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交礼俗中相见时行跪拜礼是使用年代最长,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使用层面最广的基本礼仪。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皇帝废除这种礼俗,跪拜礼一直在社交活动中广泛流行。今天在对偶像、亡灵的礼拜和个别地区拜寿、贺年活动中跪拜礼仍旧残留着。古人习惯于席地而坐,姿势是两腿盘膝,臀部靠脚后跟。以两膝拄地则为跪,跪而俯伏向下行礼则为跪拜。《周礼·春官·大祝》把跪拜礼分为九种,合称“九拜”,分别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1、稽首。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见面礼节。据文献记载舜时就有这一礼节,如《尚书舜典》记载:“禹拜稽首。”郑玄注释《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稽首,拜头至地也。”贾公彦疏:稽首“,头至地多时,……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按照这一说法,稽首就是在跪拜时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儿的礼节形式。是下对上见面时表示毕恭毕敬的大礼。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地、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形式。旧时给尊长者写信,在开头时常用“某某稽首”的字样即源于此。
2、顿首。顿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头触地后立即抬起而不在地面停留。后来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向您问好”、“致敬”等等。例如唐朝柳宗元所写《献平准夷雅表》:“臣宗元诚恐诚惧,顿首顿首。”
3、空首。空首是古代上答下的礼节形式,也称为“拜手”。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贾公彦疏:“空首者,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是为空首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即身体呈跪姿,两手拱到地,然后俯下头至手而不接触地面。所谓“空”就是两手拱合,俯头至手和心持平,头在空中而不叩头到地面,是尊长者对“稽首”的答礼。上古时代在行“稽首”、“顿首”礼时也先行“空首”礼,如《尚书益稷》记载:“皋陶拜手稽首。”自隋唐凳椅普及后,人们不再“席地而坐”,“空首”演变为躬身示礼的形式。
以上三种礼节均属“吉事之拜”。以下“振动”、“吉拜”、“凶拜”为“凶事之拜”。
4、振动。振动是丧礼相见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节。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动,读为董,书亦或为董。振董,以两手相击也。……振动,战栗变动之拜。”这种礼节的形式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不已,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的感情。
5、吉拜。古代有守丧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行“吉拜”礼。郑玄注:“吉拜,拜而后稽颡。”就是说先“空首”拜,然后“顿首”拜。
6、凶拜。凶拜是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郑玄注:“凶拜,稽颡而后拜,谓三年服者。”《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 这一礼节形式是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以此礼答拜宾客,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
7、奇拜。奇为单数,“奇拜”即拜一次。
8、褒拜。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褒拜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
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体现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
9、肃拜。肃拜是表示恭敬的见面礼节。《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敢肃使者。”西晋时的杜预注:“肃,手至地,若今撎。”《说文手部》:“撎,举手(首)下手也。”清代段玉裁注:“凡不跪不为拜,跪而举其首,惟下其手,是曰肃拜。汉人曰撎。”由此可见,肃拜的礼节形式为身体呈跪姿,以手触地,抬头。古人在书信中常用“肃启”、“谨肃”等词就是从“肃拜”引申而来表示恭敬的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九拜”的礼节形式现在在日常交往中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一种曾经有过的传统礼俗,仍旧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可以从有些人对神灵偶像的跪拜,祭祀礼俗中的跪拜,从还在使用的表示尊敬的语词,例如拜寿、拜年等看到“九拜”的影子
1、稽首。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见面礼节。据文献记载舜时就有这一礼节,如《尚书舜典》记载:“禹拜稽首。”郑玄注释《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稽首,拜头至地也。”贾公彦疏:稽首“,头至地多时,……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按照这一说法,稽首就是在跪拜时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儿的礼节形式。是下对上见面时表示毕恭毕敬的大礼。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地、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形式。旧时给尊长者写信,在开头时常用“某某稽首”的字样即源于此。
2、顿首。顿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头触地后立即抬起而不在地面停留。后来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向您问好”、“致敬”等等。例如唐朝柳宗元所写《献平准夷雅表》:“臣宗元诚恐诚惧,顿首顿首。”
3、空首。空首是古代上答下的礼节形式,也称为“拜手”。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贾公彦疏:“空首者,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是为空首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即身体呈跪姿,两手拱到地,然后俯下头至手而不接触地面。所谓“空”就是两手拱合,俯头至手和心持平,头在空中而不叩头到地面,是尊长者对“稽首”的答礼。上古时代在行“稽首”、“顿首”礼时也先行“空首”礼,如《尚书益稷》记载:“皋陶拜手稽首。”自隋唐凳椅普及后,人们不再“席地而坐”,“空首”演变为躬身示礼的形式。
以上三种礼节均属“吉事之拜”。以下“振动”、“吉拜”、“凶拜”为“凶事之拜”。
4、振动。振动是丧礼相见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节。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动,读为董,书亦或为董。振董,以两手相击也。……振动,战栗变动之拜。”这种礼节的形式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不已,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的感情。
5、吉拜。古代有守丧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行“吉拜”礼。郑玄注:“吉拜,拜而后稽颡。”就是说先“空首”拜,然后“顿首”拜。
6、凶拜。凶拜是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郑玄注:“凶拜,稽颡而后拜,谓三年服者。”《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 这一礼节形式是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以此礼答拜宾客,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
7、奇拜。奇为单数,“奇拜”即拜一次。
8、褒拜。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褒拜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
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体现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
9、肃拜。肃拜是表示恭敬的见面礼节。《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敢肃使者。”西晋时的杜预注:“肃,手至地,若今撎。”《说文手部》:“撎,举手(首)下手也。”清代段玉裁注:“凡不跪不为拜,跪而举其首,惟下其手,是曰肃拜。汉人曰撎。”由此可见,肃拜的礼节形式为身体呈跪姿,以手触地,抬头。古人在书信中常用“肃启”、“谨肃”等词就是从“肃拜”引申而来表示恭敬的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九拜”的礼节形式现在在日常交往中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一种曾经有过的传统礼俗,仍旧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可以从有些人对神灵偶像的跪拜,祭祀礼俗中的跪拜,从还在使用的表示尊敬的语词,例如拜寿、拜年等看到“九拜”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