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碑文慨叹了她的一生——“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那么,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样一位“香香公主”或是“香妃”呢?
十多年前,随着《还珠格格》、《风流才子纪晓岚》、《乾隆与香妃》等影视剧的热播,体有异香、受尽恩宠的“香妃”形象再次流传,但这些影视剧里都没有陈家洛,更不要说香妃为给他报信而自尽了。
文学影视版本的“香妃”,为了引人入胜,或许都离真相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到底哪个是离真相距离最近的呢?
就让我们先从香妃的“死”来着手。
1914年,故宫古物陈列所从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调来一批文物搞展览,其中有一幅年轻女子的戎装像。
彩色版“香妃戎装像”
该画像的文字说明如下: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两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即今之新华门)居之。楼外建回营,毳幕韦鞴,具如西域式武英殿浴德堂浴室穹隆顶,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传亦为香妃沐浴之所。盖帝欲藉种种以取悦其意,而稍杀其思乡之念也。讵妃虽被殊眷,终不释然,尝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效儿女汶汶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闻者大惊。但帝虽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数年。皇太后微有所闻,屡戒帝弗往,不听。会帝宿斋宫,急召妃入,赐缢死。……
这是最接近金庸先生《书剑恩仇录》版本的原型了,所不同的是,其身份是“回部王妃”(据传是叛乱者回部酋长霍集占王妃),霍集占被清廷诛杀后,将军兆惠将香妃生擒送与乾隆,但香妃心怀“国破家亡,死志久决”之志,始终不从乾隆,其结局是被皇太后赐死,这个民间传说也是所有“被赐死”说法的源头。
但是历史上乾隆并没有一位妃子号“香妃”,倒是有且仅有一位妃子来自新疆回部——容妃,且史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香妃就是容妃,“二人”都来自新疆,都是维吾尔族,都信奉伊斯兰教,最后的封号都是妃,“二人”的父亲、哥哥、五叔、六叔是相同的。
不过,香妃那赖以闻名的“天生身有异香”,在容妃的有关史料上并无记载。人真的可以“不假熏沐”就“体有异香”吗?我们知道,根据人的生理特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气味,有的浓有的淡;再者,在“花草浴”或“奶浴”后,或是佩戴香囊甚至搽抹一些具有特殊香气的高级脂粉后,身体自然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来。那么香妃的香是源于哪一种呢?而且容妃是否也有这种体香?已无从推论。
如果说香妃就是容妃的话,但皇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香妃(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比皇太后晚死11年,所以她不可能是被皇太后赐死的。
再回到这幅没有款识的画像上。1928年,杨令女士再一次在奉天故宫博物馆中展出了她在北京摹绘的香妃戎装像,据载,当时6天中观众达十几万人,香妃之名更为远播。
但曾经在故宫古物陈列所工作过的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那时,我和几个同事根据民国政府内务部一位官员说的‘这大概就是香妃’,并考虑到当时社会经济效益商定的,是没有查史料的,是错误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应该纠正的。”原故宫博物院资深专家朱家溍先生特地写了一篇《“香妃戎装像”定名的由来》一文,进一步否定了这幅画是香妃像。
画像被否定,文字资料也被推翻,以讹传讹只不过是为了“社会经济效益”,却给后世考证造成了混乱。
相较之下,我们宁愿更倾向于香妃(容妃)的另一种死法——自然病死,依据是《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
容妃旗装像
在新疆南部、帕米尔高原脚下有一座古城叫喀什,叶尔羌河自城南绕过,流向南疆盆地,造就了一片广阔的绿洲,这里土地肥沃、水丰草茂,是著名的瓜果米粮之乡。
一位名叫伊帕尔罕的小姑娘,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出生在叶尔羌河畔一个和卓(新疆伊斯兰教封建上层人物)家族,其父阿里和卓为回部台吉(贵族首领),名叫和札赉,哥哥名叫图尔都。长大嫁人后的小姑娘被称为和卓氏,也即霍卓氏。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新疆阿睦尔撒纳的叛乱,解救了墨特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大小和卓)。可是这两个人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以怨报德,聚众叛乱,反对朝廷。伊帕尔罕一家反对叛乱,拥护朝廷,不顺从大小和卓,被迫离乡背井,全家从天山以南的叶尔羌迁移到天山北侧的伊犁居住。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再次派兵平叛。定边将军兆惠进军叶尔羌,结果被叛军围困。这时,伊帕尔罕的叔叔额色尹、哥哥图尔都率骑兵攻打叛军老巢喀什,兆惠趁机反攻,里应外合,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秋,平了叛乱。乾隆帝龙颜大悦,相继召额色尹、图尔都及其家属进京居住,封官晋爵、宴请赏赐。
伊帕尔罕也随哥哥来到了北京。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表示对朝廷的忠心,1760年初,额色尹和图尔都决定将美丽聪明的伊帕尔罕送进皇宫,服侍50岁的皇上。
可能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时候的伊帕尔罕,也已经27岁了。
清宫选秀通常在13到17岁,27岁应属高龄黄花,究竟伊帕尔罕为何如此之晚而未嫁?不得而知。民间也有传说她本是有夫之妇,以其美貌和家族背景,这个年龄还未出阁,确实不太可能。
总之,27岁的伊帕尔罕已不是个羞涩腼腆的小姑娘,她浑身散发着成熟韵味,举止优雅、落落大方,乾隆帝对其倾心在所难免。何况,抛却传说中的种种美貌吸引,她仍如同汉代的王昭君、唐代的文成公主一样,肩负着搞好民族关系的重任,显然,这是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联姻。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初四日,27岁的伊帕尔罕被封为“和贵人”,皇帝赏给了她大量衣物和银两。这个名号“和”字是否取“和亲”之意?不得而知。
我们能知道的是,贵人在清朝后妃的八个等级中,属于第六个等级,其前有皇后(编制1名)、皇贵妃(编制1名)、贵妃(编制2名)、妃(编制4名)、嫔(编制6名),其后有常在和答应(编制不限)。直接跳过常在和答应两级,表明了乾隆对政治联姻的重视,也表明了皇帝对这位来自新疆维吾尔族女子的喜爱。
三年后,皇太后降旨,册封和贵人为容嫔;五年后,容嫔又晋升为容妃,这一年,她35岁,进宫仅8年,地位可谓是直线上升。
那么这位容妃缘何受宠呢?据说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乾隆帝为巩固王朝统治。
清朝的民族政策有一条就是笼络各族上层支持朝廷,容妃入宫无疑就是一桩政治联姻,乾隆帝宠爱容妃,也是搞好民族关系的手段之一。乾隆在位六十年,一生最爱的孝贤皇后已于1748年去世,此时再有宠妃也不足为奇。
二是容妃自身的美丽端庄、能文能武。
事物总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且内因起决定性作用。这位容妃的美丽自不必多说,且“端谨持躬”——端庄高贵、落落大方,堪为后宫典范,这也是她受宠的重要原因。
据说和贵人入宫时带来了祥瑞——从南方移栽到宫内的荔枝树,竟破天荒结出了200多颗荔枝,这很得皇上的青睐,也很受皇太后的喜爱——正应了那句话:爱或宠爱,都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但宫斗剧永不止息,和贵人的受宠,遭到了皇后和嫔妃们的妒忌,在后宫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面对明熗暗箭,这位和贵人心怀坦荡,以大智大勇,从容应对,无愧为后宫的典范。乾隆饱含感情地为她赐名号“容”,褒扬其心胸博大,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因她“容貌过人”而被赐名号“容”,究竟真相如何呢?
在其被封为容妃的册文曰:“尔容嫔霍卓氏,端谨持躬,柔嘉表则,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于慈闱,供内职以无违,夙协箴规于女史,兹奉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容妃……”从这篇受封的册文来看,褒扬其心胸博大为“容”的可能性应更大一些。
而且同《书剑恩仇录》香香公主截然相反的是,容妃在西北草原长大,自小习武,精于马术,不仅如此,容妃还会满、蒙、汉、维四种语言,沟通没有障碍,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大美人,带其同游也是倍有面子的吧?
关于其受宠的历史记载,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乾隆帝很尊重她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容妃进宫以后,她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特殊关照。
她在宫中被允许穿著本民族的服装,在封妃前夕,乾隆还特意命人为她制作了全部妃子冠服,如天鹅绒朝冠、染貂朝冠、吉服袍褂及项圈、耳附等民族服装饰物。为照顾容妃的饮食,乾隆帝专门为她配备了一名回族厨师。
在清宫档案《赏赐底簿》中还可以得知,乾隆赏赐众妃嫔的时候,也特意照顾容妃,赐给她的“御膳”,都是一些新疆出产的哈密瓜、葡萄,以及伊斯兰教徒们经常食用的羊肉、鸡、鸭和素菜等菜肴。
不过这其中有一则相传甚广的“宝月楼”的故事却实在让人存疑。《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中关于宝月楼建造的原因是这样写的:(宝月楼)是乾隆帝为讨香妃的欢心所建。香妃,回族和卓氏女,为乾隆宠妃。她深居宫禁,思念故乡。乾隆得知,下令将新疆回民迁来一部,在长安街以西建房而居……俗称回民营。每当香妃思念故土,她便登楼相望云云。
我们前面说过,她是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入宫受封,而宝月楼却建于乾隆二十三年,若说是为她而建,只能说乾隆除了有做足60年皇帝的福气外,还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不过可以相信的是,容妃一直坚持遵守伊斯兰教的习俗,在圆明园居住时,曾在园中的方外观做礼拜,乾隆帝特意为她在方外观大理石墙上镌刻了《古兰经》文。在容妃病逝之后,其位于河北清东陵的裕妃园寝内的棺木上也刻有《古兰经》的经文。
二是乾隆帝对她的家族也很照顾。
爱屋及乌,这在历史上是有众多先例的。
远的如杨玉环,《长恨歌》中有词云“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唐玄宗宠爱杨贵妃,顺带连她的族兄杨国忠也飞黄腾达,升任宰相,身兼40余职。
近的如乾隆帝的孝贤皇后,乾隆一登基,就将孝贤皇后所生的二皇子永琏密立为太子,一改清朝一贯能者居之的做法,可惜永琏不到10岁就去世了。之后太子之位空悬8年,直到孝贤皇后又生下七皇子永琮,乾隆才第二次确立皇位继承人,可惜永琮也早夭过世。
对一个皇帝而言,大恩宠有限,但类似的小恩小宠并不困难,当然也会用在其他女子身上。
霍卓氏被封为和贵人这年(1760年),其兄图尔都被封为一等台吉;同年四月八日,乾隆帝将宫中女子巴朗赐给图尔都为妻。
霍卓氏被晋为容嫔的第二年(1764年),图尔都晋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天,高宗第四次南巡,皇太后、皇后、容妃及图尔都等人随驾同行,兄妹俩第一次饱览了祖国内地的壮美山河,大开了眼界。
三是容妃在乾隆宫中的地位很高。
容妃深得皇帝宠爱,前面说过她曾随乾隆南巡江浙,除此外还东巡到泰山曲阜,还到过盛京(今沈阳)去拜谒清朝祖陵。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乌喇那拉氏皇后亡故,乾隆声称不再立后;乾隆四十年(1775年),令懿皇贵妃去世,因此,到这个时候,容妃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圆明园设宴会餐,容妃已入主了西边头桌(左尊右卑,西宴桌为右)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乾清宫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东边坐桌的第二位。这时,容妃已48岁,到了她地位与殊荣的顶峰。
在清宫档案《赏赐底簿》的记录中,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四日,皇帝赏给了容妃10个春橘,这是迄今所查到的最后一次赏赐。5天以后,即四月十九日,容妃在圆明园溘然长逝,享年55岁,终身未能生育儿女。
也许她到离世前都根本不曾料到,自己竟会成为历代妃嫔中最具神秘感的的人物之一,其名字、画像、墓地、婚姻等都会成为千古谈资。
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参考文章:
于善浦|《“香妃戎装像”种种》
沙河小子|《历史上的香妃是否真的体有异香》
野冰|《揭秘:香妃到底长什么样儿》
空山微雨|《历史上乾隆最爱的女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