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人老去,一代又一代人出生。王朝更迭,斗转星移,消失的从来不止有形的器物或山川,还有那些逐渐淹没在岁月中的文化与绝学。而“孤虚”,便是其中之一。 “孤虚”的出现与消失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起,周王逐渐式微。而争霸的诸侯们,则开始大肆招募人才,任用寒门出身的“士”。再加上铁器的出现及大规模使用,导致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有了较大的进步。鉴于这样的情况,思想文化就逐渐活跃起来,出现了各种学派,百家争鸣。而“孤虚”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 战国时的《尉缭子》记载,“今世将,考孤虚,占咸池,合龟兆,观星辰风云之变,欲以成胜立功”。 从春秋战国时它出现开始,这门学问就是一门叫许多人都很难理解的学问。入门难,想要参透也难,更不要说运用自如了。打个比方,就像今天一般的小学生直接去学习大学的微积分一样。这中间的难度实在不小。 这门学问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军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鉴于它的难度系数太高,在流传的过程中便有许多地方都未完整地传承下去,所以,这门学问到唐宋时期便逐渐销声匿迹了。到今天,咱们许多人甚至听都没听过它,更不要说理解、学习它了 说了这么多,那么究竟什么是孤虚呢?它到底是用来干啥的呢?关于孤虚的具体含义,大概有两种解释。 王相孤虚 看“孤虚”这两个字,孤与虚,都有势单力薄之意。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王相,即帝王将相。前者孤苦无依,势单力薄,后者万人之上,至尊至强。谁强谁弱,一目了然。而孤虚与王相又被寓于五行之中。 《孟子通》中解释道,“五行有孤虚时,有旺相时。春属木,甲乙木生丙丁火,便是木旺而火相。旺字即是王字,相,王之次也。金到这里衰,所以孤,孤者,无辅助之意,是个独夫模 样。……水为母,木为子,子实母虚,水到此所以虚”。
五行变化时,有孤虚之相,也有王相之相。五行变化即代表着时间万物的一个变化,换言之,世间万物也都有孤虚与王相的变化。大到王朝的兴衰更替,小到月之圆缺,都处于一个强盛到衰弱的循环中。 因为事物的兴衰规律,通过孤虚之术,判断和推论其何时兴盛,何时衰败,从而寻找恰当的时机来达成自身的目的。 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孤虚之术。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曹刿论战。趁对方士气衰弱,而自己士气正盛时,一鼓作气,击败敌人。再比如小学时所学的田忌赛马。明明自己的马匹总体实力弱于对方,但是通过合理的安排,却达到了以弱胜强的目的。 这就是孤虚之术。看对方的孤虚,也看自身的孤虚,两相对比,找到自身实力强于对方势力的时机,然后一举击败对方,实现自身的胜利。 对孤曰虚 除了上述所说的五行之中的王相孤虚,还有一种便是“对孤曰虚”。上述中,是将孤虚联合起来看,而在这里,便是将孤与虚对立起来。 据《史记·龟策列传》,“日辰不全,故有孤虚”。其中的“日”是指甲乙,“辰”则指子丑,二者分别代表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而“不全”则是说,十天干比起十二地支少了两位,即为不全,就是对不上的意思。
这就是孤虚之术。看对方的孤虚,也看自身的孤虚,两相对比,找到自身实力强于对方势力的时机,然后一举击败对方,实现自身的胜利。 对孤曰虚 除了上述所说的五行之中的王相孤虚,还有一种便是“对孤曰虚”。上述中,是将孤虚联合起来看,而在这里,便是将孤与虚对立起来。 据《史记·龟策列传》,“日辰不全,故有孤虚”。其中的“日”是指甲乙,“辰”则指子丑,二者分别代表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而“不全”则是说,十天干比起十二地支少了两位,即为不全,就是对不上的意思。 古代的“孤虚”之术,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其实其中的千变万化哪里是只言片语可以轻易道明的呢?由于它的千般变化,再加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孤虚”之术的传承之路实在是难上加难。 再加上古人对其态度摇摆不定,有的人十分相信此道,有的人却觉得此术就是骗人的把戏。而且在提倡道义与耿直的古代,“孤虚”之术不免有点趁你病要你命的味道,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于是,渐渐地,这门奇书就失传了。如今咱们也只能在数量寥寥无几、质量又参差不齐的古籍中找一找传说中的“孤虚”之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