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合肥城的出名怕是和张辽有关,他率领八百敢死队出城,杀的孙权十万大军心惊胆战,再也不敢攻城。当孙权撤军时,张辽看到东吴军队毫无戒惧,立刻从城里杀出,差一点就让孙权毙命战场。就是这样一座在三国响当当的城市,却在公元233年搬迁了,新造的城市称之为合肥新城。那么,魏国人为什么要费钱费力地把合肥城搬迁呢?
青龙元年,魏国都督扬州诸军事的征东将军满宠上奏章说:“合肥城南面临着江湖,北面离寿春很远,贼军围攻它,容易依据水面占据优势,我们的军队去解救它,必须先把贼军的主要部队打败,然后才能够解救包围。贼军去进攻很容易,但军队去救援它很困难。应该把城里的军队移出来,在合肥城西三十里,有奇特的险要之地可以依靠,在那里再建一个城用来固守。这是把贼人引到平地上来再控制他们的退路,是有利而且运用方便的计策。”护军将军蒋济认为这是向敌人显示软弱,是不战先败。魏明帝没有批准满宠的建议。满宠再次上奏章说,故意显示软弱给敌人是一种智慧,这会让敌人骄傲。我们就是要把行迹显露给敌人,引诱敌人远离水面,选择有利时机出击作战,从而获取胜利。尚书赵咨认为满宠的计策有利,魏明帝于是下诏批准了这个建议。
合肥城的搬迁到底是有利还是不利呢?就是在这一年,合肥新城引来了第一次考验。233年,孙权亲自出动,想要包围新建的城池,因为它离水太远,过了二十几天都不敢下船进攻。满宠对各位将领说:“孙权占了我们移出的旧城,一定在他的军队中说出自大的话来,现在大举进攻,想要获得所有的战功,虽然不敢到新城来,也一定会上岸显耀他的军队用来表示他有强大的余力。”就偷偷地派出步兵骑共六千人,埋伏在合肥城中的隐蔽地方等待孙权前来。孙权果然上岸炫耀实力,结果伏兵突然杀出,东吴军几百人被杀,还有的跳到水中淹死。
第二年孙权又来了,这一次率领的大军号称是十万之众。满宠招募了几十名壮士,砍下松枝做火炬,灌上麻油,从上风处放火,烧毁了吴军攻城的兵器。满宠还让军队用箭射击,孙权的侄子孙泰被射死。孙权只好退兵。
合肥新城更加出名是在253年(魏嘉平五年)。
前一年,吴国太傅诸葛恪曾经大败魏军,于是不顾众人的反对,决定再征魏国,率兵包围了合肥新城。诸葛恪认为,新城被围困,司马师必然派兵来救,等到魏国救兵到来,可以一战打败魏军。
魏国掌权的是司马师,他的谋士虞松认为,诸葛恪集中全部的精锐部队却逗留不前,停下来围攻新城,目的是想吸引魏国的主力部队决战。如果魏军不应战,吴国军队疲劳,一定会自行撤走。司马师于是命令镇东将军毌丘俭按兵不动,只守不攻。从司马师这整个战略大局来说,等于是将合肥新城完全放弃,而新城守军以及守将则成为战略弃子。
守卫合肥新城的将领叫张特,手下兵士只有三千人。既然魏国的二十万大军不动,所以这诸葛恪就放心地攻打。哪知这个张特却非常顽强,吴国大军一连攻打了几个月,城中兵士疾病战死的已经超过一半,张特却仍然还在坚持。眼看着城池就要陷落,张特又使出了缓兵之计,说魏国军令规定,被攻打超过一百天而救兵没有赶到,纵然投降,家属也不受牵累治罪。于是请求吴国军队暂缓进攻,明天缴械投降。吴国军队将领听信了他的话,停止攻城,只等着明天张特投降。而张特却连夜修补城墙的缺口,第二天继续抵抗,等到魏国大军出动,诸葛恪只好率领军队撤离。
从后面的几次战役来看,合肥新城的建造还是有它合理之处的,因为离水面远,这就削弱了东吴水军的优势。不过,战争中的无论那座城市,地理位置优劣是一回事,更让这座城市出名的是人,就像张辽,就像张特。
青龙元年,魏国都督扬州诸军事的征东将军满宠上奏章说:“合肥城南面临着江湖,北面离寿春很远,贼军围攻它,容易依据水面占据优势,我们的军队去解救它,必须先把贼军的主要部队打败,然后才能够解救包围。贼军去进攻很容易,但军队去救援它很困难。应该把城里的军队移出来,在合肥城西三十里,有奇特的险要之地可以依靠,在那里再建一个城用来固守。这是把贼人引到平地上来再控制他们的退路,是有利而且运用方便的计策。”护军将军蒋济认为这是向敌人显示软弱,是不战先败。魏明帝没有批准满宠的建议。满宠再次上奏章说,故意显示软弱给敌人是一种智慧,这会让敌人骄傲。我们就是要把行迹显露给敌人,引诱敌人远离水面,选择有利时机出击作战,从而获取胜利。尚书赵咨认为满宠的计策有利,魏明帝于是下诏批准了这个建议。
合肥城的搬迁到底是有利还是不利呢?就是在这一年,合肥新城引来了第一次考验。233年,孙权亲自出动,想要包围新建的城池,因为它离水太远,过了二十几天都不敢下船进攻。满宠对各位将领说:“孙权占了我们移出的旧城,一定在他的军队中说出自大的话来,现在大举进攻,想要获得所有的战功,虽然不敢到新城来,也一定会上岸显耀他的军队用来表示他有强大的余力。”就偷偷地派出步兵骑共六千人,埋伏在合肥城中的隐蔽地方等待孙权前来。孙权果然上岸炫耀实力,结果伏兵突然杀出,东吴军几百人被杀,还有的跳到水中淹死。
第二年孙权又来了,这一次率领的大军号称是十万之众。满宠招募了几十名壮士,砍下松枝做火炬,灌上麻油,从上风处放火,烧毁了吴军攻城的兵器。满宠还让军队用箭射击,孙权的侄子孙泰被射死。孙权只好退兵。
合肥新城更加出名是在253年(魏嘉平五年)。
前一年,吴国太傅诸葛恪曾经大败魏军,于是不顾众人的反对,决定再征魏国,率兵包围了合肥新城。诸葛恪认为,新城被围困,司马师必然派兵来救,等到魏国救兵到来,可以一战打败魏军。
魏国掌权的是司马师,他的谋士虞松认为,诸葛恪集中全部的精锐部队却逗留不前,停下来围攻新城,目的是想吸引魏国的主力部队决战。如果魏军不应战,吴国军队疲劳,一定会自行撤走。司马师于是命令镇东将军毌丘俭按兵不动,只守不攻。从司马师这整个战略大局来说,等于是将合肥新城完全放弃,而新城守军以及守将则成为战略弃子。
守卫合肥新城的将领叫张特,手下兵士只有三千人。既然魏国的二十万大军不动,所以这诸葛恪就放心地攻打。哪知这个张特却非常顽强,吴国大军一连攻打了几个月,城中兵士疾病战死的已经超过一半,张特却仍然还在坚持。眼看着城池就要陷落,张特又使出了缓兵之计,说魏国军令规定,被攻打超过一百天而救兵没有赶到,纵然投降,家属也不受牵累治罪。于是请求吴国军队暂缓进攻,明天缴械投降。吴国军队将领听信了他的话,停止攻城,只等着明天张特投降。而张特却连夜修补城墙的缺口,第二天继续抵抗,等到魏国大军出动,诸葛恪只好率领军队撤离。
从后面的几次战役来看,合肥新城的建造还是有它合理之处的,因为离水面远,这就削弱了东吴水军的优势。不过,战争中的无论那座城市,地理位置优劣是一回事,更让这座城市出名的是人,就像张辽,就像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