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派小说
猴岛论坛
用户登录
注册账号
登录后才能发帖
0
派派杂志区
【三日谈】中青报谈医生救护车内吃香蕉:苛责医护人员只会加深医患对立【11.25~11.27】【已评完】
[社][三日谈]
【三日谈】中青报谈医生救护车内吃香蕉:苛责医护人员只会加深医患对立【11.25~11.27】【已评完】
刷新数据
阅读:
572
回复:
16
本帖已关闭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楼主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收藏本帖
远山见月。
(派派版主)
楼主
2020-11-25
— 本帖被 死鱼安乐。 执行锁定操作(2020-11-28) —
近日,一条河南医生在救护车内吃香蕉的短视频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可能影响救治”“应该等下车再吃”,有人则心疼医生“如果能吃热饭谁愿意吃冷香蕉”。
对于争论,病患家属表示,医生工作连轴转了7个多小时,为了不耽误抢救,只能在救护车上将就着吃点,他们都是老爷子的救命恩人。
部分围观人群不明真相的草率苛刻,与亲历者身在其中的宽容感激,可谓形成鲜明对比。这戏剧性的场景,何尝不是时下一些人,在真相未明前,急于苛责医护人员的缩影。
比如看到有医生手术后喝一袋葡萄糖,他们不问医生“为何要喝葡萄糖”,偏偏质疑“谁来付钱”,全然不顾医生在手术室无法喝水、葡萄糖并不好喝、相关费用计入科室成本的基本事实。
关于“医生喝葡萄糖”的新闻报道不少,质疑者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了解真相,可他们偏偏立场先行,不尊重事实和常识,自觉陷入“弱者”“受害者”的假想,在对医护人员的口诛笔伐中自我感动。
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偏概全。医疗救治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加之社会的高度关注,医护人员一言一行随时可能处于“聚光灯”下,引发围观议论。
尽管多数人能保持理性,将个别医护的错误言行与职业整体评价区分开来,但也有人碍于成见,不放过任何污名化医护群体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求全责备。
既然医生护士如此重要,那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自然应该更高,一旦逮到机会,便吹毛求疵狠批一通,即便没有错误,也会认为这样做对他们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两种想法根本经不起推敲。污名化一个职业和群体,无异于一叶障目,当评价失去了客观与理性,必然变成“傲慢与偏见”,伤害了他人,也让自己变得偏激。
对医护群体的苛责更不可取。一些网友的道德感很强,看到医生被医闹者伤害会义愤填膺,听说医生有过失也会怒不可遏。但不妨想一想,在无凭无据的情况下挥舞“道德大棒”,苛责医生“吃香蕉”“喝葡萄糖”时,是不是也在无形中加深医患对立、妨害本应有的和谐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我们不能一面要求其理性工作,又苛求他们时刻展现出体贴温暖。
孔子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就是看到了苛责他人不仅无法产生“提醒”和“约束”作用,反而会招致不满情绪,导致双方难以沟通。如果社会舆论在涉医问题上无法回归常识、平常心,那么便无法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医护群体白衣执甲。然而,和公共卫生需要相比,医护群体人数依旧偏少,愿意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也不够多。
同时,求学周期长、工作强度大、职业风险高、社会不理解,诸种因素让一些学生对医学专业望而却步。因此,医护群体的不断壮大,医护群体的职业尊严,要求社会必须充分尊重并呵护他们,不能让他们无端受到指责和委屈。
参与奖励:每人10PB,回复有1积分博雅积分。
回复内容请与讨论主题相关,
回复字数20字以上,不满20字不提醒且无奖励
。
优秀回复给予1-5PB加分
回复参与时间:2020.11.25~2020.11.27
[ 此帖被死鱼安乐。在2020-11-29 22:31重新编辑 ]
分享
倒序阅读
查看全部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发消息
举报
使用道具
加好友
引用
fengyedemeimei
(热心会员)
沙发
2020-11-25
感觉很正常啊,如果情况很危急,哪有空
24小时加班,常常吃不上饭,这是常态啊
际遇之神
奖励
捡到一件漂亮衣裳 奖励3派派币
死鱼安乐。
2020-11-29
+10 派派币
感谢参与派派杂志区【三日谈】活动,请带走有爱的10PB及闪亮的博雅勋章积分1积分。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