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N1-充分利用真题,攻克听力难关完
—
本帖被 、醉眠 从 English Corner 移动到本区(2019-04-30)
—
1. 初听
众所周知,听真题时的第一感觉是无法取代的。第一次听题,是对考生听力的一次全新
考验,所以,大部分考生也非常重视测分。但是由于太重视分数,往往刚听完一个部分就开
始对答案,甚至每听一题就对一题的答案。应该说,这样的做法首先干扰了正常的做题程序,
而且使考生养成依赖答案的习惯,最后也很难达到预期的做题效果,毕竟,在考场里,考生
在听听力题时必须一气呵成,在整整四十分钟时间里,根本没有机会休息,更不用说对答案
了。所以,第一次听题,最好能够模拟考场的情况,制造考场的气氛,甚至对自己施加一些
临考的压力,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听题效果。即使是有个别题目不确定或者没有听清,也
必须强迫自己至少在整套真题听完以后再对答案(而不是对照原文),然后再着手寻找问题。
2. 听写
在第一遍听题结束以后,考生往往会碰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发觉有些自己犹豫不决
的题目猜对了;第二、发觉有些犹豫不决的题目改错了。对于这两种情况,考生必须有一个
清醒的认识:其实这些题目就像比赛中的机会球一样,回答正确与否几乎完全取决于运气。
所以,无论对错,都应该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另外两种容易被忽略的现象是:第一、考生
可以在第一次就把握住题目的大意,因此可以比较轻松地把题目答对;第二、考生无论如何
努力地试图去听也无法把原文中的信息通过听力的手段解构。对于第一种现象,考生必须防
止一知半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是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完全懂了,其实有些地方
根本就没有听到,没有听出来,或者是没有听懂)。而对于第二种现象,有些考生往往就急
于求成,在第一时间就翻开原文进行对比研究。这些情况,都是广大考生必须避免的。刚才
已经说过,真题的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在初听之后,考生需要开始一个漫长的细嚼慢
咽的消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做听写练习,不厌其烦地对自己所做的每一道真题进行听写
练习,无论对错。这样一来,本来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暴露出来了,本来已经
暴露出来的问题则被具体化地落实到了词、词组、和短语等语言基本单位上。如此一来,清
者自清、浊者自浊,考生可以从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全面审视自己现有的听力水平。
3. 整理
当找到自身存在的隐含或者是具体的问题之后,考生就可以开始归纳整理自己在听写中
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了。一般,每个考生的情况不同,因此问题也因人而异。不过有一点可以
肯定,如果是小对话题,那么问题基本上可以从单词、词组、口语表达方式、场景及其相关
语境词、句型结构、时态、语态语体、和语音语调等几方面进行归类;如果是语段题,那么
问题基本上可以从词组、句型结构、语段语篇结构、文章体裁、考点分布、和标志词等几方
面来进行归类;而如果是复合式听写,那么问题基本上可以从漏词、错词、大小写、时态语
态、数、同音近音词、细节把握、语言归纳整理能力、和句型结构的掌握等几方面来进行归
类。通过比较系统地归纳和整理自身暴露出来的问题,考生可以比较一目了然地发觉自身的
薄弱环节所在,因此也就有了对症下药的科学依据。而且,考生往往会发觉,由于听力是一
门综合性的科目,所以,所谓听力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仅是由于“听力”出了问题,
而且还因为词汇量限制、句型掌握不稳固、语法知识不系统、语言功能掌握不全面、语段语
篇理解不透彻等等其它“非听力”因素而出现障碍。这样,就要求广大考生能够从自身具体
情况出发,结合各种工具书,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
4. 跟读
通过以上方法,基本上,考生可以把试题的功夫做到位,但是如果同学发现自己有些结
构看到了就懂了,可是听起来还是很吃力,那又应该怎么办呢?理论上,这是由于考生的视
觉和听觉脱钩的关系。也就是说,考生的对于真题的敏感性还没有在听觉这个层次上建立起
来。如果说其它部分还可以蒙混过关,那么这对于听力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了。除了极
个别题目可以通过选项特征进行判断以外,其它听不懂的题目一般情况下都会牺牲掉,毕竟,
试题真题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系统,真题中的迷惑项也随之越来越难以辨别。
既然问题是出在“听觉”上,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纠正语音来解决问题了。显而易见,
听说本为一家,如果考生单纯“听力”出现问题,那么一般“口语”也不尽如人意,而考生
如果口语水平不俗,那么一般听力也不会差。须知,练习口语和提高听力本身就是个辩证统
一的关系,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对于进入冲刺阶段的考生来说,练习听力,需要戒骄
戒躁,既没有时间,不能够从最基本的音标或者是漫无目的地找口语材料进行练习,也不能
够急功近利,妄图通过一两次突击就大功告成。实际上,只要有心,考生不难发现:完完整
整、踏踏实实地对照听力原文,跟读真题听力磁带五至六遍以后,再回过头来听题,感觉就
不可同日而语了。在跟读的过程中,考生切忌贪多,一定要在他人、录音机、复读机、或者
其它设备的帮助下纠正自己不良的吐字发音习惯,有条件的话,最好是亲自对照自己的读音
和真题读音之间的差别,这样才能够尽快突破语音关,为听力考试打通最后一道关。如果时
间允许,考生还需要重点跟读自己在听写练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单词、问题句型、或者问题语
段结构,在纠正语音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复习成果。
5. 背诵
最后的一个阶段,也是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对真题了如指掌,做到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地模仿,甚至是倒背如流。一般地说,一个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背诵考点的水平(与全文背诵
相比较还是相对容易的),就可以轻松应付听力考试了。毕竟,听力考试所能够测试的知识
点和考点范围有限,考生一旦能够对所有测试点如数家珍,那么考试本身已经不成为问题了,
因为,这时候的考生已经突破了应付考试的层次,真正达到了提升日语水平的阶段了。这听
起来似乎遥不可及,其实不然。考生在有一定语感的基础上,通过可以诵读五、六遍就已经
能够对测试点有一个基本印象了,然后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连续记忆三天就可以过关
了。到时候,考生再回首看自己曾经做过的卷子、错过的题,不禁会扼腕痛惜:这种程度的
题目我也会做错?
众所周知,听真题时的第一感觉是无法取代的。第一次听题,是对考生听力的一次全新
考验,所以,大部分考生也非常重视测分。但是由于太重视分数,往往刚听完一个部分就开
始对答案,甚至每听一题就对一题的答案。应该说,这样的做法首先干扰了正常的做题程序,
而且使考生养成依赖答案的习惯,最后也很难达到预期的做题效果,毕竟,在考场里,考生
在听听力题时必须一气呵成,在整整四十分钟时间里,根本没有机会休息,更不用说对答案
了。所以,第一次听题,最好能够模拟考场的情况,制造考场的气氛,甚至对自己施加一些
临考的压力,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听题效果。即使是有个别题目不确定或者没有听清,也
必须强迫自己至少在整套真题听完以后再对答案(而不是对照原文),然后再着手寻找问题。
2. 听写
在第一遍听题结束以后,考生往往会碰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发觉有些自己犹豫不决
的题目猜对了;第二、发觉有些犹豫不决的题目改错了。对于这两种情况,考生必须有一个
清醒的认识:其实这些题目就像比赛中的机会球一样,回答正确与否几乎完全取决于运气。
所以,无论对错,都应该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另外两种容易被忽略的现象是:第一、考生
可以在第一次就把握住题目的大意,因此可以比较轻松地把题目答对;第二、考生无论如何
努力地试图去听也无法把原文中的信息通过听力的手段解构。对于第一种现象,考生必须防
止一知半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是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完全懂了,其实有些地方
根本就没有听到,没有听出来,或者是没有听懂)。而对于第二种现象,有些考生往往就急
于求成,在第一时间就翻开原文进行对比研究。这些情况,都是广大考生必须避免的。刚才
已经说过,真题的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在初听之后,考生需要开始一个漫长的细嚼慢
咽的消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做听写练习,不厌其烦地对自己所做的每一道真题进行听写
练习,无论对错。这样一来,本来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暴露出来了,本来已经
暴露出来的问题则被具体化地落实到了词、词组、和短语等语言基本单位上。如此一来,清
者自清、浊者自浊,考生可以从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全面审视自己现有的听力水平。
3. 整理
当找到自身存在的隐含或者是具体的问题之后,考生就可以开始归纳整理自己在听写中
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了。一般,每个考生的情况不同,因此问题也因人而异。不过有一点可以
肯定,如果是小对话题,那么问题基本上可以从单词、词组、口语表达方式、场景及其相关
语境词、句型结构、时态、语态语体、和语音语调等几方面进行归类;如果是语段题,那么
问题基本上可以从词组、句型结构、语段语篇结构、文章体裁、考点分布、和标志词等几方
面来进行归类;而如果是复合式听写,那么问题基本上可以从漏词、错词、大小写、时态语
态、数、同音近音词、细节把握、语言归纳整理能力、和句型结构的掌握等几方面来进行归
类。通过比较系统地归纳和整理自身暴露出来的问题,考生可以比较一目了然地发觉自身的
薄弱环节所在,因此也就有了对症下药的科学依据。而且,考生往往会发觉,由于听力是一
门综合性的科目,所以,所谓听力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仅是由于“听力”出了问题,
而且还因为词汇量限制、句型掌握不稳固、语法知识不系统、语言功能掌握不全面、语段语
篇理解不透彻等等其它“非听力”因素而出现障碍。这样,就要求广大考生能够从自身具体
情况出发,结合各种工具书,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
4. 跟读
通过以上方法,基本上,考生可以把试题的功夫做到位,但是如果同学发现自己有些结
构看到了就懂了,可是听起来还是很吃力,那又应该怎么办呢?理论上,这是由于考生的视
觉和听觉脱钩的关系。也就是说,考生的对于真题的敏感性还没有在听觉这个层次上建立起
来。如果说其它部分还可以蒙混过关,那么这对于听力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了。除了极
个别题目可以通过选项特征进行判断以外,其它听不懂的题目一般情况下都会牺牲掉,毕竟,
试题真题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系统,真题中的迷惑项也随之越来越难以辨别。
既然问题是出在“听觉”上,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纠正语音来解决问题了。显而易见,
听说本为一家,如果考生单纯“听力”出现问题,那么一般“口语”也不尽如人意,而考生
如果口语水平不俗,那么一般听力也不会差。须知,练习口语和提高听力本身就是个辩证统
一的关系,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对于进入冲刺阶段的考生来说,练习听力,需要戒骄
戒躁,既没有时间,不能够从最基本的音标或者是漫无目的地找口语材料进行练习,也不能
够急功近利,妄图通过一两次突击就大功告成。实际上,只要有心,考生不难发现:完完整
整、踏踏实实地对照听力原文,跟读真题听力磁带五至六遍以后,再回过头来听题,感觉就
不可同日而语了。在跟读的过程中,考生切忌贪多,一定要在他人、录音机、复读机、或者
其它设备的帮助下纠正自己不良的吐字发音习惯,有条件的话,最好是亲自对照自己的读音
和真题读音之间的差别,这样才能够尽快突破语音关,为听力考试打通最后一道关。如果时
间允许,考生还需要重点跟读自己在听写练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单词、问题句型、或者问题语
段结构,在纠正语音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复习成果。
5. 背诵
最后的一个阶段,也是最高境界,就是能够对真题了如指掌,做到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地模仿,甚至是倒背如流。一般地说,一个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背诵考点的水平(与全文背诵
相比较还是相对容易的),就可以轻松应付听力考试了。毕竟,听力考试所能够测试的知识
点和考点范围有限,考生一旦能够对所有测试点如数家珍,那么考试本身已经不成为问题了,
因为,这时候的考生已经突破了应付考试的层次,真正达到了提升日语水平的阶段了。这听
起来似乎遥不可及,其实不然。考生在有一定语感的基础上,通过可以诵读五、六遍就已经
能够对测试点有一个基本印象了,然后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连续记忆三天就可以过关
了。到时候,考生再回首看自己曾经做过的卷子、错过的题,不禁会扼腕痛惜:这种程度的
题目我也会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