶决斗,哐哐当当,甚为激烈。周边的居民听得胆战心惊,但没人敢去看个究竟。
次日,太子宫的人皇皇然的出去抢购数十棺木。雍王府也是如此,人员走进走出,十分紧张,当时人想一定发生什么大事情了。这时,太子宫和雍王府都在广招喇嘛前去诵经作道场,朝中大喇嘛被雍王府先招了去,不料他前脚刚进,后脚就有人命令他立刻赶去太子宫。大喇嘛碍于雍王府的情面,说不能复命。太子听后大怒,扬言要将大喇嘛捕杀。大喇嘛心里害怕,便托国师求情才逃过一劫。太子知道是雍王府所为后,极力要报复。
这时,有个奇士从四川来,到雍王府求见胤禛。两人一见,胤禛发现原来以前结交过的好朋友,十分高兴,便留他下来,谈论技击武艺。两人正谈得开心,奇士突然作色道:“殿下有难,为什么不告诉我啊?”胤禛问:“你怎么知道?”奇士道:“听说太子宫新得一奇人,能以铁冠在百里之外取人首级,今晚就要来祸害殿下了。幸好天不绝殿下,让我得知此事,今天是特来报讯的。”胤禛问:“那你有什么办法对付吗?”那奇士冷笑一声:“他是以喇嘛咒语为护符施展其魔术的。今晚我们以贝叶蒙首,那铁冠必然来而复去。我们可以先在庭外张一袈裟,就像蜘蛛张网一样,铁冠到时必然跌落其中,我们就可以先收了备日后之用。”
当晚胤禛听从其言,果然获得铁冠。太子听说铁冠丢失,十分恼怒,尔后竟然积恨成疾。胤禛得知后,派大喇嘛前去太子宫,说:“我有阿肌稣丸,可以治殿下的病。”太子道:“你上次不是在帮助胤禛吗?我哪里敢吃你的药?”大喇嘛说:“哎呀,不是这样的。胤禛暴虐,众叛亲离已经很久了。他现在已经遨游四方,不敢回来,殿下要是不信,可问某喇嘛。”某喇嘛本是太子的亲信,但其实也是大喇嘛的徒党。太子不知其计,便问某喇嘛,喇嘛说:“大喇嘛是西天活佛之师,其丸能治百病。服之必然有效。”太子相信了他,便令大喇嘛进药丸服用。
阿肌稣丸本是媚药,或兴奋药,并不能随便乱用,滥用必然致使神经中枢受到过度激刺,最后形态颠狂,无法自制。几天后,太子果然便发狂了,大喊大叫,毁坏身边器物,最后连大小便都失禁了。太子妃大骇,赶紧上报康熙帝。康熙帝派人去看视,得到回复说太子已不复成礼,安静的时候像得了大病一样奄奄一息,躁动的时候就像野兽一样狂呼乱叫。康熙不得已,只好下诏废其储位。
[/td][/tr][/table]
和硕公主是孝庄太后的女儿,在名分上应该算是康熙的姑姑,当年为了笼络吴三桂,后来和硕公主被指派嫁给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两人在京城居住时,关系也还融洽,并育有一子。
可惜世事难料,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举兵叛乱,康熙皇帝随即便将其子吴应熊下狱为质。在叛乱开始的时候,吴三桂这边的形势还不错,一度占领了大半个江山,于是便向康熙提出,释放自己的儿子,并要求和大清划江共治。康熙得报后大怒,昭示全国,要在次日午门立即处死吴应熊及儿子,以表明朝廷平叛的决心。
消息传来,和硕公主方寸大乱,想到自己的丈夫和无辜的儿子马上要一命归天,不觉心如刀绞,肝肠俱断。为了挽救丈夫和儿子的性命,和硕公主急忙换上黑衣丧服,哭天抢地赶到畅春园慈宁宫后,跪拜不起,向孝庄太后苦苦求情,要孝庄太后看在自己和外孙的面上,去求康熙放他们父子一条生路。
孝庄太后见和硕公主哭成这个样子,也是老泪纵横,心有不忍,心想一边是自己亲手带大的公主和外孙,另一边是自己的孙子和朝廷威严,正当她左右为难的时候,来慈宁宫向太后请安的康熙在门外已经看到了刚才所发生的一幕。
康熙听后不觉长叹一声,也只好心一硬,走进屋,便跪在孝庄太后面前道:“皇祖母,现在前线将士们正在流血流汗,吴三桂的气焰嚣张,不杀吴应熊就不能够鼓舞士气,这件事恐怕我不能答应你!”随后,他又对悲痛万分的和硕公主说;“姑姑,您的心情和苦处我不是不知道,但是,不杀吴应熊,吴三桂一定会更加猖狂,到时候,岂不是会有更多的人死于非命?侄儿孝义不能两全,也只能请姑姑体谅了!”
次日午时,吴应熊和儿子便被绞死,并昭告全国。还算看在皇亲国戚的分上,吴氏父子给留了个全尸。眼见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做了政治的牺牲品,和硕公主对此也只能是欲哭无泪。政治是残酷的,康熙的铁石心肠和不徇私情,可见一斑。
遇此大祸的和硕公主从此也就心灰意冷,一心向佛,后来她路过五台山殊像寺,见寺后西北角有个偏僻的客堂,便将它改名为“善静室”,并留下来作为自己的修习之所。但是,没过多久,有人密报和硕公主和寺内一和尚经常在一起研讨经文,两人之间似乎有些暧昧,万一传出去,恐怕会对皇室声誉不利。
康熙听后非常生气,便偷偷的派人去五台山殊像寺放火,想把寺庙全部烧毁,也乘机把和硕公主和那和尚一起处理掉。但令人惊讶的是,熊熊大火烧了三天,殊像寺被烧得片瓦无存,唯独“善静室”却丝毫未损,和硕公主和和尚们也安然无恙。
康熙得报后,认为这是天意,想必和硕公主也没有所谓的“爱恋”绯闻,便下令重建殊像寺。后来为了纪念这段故事,有人便提议把殊像寺改成“清白寺”或“无瑕寺”,以示和硕公主的清白。不过,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满人本是关外的游牧民族,入关前尚处于奴隶社会的晚期,风俗粗蛮未开化。尽管在皇太极的时候曾经颁布过禁令,禁止皇族内部乱伦婚娶的事情发生。但是,风俗的改变并非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譬如在皇太极死后就发生了皇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盗嫂)的乱伦事件,而当时皇族视之当然,并不为耻。
一直到康熙时期,还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清代外史》中记载,康熙年间有位格格是皇太极的幼女,顺治的妹妹,辈分上算是康熙的姑母。顺治遁入空门时,这位格格因为年幼,尚未出嫁。康熙即位后,此女也一直留在宫中,后来,有大臣请求为之遣嫁。康熙听后,说:“现在还谈什么嫁不嫁的,我早已纳为妃媵了。”
臣属们大吃一惊,说:“宫闱之类乃王化所基,伦常不能紊乱。今公主于皇上乃是父亲一辈,皇上怎么能娶自己的同姓之姑为妃呢?”康熙颇不以为然的说:“未必。所谓同姓不婚,指的是母与姊妹及自己所生之子女,若是姑母辈,既非我母,又非我女,也不是我同生的姊妹,就算纳之为妃,也没什么。”大臣盟听后极为惶恐,力谏不可,但康熙终究还是不听。
电视剧《康熙大帝》里有个苏嘛剌姑,恐怕就是由这个事情演绎来的。在历史上的皇帝中,康熙的生育能力是最强的,一生中养育了五十二个子女,实属罕见。康熙一生身体强健,即使到晚年,也是雄风不减当年,其好色之名,时人也偶有语及。
据说在康熙年间,名臣张廷玉的弟弟张某在京为官,当时还有另一汉人官宦世家姚氏,两家世代通婚,张某的老婆姚氏,当时号称国色天香,在京中汉人朝官中,其美色在这些人的妻妾中公推第一,张某心里也好不得意。
不料有一年皇太后祝寿,诏令汉官命妇也同满人官命妇一同进宫叩祝。后来张家和姚家的女眷便精心打扮,盛装朝服的跟随众人进宫为老太后贺寿。到了之后,康熙也在那里,皇太后很高兴,便在内廷中赐宴,让这些人在宫里好吃好喝,随便游玩,玩了一天才散。
出宫后,这些女眷们散后便仍旧乘坐原先的肩舆回家,其他人都安然无恙,只有一家出了问题。当时传闻说某京卿张某的老婆,回来的时候衣服虽然仍旧是原来的衣服,但人却已经面目全非,根本不是原来那个人。张家和姚家虽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却畏祸不敢声张。由此,汉官命妇入宫之例,便从此停止。
康熙一生中总共有52个子女(32子20女,其中12子9女幼殇),是中国历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皇帝不用实行计划生育,不过,女儿多点无所谓,但儿子多了就不好办了,毕竟皇位只有一个。
清朝前期奉行“有德者即登大位”,而不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有德”这个评价标准在现实中不好操作,远不如血缘关系来得固定可靠。正因为如此,各皇子才为争夺皇位而打得不可开交。
本在康熙十四年的时候,皇后所生的皇次子胤礽被册立为皇太子。事实上,在胤礽之前还有一个哥哥,即皇长子胤褆,但由于他的母亲只是一般的嫔妃,而皇次子胤礽的母亲是皇后且年纪轻轻又死了,皇后临死前,康熙十分痛惜,为了满足她的最后愿望,便决定立其子胤礽为皇太子。
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皇太子胤礽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为由被废。过了一年,又说胤礽“虽被镇魇,已渐痊可”,恢复了其皇太子的地位。但是,仅仅过了两年,康熙再次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的借口,将胤礽永久废黜并加以禁锢。
表面上看来,好像是皇太子得了精神病,但民间多说其真正原因并非如此,而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触犯圣怒的事。
这年,康熙帝出巡塞外,兴致很高,把自己最喜爱的小儿子胤衸也给带上了。但是,塞外毕竟不是皇宫的温室,一行人在路上风餐露宿的,加上气候变化多端,结果出身在深宫大院的胤衸抗不住风寒,在路上就得了重病。康熙帝对此子十分溺爱,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急令御医赶来诊治。在胤衸病重的时候,据说康熙甚至不分昼夜的亲自照料胤衸,还经常把小儿子抱在怀中,但是,胤衸最终还是不治身亡。
胤衸死后,康熙痛苦万分,但更让他伤心的是,其他的皇子对胤衸的病情漠不关心,甚至根本就是无动于衷,特别是作为兄长的皇太子胤礽,在自己的小弟弟生病的时候几乎不闻不问,就连胤衸病死了,都没有丝毫哀伤的表示。由此,康熙对自己的这些儿子们十分的失望,特别是对皇太子胤礽,更是失望之至。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帐殿夜警”的事,更是让事态火上浇油。原来,在胤衸病死后,康熙对皇子们大发雷霆,喜怒不定,这让这些皇子们感到十分恐慌,而皇太子胤礽挨了骂,更为的忐忑不安。由于心情紧张,皇太子胤礽派出自己的亲信去侦察康熙帝起居,其本人也曾在夜间偷偷到康熙帐前窥视动静。不巧消息走漏,其他皇子便把此事密告了康熙。
康熙听了大为震怒,随后便召集了所有的随从大臣和武将,并令将太子和其他皇子全部拘来。康熙当着大臣们的面,痛骂这些无情无义的儿子们,特别是对皇太子胤礽,康熙更是新帐老帐一起清算,痛骂道:“你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太过分了!你平时奢侈无度,比我的花费还要厉害,倒也算了,派你去南巡,你竟敢向当地的官员索贿纳贿,胆子也大过天了!连外邦进贡的物品,你,你都敢贪入私囊!”
康熙想到最近发生的事情,越说越气:“你幼弟十八阿哥病危,我日夜照料,焦虑万分,你身为兄长,竟然可以无动于衷,你这样毫无孝悌的人,怎么能当太子?你还敢在深夜里向我的帐殿窥视,难道你是想看我死了没有吗?你的亲信日夜监视我的一举一动,到底用意何在?”
说到这里,康熙痛哭流涕,对这些儿子伤心不已,几近昏厥。最后,康熙宣布:“胤礽废去太子名号,他这样的人不能继承祖宗的家业!”
不过,话说回来,也是因为康熙儿子太多,皇子们之间很少有亲情的,即使是同母所生(如四阿哥(雍正)和亲弟弟十四阿哥)。但最关键的原因是,皇子们对大位都是觊觎已久这一点,皇太子胤礽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他平日的紧张心情也大都是由此引起。
但是,康熙虽然两次废立太子,但仍旧无法解决诸皇子为争夺储位的纷争。在康熙年老力衰后,各皇子更是结党营私,勾心斗角之势日益严重,而老年的康熙也没有能力再去处理好这件事。最终,康熙至死之前都没有公布皇储人选,这样也就有了雍正继位是否正统的争论。
康熙废黩皇太子胤礽,官方说法是因其疯癫狂躁,已不能为君,但民间却传说这是雍正下药所为。清人笔记《十叶野闻》卷上记载了这样一个类似于武侠的故事。
相传胤禛(即雍正)少年时,经常只身行走江湖,结交奇人异士,以备日后不时之需。有一次,胤禛漫游到河南嵩山,便隐瞒身份进了少林寺,拜了少林武僧为师,并在那里习武半年,后来,师傅见他并非学武之人,便教了他一些皮毛后赠他一铁杖让他下山。
回京途中,胤禛遇到太子宾客在街上仗势欺人,把人家打得满脸是血,当时却又无人敢管。胤禛心中不平,便走过去问苦主为何如此,旁边的恶少年大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来管这闲事?你难道有三头六臂,不想活了不成?”胤禛大怒,盯着此人看了半响,突然抽出铁杖猛击其头,致使那恶少年脑碎而毙,太子宾客见恶少年被打死,吓得一哄而散。随后,胤禛便从容返回自己的王府。
太子党人得知后,深夜派遣剑客入雍王府准备行刺胤禛。当夜,胤禛正在一喇嘛的陪侍下诵经,突然见窗外白光闪闪,上下无定,觉得十分古怪,便命喇嘛去看看怎么回事。喇嘛说:“不用,我已派某力士去办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胤禛见院中的树枝都有如刀削,蓄养之猎犬也有身无头,还有数十名武士横尸园中。胤禛正惊诧间,喇嘛过来禀告说:“这些都是昨晚来行刺的剑客,他们技穷力竭,被力士所杀。今晚他们可能还要来报复,请殿下当心。”
胤禛听后,赶紧命手下侍卫严加防范。当晚,果然西风四起,风声鹤唳,屋宇震摇,只听见屋顶上金铁鸣动,两边人马在屋顶决斗,哐哐当当,甚为激烈。周边的居民听得胆战心惊,但没人敢去看个究竟。
次日,太子宫的人皇皇然的出去抢购数十棺木。雍王府也是如此,人员走进走出,十分紧张,当时人想一定发生什么大事情了。这时,太子宫和雍王府都在广招喇嘛前去诵经作道场,朝中大喇嘛被雍王府先招了去,不料他前脚刚进,后脚就有人命令他立刻赶去太子宫。大喇嘛碍于雍王府的情面,说不能复命。太子听后大怒,扬言要将大喇嘛捕杀。大喇嘛心里害怕,便托国师求情才逃过一劫。太子知道是雍王府所为后,极力要报复。
这时,有个奇士从四川来,到雍王府求见胤禛。两人一见,胤禛发现原来以前结交过的好朋友,十分高兴,便留他下来,谈论技击武艺。两人正谈得开心,奇士突然作色道:“殿下有难,为什么不告诉我啊?”胤禛问:“你怎么知道?”奇士道:“听说太子宫新得一奇人,能以铁冠在百里之外取人首级,今晚就要来祸害殿下了。幸好天不绝殿下,让我得知此事,今天是特来报讯的。”胤禛问:“那你有什么办法对付吗?”那奇士冷笑一声:“他是以喇嘛咒语为护符施展其魔术的。今晚我们以贝叶蒙首,那铁冠必然来而复去。我们可以先在庭外张一袈裟,就像蜘蛛张网一样,铁冠到时必然跌落其中,我们就可以先收了备日后之用。”
当晚胤禛听从其言,果然获得铁冠。太子听说铁冠丢失,十分恼怒,尔后竟然积恨成疾。胤禛得知后,派大喇嘛前去太子宫,说:“我有阿肌稣丸,可以治殿下的病。”太子道:“你上次不是在帮助胤禛吗?我哪里敢吃你的药?”大喇嘛说:“哎呀,不是这样的。胤禛暴虐,众叛亲离已经很久了。他现在已经遨游四方,不敢回来,殿下要是不信,可问某喇嘛。”某喇嘛本是太子的亲信,但其实也是大喇嘛的徒党。太子不知其计,便问某喇嘛,喇嘛说:“大喇嘛是西天活佛之师,其丸能治百病。服之必然有效。”太子相信了他,便令大喇嘛进药丸服用。
阿肌稣丸本是媚药,或兴奋药,并不能随便乱用,滥用必然致使神经中枢受到过度激刺,最后形态颠狂,无法自制。几天后,太子果然便发狂了,大喊大叫,毁坏身边器物,最后连大小便都失禁了。太子妃大骇,赶紧上报康熙帝。康熙帝派人去看视,得到回复说太子已不复成礼,安静的时候像得了大病一样奄奄一息,躁动的时候就像野兽一样狂呼乱叫。康熙不得已,只好下诏废其储位。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