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新浪旅游 苏丹卿】
世界那么大,有没有想过去墓地旅游?
山东曲阜三孔之一的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在1994年12月,它与孔府、孔庙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外地游客来曲阜旅游必去的地方之一。
孔林,本称至圣林,虽然它是一个家族墓地,但与一般墓地并不同,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因孔子家族而闻名世界,其墓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走进这里头,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一块占地3000多亩的墓地,而是一座墓葬文化的博物馆:墓地林墙周长5591米,在茂林之间,有坟冢10万余座,墓碑4003座,古建筑116间,历代石像、石仪85对。
因此,来到这里,游客所见已经不是孔子的家族墓地这般简单了,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当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就更能凸显它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走进孔林,映入眼帘的是古迹,比如万古长春坊,牌坊之上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初建时所刻,后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石坊上还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精美图案,此番雕刻出现在墓地中,可见墓地主人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孔林大门为明代永乐二十二年所建,清康熙年间重修,孔林二门系清雍正十年敕修。洙水桥是明嘉靖二年建,桥上“洙水桥”三字传为明代权臣严嵩所书。
孔子墓甬道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并刻立华表、文豹、甪端等神兽。
还包括有子贡手植楷,虽然只剩树桩,但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而最古老的文物遗产要属孔子墓了,这也是孔林的灵魂所在,每一个进入孔林的游客都不会错过这座古墓。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个人墓地。
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
在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这时,转身往外走时,沿途一路墓葬都是孔子后人。
这些历代墓葬成为研究古时历朝历代墓葬制度的重要实物,园内的许多古树名木也成为了研究古代物候学、气象学、生态学的活文物。
这些古树使得墓地环境非常苍郁,茂林之间更是微风穿梭,春夏来此探索历史人文,颇有人造园林之感。 这跟其他的古代帝王将相之墓比较起来,孔子的墓有归隐山林之错觉。沿着墓甬道,两旁林野之间,树立着无数墓碑,但坟冢更多,达到10万余座。
这10万余座的墓葬,令后人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作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孔子家族的墓葬在2000多年里从未间断。
据考证,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形成如今这般规模。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恐怕历史没有哪一个人物能与其相比的了。
作为享誉全球的孔夫子,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有目共睹。不仅是国内,包括国外关于孔子文化、思想都十分浓郁。
欧洲许多古典哲学家对孔子也是有极高推崇。康德说孔子是“中国的苏格拉底”。维科说:它像“埃及人的司祭书”,全是凡俗伦理。托尔斯泰说:没有他(孔子)和老子,《福音书》都是不完备的。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关于诸如此类的高评价,还有很多,这里就一一举例了。
总之,进入孔林,自然不是走进墓地那般简单,更不是墓地旅游那么滑稽,而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探索,以端庄、敬畏的态度去了解它究竟为何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那么大,有没有想过去墓地旅游?
山东曲阜三孔之一的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在1994年12月,它与孔府、孔庙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外地游客来曲阜旅游必去的地方之一。
孔林,本称至圣林,虽然它是一个家族墓地,但与一般墓地并不同,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因孔子家族而闻名世界,其墓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走进这里头,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一块占地3000多亩的墓地,而是一座墓葬文化的博物馆:墓地林墙周长5591米,在茂林之间,有坟冢10万余座,墓碑4003座,古建筑116间,历代石像、石仪85对。
因此,来到这里,游客所见已经不是孔子的家族墓地这般简单了,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当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就更能凸显它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走进孔林,映入眼帘的是古迹,比如万古长春坊,牌坊之上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初建时所刻,后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石坊上还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精美图案,此番雕刻出现在墓地中,可见墓地主人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孔林大门为明代永乐二十二年所建,清康熙年间重修,孔林二门系清雍正十年敕修。洙水桥是明嘉靖二年建,桥上“洙水桥”三字传为明代权臣严嵩所书。
孔子墓甬道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并刻立华表、文豹、甪端等神兽。
还包括有子贡手植楷,虽然只剩树桩,但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而最古老的文物遗产要属孔子墓了,这也是孔林的灵魂所在,每一个进入孔林的游客都不会错过这座古墓。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个人墓地。
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
在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这时,转身往外走时,沿途一路墓葬都是孔子后人。
这些历代墓葬成为研究古时历朝历代墓葬制度的重要实物,园内的许多古树名木也成为了研究古代物候学、气象学、生态学的活文物。
这些古树使得墓地环境非常苍郁,茂林之间更是微风穿梭,春夏来此探索历史人文,颇有人造园林之感。 这跟其他的古代帝王将相之墓比较起来,孔子的墓有归隐山林之错觉。沿着墓甬道,两旁林野之间,树立着无数墓碑,但坟冢更多,达到10万余座。
这10万余座的墓葬,令后人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作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孔子家族的墓葬在2000多年里从未间断。
据考证,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形成如今这般规模。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恐怕历史没有哪一个人物能与其相比的了。
作为享誉全球的孔夫子,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有目共睹。不仅是国内,包括国外关于孔子文化、思想都十分浓郁。
欧洲许多古典哲学家对孔子也是有极高推崇。康德说孔子是“中国的苏格拉底”。维科说:它像“埃及人的司祭书”,全是凡俗伦理。托尔斯泰说:没有他(孔子)和老子,《福音书》都是不完备的。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关于诸如此类的高评价,还有很多,这里就一一举例了。
总之,进入孔林,自然不是走进墓地那般简单,更不是墓地旅游那么滑稽,而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探索,以端庄、敬畏的态度去了解它究竟为何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