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汉语拼音是[ lā hù zú] ,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

拉祜族的饮食习惯
拉祜族过去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主食为当地生产的大米和玉米。喜用鸡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玉米做成稀饭,其中鸡肉稀饭为上品。拉祜族烤肉别具风味,猎获的兽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叶包肉埋入火中,烧熟而食。烤肉香脆可口,佐以麻辣佐料后还能开胃。在民间,拉祜族男女均嗜饮酒,并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习惯。平时喜饮烤茶,做法是将大茶入罐烤至焦黄,待香味飘出后兑入水稍煮即饮。
典型食品主要有:
拉祜族中的苦聪人在狩猎时,习惯将猎获的兽头奖给第一熗射中者,前腿奖给发现猎物的人,剩下的肉,人均一份。有干糁、香草烤牛肉等。
饮食礼仪与禁忌
若有客至,都要敬酒献茶。献茶时,一般第一碗主人喝,第二碗敬客人,以表示真诚:茶水中无毒,让客人放心。男女客人,即使是夫妇,借宿时也不能同住一室。
拉祜族习惯上一般不吃狗肉。传说拉祜族的谷种是粘附在狗尾巴上,由狗带到人间,而且狗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的关系密切,是猎人的好帮手,能为主人看家,因而认为吃狗肉、杀狗、打狗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有些地方吃狗肉要受到群众的诅咒和耻笑,并且不准进入寨内。另外,在澜沧县南段一带的拉祜族不吃水牛肉。人们认为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吃了牛肉就等于吃了牛的力气,人们将无法耕田地。主人杀鸡招待时,客人不能自动拿鸡头吃。吃完早饭前,不得在屋内高声谈笑,不能吹口哨,不弹弦琴和吹芦笙。
拉祜族的礼仪禁忌
拉祜族的禁忌较多,而且具有神秘的色彩,日常生活方面的礼仪禁忌主要有:
大年初一,不准外人入寨,也不能去外寨,寨内妇女不得串门子;过年时禁止说不吉利的话,出猎时也不准讲不吉利的话。
行路中不能触摸路旁的治鬼器具;任何人不得在神树林中大小便,违者要受寨规惩罚。
日食月食时要敲锣打鼓,鸣熗吼叫,以助日月解脱危险。遇日食月食,不能讨亲嫁女。
过木桥时若把桥踩断,要砍一棵树换上,要杀鸡叫魂。
路上遇蛇,要止步,踅身返家;见蛇蜕皮不吉利;路遇叫人魂和叫谷魂的人,不能找其讲话,以免惊动魂灵。
妻子身怀有孕,丈夫不串山打猎,杀生多了,妻子会流产。
出生婴儿不满3日,外人不许进入产妇家,如果成年男子贸然闯入,得认婴儿为干儿或干女,要为其取名,还要送衣物手镯作礼物。

拉祜族的饮食习惯
拉祜族过去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主食为当地生产的大米和玉米。喜用鸡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玉米做成稀饭,其中鸡肉稀饭为上品。拉祜族烤肉别具风味,猎获的兽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叶包肉埋入火中,烧熟而食。烤肉香脆可口,佐以麻辣佐料后还能开胃。在民间,拉祜族男女均嗜饮酒,并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习惯。平时喜饮烤茶,做法是将大茶入罐烤至焦黄,待香味飘出后兑入水稍煮即饮。
典型食品主要有:
拉祜族中的苦聪人在狩猎时,习惯将猎获的兽头奖给第一熗射中者,前腿奖给发现猎物的人,剩下的肉,人均一份。有干糁、香草烤牛肉等。
饮食礼仪与禁忌
若有客至,都要敬酒献茶。献茶时,一般第一碗主人喝,第二碗敬客人,以表示真诚:茶水中无毒,让客人放心。男女客人,即使是夫妇,借宿时也不能同住一室。
拉祜族习惯上一般不吃狗肉。传说拉祜族的谷种是粘附在狗尾巴上,由狗带到人间,而且狗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的关系密切,是猎人的好帮手,能为主人看家,因而认为吃狗肉、杀狗、打狗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有些地方吃狗肉要受到群众的诅咒和耻笑,并且不准进入寨内。另外,在澜沧县南段一带的拉祜族不吃水牛肉。人们认为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吃了牛肉就等于吃了牛的力气,人们将无法耕田地。主人杀鸡招待时,客人不能自动拿鸡头吃。吃完早饭前,不得在屋内高声谈笑,不能吹口哨,不弹弦琴和吹芦笙。
拉祜族的礼仪禁忌
拉祜族的禁忌较多,而且具有神秘的色彩,日常生活方面的礼仪禁忌主要有:
大年初一,不准外人入寨,也不能去外寨,寨内妇女不得串门子;过年时禁止说不吉利的话,出猎时也不准讲不吉利的话。
行路中不能触摸路旁的治鬼器具;任何人不得在神树林中大小便,违者要受寨规惩罚。
日食月食时要敲锣打鼓,鸣熗吼叫,以助日月解脱危险。遇日食月食,不能讨亲嫁女。
过木桥时若把桥踩断,要砍一棵树换上,要杀鸡叫魂。
路上遇蛇,要止步,踅身返家;见蛇蜕皮不吉利;路遇叫人魂和叫谷魂的人,不能找其讲话,以免惊动魂灵。
妻子身怀有孕,丈夫不串山打猎,杀生多了,妻子会流产。
出生婴儿不满3日,外人不许进入产妇家,如果成年男子贸然闯入,得认婴儿为干儿或干女,要为其取名,还要送衣物手镯作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