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派小说
猴岛论坛
用户登录
注册账号
登录后才能发帖
0
派派杂志区
【三日谈】半月谈:让对方“社会性死亡”,不是想用就用的武器【11.22~11.24】【已评完】
[社][三日谈]
【三日谈】半月谈:让对方“社会性死亡”,不是想用就用的武器【11.22~11.24】【已评完】
刷新数据
阅读:
686
回复:
13
本帖已关闭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楼主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收藏本帖
远山见月。
(派派版主)
楼主
2020-11-22
— 本帖被 死鱼安乐。 执行锁定操作(2020-11-25) —
11月17日,清华美院一女生在朋友圈发文,称被一男生骚扰并公开其身份信息,要让其在朋友圈“社死”(社会性死亡)。
男生被公开信息后,遭受广泛指责,名誉严重受损。然而事后调阅监控被证实是误会,女生又称双方已互相道歉和解。事件引发不少网友讨论。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遭遇不端后诉诸网络成为不少人维权的常态选择,通过网络的低成本曝光和高效率传播,达到引起关注和震慑对方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部分被曝光者被网友无限关注,甚至加诸网络暴力,导致自身社会关系网被摧毁,无法自由参与社会活动,也就是网络所称的“社会性死亡”,相关案例已不在少数。
网络曝光在某种程度上便捷了维权流程,同时也可能像事件中被公开信息的男生一样,造成“误伤”。
受到情绪和立场影响的信息发布者,缺乏甄别能力的网友,或是别有用心者的推波助澜,都会导致片面信息甚至不实信息在网络平台被无限放大,给当事人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类似上述事件中带有“公开处刑”意味的个人信息曝光,如同遭到限制的人肉搜索一样,应该得到有效遏制。
作为舆论发酵场地的网络平台,有必要在技术监管层面及时介入,控制带有个人身份照片的信息传播,保护公民基本权利,防止事件未明之前舆情被引导发酵。
同时,此次闹剧的上演也为普通公众敲响了警钟:尊重他人信息,明确事实,慎用网络维权武器,既是尊重他人也是保护自己。动辄威胁让对方“社交性死亡”,小心越过法律界限,害人害己!
参与奖励:每人10PB,回复有1积分博雅积分。
回复内容请与讨论主题相关,
回复字数20字以上,不满20字不提醒且无奖励
。
优秀回复给予1-5PB加分
回复参与时间:2020.11.22~2020.11.24
[ 此帖被死鱼安乐。在2020-11-29 22:29重新编辑 ]
分享
倒序阅读
查看全部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fengyedemeimei
(热心会员)
沙发
2020-11-22
呵,我看到标题的时候,就在想是不网络暴力
还真是,如果有人抱着不好的心思,是不是就得逞了
死鱼安乐。
2020-11-29
+10 派派币
感谢参与派派杂志区【三日谈】活动,请带走有爱的10PB及闪亮的博雅勋章积分1积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