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的主角是采莲少女,但作者用的是侧面描写,以荷叶、罗裙、荷花、脸庞以及歌声多方面衬托少女的美丽。此诗读来自然,既写莲花也写采莲女,两者在作者的笔下都十分动人美丽。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两句作者写出了采莲女的罗裙跟荷叶一样缘,采莲女的脸庞跟荷花一样的红润美丽。作者勾勒出了荷花的初绽放也写出了姑娘家的色彩。这两句用的比喻的手法,彷若看到采莲女站在荷池中间,那罗裙跟荷叶融为一体,都是缘意盎然,已然分不清到底是荷叶还是罗裙了。再加上芙蓉花开的美景,更衬得姑娘家貌似荷花,人花难辨,很具体巧妙的写出了一副人花皆美的情景。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紧承着首两句,更进一步描写出人花一体难以分辨的情景。乱入池中看似一片混乱让人看不清到底是景还是人,可也更加进一步表明人花太过相似,所以远远看不清楚,只有身入其中才能分辨。而这时听到了歌声,才恍然原来是有人在池里采莲。从视觉到听觉,作者依然没有直面描写采莲女。然而通过服饰通过歌声,可以想象出少女的活泼少女的鲜艳,就跟满池的荷花一样让人着迷,让人喜欢。 这首诗人花一体,又留有余韵,没有见到姑娘们的真面貌,却又让人感受到姑娘们跟荷花一样美。前两句客观写景写人,后两句主观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这首诗扑面而来感受到了夏日的满池荷花盛放,以及作者想突出采莲女的风貌必是不输荷花,人花同美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