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瓷器造型。
文昌墨尘
国瓷器初创于商代,严格意义来说创烧于东汉,唐代时渐趋成熟,形成“南青北白”的瓷器体系,到宋代蓬勃发展、名窑辈出,传世精品纷纷涌现;在明清时工艺流程超越前代,瓷器发展达到巅峰之际。每一件古瓷器本身,都反应了特定时代,制瓷工艺的风格特点,特别是瓷器的器形,更是瓷器式样传承演变的直接反映。针对形态各异的瓷器造型,古人借用人体的口、耳、肩、腹、足等部位名称,形象生动地来描述瓷器部位。
口
口是瓷器作为储物器用以放进、取出物品的部位。早期出于实用的考虑,口多为侈口,随着装饰性的增强,样式不断丰富。
耳
耳是指瓷器颈部两侧等距平行分布的附加物。耳最早的功能是便于器物的拿握,此后逐渐成为装饰性构件,样式较多。
肩
肩是指瓷器颈部向腹部过渡的部位,多为器物的最宽处。瓷器中瓶、尊、罐、壶等器物的肩部特征明显。肩部的轮廓线条直接影响到器物的形状,一般用宽和窄来描述肩的大小,用溜和丰来描述肩部轮廓的弯曲程度。
流
流是壶等饮具的倒水口,也被称为“嘴”。西晋时嘴多为实心的鸡首、羊首,不具备使用功能,此后逐渐演变为空心。唐代壶流多为短直流,有圆筒形、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流的位置大大低于壶口;北宋的流渐长;元、明时,多为管状长曲流,流口与壶口平齐,曲线优美;清代壶流样式丰富,是壶的重要装饰物。
腹
腹是瓷器中体积最大的主体部位,多用于盛储物品,器腹的形状有方形、圆形几类。方形腹有扁方形、六方形、八方形等基本形制。方形腹由数块形状接近的瓷胎结合而成,由于采用这种方式,在腹部形成了因结合而形成的棱角、倭角。圆形腹有鼓腹、椭圆腹、扁圆腹、瓜棱腹、花形腹等基本样式。这些基本样式又衍生出许多其他形式,如扁圆有上扁、下扁几种;瓜形腹有四出、五出、六出之分,还有凸线、四线之别。
足
足是瓷器与案几的接触部分,其形状决定了接触的方式。
文昌墨尘
国瓷器初创于商代,严格意义来说创烧于东汉,唐代时渐趋成熟,形成“南青北白”的瓷器体系,到宋代蓬勃发展、名窑辈出,传世精品纷纷涌现;在明清时工艺流程超越前代,瓷器发展达到巅峰之际。每一件古瓷器本身,都反应了特定时代,制瓷工艺的风格特点,特别是瓷器的器形,更是瓷器式样传承演变的直接反映。针对形态各异的瓷器造型,古人借用人体的口、耳、肩、腹、足等部位名称,形象生动地来描述瓷器部位。
口
口是瓷器作为储物器用以放进、取出物品的部位。早期出于实用的考虑,口多为侈口,随着装饰性的增强,样式不断丰富。
耳
耳是指瓷器颈部两侧等距平行分布的附加物。耳最早的功能是便于器物的拿握,此后逐渐成为装饰性构件,样式较多。
肩
肩是指瓷器颈部向腹部过渡的部位,多为器物的最宽处。瓷器中瓶、尊、罐、壶等器物的肩部特征明显。肩部的轮廓线条直接影响到器物的形状,一般用宽和窄来描述肩的大小,用溜和丰来描述肩部轮廓的弯曲程度。
流
流是壶等饮具的倒水口,也被称为“嘴”。西晋时嘴多为实心的鸡首、羊首,不具备使用功能,此后逐渐演变为空心。唐代壶流多为短直流,有圆筒形、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流的位置大大低于壶口;北宋的流渐长;元、明时,多为管状长曲流,流口与壶口平齐,曲线优美;清代壶流样式丰富,是壶的重要装饰物。
腹
腹是瓷器中体积最大的主体部位,多用于盛储物品,器腹的形状有方形、圆形几类。方形腹有扁方形、六方形、八方形等基本形制。方形腹由数块形状接近的瓷胎结合而成,由于采用这种方式,在腹部形成了因结合而形成的棱角、倭角。圆形腹有鼓腹、椭圆腹、扁圆腹、瓜棱腹、花形腹等基本样式。这些基本样式又衍生出许多其他形式,如扁圆有上扁、下扁几种;瓜形腹有四出、五出、六出之分,还有凸线、四线之别。
足
足是瓷器与案几的接触部分,其形状决定了接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