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宋江招安绝非下下策 不招安只会更惨
在当时那种环境,背景下,其实诏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善终的途径。很多人觉得不接受招安,继续盘踞梁山为上策。然而招安才是上上策,理由如下:
1、人心问题
梁山伯108名好汉,其中有至少有一半是宋江以招安的名义劝进来的。如五虎将中的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
虽然说这些人在梁山伯山上也是唯宋江是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都是受过很好家教的人,儒家思想可谓深入人心。里面已经娶了妻的人还好,没有娶媳妇的当时真的可谓是悲剧,试想一下,有谁会把自己的女儿送上梁山。
即使老百姓都知道,他们都很仁义,都是好汉,但在儒家思想盛行的朝代,不可能有人会嫁给“贼寇”。而且当时很多大将的家眷父母都在山上,其实我想梁山上对李逵有意见的不在少数,而且阮氏兄弟和刘唐都跟随晁盖为一伙,鲁达和武松至交,燕青也只跟随卢俊义,跟其他人不温不火。
长久下去,定会人心涣散。
2、粮食问题
这个问题几乎是致命的。据书中记载,到招安的时候,梁山伯算上将领,家眷,各种小喽啰,总共人数达到十余万人(攻打辽国时辽国的欧阳待郎所说,但这里面应该也有朝廷的兵马)。当然这肯定是虚指,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基数是在太大。
进而引发的问题就是严重的粮食问题。宋江每打过一个城,第一件事就是抢粮,后来更是为了粮食直接打东平,东昌二府,可见粮食问题确实很严重。更严重的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肉食动物,每次几乎都要吃肉,喝酒,这就更发的严重。
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假设梁山伯上人数总共5万,当然一些小兵吃饭的时候可以没肉。假设每次吃饭的时候只有1万人吃肉,每个人平均每顿饭吃一斤肉(只是平均,对于李逵,鲁智深来说这只够塞牙缝,但有些小兵吃得少,平均每人每顿饭一斤肉),每个人每天就吃2斤肉,梁山伯一天就要吃掉2万斤肉。
考虑到古代和现代的单位不一样,古代的一斤就是16两,就是590克,相当于现在的1.18斤,所以梁山伯每天要吃掉现在的23600斤,而一头牛现在大概就是800斤左右,不清楚古代和现在的牛那个更肥,姑且认为一样吧。
一个牛800斤,除过骨头,牛头等不能吃的,一头牛也就能吃500斤牛,也就是一天要吃掉47.2头牛。一年就要吃掉17228头牛。而且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更是杀猪宰羊,几乎所有的小喽啰都要啃肉,所以一年吃18000头牛问题不是很大。
想想杀的鸡和鹅等就更不再少数了。其实吃鱼来源丰富,但除了宋江,其他人对吃鱼都不感冒,而且吃鱼重要的是不解饿。
所以长久下去粮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仅仅靠去抢官粮是远远不够的。
3、实力问题
虽然梁山很吊,108个将几乎都很能打。两次打童贯,三次打高俅,都打得风生水起。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两次打的都是奸臣,根本不会打仗。想想梁山上最能打的五虎将都是朝廷的,朝廷肯定还有特别多能打的人,只不过没有发掘出来。
如果真的惹怒了皇帝,派个百万大军来打,其实没有打下来没有那么难。其中我最认为悬的是入梁山的条件太低了,只要是自己想上都能上。由此我更觉得朝廷无能,打的时候去派几个人诈降,里面做个奸细,里应外合,岂不快哉,而且实在没办法了可以向水泊中偷投毒。
朝廷绝非无人可用,歼灭梁山其实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综合以上的分析,其实宋江招安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尽管对某些头领来说不是很情愿,在中国传统思想的灌输下,长久窝于梁山其实等于自寻死路。
不过在我看来宋江招安的时机不对,其实完全可以避免梁山好汉最后死伤甚多的结果。在我的设想中,宋江其实可以先让人秘密的干掉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四大奸臣,这样招安后受到的阻力就会小很多的。
而且从大闹东京府来看,宋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后来转念一想,当朝皇帝虽然不昏,但是实足的无能,才致使奸臣当道,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作为五虎将之首关胜这等能打的人,在朝廷竟然只是做一个蒲东巡检这样的小官。小说中,韩滔彭杞分别为陈州和颖州团练使。
接下来又到了问题的关键,如果宋江不招安,也不继续窝在梁山,而是举兵起义,会有甚结果呢?依然是死路一条,理由如下:
但凡古代起义者,无非两种,一种是存心篡位,自己想当皇帝,这类一般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例如安史之乱;另一类是皇帝昏淫无道,逼得百姓不得不反,例如陈胜吴广起义。但宋江,恰恰是这两者中间品,本身没有反意,而且如果篡位的话肯定有很多头领不会同意;而且皇帝虽然无能,但是不昏,天下虽然不平,但远远没到乱作一团的程度。
从宋江在清风寨赏夜灯,东京府看灯可见,百姓虽然心中有不平,但还是安于现状,没有恻隐之心。如果宋江起义,不会有很多人支持,没有农民的支持,最终肯定是要走向灭亡的。
接受朝廷招安,绝非是什么不好的下策,而是宋江为了众兄弟的未来和前程考虑后的结果。最后那样的结果,一方面来说是那个朝代的牺牲品,必然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说明宋江虽然是一个好大哥,但不是个好领袖,不能为兄弟们想一个万全之策。
其实我一直在纳闷,晁盖在世的时候一直想让宋江当梁山伯的头,但他死的时候说:“贤弟保重。若那个捉的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伯主”。这一句话让我好不理解,为啥不直接立宋江为主,而说了这一句话,要知道宋江虽然自身有一点武功,但宋江能捉住史文恭?
后来想了很久,大概晁盖当时也是看出了宋江的本性,以为他不适合做梁山伯主才说了这么一句话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人心问题
梁山伯108名好汉,其中有至少有一半是宋江以招安的名义劝进来的。如五虎将中的关胜,秦明,呼延灼,董平。
虽然说这些人在梁山伯山上也是唯宋江是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都是受过很好家教的人,儒家思想可谓深入人心。里面已经娶了妻的人还好,没有娶媳妇的当时真的可谓是悲剧,试想一下,有谁会把自己的女儿送上梁山。
即使老百姓都知道,他们都很仁义,都是好汉,但在儒家思想盛行的朝代,不可能有人会嫁给“贼寇”。而且当时很多大将的家眷父母都在山上,其实我想梁山上对李逵有意见的不在少数,而且阮氏兄弟和刘唐都跟随晁盖为一伙,鲁达和武松至交,燕青也只跟随卢俊义,跟其他人不温不火。
长久下去,定会人心涣散。
2、粮食问题
这个问题几乎是致命的。据书中记载,到招安的时候,梁山伯算上将领,家眷,各种小喽啰,总共人数达到十余万人(攻打辽国时辽国的欧阳待郎所说,但这里面应该也有朝廷的兵马)。当然这肯定是虚指,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基数是在太大。
进而引发的问题就是严重的粮食问题。宋江每打过一个城,第一件事就是抢粮,后来更是为了粮食直接打东平,东昌二府,可见粮食问题确实很严重。更严重的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肉食动物,每次几乎都要吃肉,喝酒,这就更发的严重。
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假设梁山伯上人数总共5万,当然一些小兵吃饭的时候可以没肉。假设每次吃饭的时候只有1万人吃肉,每个人平均每顿饭吃一斤肉(只是平均,对于李逵,鲁智深来说这只够塞牙缝,但有些小兵吃得少,平均每人每顿饭一斤肉),每个人每天就吃2斤肉,梁山伯一天就要吃掉2万斤肉。
考虑到古代和现代的单位不一样,古代的一斤就是16两,就是590克,相当于现在的1.18斤,所以梁山伯每天要吃掉现在的23600斤,而一头牛现在大概就是800斤左右,不清楚古代和现在的牛那个更肥,姑且认为一样吧。
一个牛800斤,除过骨头,牛头等不能吃的,一头牛也就能吃500斤牛,也就是一天要吃掉47.2头牛。一年就要吃掉17228头牛。而且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更是杀猪宰羊,几乎所有的小喽啰都要啃肉,所以一年吃18000头牛问题不是很大。
想想杀的鸡和鹅等就更不再少数了。其实吃鱼来源丰富,但除了宋江,其他人对吃鱼都不感冒,而且吃鱼重要的是不解饿。
所以长久下去粮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仅仅靠去抢官粮是远远不够的。
3、实力问题
虽然梁山很吊,108个将几乎都很能打。两次打童贯,三次打高俅,都打得风生水起。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两次打的都是奸臣,根本不会打仗。想想梁山上最能打的五虎将都是朝廷的,朝廷肯定还有特别多能打的人,只不过没有发掘出来。
如果真的惹怒了皇帝,派个百万大军来打,其实没有打下来没有那么难。其中我最认为悬的是入梁山的条件太低了,只要是自己想上都能上。由此我更觉得朝廷无能,打的时候去派几个人诈降,里面做个奸细,里应外合,岂不快哉,而且实在没办法了可以向水泊中偷投毒。
朝廷绝非无人可用,歼灭梁山其实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综合以上的分析,其实宋江招安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尽管对某些头领来说不是很情愿,在中国传统思想的灌输下,长久窝于梁山其实等于自寻死路。
不过在我看来宋江招安的时机不对,其实完全可以避免梁山好汉最后死伤甚多的结果。在我的设想中,宋江其实可以先让人秘密的干掉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四大奸臣,这样招安后受到的阻力就会小很多的。
而且从大闹东京府来看,宋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后来转念一想,当朝皇帝虽然不昏,但是实足的无能,才致使奸臣当道,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作为五虎将之首关胜这等能打的人,在朝廷竟然只是做一个蒲东巡检这样的小官。小说中,韩滔彭杞分别为陈州和颖州团练使。
接下来又到了问题的关键,如果宋江不招安,也不继续窝在梁山,而是举兵起义,会有甚结果呢?依然是死路一条,理由如下:
但凡古代起义者,无非两种,一种是存心篡位,自己想当皇帝,这类一般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例如安史之乱;另一类是皇帝昏淫无道,逼得百姓不得不反,例如陈胜吴广起义。但宋江,恰恰是这两者中间品,本身没有反意,而且如果篡位的话肯定有很多头领不会同意;而且皇帝虽然无能,但是不昏,天下虽然不平,但远远没到乱作一团的程度。
从宋江在清风寨赏夜灯,东京府看灯可见,百姓虽然心中有不平,但还是安于现状,没有恻隐之心。如果宋江起义,不会有很多人支持,没有农民的支持,最终肯定是要走向灭亡的。
接受朝廷招安,绝非是什么不好的下策,而是宋江为了众兄弟的未来和前程考虑后的结果。最后那样的结果,一方面来说是那个朝代的牺牲品,必然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说明宋江虽然是一个好大哥,但不是个好领袖,不能为兄弟们想一个万全之策。
其实我一直在纳闷,晁盖在世的时候一直想让宋江当梁山伯的头,但他死的时候说:“贤弟保重。若那个捉的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伯主”。这一句话让我好不理解,为啥不直接立宋江为主,而说了这一句话,要知道宋江虽然自身有一点武功,但宋江能捉住史文恭?
后来想了很久,大概晁盖当时也是看出了宋江的本性,以为他不适合做梁山伯主才说了这么一句话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