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茗日夏末 执行合并操作(2019-05-26)
—
普米族简介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兰坪、丽江、维西、怒江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和宁蒗等县。“大分散,小集中”是普米族的分布特点。
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各地方言差别不大,一般都能互相通话。许多普米人还兼通汉、白、纳西、藏等民族的语言。过去,宁蒗和木里的普米族曾用藏文字母来拼记普米语,用以记载民族的历史传说、故事和歌谣等,但流传不广。后来多被巫师用以书写经卷。现在普米族地区大都通用汉文。他们一般使用汉字。“普米”意为白人。
普米族大多聚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这里森林环抱,交通不便,地多人少。普米族擅长饲养家畜和放牧,畜牧业发达。狩猎常常是男子的集体活动,猎物实行平均分配。女子能用构造简单的腰机和水平织机织出图案精美的土布。此外,普米族地区出产的木耳、石花菜、香菇、药材、野藤等,很有开发前景。
普米族原是西北青藏高原的游牧部落氐羌人的支系,后由于白雪皑皑的大山不宜放牧,便逐渐从高寒地带沿横断山脉向气候宜人、水草丰茂的南方迁徙。约在公元七世纪前,普米族先民已分布在今四川越西、冕宁、汉源、九龙,石棉,等地,是当时西昌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十三世纪后,普米人陆续迁入宁蒗、丽江、维西、兰坪一带定居,饲养家畜、耕山种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占居了主要地位,替代了以往的游牧生活。
普米族的传统节日
尝苏理玛节
尝苏理玛节是普米语,即尝水酒之意,云南省宁蒗一带普米族传统节日,无固定日期,多在每年收获季节举行,节期一天。届时,各家打开用新粮酿造的一坛坛没救,除各自品尝外,还要敬送亲友品尝,看谁家酿的洒味美可口。各家各户还要煮新米或做荞粑粑,先敬供灶神祭祀祖先,然后全家聚食。当天还要宰鸡、杀羊、煮猪、宴请亲友,以示尝新庆祝丰收。这天,老人们聚集在一起,一边畅饮甘甜的美酒,一边尽情地唱酿酒歌、饮酒歌。这天家家还要给狗喂饭团,普米族人认为五谷种子最早是由狗带来的,故不打狗,不杀狗,不食狗肉,保留着严格的敬狗风俗。
车幸节
车幸节,普米语即驾牛节,云南省普米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日举行。是日,按普米族的传统习惯,大家要早早起床,但不能跨入别人家门坎,各自在家里准备好过节用的八菜一饭和彩纸、彩旗等物品,同时各户都用红纸将牛的额角包起来,赶到村头的田里耕一圈地,希望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尔后,带上物品,赶着牛到村寨附近的“车幸场”举行祭祀仪式。人们把带来的佳肴和黄酒摆在牛群前面,把彩旗插在酒桌旁边,飘洒彩纸。由村寨里最受尊敬的老人主持祭祀仪式,他从丰盛的饭菜中各取一点,又倒几滴黄酒,祭献在牛群前的一块靑石板上,以表示对牛的崇敬和喜爱。小伙子们给牛喂肉、喂饭、灌酒。主祭人拉开犁驾,绕田犁一圏,表示普米山寨又耕犁了一块新田。此刻,人们点燃鞭炮,让牛群攒动、奔跑。各家揭开洒盖,开杯畅饮,互祝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大公节
大公节又称跑马节,四川省九龙县一带普米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间举行,后来改在农历正月间举行,具体日期期不定,节期一天。在过大公节的普米族地区,每个村寨每年轮流山一户当会首,会首负责当年过大公节的一些具体事务。节时,每个村寨都要杀一头牦牛,买牦牛的钱出令寨凑。故牛肉均分给令寨各家。过节的当天,令村人个个换上新衣服,小孩子多到杀牦牛的地方围观,大人则在忙着收拾屋了。虽说各个村寨都过大公节,但由于时间前后不同,敌亲朋好友要互相祝贺,主人用分到的牦牛肉款待客人。大公节也是负地普米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的良好时机。
大十五节
大十五节是云南省宁蒗县一带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十四日举行,节期两天。届时,普米族人个个身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上山露营。当晚要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人们围着熊熊篝火,尽情地唱歌跳舞,迎接新年的到来,并祈祷新的一年、能给人们带来幸福,风调雨顺,大吉大利。大十五节也是普米族青年男女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良好机会。参加节日活动的青年男女通过唱歌跳舞相识、互相了解,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过小年
过小年是云南省宁蒗一带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初六日举行,节期一到三天不等。传说农历腊月初六这天,是普米族袓先诞辰的日子,因此这天要祭祀袓先。祭祖前必须把庭院清扫干净,把衣物洗干净,象征除旧更新,吉祥如意。随后清扫设在大门头上的神龛,神龛内供的是用木头雕刻的高约六、七寸的弥勒佛,佛像前常摆香炉、茶炉、酒器等。还要为象征家神所在的靠床填换新土。开祭时,要先点燃一炷香,全家老幼跪拜。祭品主要有酒、茶、米饭、猪肉、豆腐等。祭毕,将剩余的茶、酒、菜泼到大门外,喂给孤魂野鬼,称为“泼水饭”。祭祀仪式早晚各一次。除祭祀祖先外,还要举行驱逐病魔等宗教活动。节日期间,人们还要请客访友,相互祝福。
祭龙潭
祭龙潭是云南省兰坪、丽江一带普米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普米族视龙潭为保护神。传说历史上普米族为避兵灾曾逃难外地。临出走前,将不能带走的生活用品,全部收藏妥当。后来他们返回家乡时,发现留存在家的所有东西都被抢走或砸烂,只有藏在水井中的饭碗完好无缺,便认为是龙潭神保护了他们的饭碗,因此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带上祭品到水井边,上香三柱,祭拜龙潭神。
莫瓜节
莫瓜节是云南省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举行。是日一早,全村男女老少都要穿上鲜艳的新装,带上各种食品到山野里游玩野餐,晚上要举行营火晚会,全村男女以血缘家族为单位,共同跳“莫瓜舞”,舞时人们都戴上纸糊的牛头面具,身上披着牦牛皮,手里挥动着牦牛尾,大家齐唱古老的《创世歌》,然后,围着篝火跳锅庄舞,通宵达旦。这天,不仅人过节,牛也要过节,人们给牛披红挂彩,再赶到山上牧放,以示对牛的犒劳。
端阳节
端阳节是云南省宁蒗、维西一带普米族在端阳节前夕,各家各户都忙着到附近的雪山上采挖贝母、三七、虫草等名贵药材,用来泡制药酒。节日这天早上,人们比以往起床要早些,一大早孩子们便身着节闩盛装,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地跑到野外采摘各种足够装饰整间屋子的鲜花,屋外及牲畜圈内外边也要插满鲜花,使整个庭院显得十分美丽壮观。成年人一大早起来后便忙着制作各种美味佳肴,传统小吃。待孩子们用鲜花装饰完庭院,令家老小便一起围坐在火塘边,一边欣赏鲜花,一边品尝各种食品,充满了节日气氛。
火把节
云南省普米族也有过火把节的习惯,节日时间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之间举行,节日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做烤酒和甜酒。二十四日早晨杀一只大阉羊或一头猪,舂麦饵块,打馒头,做水豆腐,准备好三天食用的食品。下午由男主人手持木盘,内放肉、麦饵块、豆腐及酒、茶等物,端至神龛和靠床前,分别祭祀诸神和祖先,然后全家团聚共餐。寨门前栽有一颗大树干,上面捆着许许多多火把。黄昏后将其点燃,火光映照村寨,显得格外壮观。男女青年这时都手擎小火把,来到村寨及田野间转游嬉闹,见面时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上一把松香,燃爆火光。以后两天的活动主要是走亲访友,新媳妇回娘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过火把节时正值农闲,所以,普米族青年男女的订亲、婚嫁也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
清明节
云南省兰坪、维西一带普米族在清明节到来之时,家家户户要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大门前要插上许多绿油油的柳枝。普米族对清明扫墓非常重视,去扫墓时要带上一些上好的供品,到了墓地,先清理一下坟头及其周围的杂草,然后把祭品摆放到墓前以祭祀祖先。祭毕,前去扫墓的人一同野餐,有些人家在这天还要请亲友来吃饭。
转山会
转山会是云南省宁蒗一带普米族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二天不等。七月初,各个村寨便要商定举行转山会的山头,并开始忙着酿制水酒,印制经幡,准备转山会所用的食品。七月十五日这天,以村寨为单位,由两个先行者在前用青松毛铺路,长长的队伍踏着松毛前往指定的山头聚会。沿途每逢泉源都要敬祭。到目的地后,人们首先鸣熗放炮,然后把带来的食品摆出来,把彩色经幡挂在周围的绿树上。由全寨最受尊敬的长者主持祭山神仪式,他点燃柴堆,端起一只金边木碗,里面盛着净水、牛奶和美酒。用青松
枝蘸着碗里的东西,洒向火堆、经幡和山脊。这时,女人们要解下假辫,套在颈脖上。男人们则要摘下黄呢礼帽,在主祭人的带领下揖拜再三,集体叩头。
祭祀完毕,人们还要举行传统的射弩、打熗、摔跤、爬山等活动。各项竞赛的优胜者都会被人们当作英雄。比赛结束后,人们便以家族为单位,各选地盘,架石支锅,进行野炊。如果路远,当天不能返回,就住宿山头。
第二天太阳东升时,人们便唱着山歌返回寨中。但下山时不能沿原路返回,必须另辟新路。回村后人们都要争着请“转山”回来的人到自家做客,最先请到者为吉祥。认为转山者把从山上带回来的美满如意最先降临到他家的木屋。每到一家,主人都要盛情款待。客人们高唱吉祥如意歌,向主人道喜祝福。
日往笾
日往笾,普米语意即娃娃节,云南省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相传从前普米山寨气候寒冷、雨水频繁,很多人都有风湿病。一天,一个叫阿根的孩子领弟妹们到老君山砍柴,被一猛虎拦住去路,阿根迅速以拳击猛虎额顶,虎瘫倒在地,阿根和弟妹们趁势骑在虎上,一阵狠打,待虎奄奄一息后,他们把虎分成几大块,分给寨里的人,他们吃了虎肉,喝了虎骨汤后,风湿病全好了。人们为了纪念阿根兄妹,把他们打虎的二月初八定为日往笾,届时,寨里的小孩都背上小巧玲珑的背篓,装上煮熟的猪蹄,鸡蛋、糯米饭,来到山上,在大树下野餐,在山野里游戏,尽兴方归。
吾时髙
吾时髙,意即过大年。云南省普米族年节,具体日期各地不一,宁蒗一带的普米族以农历腊月初七为岁首,而兰坪和维西一带的普米族则以农历正月为春节,为期三天至半月。传说腊月二十日是普米族“皇帝”的诞辰日,又是接祖先亡灵过年的日子,当天要举行祭皇帝和接祖先仪式。腊月二十日晚上,由男家长主祭“门神”敬“锅庄”,然后全家老小围着火塘吃团圆饭,并以三个饭团喂狗。
大年初一,鸡叫头遍,男女青年便要跑到水井旁或水沟边打水,称为“买金水”,以先取得净水者为吉祥。在这一天,如果家中有年满十三岁的男女儿童,还要为他们举行隆重的“成丁礼”。“成丁礼”之后,他(她)们就算成人,开始正式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节日期间,各村寨均要举行打靶、赛跑、赛马、打秋千、捉飞鸟等活动,并跳锅庄舞。
有些地方在节日的最后一天要举行“吃虫头”仪式。即青年男女把炒熟的包谷米、青稞、大麦、麻籽、小米等,放入竹编的大簸箕内,与自己的手镯相混,以谷花当“小虫”,手镯当“大虫”。大家围坐一圈,有说有笑,以吃谷花表示捉“小虫”。谁的手镯先露出来,大家便用手指弹他(她)的手背一下,待全部手镯露出,表示“大虫”已被消灭,这年的庄稼再也不会发生虫灾了。这天晚上,全村人还要在一块饮酒欢聚,谈论在新的一年里防治各种灾害和增产的措施。
转念堂
转念堂,普米语意为绕岩洞,云南省宁蒗一带普米族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一天,人们携带食品,穿上盛装,热热闹闹地来到泸沽湖畔的狮子山下,唱歌跳舞,骑马打熗,相互祝福,不相识的人也要互相祝愿。青年男女们在岩洞内烧香、聚食、歌舞,趁此机会结识情侣。妇女们祈祷山神,希望多子多孙。大人小孩都要喝几口泡有菖蒲、雄黄的药酒,吃蜂蜜粑粑,尔后去瀑布下洗澡,并点燃野杜鹃树枝,用烟熏去不祥。入夜,还在岩洞内许多小石坑中注油燃灯,老年人则聚集村头,向各自折来的松枝或麻栗树烧香叩头,祈求四季平安,万事如意。这样的盛会所以在狮子山下举行,是因为当地普米族把它当作一位女神,而且是一位最高保护神。人们认为她能主宰繁殖和生育,给人间幸福和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兰坪、丽江、维西、怒江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和宁蒗等县。“大分散,小集中”是普米族的分布特点。
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各地方言差别不大,一般都能互相通话。许多普米人还兼通汉、白、纳西、藏等民族的语言。过去,宁蒗和木里的普米族曾用藏文字母来拼记普米语,用以记载民族的历史传说、故事和歌谣等,但流传不广。后来多被巫师用以书写经卷。现在普米族地区大都通用汉文。他们一般使用汉字。“普米”意为白人。
普米族大多聚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这里森林环抱,交通不便,地多人少。普米族擅长饲养家畜和放牧,畜牧业发达。狩猎常常是男子的集体活动,猎物实行平均分配。女子能用构造简单的腰机和水平织机织出图案精美的土布。此外,普米族地区出产的木耳、石花菜、香菇、药材、野藤等,很有开发前景。
普米族原是西北青藏高原的游牧部落氐羌人的支系,后由于白雪皑皑的大山不宜放牧,便逐渐从高寒地带沿横断山脉向气候宜人、水草丰茂的南方迁徙。约在公元七世纪前,普米族先民已分布在今四川越西、冕宁、汉源、九龙,石棉,等地,是当时西昌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十三世纪后,普米人陆续迁入宁蒗、丽江、维西、兰坪一带定居,饲养家畜、耕山种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占居了主要地位,替代了以往的游牧生活。
普米族的传统节日
尝苏理玛节
尝苏理玛节是普米语,即尝水酒之意,云南省宁蒗一带普米族传统节日,无固定日期,多在每年收获季节举行,节期一天。届时,各家打开用新粮酿造的一坛坛没救,除各自品尝外,还要敬送亲友品尝,看谁家酿的洒味美可口。各家各户还要煮新米或做荞粑粑,先敬供灶神祭祀祖先,然后全家聚食。当天还要宰鸡、杀羊、煮猪、宴请亲友,以示尝新庆祝丰收。这天,老人们聚集在一起,一边畅饮甘甜的美酒,一边尽情地唱酿酒歌、饮酒歌。这天家家还要给狗喂饭团,普米族人认为五谷种子最早是由狗带来的,故不打狗,不杀狗,不食狗肉,保留着严格的敬狗风俗。
车幸节
车幸节,普米语即驾牛节,云南省普米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日举行。是日,按普米族的传统习惯,大家要早早起床,但不能跨入别人家门坎,各自在家里准备好过节用的八菜一饭和彩纸、彩旗等物品,同时各户都用红纸将牛的额角包起来,赶到村头的田里耕一圈地,希望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尔后,带上物品,赶着牛到村寨附近的“车幸场”举行祭祀仪式。人们把带来的佳肴和黄酒摆在牛群前面,把彩旗插在酒桌旁边,飘洒彩纸。由村寨里最受尊敬的老人主持祭祀仪式,他从丰盛的饭菜中各取一点,又倒几滴黄酒,祭献在牛群前的一块靑石板上,以表示对牛的崇敬和喜爱。小伙子们给牛喂肉、喂饭、灌酒。主祭人拉开犁驾,绕田犁一圏,表示普米山寨又耕犁了一块新田。此刻,人们点燃鞭炮,让牛群攒动、奔跑。各家揭开洒盖,开杯畅饮,互祝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大公节
大公节又称跑马节,四川省九龙县一带普米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间举行,后来改在农历正月间举行,具体日期期不定,节期一天。在过大公节的普米族地区,每个村寨每年轮流山一户当会首,会首负责当年过大公节的一些具体事务。节时,每个村寨都要杀一头牦牛,买牦牛的钱出令寨凑。故牛肉均分给令寨各家。过节的当天,令村人个个换上新衣服,小孩子多到杀牦牛的地方围观,大人则在忙着收拾屋了。虽说各个村寨都过大公节,但由于时间前后不同,敌亲朋好友要互相祝贺,主人用分到的牦牛肉款待客人。大公节也是负地普米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的良好时机。
大十五节
大十五节是云南省宁蒗县一带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十四日举行,节期两天。届时,普米族人个个身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上山露营。当晚要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人们围着熊熊篝火,尽情地唱歌跳舞,迎接新年的到来,并祈祷新的一年、能给人们带来幸福,风调雨顺,大吉大利。大十五节也是普米族青年男女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良好机会。参加节日活动的青年男女通过唱歌跳舞相识、互相了解,寻求自己的意中人。
过小年
过小年是云南省宁蒗一带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初六日举行,节期一到三天不等。传说农历腊月初六这天,是普米族袓先诞辰的日子,因此这天要祭祀袓先。祭祖前必须把庭院清扫干净,把衣物洗干净,象征除旧更新,吉祥如意。随后清扫设在大门头上的神龛,神龛内供的是用木头雕刻的高约六、七寸的弥勒佛,佛像前常摆香炉、茶炉、酒器等。还要为象征家神所在的靠床填换新土。开祭时,要先点燃一炷香,全家老幼跪拜。祭品主要有酒、茶、米饭、猪肉、豆腐等。祭毕,将剩余的茶、酒、菜泼到大门外,喂给孤魂野鬼,称为“泼水饭”。祭祀仪式早晚各一次。除祭祀祖先外,还要举行驱逐病魔等宗教活动。节日期间,人们还要请客访友,相互祝福。
祭龙潭
祭龙潭是云南省兰坪、丽江一带普米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普米族视龙潭为保护神。传说历史上普米族为避兵灾曾逃难外地。临出走前,将不能带走的生活用品,全部收藏妥当。后来他们返回家乡时,发现留存在家的所有东西都被抢走或砸烂,只有藏在水井中的饭碗完好无缺,便认为是龙潭神保护了他们的饭碗,因此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带上祭品到水井边,上香三柱,祭拜龙潭神。
莫瓜节
莫瓜节是云南省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举行。是日一早,全村男女老少都要穿上鲜艳的新装,带上各种食品到山野里游玩野餐,晚上要举行营火晚会,全村男女以血缘家族为单位,共同跳“莫瓜舞”,舞时人们都戴上纸糊的牛头面具,身上披着牦牛皮,手里挥动着牦牛尾,大家齐唱古老的《创世歌》,然后,围着篝火跳锅庄舞,通宵达旦。这天,不仅人过节,牛也要过节,人们给牛披红挂彩,再赶到山上牧放,以示对牛的犒劳。
端阳节
端阳节是云南省宁蒗、维西一带普米族在端阳节前夕,各家各户都忙着到附近的雪山上采挖贝母、三七、虫草等名贵药材,用来泡制药酒。节日这天早上,人们比以往起床要早些,一大早孩子们便身着节闩盛装,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地跑到野外采摘各种足够装饰整间屋子的鲜花,屋外及牲畜圈内外边也要插满鲜花,使整个庭院显得十分美丽壮观。成年人一大早起来后便忙着制作各种美味佳肴,传统小吃。待孩子们用鲜花装饰完庭院,令家老小便一起围坐在火塘边,一边欣赏鲜花,一边品尝各种食品,充满了节日气氛。
火把节
云南省普米族也有过火把节的习惯,节日时间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之间举行,节日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做烤酒和甜酒。二十四日早晨杀一只大阉羊或一头猪,舂麦饵块,打馒头,做水豆腐,准备好三天食用的食品。下午由男主人手持木盘,内放肉、麦饵块、豆腐及酒、茶等物,端至神龛和靠床前,分别祭祀诸神和祖先,然后全家团聚共餐。寨门前栽有一颗大树干,上面捆着许许多多火把。黄昏后将其点燃,火光映照村寨,显得格外壮观。男女青年这时都手擎小火把,来到村寨及田野间转游嬉闹,见面时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上一把松香,燃爆火光。以后两天的活动主要是走亲访友,新媳妇回娘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过火把节时正值农闲,所以,普米族青年男女的订亲、婚嫁也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
清明节
云南省兰坪、维西一带普米族在清明节到来之时,家家户户要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大门前要插上许多绿油油的柳枝。普米族对清明扫墓非常重视,去扫墓时要带上一些上好的供品,到了墓地,先清理一下坟头及其周围的杂草,然后把祭品摆放到墓前以祭祀祖先。祭毕,前去扫墓的人一同野餐,有些人家在这天还要请亲友来吃饭。
转山会
转山会是云南省宁蒗一带普米族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二天不等。七月初,各个村寨便要商定举行转山会的山头,并开始忙着酿制水酒,印制经幡,准备转山会所用的食品。七月十五日这天,以村寨为单位,由两个先行者在前用青松毛铺路,长长的队伍踏着松毛前往指定的山头聚会。沿途每逢泉源都要敬祭。到目的地后,人们首先鸣熗放炮,然后把带来的食品摆出来,把彩色经幡挂在周围的绿树上。由全寨最受尊敬的长者主持祭山神仪式,他点燃柴堆,端起一只金边木碗,里面盛着净水、牛奶和美酒。用青松
枝蘸着碗里的东西,洒向火堆、经幡和山脊。这时,女人们要解下假辫,套在颈脖上。男人们则要摘下黄呢礼帽,在主祭人的带领下揖拜再三,集体叩头。
祭祀完毕,人们还要举行传统的射弩、打熗、摔跤、爬山等活动。各项竞赛的优胜者都会被人们当作英雄。比赛结束后,人们便以家族为单位,各选地盘,架石支锅,进行野炊。如果路远,当天不能返回,就住宿山头。
第二天太阳东升时,人们便唱着山歌返回寨中。但下山时不能沿原路返回,必须另辟新路。回村后人们都要争着请“转山”回来的人到自家做客,最先请到者为吉祥。认为转山者把从山上带回来的美满如意最先降临到他家的木屋。每到一家,主人都要盛情款待。客人们高唱吉祥如意歌,向主人道喜祝福。
日往笾
日往笾,普米语意即娃娃节,云南省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相传从前普米山寨气候寒冷、雨水频繁,很多人都有风湿病。一天,一个叫阿根的孩子领弟妹们到老君山砍柴,被一猛虎拦住去路,阿根迅速以拳击猛虎额顶,虎瘫倒在地,阿根和弟妹们趁势骑在虎上,一阵狠打,待虎奄奄一息后,他们把虎分成几大块,分给寨里的人,他们吃了虎肉,喝了虎骨汤后,风湿病全好了。人们为了纪念阿根兄妹,把他们打虎的二月初八定为日往笾,届时,寨里的小孩都背上小巧玲珑的背篓,装上煮熟的猪蹄,鸡蛋、糯米饭,来到山上,在大树下野餐,在山野里游戏,尽兴方归。
吾时髙
吾时髙,意即过大年。云南省普米族年节,具体日期各地不一,宁蒗一带的普米族以农历腊月初七为岁首,而兰坪和维西一带的普米族则以农历正月为春节,为期三天至半月。传说腊月二十日是普米族“皇帝”的诞辰日,又是接祖先亡灵过年的日子,当天要举行祭皇帝和接祖先仪式。腊月二十日晚上,由男家长主祭“门神”敬“锅庄”,然后全家老小围着火塘吃团圆饭,并以三个饭团喂狗。
大年初一,鸡叫头遍,男女青年便要跑到水井旁或水沟边打水,称为“买金水”,以先取得净水者为吉祥。在这一天,如果家中有年满十三岁的男女儿童,还要为他们举行隆重的“成丁礼”。“成丁礼”之后,他(她)们就算成人,开始正式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节日期间,各村寨均要举行打靶、赛跑、赛马、打秋千、捉飞鸟等活动,并跳锅庄舞。
有些地方在节日的最后一天要举行“吃虫头”仪式。即青年男女把炒熟的包谷米、青稞、大麦、麻籽、小米等,放入竹编的大簸箕内,与自己的手镯相混,以谷花当“小虫”,手镯当“大虫”。大家围坐一圈,有说有笑,以吃谷花表示捉“小虫”。谁的手镯先露出来,大家便用手指弹他(她)的手背一下,待全部手镯露出,表示“大虫”已被消灭,这年的庄稼再也不会发生虫灾了。这天晚上,全村人还要在一块饮酒欢聚,谈论在新的一年里防治各种灾害和增产的措施。
转念堂
转念堂,普米语意为绕岩洞,云南省宁蒗一带普米族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一天,人们携带食品,穿上盛装,热热闹闹地来到泸沽湖畔的狮子山下,唱歌跳舞,骑马打熗,相互祝福,不相识的人也要互相祝愿。青年男女们在岩洞内烧香、聚食、歌舞,趁此机会结识情侣。妇女们祈祷山神,希望多子多孙。大人小孩都要喝几口泡有菖蒲、雄黄的药酒,吃蜂蜜粑粑,尔后去瀑布下洗澡,并点燃野杜鹃树枝,用烟熏去不祥。入夜,还在岩洞内许多小石坑中注油燃灯,老年人则聚集村头,向各自折来的松枝或麻栗树烧香叩头,祈求四季平安,万事如意。这样的盛会所以在狮子山下举行,是因为当地普米族把它当作一位女神,而且是一位最高保护神。人们认为她能主宰繁殖和生育,给人间幸福和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