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历史有特别的爱好,但从没系统的受过古文学习,连皮毛都不算,最近看新闻说海昏侯墓出土了汉代上流社会玩的棋局攻略,现在已经失传,再次让我对海昏侯产生了兴趣并想写篇小文,现在开始回看辛德勇先生的书《海昏侯刘贺》书作为参考,在寻找些资料。
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2011年4月15日至2015年10月31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南昌市、海昏候出土的文物新建区文博单位组成的考古队,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解剖了以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的墓园,发掘了墓园内的祔葬墓和车马坑,以及祠堂、寝殿、厢房等建筑基址和道路、排水系统,出土了金器、青铜器等珍贵文物1万余件。考古人员还对周边紫金城址、贵族和平民墓地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城址和墓地分布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掌握。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掘所揭示的以西汉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规模宏大的侯墓本体,覆斗状封土、甲字形墓穴、回字形椁室以及回廊形藏閤内清晰的功能区划,对于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在中国的考古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迄今已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特别是海昏侯墓及其车马坑出土的9千余件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中,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种古代文献2000年后重见天日,是中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出土的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众多的伎乐俑,形象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出土的偶车马特别是两辆偶乐车与实用安车、轺车,为西汉列侯的车舆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释;大量工艺精湛的错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乐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工艺水平。
据《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曲折,刘贺为汉武帝之孙,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后在位仅27天就遭废黜。
据考古专家介绍,地方史料记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史料记载的刘贺墓位置与此次考古发掘的海昏侯墓非常接近。
2016年3月2日上午,考古人员在首都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猜测的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据考古专家介绍,主要通过木椟、金器及一枚印章确认墓主人身份。专家确认,经过五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海昏侯墓所发现的三重证据最终确定墓主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据史料记载,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为汉武帝之孙,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被废后,先贬山东昌邑,再贬江西海昏,一生经历帝、王、侯的跌宕。
证据之一:玉印刻“刘贺”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队员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专家介绍,这是刘贺的私信。在两汉时期,印章是常见随葬品之一,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证据之二:墨书金饼上有字“臣贺”。
在出土的金饼上,考古队员发现了模糊的墨书字迹,并释读出了关键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而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西汉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时给朝廷献上黄金。金饼上的墨书,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酎金制度。
证据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与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细辨认,木牍上“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
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2011年4月15日至2015年10月31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南昌市、海昏候出土的文物新建区文博单位组成的考古队,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解剖了以西汉海昏侯墓为核心的墓园,发掘了墓园内的祔葬墓和车马坑,以及祠堂、寝殿、厢房等建筑基址和道路、排水系统,出土了金器、青铜器等珍贵文物1万余件。考古人员还对周边紫金城址、贵族和平民墓地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城址和墓地分布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掌握。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掘所揭示的以西汉海昏侯和侯夫人墓为中心的祠堂、寝、厢房和墓园墙以及道路和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规模宏大的侯墓本体,覆斗状封土、甲字形墓穴、回字形椁室以及回廊形藏閤内清晰的功能区划,对于复原西汉列侯葬制和园寝制度价值巨大,在中国的考古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迄今已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特别是海昏侯墓及其车马坑出土的9千余件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中,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种古代文献2000年后重见天日,是中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出土的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众多的伎乐俑,形象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出土的偶车马特别是两辆偶乐车与实用安车、轺车,为西汉列侯的车舆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释;大量工艺精湛的错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乐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工艺水平。
据《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为曲折,刘贺为汉武帝之孙,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被权臣霍光扶上帝位后在位仅27天就遭废黜。
据考古专家介绍,地方史料记载,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史料记载的刘贺墓位置与此次考古发掘的海昏侯墓非常接近。
2016年3月2日上午,考古人员在首都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猜测的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据考古专家介绍,主要通过木椟、金器及一枚印章确认墓主人身份。专家确认,经过五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海昏侯墓所发现的三重证据最终确定墓主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据史料记载,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为汉武帝之孙,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被废后,先贬山东昌邑,再贬江西海昏,一生经历帝、王、侯的跌宕。
证据之一:玉印刻“刘贺”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队员开启内棺后发现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的腰部位置,放置着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刘贺”二字。专家介绍,这是刘贺的私信。在两汉时期,印章是常见随葬品之一,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证据之二:墨书金饼上有字“臣贺”。
在出土的金饼上,考古队员发现了模糊的墨书字迹,并释读出了关键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而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西汉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时给朝廷献上黄金。金饼上的墨书,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的酎金制度。
证据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贺”。
在出土的木牍上,专家发现了海昏侯与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细辨认,木牍上“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
[ 此帖被五彩云在2019-03-25 00:3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