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座次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的座次文化是古代中国文化现象之一,讲究尊卑,向位之礼。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夫妻对席礼,夫坐东面西,妻坐西面东,这一座次就表示夫尊妻卑。民间对座次也很讲究。婚宴上送亲的贵客(俗称大客)要坐在首席上,其余即使年龄再大、职位再高,也只能坐在其它位置上,充当陪客。一般的场合则不然,主人坐在主位,贵宾坐在主人两侧,以右侧为上。
堂礼:
我国古代贵族居住的房屋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坐北朝南,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最尊贵的座位是南面,即坐北朝南 ,以“南向为尊”;而在室内,则以“东向为尊”。 在封建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而座次的尊卑则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如皇帝聚会群臣,最尊贵的皇帝座位是座北向南的。因此,古代常把称帝称王叫作“南面”,而把称臣附属叫作“北面”。作为臣子朝拜君主,面向北方,一般按官位高低从东向西排列,这样,官位高的就排在右面,这也就形成了古代在大多数时候的“以右为上”。“右迁”是升职;“左迁”则为贬值。因此,在堂内座位尊卑顺序依次为:南面(座在北而面朝南)、西面(座在东而面朝西)、东面(座在西而面朝东)、北面(座在南而面朝北)。 以上所说只是座次尊卑最一般的形式,随着时间的变换、地点和目的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变化。
而从玄学方面来讲,“坐北朝南为尊”源自于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五行八卦之说,最早见于《周易》。在我国,建房子是很讲究房屋的朝向的,房屋大都背北正门向南,称为正房,而向东西的称为厢房,正房都是由家里的长辈住,这也体现里中国传统的“孝”。以阴阳分,东、南、左为阳,西、北、右为阴,尊阳。从地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地球自转导致日出日落,而我国处在地球的北半球,所以面朝正南的房子总要比其他面向的房子在一天里获得日照更充足,所以,久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就比较健康。北为阴,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简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人杰。但那时我们的老祖先们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知道,自然解释不了为什么住在面南的房子里的人就比较健康,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五行八卦”之说。按其说法:东方为木,南方属火,西方为金,北方属水,而皇帝是龙的化身,当然要坐在水上去压火,这样才吉利呀!作为九五之尊的天子皇帝,自然也要让天下丞民对他尽忠尽孝,住在面朝南的房子,坐在面朝南的座位上。而《周易·说卦》中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意思是说,在八卦之中,离卦象征光明,当太阳处在正当中的位置时,照耀南方,使万物显明,都可以看到,这是代表南方的卦,所以帝王取法离卦,坐在北方,面对南方接见群臣,听取天下政务,象征面对光明,治理天下。故而《周易·说卦》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古代君王登基之后便向南而坐,位置都是坐北朝南的,称为“南面称王”或“南面称帝”。与“南面”尊位相反,“北面”在古代却是卑位,这首先得从“北”字涵义入手进行解释,“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在甲骨文中,“北”字就是两人背靠背的样子,因此,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北,乖也。二人向背。”古时两军作战,打了败仗而逃跑的一方,总是背对敌人的,所以“北”这个字,就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左传·哀公二年》:“大子救之以戈,郑师北。”这里的“北”,就是“败”或“败逃”,因此古文中谈到打败仗时,常形容胜方“追奔逐北”,如《史记·高祖本纪》:“秦兵强,常乘胜逐北。”秦汉以后,“败北”成为一个双音节的常用词,例如《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后来“败北”除了指军事失败或失利之外,还被引申为在各种竞赛中失败。《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以烹煮刘邦父亲来要挟刘邦退兵,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意思是说:“我和你项羽都是面向北面向楚怀王称臣,曾约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请你分给我一杯羹。”后来“北面”亦有认输、求降、求和的引申义,因为卑幼面向北方拜见尊长,所以拜人为师也称“北面”,这在《汉书·于定国传》中有例为证:“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坐北朝南,顺应天道,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君临天下,九五之尊。土的五行色为黄色,土居中央,象征一统江山。
旧时礼制习俗观念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然而关于左右尊卑则因年代不同,有所变迁。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各代情况不一,考核史籍,情况如下:夏商周时,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尊左。汉代尊右。六朝朝官尊,燕饮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逸周书.武顺》:“天道尚 左,日月西移。”《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每。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汉书.周昌传》:“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又,唐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按,唐代字位应以左为尊,此题中“左迁”指贬谪,乃用汉代习惯语,是以右为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例如明朝余继登在《典故纪闻》卷一中记载:“国初习元旧,俱尚右,至正元年十月,太祖令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余官如之。”这就是说,元朝时官职以右为上,明朝建立后则以左为上。元之前的唐宋也是以左为上。如唐太宗的两位名相合称“房谋杜断”,房玄龄在前而杜如晦在后,房玄龄之尚书左仆射显然尊于杜如晦之尚书右仆射;南宋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其地位也次于当时担任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的吴坚。至于在军队中,一般都是以左为上的。
统计下大概是这样的:
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文官尊左,武将尊右。
秦、唐、宋、明:尊左。
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尊右。
室礼:
据《仪礼》记载室内礼节性的座次,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东向坐(座在西面而面朝东);其次是南向坐(座在北面而朝南);再其次是北向坐(座在南而朝北);最卑的位置是西向坐(座在东面而朝西)。清代学者凌廷堪在他的礼学名著《礼经释例》就更为确切地提出“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的说法。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在他的名著《日知录》里通过不少史料,归纳出这么一个结论:“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由此可以看出,《史迹• 项羽本纪》鸿门宴座次的形式,就属于这种室内礼节活动的形式。项羽在鸿门宴中就是如此安排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入席,古人设宴,对座次安排十分讲究,主人坐什么位子,客人坐什么位子,都有严格规定,乱坐就有喧宾夺主,以下犯上之嫌。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能让叔父坐在低于自己的位置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意思是与今天的侍从差不多。司马迁之所以不惜笔墨一一写出每个人的座次,就是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藐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
在我国古代,教师就有“西席”(或“西宾”)的尊称,也是缘于这种座次尊卑的礼仪。以东向为尊,在史书中有充分的反映。比如《史记• 淮阴侯列传》井陉之战,韩信俘虏广武君李左车,请他东向坐,韩信对面施礼救。《史记• 武安侯列传》田蚣“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向,自坐东向”,田蚣以为自己是丞相,不可因为哥哥在场而申私敬,免得屈辱了丞相之尊。《史记• 周勃世家》周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自居东向的座位,很不客气地跟儒生们谈话。《汉书• 王陵传》项羽取王陵母置军中,王陵的使者来,项羽让王陵的母亲东向而坐,打算用对王母的这种礼遇来招降王陵。
车礼: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说:“古代车骑以左为尊位”。古人外出乘车,车上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的。车上座位以左为尊。为了迎接尊贵的客人,便让车上左边位子空着,即“所谓“虚左以待”。虚左,就是空出左边尊位,以示尊敬。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有一人处车之右,以备倾侧。《史记》在《魏公子列传》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节中,先记“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后文又说侯生“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此处的“虚左”则表现了公子的仁而下士。中学课本《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配有插图,此插图有三处严重失真:车错、马错、座次错。课文明确写着:“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从插图上看,实际是“虚后”。正确的座次排列,应该是信陵君和侯生同在车厢前部,侯生居左。
左右礼: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阶有高低,座次分贵贱。近现代尚“左”,虽不成文,却也约定俗成。如“男左女右”渗透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古代崇“右”,也有例外的情况。古代崇“右”,以右为上,为贵,为高的例子常见。比如《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 两例中的“右”均要释为“上”。又如《〈指南录〉后序》“予出右丞相兼枢密史”,《海瑞传》“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等。 “室中以东向为尊”“东向”即“坐西面东”,古代地理上“西边”即“右”,这恰恰印证了古时候崇“右”,以“右”为尊。而《红楼梦》内,座次就是左尊右卑了。古人认为面南而坐最吉祥,而以日出之方向为最尊贵,人朝南坐是,左手的位置正好是东方,所以以左为尊由此产生。古代座位以左手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例如林黛玉进贾府的座次安排:“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这里四张空椅按左一、右一、左二、右二分为四等座位。黛玉远来是客所以被让座在左一的位置,陪客的迎春三姐妹按长幼次序坐了右一左二右二的次序。
从堂屋文化看古代男女长幼尊卑秩序:
古时的堂屋也叫中堂,里面必定是条案、八仙桌居中,左右各一把太师椅,大户人家在左右还会各摆两排椅子和茶几。这给人一种方正森严的感觉,一般只有家里的男性长辈,才能坐在这里议事待客。女性是轻易不能进入中堂的,即便是婆家来相亲的时候女孩也不能坐在椅子上,娘家人会事先给女孩预备一个绣墩,否则是会被人笑话的。后堂是家人聚会的地方,一般都是长辈居中上座,晚辈列坐两旁,当兄长或长辈走进来时,弟妹和晚辈要站起相迎。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就有这样一个镜头:贾政叫宝玉前去,宝玉进屋的时候,原本坐着的探春、惜春和贾环立即站了起来,而迎春因为比宝玉大,就不用站起来。这里体现的就是这个规矩。 饭桌上更不能随便,必须等长辈入坐之后才能就坐进餐;当有客人来吃饭的时候,女人和晚辈是不能上桌的。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无论什么时候,女人都只能在厨房吃饭,永远不能上桌。这么一比就觉得生在现代我们还是很幸福的,不受这些封建残留的条条框框束缚,过年欢聚一堂,都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除了长辈坐主位外,不分彼此其乐融融。而在企业的会议中,为了消除隔阂,体现人人平等,还设立“圆桌会议”。
[资料搜集自网络]
虽说有一些座次习俗属于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遗留,但敬老敬贤,以客为尊等待客之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礼不可废,另外房子的坐向方面坐北朝南比较通风,采光比较好有一定科学根据。
堂礼:
我国古代贵族居住的房屋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坐北朝南,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最尊贵的座位是南面,即坐北朝南 ,以“南向为尊”;而在室内,则以“东向为尊”。 在封建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而座次的尊卑则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如皇帝聚会群臣,最尊贵的皇帝座位是座北向南的。因此,古代常把称帝称王叫作“南面”,而把称臣附属叫作“北面”。作为臣子朝拜君主,面向北方,一般按官位高低从东向西排列,这样,官位高的就排在右面,这也就形成了古代在大多数时候的“以右为上”。“右迁”是升职;“左迁”则为贬值。因此,在堂内座位尊卑顺序依次为:南面(座在北而面朝南)、西面(座在东而面朝西)、东面(座在西而面朝东)、北面(座在南而面朝北)。 以上所说只是座次尊卑最一般的形式,随着时间的变换、地点和目的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变化。
而从玄学方面来讲,“坐北朝南为尊”源自于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五行八卦之说,最早见于《周易》。在我国,建房子是很讲究房屋的朝向的,房屋大都背北正门向南,称为正房,而向东西的称为厢房,正房都是由家里的长辈住,这也体现里中国传统的“孝”。以阴阳分,东、南、左为阳,西、北、右为阴,尊阳。从地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地球自转导致日出日落,而我国处在地球的北半球,所以面朝正南的房子总要比其他面向的房子在一天里获得日照更充足,所以,久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就比较健康。北为阴,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简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人杰。但那时我们的老祖先们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知道,自然解释不了为什么住在面南的房子里的人就比较健康,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五行八卦”之说。按其说法:东方为木,南方属火,西方为金,北方属水,而皇帝是龙的化身,当然要坐在水上去压火,这样才吉利呀!作为九五之尊的天子皇帝,自然也要让天下丞民对他尽忠尽孝,住在面朝南的房子,坐在面朝南的座位上。而《周易·说卦》中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意思是说,在八卦之中,离卦象征光明,当太阳处在正当中的位置时,照耀南方,使万物显明,都可以看到,这是代表南方的卦,所以帝王取法离卦,坐在北方,面对南方接见群臣,听取天下政务,象征面对光明,治理天下。故而《周易·说卦》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古代君王登基之后便向南而坐,位置都是坐北朝南的,称为“南面称王”或“南面称帝”。与“南面”尊位相反,“北面”在古代却是卑位,这首先得从“北”字涵义入手进行解释,“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在甲骨文中,“北”字就是两人背靠背的样子,因此,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北,乖也。二人向背。”古时两军作战,打了败仗而逃跑的一方,总是背对敌人的,所以“北”这个字,就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左传·哀公二年》:“大子救之以戈,郑师北。”这里的“北”,就是“败”或“败逃”,因此古文中谈到打败仗时,常形容胜方“追奔逐北”,如《史记·高祖本纪》:“秦兵强,常乘胜逐北。”秦汉以后,“败北”成为一个双音节的常用词,例如《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后来“败北”除了指军事失败或失利之外,还被引申为在各种竞赛中失败。《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以烹煮刘邦父亲来要挟刘邦退兵,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意思是说:“我和你项羽都是面向北面向楚怀王称臣,曾约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请你分给我一杯羹。”后来“北面”亦有认输、求降、求和的引申义,因为卑幼面向北方拜见尊长,所以拜人为师也称“北面”,这在《汉书·于定国传》中有例为证:“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坐北朝南,顺应天道,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君临天下,九五之尊。土的五行色为黄色,土居中央,象征一统江山。
旧时礼制习俗观念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然而关于左右尊卑则因年代不同,有所变迁。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各代情况不一,考核史籍,情况如下:夏商周时,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兵事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尊左。汉代尊右。六朝朝官尊,燕饮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庆活动中,以左为贵,在凶伤吊唁中,以右为尊。《逸周书.武顺》:“天道尚 左,日月西移。”《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史记.陈丞相世家》:“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每。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汉书.周昌传》:“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宋戴埴《鼠璞》:“汉以右为尊。谓贬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居高位为右职。”又,唐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按,唐代字位应以左为尊,此题中“左迁”指贬谪,乃用汉代习惯语,是以右为尊。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成新录.左右》:“科场:蒙古、色目人称右榜;汉人、南人称左榜。亦右为上也。” 例如明朝余继登在《典故纪闻》卷一中记载:“国初习元旧,俱尚右,至正元年十月,太祖令百官礼仪俱尚左,改右相国为左相国,余官如之。”这就是说,元朝时官职以右为上,明朝建立后则以左为上。元之前的唐宋也是以左为上。如唐太宗的两位名相合称“房谋杜断”,房玄龄在前而杜如晦在后,房玄龄之尚书左仆射显然尊于杜如晦之尚书右仆射;南宋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其地位也次于当时担任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的吴坚。至于在军队中,一般都是以左为上的。
统计下大概是这样的:
夏、商、周、晋(包括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文官尊左,武将尊右。
秦、唐、宋、明:尊左。
汉、元、清(包括三国时期):尊右。
室礼:
据《仪礼》记载室内礼节性的座次,最尊的座位是:在西墙前铺席,坐在席上面向东,即所谓东向坐(座在西面而面朝东);其次是南向坐(座在北面而朝南);再其次是北向坐(座在南而朝北);最卑的位置是西向坐(座在东面而朝西)。清代学者凌廷堪在他的礼学名著《礼经释例》就更为确切地提出“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的说法。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在他的名著《日知录》里通过不少史料,归纳出这么一个结论:“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由此可以看出,《史迹• 项羽本纪》鸿门宴座次的形式,就属于这种室内礼节活动的形式。项羽在鸿门宴中就是如此安排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入席,古人设宴,对座次安排十分讲究,主人坐什么位子,客人坐什么位子,都有严格规定,乱坐就有喧宾夺主,以下犯上之嫌。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能让叔父坐在低于自己的位置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意思是与今天的侍从差不多。司马迁之所以不惜笔墨一一写出每个人的座次,就是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藐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
在我国古代,教师就有“西席”(或“西宾”)的尊称,也是缘于这种座次尊卑的礼仪。以东向为尊,在史书中有充分的反映。比如《史记• 淮阴侯列传》井陉之战,韩信俘虏广武君李左车,请他东向坐,韩信对面施礼救。《史记• 武安侯列传》田蚣“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向,自坐东向”,田蚣以为自己是丞相,不可因为哥哥在场而申私敬,免得屈辱了丞相之尊。《史记• 周勃世家》周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自居东向的座位,很不客气地跟儒生们谈话。《汉书• 王陵传》项羽取王陵母置军中,王陵的使者来,项羽让王陵的母亲东向而坐,打算用对王母的这种礼遇来招降王陵。
车礼: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说:“古代车骑以左为尊位”。古人外出乘车,车上座次也有尊卑之分的。车上座位以左为尊。为了迎接尊贵的客人,便让车上左边位子空着,即“所谓“虚左以待”。虚左,就是空出左边尊位,以示尊敬。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有一人处车之右,以备倾侧。《史记》在《魏公子列传》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节中,先记“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后文又说侯生“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此处的“虚左”则表现了公子的仁而下士。中学课本《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配有插图,此插图有三处严重失真:车错、马错、座次错。课文明确写着:“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从插图上看,实际是“虚后”。正确的座次排列,应该是信陵君和侯生同在车厢前部,侯生居左。
左右礼: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阶有高低,座次分贵贱。近现代尚“左”,虽不成文,却也约定俗成。如“男左女右”渗透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古代崇“右”,也有例外的情况。古代崇“右”,以右为上,为贵,为高的例子常见。比如《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 两例中的“右”均要释为“上”。又如《〈指南录〉后序》“予出右丞相兼枢密史”,《海瑞传》“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等。 “室中以东向为尊”“东向”即“坐西面东”,古代地理上“西边”即“右”,这恰恰印证了古时候崇“右”,以“右”为尊。而《红楼梦》内,座次就是左尊右卑了。古人认为面南而坐最吉祥,而以日出之方向为最尊贵,人朝南坐是,左手的位置正好是东方,所以以左为尊由此产生。古代座位以左手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例如林黛玉进贾府的座次安排:“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这里四张空椅按左一、右一、左二、右二分为四等座位。黛玉远来是客所以被让座在左一的位置,陪客的迎春三姐妹按长幼次序坐了右一左二右二的次序。
从堂屋文化看古代男女长幼尊卑秩序:
古时的堂屋也叫中堂,里面必定是条案、八仙桌居中,左右各一把太师椅,大户人家在左右还会各摆两排椅子和茶几。这给人一种方正森严的感觉,一般只有家里的男性长辈,才能坐在这里议事待客。女性是轻易不能进入中堂的,即便是婆家来相亲的时候女孩也不能坐在椅子上,娘家人会事先给女孩预备一个绣墩,否则是会被人笑话的。后堂是家人聚会的地方,一般都是长辈居中上座,晚辈列坐两旁,当兄长或长辈走进来时,弟妹和晚辈要站起相迎。87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就有这样一个镜头:贾政叫宝玉前去,宝玉进屋的时候,原本坐着的探春、惜春和贾环立即站了起来,而迎春因为比宝玉大,就不用站起来。这里体现的就是这个规矩。 饭桌上更不能随便,必须等长辈入坐之后才能就坐进餐;当有客人来吃饭的时候,女人和晚辈是不能上桌的。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无论什么时候,女人都只能在厨房吃饭,永远不能上桌。这么一比就觉得生在现代我们还是很幸福的,不受这些封建残留的条条框框束缚,过年欢聚一堂,都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除了长辈坐主位外,不分彼此其乐融融。而在企业的会议中,为了消除隔阂,体现人人平等,还设立“圆桌会议”。
[资料搜集自网络]
虽说有一些座次习俗属于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遗留,但敬老敬贤,以客为尊等待客之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礼不可废,另外房子的坐向方面坐北朝南比较通风,采光比较好有一定科学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