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胡广与解缙应该算是名人,尤其是解缙号称“大明奇才”。他们二位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可谓同庚、同乡、同学、同僚、儿女亲家,演绎了许许多多是是非非的故事,至今为故乡人津津乐道。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639年),素有“人文渊源之地、文章节义之邦”之称的吉水县,恩江两岸先后曾有两个婴儿诞生,犹如两颗冉冉东升的“文曲星”,为庐陵大地争光添彩。
恩江与赣江交汇的东岸是古老的吉水县城,太平山下,鉴湖侧畔有一家破落的“书香门第”,男主人解开曾是元末进士,二魁胄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政知事不拜。后兵荒马乱,回乡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明初曾授以官,他又不授,家道中落,生活拮据,兼业作豆腐卖贴补家用开销。女主人姓高,名妙莹,字淑婉,也出身于书香门第,贤良淑慧,从小博览群书,不仅自经史、传记、天文、地理、医学之书,皆能论析,而且善小楷,晓音律,是解缙的启蒙老师。解缙出生于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家庭里,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更兼颖悟过人,出口成章,应口成对,素有“神童”之称。
恩江西岸再沿着赣江东岸往上行十公里,有个山清水秀、树木葱郁的村庄———胡家边。是年,胡家边“长林书屋”诞生了一位小主人,姓胡名广,字光大。
胡广的故里胡家边村可谓风水宝地,地处吉水与吉州交界点,面临清澈逶迤的赣江,前面有孤兀青翠的螺子山,文风深厚的白鹭洲;背靠天玉名山,后面有铜壶滴漏瀑布,佛教圣地青原山净居寺。正如胡广与解缙后来的好友,同僚杨士奇(今泰和县人)到访赞语:“前有金螺、白鹭之胜,后有青原、石垅之奇,芙蓉、天狱诸峰,截然相望于左右,实江南胜处。”胡广也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实乃南宋名臣胡铨之后裔。胡广的高祖胡敬之系胡铨七世孙,仕南宋末修职朗,率家族由庐陵芗城(今青原区值夏镇)迁居吉水县大洲上(今青原区天玉镇胡家边村)开基兴业。胡广的曾祖父胡弥高、祖父胡鼎享,父亲胡寿昌皆业儒,以德行称乡里。胡寿昌在明初洪武年间,列文学之选,被任命为御史,出任广西按察佥事,后改任彭州知府,官终延平府知府。他为官清廉,风纪秉正,爱国恤民,深得黎民百姓称颂。胡广从小长相端庄,生性聪慧,好学上进。
胡广与解缙同年(1639年)出生于吉水县恩江两畔,同出身于书香门第,可谓同庚、同乡、同出身,初见二人的缘分。
解缙的“学前教育”得益于慈母高妙莹。高氏是位才女,更是贤妻良母,一面体谅丈夫在外教馆辛苦,操持家务,作豆腐卖贴补家用;一面做女红,兼做解缙启蒙老师,督促小儿识字读书,对课吟诗。解缙稍长,拜师于街坊邻居,解开的好友徐泰先生。徐先生是吉水县平湖村徐家人(今青原区天玉镇平湖村)是个举人。他欣赏解缙的正直品格和敏锐才华,将小女素娇许配给他,成为解缙的泰山老岳父,这是后话。后来,解缙直接受教于父亲解开,并与胡广同学。原来,胡广八岁丧父,由他的叔祖父胡子贞调教,少长,胡广师从鸿儒黄仲器,后慕解开的才学和名气,又有远房姑表老亲的关系,拜教于解开老先生,与解缙有了直接的交集,同窗切磋,友情日深。
解开老先生才学渊博,可惜一生不甚得志,年长后辞官不授,专心致志办学,硕果累累,甚可了得!
洪武廿年(1387年),小儿解缙参加洪都乡试,名列榜首,一举成了江西解元。
洪武廿一年(1388年),金陵会试,解开的两个儿子解纶、解缙及女婿黄金华三人同科考取进士。江西吉水“一门三进士”的消息轰动了南京城,传遍了大江南北,实在太厉害了,解开老先生教育真是有方!
好戏还在后头。历时十一年后,明建文一年(1399年),解开先生曾经的学生胡广在乡试中荣获第二名。翌年,他参加京城会试夺得了第八名。殿试对策以“亲蕃陆梁,人心摇动”等语攫取帝心,甚合帝意,建文帝遂亲擢其为第一名。胡广高中状元,走出了故里。
解缙与胡广两位同学先后科考进士。胡广高中状元,解缙本来也是状元人选。据说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文笔犀利,主考官本来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但其他考官认为解缙文章的言论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将解缙名次往后排列,屈居第七名。解缙虽然与状元擦肩而过,但丝毫遮掩不住他的才华和名气。
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事变”燕王朱棣兵临金陵城下,惠帝朱允炆玩失踪,同朝为官的解缙偕胡广附之。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重用了解缙、胡广等一批旧朝名臣。
明朝自胡惟庸案后,废置丞相一职。朱棣组建文渊阁替代丞相参与国家的和战、立储、用人、征调、赋役等军政决策,直接听命于皇上,利于朱棣掌控朝政。文渊阁如此重要,能被朱棣挑选进内阁的人当然非同一般。他们有解缙、胡广、黄淮、杨士奇、金幼孜、胡俨、杨荣,内阁七人解缙首辅。解缙与胡广两位吉水老乡、老庚、老同学再次成为新朝同僚,当然还有泰和县的杨士奇,新干县的金幼孜,可见吉安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稀世罕见。
永乐元年到永乐五年(1403年至1407年),这是解缙为官最辉煌的时期,他担任文渊阁首辅,主持政务,制命典策,总裁《太祖实录》,主编《永乐大典》,筑起中国文化史上一座金字塔,光耀史册,流芳千古。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解缙因“立储之争”遭奸臣谗害被朱皇帝革职。胡广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接替解缙为内阁首辅。胡广心思细密,行事谨慎,多次随成祖朱棣北征或出巡,从其左右,出谋划策,每每建功立业,勒石立碑,帝必命善书的胡广书之,深得朱棣信任。胡广还阻止了成祖封禅意图,并进言停止了在民间追查建文帝旧臣及家眷,平息诸多冤狱,关注百姓疾苦,成为永乐盛世重要缔造者之一。至今,吉水流传“隔河两宰相”指的就是吉水恩江两岸的解缙和胡广。
胡广和解缙同在文渊阁共事。有一次朱棣赐宴他俩。席间,朱棣说:“你们生同里、长同学、仕同官。解缙有个儿子,胡广可把女儿嫁给他。”胡广回答:“我妻刚刚怀孕,尚不知男女。”朱棣说:“一定是个女儿。”后来胡妻果然生了个女儿,应了朱皇帝的“金口玉言”。朱皇帝指腹为媒,解缙与胡广成了儿女亲家。
据传,解缙被革职后,胡广悔婚,其女宁死不悔,最终与解祯亮完婚。此事遭人非议,实际上胡广一生谨慎,居官缜密,屏绝私情,能“讲政治”,故始终得到成祖信任。胡广从永乐五年(1407年)接替解缙任内阁首辅,历时十一年,直到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朱棣深为之悼惜,赠礼部尚书,谥号“文穆”,成为明朝首位封谥号的文臣。
永乐十三年(1415年)解缙冤死后,直到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下诏赦还所抄家产。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下诏为五十年前屈死的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谥号“文毅”。
胡文穆广公、解文毅缙公,这两位庐陵贤达都为明朝永乐盛世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没有忘记他们,故乡人民为他们备感骄傲和自豪。
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639年),素有“人文渊源之地、文章节义之邦”之称的吉水县,恩江两岸先后曾有两个婴儿诞生,犹如两颗冉冉东升的“文曲星”,为庐陵大地争光添彩。
恩江与赣江交汇的东岸是古老的吉水县城,太平山下,鉴湖侧畔有一家破落的“书香门第”,男主人解开曾是元末进士,二魁胄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政知事不拜。后兵荒马乱,回乡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明初曾授以官,他又不授,家道中落,生活拮据,兼业作豆腐卖贴补家用开销。女主人姓高,名妙莹,字淑婉,也出身于书香门第,贤良淑慧,从小博览群书,不仅自经史、传记、天文、地理、医学之书,皆能论析,而且善小楷,晓音律,是解缙的启蒙老师。解缙出生于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家庭里,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更兼颖悟过人,出口成章,应口成对,素有“神童”之称。
恩江西岸再沿着赣江东岸往上行十公里,有个山清水秀、树木葱郁的村庄———胡家边。是年,胡家边“长林书屋”诞生了一位小主人,姓胡名广,字光大。
胡广的故里胡家边村可谓风水宝地,地处吉水与吉州交界点,面临清澈逶迤的赣江,前面有孤兀青翠的螺子山,文风深厚的白鹭洲;背靠天玉名山,后面有铜壶滴漏瀑布,佛教圣地青原山净居寺。正如胡广与解缙后来的好友,同僚杨士奇(今泰和县人)到访赞语:“前有金螺、白鹭之胜,后有青原、石垅之奇,芙蓉、天狱诸峰,截然相望于左右,实江南胜处。”胡广也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实乃南宋名臣胡铨之后裔。胡广的高祖胡敬之系胡铨七世孙,仕南宋末修职朗,率家族由庐陵芗城(今青原区值夏镇)迁居吉水县大洲上(今青原区天玉镇胡家边村)开基兴业。胡广的曾祖父胡弥高、祖父胡鼎享,父亲胡寿昌皆业儒,以德行称乡里。胡寿昌在明初洪武年间,列文学之选,被任命为御史,出任广西按察佥事,后改任彭州知府,官终延平府知府。他为官清廉,风纪秉正,爱国恤民,深得黎民百姓称颂。胡广从小长相端庄,生性聪慧,好学上进。
胡广与解缙同年(1639年)出生于吉水县恩江两畔,同出身于书香门第,可谓同庚、同乡、同出身,初见二人的缘分。
解缙的“学前教育”得益于慈母高妙莹。高氏是位才女,更是贤妻良母,一面体谅丈夫在外教馆辛苦,操持家务,作豆腐卖贴补家用;一面做女红,兼做解缙启蒙老师,督促小儿识字读书,对课吟诗。解缙稍长,拜师于街坊邻居,解开的好友徐泰先生。徐先生是吉水县平湖村徐家人(今青原区天玉镇平湖村)是个举人。他欣赏解缙的正直品格和敏锐才华,将小女素娇许配给他,成为解缙的泰山老岳父,这是后话。后来,解缙直接受教于父亲解开,并与胡广同学。原来,胡广八岁丧父,由他的叔祖父胡子贞调教,少长,胡广师从鸿儒黄仲器,后慕解开的才学和名气,又有远房姑表老亲的关系,拜教于解开老先生,与解缙有了直接的交集,同窗切磋,友情日深。
解开老先生才学渊博,可惜一生不甚得志,年长后辞官不授,专心致志办学,硕果累累,甚可了得!
洪武廿年(1387年),小儿解缙参加洪都乡试,名列榜首,一举成了江西解元。
洪武廿一年(1388年),金陵会试,解开的两个儿子解纶、解缙及女婿黄金华三人同科考取进士。江西吉水“一门三进士”的消息轰动了南京城,传遍了大江南北,实在太厉害了,解开老先生教育真是有方!
好戏还在后头。历时十一年后,明建文一年(1399年),解开先生曾经的学生胡广在乡试中荣获第二名。翌年,他参加京城会试夺得了第八名。殿试对策以“亲蕃陆梁,人心摇动”等语攫取帝心,甚合帝意,建文帝遂亲擢其为第一名。胡广高中状元,走出了故里。
解缙与胡广两位同学先后科考进士。胡广高中状元,解缙本来也是状元人选。据说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文笔犀利,主考官本来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但其他考官认为解缙文章的言论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将解缙名次往后排列,屈居第七名。解缙虽然与状元擦肩而过,但丝毫遮掩不住他的才华和名气。
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事变”燕王朱棣兵临金陵城下,惠帝朱允炆玩失踪,同朝为官的解缙偕胡广附之。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重用了解缙、胡广等一批旧朝名臣。
明朝自胡惟庸案后,废置丞相一职。朱棣组建文渊阁替代丞相参与国家的和战、立储、用人、征调、赋役等军政决策,直接听命于皇上,利于朱棣掌控朝政。文渊阁如此重要,能被朱棣挑选进内阁的人当然非同一般。他们有解缙、胡广、黄淮、杨士奇、金幼孜、胡俨、杨荣,内阁七人解缙首辅。解缙与胡广两位吉水老乡、老庚、老同学再次成为新朝同僚,当然还有泰和县的杨士奇,新干县的金幼孜,可见吉安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稀世罕见。
永乐元年到永乐五年(1403年至1407年),这是解缙为官最辉煌的时期,他担任文渊阁首辅,主持政务,制命典策,总裁《太祖实录》,主编《永乐大典》,筑起中国文化史上一座金字塔,光耀史册,流芳千古。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解缙因“立储之争”遭奸臣谗害被朱皇帝革职。胡广进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接替解缙为内阁首辅。胡广心思细密,行事谨慎,多次随成祖朱棣北征或出巡,从其左右,出谋划策,每每建功立业,勒石立碑,帝必命善书的胡广书之,深得朱棣信任。胡广还阻止了成祖封禅意图,并进言停止了在民间追查建文帝旧臣及家眷,平息诸多冤狱,关注百姓疾苦,成为永乐盛世重要缔造者之一。至今,吉水流传“隔河两宰相”指的就是吉水恩江两岸的解缙和胡广。
胡广和解缙同在文渊阁共事。有一次朱棣赐宴他俩。席间,朱棣说:“你们生同里、长同学、仕同官。解缙有个儿子,胡广可把女儿嫁给他。”胡广回答:“我妻刚刚怀孕,尚不知男女。”朱棣说:“一定是个女儿。”后来胡妻果然生了个女儿,应了朱皇帝的“金口玉言”。朱皇帝指腹为媒,解缙与胡广成了儿女亲家。
据传,解缙被革职后,胡广悔婚,其女宁死不悔,最终与解祯亮完婚。此事遭人非议,实际上胡广一生谨慎,居官缜密,屏绝私情,能“讲政治”,故始终得到成祖信任。胡广从永乐五年(1407年)接替解缙任内阁首辅,历时十一年,直到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朱棣深为之悼惜,赠礼部尚书,谥号“文穆”,成为明朝首位封谥号的文臣。
永乐十三年(1415年)解缙冤死后,直到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下诏赦还所抄家产。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下诏为五十年前屈死的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谥号“文毅”。
胡文穆广公、解文毅缙公,这两位庐陵贤达都为明朝永乐盛世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史没有忘记他们,故乡人民为他们备感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