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之路
普鲁士是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谜。
因为,它的开始和终结时间,至今还是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一个题目。
一个国家,居然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的,而且居然还不是一个远古国家,真是奇闻了。
我觉得,与其说那些生僻的名词,不如直接跳去普鲁士的最初历史。
还是来看看那个时候的德意志大地吧。
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遭到了惊人的破坏,这里到处都遭受到了历史上最没有纪律军队的蹂躏。
战争过后,德意志有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摧毁,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捷克和萨克森的矿山全部被破坏,工商业急剧衰退,工场手工业生产遭到摧残,农民变得一无所有。
整个国家,无疑就是人间地狱。
与这幅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意志邦国的“欣欣向荣”:德意志大地上不再是单调的几个公国了,居然有314个邦国和1475个骑士庄园存在,也就是说,在德意志满目疮痍的大地上,有1800个独立政权存在,这些政权单单窝里斗就能把德意志毁灭好几遍了。
而贫弱不堪的德意志成为了欧洲病夫,成为大国们争相欺凌的对象,法国抢走了洛林,瑞典在波美拉尼亚驻军,低地勃艮第的广大地区被荷兰夺走。德意志成为欧洲“八国联军”竞相蹂躏的对象,已经国将不国了。
换言之,世界上已经没有“德意志”这个国家了,德意志和中东、远东一样,只是一个地区的名称,而且将随风飘散,消逝于历史的尘埃中。
法国人的计划终于得逞了:德意志将永远不能统一。
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引起了德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著名诗人海涅在其讽刺诗中写道:
“法国人和俄国人占有了陆地,海洋是属于英国人的。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德意志人的威力才是无可争辩的。”
陆地没有了,海洋没有了,德意志拥有的只有梦想的天空。德意志人民在痛苦中哭泣,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德意志,你的明天到底在哪里?谁能统一德意志?除了上帝之外。
历史给出了答案。
三十年战争中,遭到打击最小的邦国就是最早退出的捷克,而遭受最大损失的就是东北部的波美拉尼亚和梅克伦堡,那儿几乎90%的人民死绝,真的是“白茫茫大地真净”。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后支离破碎的德意志大地
就在波美拉尼亚的边上,有一个小国家,叫做“勃兰登堡”。这个国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属于最东边的边疆地区,当时统治该地区的是马克伯爵。1365年,马克伯爵获得选侯称号,由于爵位绝嗣不得不另选他人做继承人。而当时最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疼的是:
没有诸侯愿意来当这个侯国的侯爵。
为什么呢?
原来,这片土地是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最贫瘠的土地,跟法兰西平原、东欧平原完全不能比,奥地利人轻蔑地称呼它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砂石罐头”。
这是一片盐碱地,种植不了庄稼,无法发展农业。这儿虽然沿海,海边却是一片滩涂,无法发展航海业。这儿压根就没有人居住,更没有劳动力,无法发展工业。什么都没有,所以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没有人生存。
这样一个贫瘠的土地,能当犯人的流放地,但是实在没有人愿意在这儿生存。
说到这儿想起了一个佛教故事,说的是古印度两位国王前去求佛,一个国王向佛祖抱怨,自己的国家只有高山没有海洋,无法航海。另外一个国王说自己的国家只有海洋没有高山,捕获不到山珍。
佛祖对他们说:“你们一个有高山,一个有海洋,为何你们不珍惜自己已有的东西,却要奢望别人拥有的东西?”两位国王顿悟。
同样,这片土地虽然贫瘠,但还是大有前景的啊。滩涂只要排出积水就可以种植庄稼,发展农业。
盐碱地旁边的易北河和奥得河可以发展内河航运,经济发展了,自然就有人来。有人来了,自然就可以发展工业。
所以问题不在于没有条件,在于如何利用好你的条件,再去创造条件。
当没有人看中这片土地的时候,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一世毛遂自荐,请求前往勃兰登堡担任侯爵。1417年,当他从温暖湿润,如童话仙境般的奥地利调往勃兰登堡的时候,人们都惊呆了,仿佛他被流放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傻的人。
事实上,腓特烈·霍亨索伦还是获益颇丰的,他不仅得到了勃兰登堡的爵位,而且还成为了选侯,可以参选德意志诸侯,霍亨索伦家族终于有了一个家,他们把勃兰登堡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辛勤地用婚姻关系结交德意志诸侯。
但是收效不大,大家都看不上他们一家。
勃兰登堡有一个著名城市,得名于一只熊(bear),就叫做“柏林”。
可惜,就是没人看重这个房子啊,只是因为这块地不好。
那么这个勃兰登堡跟普鲁士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啊,那就要说起一段历史往事了:条顿骑士团。
二、条顿骑士团
在中世纪的时候,基督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落入阿拉伯帝国手中,教皇为了加强权威,便打着夺回圣地的口号,组织了很多次“十字军东征”,很多国家都派出了自己的骑士团,法国派出的骑士团叫做“圣殿骑士团”,德国派出的骑士团叫做“条顿骑士团”,这些骑士团大多举着《圣经》的幌子,干着杀伤抢掠的强盗行径。而意大利的最搞笑,干了坏事又不敢承认,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交易,他们的居然叫做“医院骑士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最早的红十字会,去救死扶伤的。
这三大骑士团在中东一带搅得天翻地覆,教皇还把马耳他岛屿赏赐给了医院骑士团,他们在岛上成立了马耳他国,该国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欧洲袖珍国马耳他曾经是骑士团建立的
当时的德意志和波兰中间有一片土地,居住在上面的民族被人们叫做“波罗的海民族”,他们使用着怪异的语言,有着奇高的身高而且性情暴躁,勇猛善战,包括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民族,无论是日耳曼人还是斯拉夫人都对他们感到头疼。
普鲁士人就是波罗的海民族中的一员,他们居住在那儿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古罗马时代,罗马作家塔西陀书中就出现了普鲁士人,被称为“爱斯梯人”,在波兰人出现后,普鲁士人成为了波兰人的死敌,波兰人视普鲁士人为眼中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波兰人一再企图在战场上征服普鲁士人,没有成功。
波兰国王恨死这些普鲁士人了,可是那个时候的波兰还没有实力与精力对付普鲁士人,他们还要腾出手来对付四面八方的邻国,思前想后,波兰国王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构想:
招募雇佣兵,替自己去打跑普鲁士人。
波兰翼骑兵曾经在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中击败奥斯曼土耳其,但并未挽救国家的危难
我不得不说这位波兰国王脑子进水了,居住在波兰境内的普鲁士人让他们寝食难安,然而这帮子普鲁士人至少还是要安居乐业的民族,还是有儿有女,拖家带口的民族。
而雇佣兵是什么?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可以做任何事情的职业军人,是杀人不眨眼的流亡军人,更是谁给的钱多就跟着谁的精明商人。他们全是单身汉,无儿无女,为了生存不得不杀戮。
雇佣兵比普鲁士人更可怕,请雇佣兵来打普鲁士人,无异于引狼入室。
然而波兰国王还是傻乎乎地寻找雇佣兵去了,按理说欧洲最好的品牌是瑞士牌雇佣兵,他们老实敦厚,木讷淳朴,安分守己,几乎不惹是生非,所以深受顾客的喜爱。
可是瑞士人因为太抢手了,要价太高,波兰国王又开始吝啬起来。
宁买贵的,不买差的。波兰国王忘掉了这个买卖中的金科玉律,开始寻找廉价的买家。
不久,终于找到了:条顿骑士团。
当时欧洲最声名狼藉的雇佣兵就是骑士,这帮骑士可不是电影中的痴情浪子,而是穷凶极恶的职业强盗,或许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在那种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人必须迸发出兽性的本能,不然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中被吃掉。
三大骑士团中,最声名狼藉的就是条顿骑士团,他们比法国圣殿骑士团还要凶悍,比意大利医院骑士团还要野蛮。
千挑万选,波兰国王选了一个最差劲的雇佣兵。
那么,条顿骑士团在哪里呢?当时他们还在耶路撒冷,1198年3月5日,条顿骑士团成立于巴勒斯坦的阿卡(Acre),此后一直以阿卡作为总部至1291年。
条顿骑士团接到波兰国王的求救信后,大为吃惊,心想自己名声太差,欧洲唯恐避之不及,为何波兰国王还要邀请自己?难不成是一个圈套?
条顿骑士团
不过波兰靠近德意志,去波兰还可以顺便回家看看,这些骑士们喜出望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波兰人的请求。
波兰国王痴心地等着条顿骑士团的到来,几个月后,条顿骑士团们终于来了。
他们和圣殿骑士披着一样的白色披风,上面绣着红色十字和宝剑,佩戴黑色十字章。
没等条顿骑士团出去找生意,生意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神圣罗马帝国在普鲁士的一个叫做但泽的地区建立了一座修道院,但泽走廊是东西方要道啊,怎么能让日耳曼人占领?1224年该修道院被普鲁士人焚毁。这下不得了了,普鲁士人不仅得罪了波兰人,更得罪了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很是气愤,听说条顿骑士团在那儿“讨生活”,下诏命令他们讨伐普鲁士人。
1226年,仅仅两年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授予条顿骑士团获得普鲁士境内的所有贵族特权。与此同时,波兰王国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也加入了条顿骑士团,这下子条顿骑士团同时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王国的支持,开始在这一带东征西讨,南征北战。
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据点,普鲁士成了条顿骑士团的地盘,不久就控制了普鲁士全境,条顿骑士团将这块土地租赁了下来。
波兰国王对于条顿骑士团的行动是很谨慎的,毕竟这是波兰的领土,波兰国王迁徙了大量波兰人来此居住,并且让很多波兰贵族也加入了条顿骑士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管是波兰人还是古代普鲁士人都被日耳曼人同化了,大量的普鲁士人或者是被杀了,或者是融合了,普鲁士语也已经消失,该地区统一使用了德语。
那么,波兰人为何不干脆赶跑条顿骑士团呢?其实还是一个贪婪的原因,因为这帮日耳曼武士擅长打仗,所以波兰人留着他们,充当一个看门狗的作用。
凭心而论,条顿骑士团确实为波兰打了不少仗,最著名的当属里格尼兹会战,1241年4月9日,蒙古西征军攻入波兰,条顿骑士团与波兰联军出击,身为主力的条顿骑士团大战蒙古骑兵,蒙古将军拔都命令蒙古骑兵全线退却,随后掉转头发动猛攻,杀了一个回马熗,大败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损失惨重。
蒙古西征军队曾经击败条顿骑士团
不久条顿骑士团又在对俄国的战役中惨败,那场战役被称为俄国的立国之战。
但不管怎么说,这片土地都是波兰的领土,这帮条顿骑士团只是租赁的形式,波兰才是真正的房东。
为了赶跑条顿骑士团,波兰人也费劲了脑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波兰人最想象不到的情景出现了:
波兰王室绝嗣了。1370年,波兰老国王死去,没有留下儿子。
中世纪的欧洲与中国一样,女性没有继承王位的权利,于是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了立陶宛大公,立陶宛大公当上了波兰国王。
既然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是一个人,那么波兰自然就跟立陶宛合并了,成立了波兰-立陶宛大公国。
这下子,条顿骑士团的死期到了。
因为立陶宛人和普鲁士人、拉脱维亚人一样,都属于波罗的海民族。
立陶宛人自然要为同族的普鲁士人报仇了,立陶宛大公心想:你小子当初对普鲁士人那么心狠手辣,有没有想到今天啊?我要为同族的兄弟们报仇。
波兰立陶宛与条顿骑士团发生了一连串战争。条顿骑士团一败涂地,不得不割地赔款。
1466年,波兰立陶宛与条顿骑士团展开决战。只要条顿骑士团胜利,他们就能灭了波兰,而一旦波兰胜利,条顿骑士团恐怕就得回德意志老家了。
决战开始了,英勇善战的立陶宛人如潮水般冲垮条顿骑士团,日耳曼人惨败,只能签订《托伦条约》,除了赔款给波兰600万之外,还必须把包括但泽地区的西普鲁士还给波兰。
至此,条顿骑士团拥有的只有东普鲁士,而这块地区与德意志本土并不相连。
条顿骑士团保留有普鲁士的残余领土,却要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也就是说他们臣服于波兰国王了。
看着匍匐在脚下的日耳曼骑士们,波兰立陶宛国王开心地笑了,心想:心高气傲的日耳曼骑士一定受不了这种侮辱,没多久就要搬走,回家去了。
其实《托伦条约》的条件并不算苛刻,毕竟波兰是房东,日耳曼人是房客,住了这么多年,也该把拖欠的房租缴纳了,没赶你们走已经是不错的了。
所以务实的条顿骑士团就是赖着不走,走了这片土地就没有了,那才是傻子做的事情。不仅不走,而且还把东普鲁士变成了三不管地带: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波兰立陶宛都管不到这儿,这里成为了日耳曼犯罪分子的天堂,大批小偷、强盗、妓女、赌徒、乞丐都涌入东普鲁士,这里也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流放犯人之地,总之,谁都不要的垃圾都往这个垃圾桶里扔。
谁都不要的人,我们普鲁士要。因为人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发展的动力。骑士们和妓女们在这儿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就叫做普鲁士国,这些日耳曼骑士继承了古代普鲁士人的名字,被称为“普鲁士人”。
这不是普鲁士,这是一个自由国啊,里面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他们在这片自由地繁衍生息,把这片土地建成理想国。
1512年,条顿骑士团换团长了。
换团长有什么稀奇的?骑士团这么多年,不仅是日耳曼人,就是波兰人、立陶宛人都当过团长,要是找个蒙古人来当团长才是大新闻呢。
这位团长是来自于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
团长信奉马丁路德的新教,把这个“普鲁士国”变成了新教国家。
普鲁士国成为波兰王国下属的一个公国,而且此人还自封为“普鲁士公爵”,把普鲁士变成了公国。听说普鲁士改邪归正了,波兰也很开心,册封了普鲁士公爵的爵位。至此,普鲁士公国得到了波兰的承认,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属国。
最早的普鲁士大公国,版图位于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和立陶宛、波兰等地,并不在今天的德国版图之内
不过条顿骑士团的总部还是设立在奥地利的维也纳,而不是勃兰登堡。
理由不用说了吧,这么一个军事组织,还是放在别的邦国吧,放在本国那就是在自家卧室养了一只狮子啊。
至此,勃兰登堡侯国跟普鲁士公国终于有了联系。
三、普鲁士终于变成了王国
条顿骑士团吸收了众多德意志移民,这个地区也发展的还不错,至少温饱问题解决了。
不幸的是条顿骑士团被波兰立陶宛击败,不得不承认其宗主权,而且根据协约规定,在今后的三百年内都必须承认波兰的最高主权,等于从1466年开始一直做属国直到1766年。正是因为承认了宗主权,所以波兰才准许条顿骑士团在此地居住。
本以为苛刻的条约可以吓走条顿骑士团,可他们不是吓大的,最终还是站稳了脚跟,还把普鲁士国升级成为了“普鲁士公国”。
看着一纸条约,普鲁士公爵哈哈大笑:连小孩子都不相信这种玩意儿,难道波兰国王也相信?难道有人真的相信我要做奴隶做到1766年?所以普鲁士公爵的目标就是站稳脚跟,牢牢占据这块土地。
勃兰登堡侯国和普鲁士公国,在几个世纪内都是平行和独立发展的,后来由于一位霍亨索伦家族的成员,产生了联系。
霍亨索伦家族来自于德国南部施瓦本的索伦堡,所以就以索伦为姓氏,德语中的“霍亨”是高贵的意思,比如前文说过的“霍亨斯陶芬”。
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这个家族特别喜欢叫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叫这个名字,英文读作“弗雷德里希”)后来来到勃兰登堡,等同于干部下乡,当时勃兰登堡处于无政府状态,容克地主勾结强盗抢夺普通民众的财产。腓特烈看到这种景象,大怒,率领雇佣兵拿着大炮朝强盗据点猛轰,经过一番狂轰滥炸,一举摧毁强盗骑士的堡墙,最终使强盗骑士听命于自己。
腓特烈名声大振,然而这片土地经济还是不见起色,从德意志其他地方迁来的移民并不是很多。
宗教改革时期,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都信奉了路德宗新教,由于公开支持新教,所以全欧洲被天主教迫害的新教徒都前往此地避乱,普鲁士地区变得繁荣起来。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普鲁士重视教育,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1717年普鲁士义务教育制度建立。即便在最贫穷的情况下普鲁士也坚持教育,1544年在首府哥尼斯堡建立大学,很快成为东北部新教的堡垒,新的移民的增加反映了这块国土的开放与开发,普鲁士公国也像勃兰登堡一样,成为一个移民的国家,富有活力。
由于这两个国家都是霍亨索伦家族的人来统治,所以王位传到同一个人手中,就自然而然地合并了,跟波兰立陶宛的合并一样,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成立了。
当时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地图,只有这么大的面积,在欧洲毫不起眼
虽然勃兰登堡侯爵级别不高,但是身为七大选帝侯之一,有被选为皇帝的权利。神圣罗马帝国使用选帝侯的机制,七个候选人都有可能被选拔为皇帝,这七个候选人是:
美茵茨选帝侯徽章(教会选帝侯)
特里尔选帝侯徽章(教会选帝侯)
科隆选帝侯徽章(教会选帝侯)
波希米亚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国王)
普法尔茨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伯爵)
萨克森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公爵)
勃兰登堡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侯爵)
他们拥有很高的权力,在皇宫担任御前大臣,大选帝侯显然是极高的荣誉了,虽然勃兰登堡只是侯爵,但是同样有作为选帝侯的资格,算是入门级的。所以和勃兰登堡合并,确保了普鲁士有很好的政治正确性。
同时,普鲁士在席卷德意志巨大伤亡的30年战争中站队正确,站在法国一边,所以在那场毁灭性的三十年战争中幸免于难。
当时的欧洲,最大的事情就是30年战争了,名不见经传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下子横空出世,他毫无顾忌地进行一系列军事改革,把征兵体制从募兵制变成了征兵制、直接把步兵方阵从正方形变成了长方形,此外,他还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军团。这一系列的改革震撼了整个欧洲。
瑞典雄狮古斯塔夫
1630年,古斯塔夫率领瑞典军队,在神圣罗马帝国登陆,杀入了这片叫做“德意志”的土地。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古斯塔夫就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大为惊恐,双方在莱比锡附近展开了一场大战,史称“布莱登菲尔德会战”,这场战役被美国西点军校称为“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的开端”,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场现代化战争。
瑞典步兵军团装备有最新式的火熗,而且变成了长方形,一排火熗手发射的时候,威力惊人。帝国骑兵先后7次冲锋,居然全都失败!最终瑞典大败神圣罗马帝国,整个帝国陷入崩溃当中。
神圣罗马帝国不得不启用了久已被废黜的华伦斯坦,双方在莱比锡附近的一个叫吕岑的小地方摆开战场,混战中,一颗子弹射中了古斯塔夫的头颅,瑞典就此退出了德意志,但是华伦斯坦也因此被忌惮,并且“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被刺杀,法国走上了前台,孔代亲王带领法国军队杀入德意志。
德国兔死狗烹的岳飞——华伦斯坦
这次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体-奥地利,再也无路可退了,奥地利和法兰西之间爆发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诺德林根战役。这次战役,法国人利用先进的火炮猛攻神圣罗马帝国军队,联军中的巴伐利亚右翼溃败,随后,法国连连取胜,千里奔袭,直接攻打巴伐利亚,这一次巴伐利亚大公也吓了一大跳,命令军团退出了战争。1648年5月,法国在楚斯马斯豪森战胜了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占领了巴伐利亚全境,兵锋直指维也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终于低下了头颅,承认失败,不得不与法国签订了盟约,这就是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三十年战争终于结束。
法兰西成为三十年战争最大的赢家,称雄数百年,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几乎吞并了尼德兰南部和德意志莱茵河地区,成为欧洲大陆当之无愧的霸主。
大革命前的法国已经是欧陆霸主了
德意志成为最大的输家,不仅一无所获,而且长达30年的战争都以这片土地作为战场,不管是瑞典人还是法国人,他们践踏的都是德意志的土地,德意志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毁,农田荒芜,粮食歉收。工商业停滞,经济一片萧条,遍地饿殍的德意志成为了最恐怖的地狱。
德意志被毁灭最惨烈的当属北部波罗的海边的波美拉尼亚和梅克伦堡,几乎90%的人口死亡,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直到1995年,德意志北部还经常挖出被瑞典军人杀死的德意志人骸骨。
整个勃兰登堡——普鲁士意外成为了一片净土。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后支离破碎的德意志
然而在三十年战争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远离核心地区的勃兰登堡地区却很平静,因为站队正确,勃兰登堡一普鲁士也算战胜国,身为战胜方,勃兰登堡一普鲁士并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至关重要的易北河和奥得河出海口地区都被列强割让给了瑞典。这种感觉中国人最能体会了,一战之后,身为战胜方的中国,山东青岛却被列强转让给了日本,中国举国愤慨,这才导致了“五四运动”。弱国无外交,身为弱国,只能任人鱼肉。
与此同时,在普鲁士,贵族的不服与骚乱接连不断,不少人以效忠波兰国王来对抗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
这个时候,勃兰登堡-普鲁士才明白,自己被法国、瑞典等出卖了,不仅没有得到一丝好处,而且还被背叛了神圣罗马帝国,得不偿失。
愤怒的腓特烈面面对贵族、容克和分离主义势力,地位虚弱,他下定决心要打破这种局面。
在迁入柏林王宫后,他说:“我一定要把勃兰登堡一普鲁士造成为强权国家”,现在好像距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远了。不过三十年战争教会普鲁士两个道理:
一是必须保有一支独立的、听命于自己的常备军。
二是必须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皇权,对付封建割据势力。
三十年战争后期,普鲁士就已经完全抛弃了旧式军队,按照瑞典古斯塔夫的榜样建立了新军。新军由长期服役的士兵组成,由职业军官领导,成为德意志的第一支职业化部队。
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之子腓特烈(还是叫这个名字)由于承诺要帮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皇帝便把他的封号由选侯提为国王。1月18日,腓特烈在哥尼斯堡创建了新的国王称号并加冕成为“在普鲁士的国王”,之所以取这个名字,而并非'普鲁士国王’,因为名义归属波兰,他的志向远在整个德意志,自己终将君临天下,如今只是暂时在普鲁士的国王。
第一任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他的孙子就是赫赫有名的腓特烈大帝
自此,普鲁士作为一个王国才正式存在,我们的故事由此才算正式开始。
四、普鲁士艰难奋斗之路
1701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达到了人生的最巅峰,他的一系列扩张使得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
同年,他的孙子安茹菲利普登上了西班牙王位,路易十四宣称西班牙将与法国合并!也就是说以后比利牛斯山将不复存在,西班牙将和法国成为一个国家!
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场大战由此产生。
看到法国即将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土地,拥有西班牙上千万平方公里的美洲殖民地,奥地利和英国十分恼火,他们迅速开始了反对法国的斗争,不久,荷兰、葡萄牙、德意志诸国和意大利诸国都加入了反法行列,而支持法国的只有一个小小的巴伐利亚。
除了是白兰地XO,路易十四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长达72年,“朕即国家”是他的名言,他和康熙东西辉映
路易十四有点慌神了,他觉得自己做的也没什么错的,英奥是反应过激了。没想到,英国率先向法国宣战,不久,法国在南部的葡萄牙,北部的尼德兰,西部的英吉利海峡和东部的奥地利全部遭到了攻击,四面八方的攻击让法国有点招架不住。
面对着全欧洲的围剿,路易十四还是相信法国军队是世界最强大的陆军,坚信自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然而,法国再强大也不可能抵挡整个欧洲。法国节节溃败,先是盟国巴伐利亚被击败,法国成为孤家寡人。不久,西班牙的直布罗陀被英国攻克,西班牙投降,直到今天,直布罗陀也是英国的领土。
西班牙旁边的直布罗陀一直被英国占领着,占领这边就锁住了整个地中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班牙多年一直想收回直布罗陀,今年9月,英国核潜艇在这里遭到了西班牙巡逻舰的近距离跟踪干扰,两国甚至差点擦熗走火
法国更大的噩梦在后头,他在萨伏依和尼德兰均遭到了围攻,并丢失了南尼德兰和西德意志的大片领土,路易十四威风扫地,不得不求和。
没想到,之前路易十四太过于嚣张了,让英国人很是不爽,他们居然拒绝了路易十四的求和!英国决定致法国于死地,彻底消灭法国。
听到这个消息,法国忍不住说:英国,你好狠啊!
没有退路了,只好背水一战,法国只好负隅顽抗,没想到人在死亡边缘居然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法国居然回光返照了,开始取得一些胜利。
奥地利和英格兰要致法国于死地,要是法国恢复过来,必将疯狂报复英奥,于是奥地利和英格兰坚决不能让法国恢复元气,奥地利开始满世界找盟友。
奥地利当时的名声并不好,要找到一个盟友是非常难的,不负众望的是终于找到了,它就是:普鲁士!
普鲁士-勃兰登堡当时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同时也是波兰王国的诸侯,虽然这个国家脚踏两只船,可是这个国家毕竟也是一方诸侯,如果能此刻拉上一把手,也算为反法斗争添砖加瓦了。
普鲁士大公腓特烈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高兴,因为法国和普鲁士并不接壤,只要自己接受了求援的请求,再虚与委蛇,并不真出兵,也不会有损失。
而且,说不定自己还可以捞上一笔呢。
这位普鲁士思前想后,跟皇帝要什么好呢?是领土还是荣誉?思前想后,他觉得有一项东西是无价之宝,那就是王位。
当时的普鲁士只是公国,勃兰登堡只是一个选侯,都不是国王,他觉得国王这个称号抵得上江山万里,如果自己能成为国王,那么可真的使普鲁士一跃千里了。
当普鲁士大公把这个请求送去维也纳的时候,奥地利皇帝心急如焚,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因为国王太多了,波西米亚和匈牙利都是国王,多一个普鲁士也没什么不好的,况且普鲁士人又不是斯拉夫人,也是自家同族日耳曼兄弟,给他们国王总比给波西米亚好。
没想到皇帝这么快就答应了,腓特烈高兴地哈哈大笑。
不久,派来册封的人带来了皇帝的诏书,说:普鲁士想升为王国可以,但是现在帝国正在打仗,普鲁士必须派遣8000士兵去前线打仗。
早期的普鲁士军队
腓特烈听到之后完全怔住了,自己本来准备一手当国王,一手远离战场的,没想到这点小心意被皇帝看穿了,皇帝心想,你又想占便宜又想偷懒,有这么好的事情吗?皇帝警告他:要想当国王必须要派兵帮助自己。
腓特烈只好派兵,作为回报,皇帝派人册封其为国王,号为“在普鲁士的国王”,这个称号很是讲究,一方面,普鲁士本来就有一半在波兰境内,这个称号并没有把东普鲁士说成是神圣罗马帝国领土,不会激怒波兰。同时,腓特烈心想自己将来或许可以有更多的领土,如今只是暂住普鲁士罢了。
与此同时,腓特烈忍痛派出8000士兵,这8000普鲁士士兵与数十万法国军人交战,当时的普鲁士不管是军事技术还是军事水平都和欧洲的先进国家相差太远了,这些人就是白白送死的,最后全部死在战场上了。
这个时候,普鲁士还只有3万军队,3万人中一下子就少掉8000人,腓特烈心如刀绞,这是他最大的本钱啊,少了他们,自己将一无所有。但是为了政治地位,只能忍痛了。
西班牙王位战争结束了,法国一败涂地,割让弗兰德斯(今天的比利时)和北意大利(今天的威尼斯等地)给奥地利,西班牙割让直布罗陀给英国,而派兵出征的普鲁士,则一无所获。
普鲁士国王觉得自己被戏耍了,很气愤。但也无可奈何。
不过普鲁士并非一无所获,这次普鲁士牺牲了很多战士,却换来了一个友谊:与大英帝国的联盟,这是这次行动最大的收获。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英国的联盟一直持续将近200年,这在后面战争的时候尤其重要,后面会说到,英普联盟挽救了普鲁士的国家性命。
同时,普鲁士军事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让军事改革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普鲁士日后将以军事的全新面貌站上来。
腓特烈一世当上国王之后,他的儿子也叫做腓特烈,虽然日后这个儿子将被称为“腓特烈大帝”。
这位王子腓特烈·威廉在1713年即位后开始了大规模扩军,军队从3万扩张到了8万,这位军队国王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是非常的严厉,动辄打骂,还把军事管理的一套带到了国家管理中,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军营,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他的儿子——腓特烈十分不满,他打心眼里痛恨自己的父亲,痛恨普鲁士的军事管制。
腓特烈·威廉最头疼的就是这个儿子腓特烈,觉得他没有出息!这个小腓特烈究竟有着怎样的少年岁月呢?
儿时的腓特烈
五、叛逆少年小腓特烈差点娶了特蕾莎
霍亨索伦家族的人很有意思,居然一家几代人都叫“腓特烈”,要么是腓特烈,要么是腓特烈·威廉,就不知道换个名字,说明这家族的人都是典型的一根筋,脑袋转不过弯来。
在严厉的爸爸腓特烈·威廉的军事教育下,少年时的小腓特烈十分叛逆,事事都喜欢与父亲对着干,父亲让他休息,他偏要操练。父亲让他操练,他偏偏去休息了。父亲看到儿子如此的不争气,暴怒起来自然一阵痛打,老腓特烈的棍棒更加加深了小腓特烈的叛逆,他对于父亲是恨之入骨。
不过老腓特烈对于小腓特烈确实严格了一点,老父亲用严格的军事管制对自己的儿子,这本来就是违反常理的,小孩子需要的是快乐的童年和儿时的玩伴,这些小腓特烈几乎都没有。
小腓特烈从起床到读书到祷告再到进餐,都有严格的时间表,一切必须安装军事规矩来办,可想而知,一个孩子如何能适应这些呢?
小腓特烈的负担也很重,他同时要学习数学、几何、物理学、天文学、德文、法文、经济学、美术、音乐、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和神学,就算是放在今天,课程也非常多,这还只是书面的课程,体育课还包括骑马、射箭、射击等等,甚至还有军事操练,有的时候父亲直接把小腓特烈带到军营中,给他一个联队由他指挥,可以说小腓特烈的军事才能也是父亲培养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严格的教育使得小腓特烈日后成为一个博学的君王,他可以说非常流利的法文,可以吹4个小时的长笛,所有的这些都与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密不可分,幼学如漆这句话有点道理的。他可以和著名的博学之士伏尔泰谈天说地,可见其知识有多渊博,腓特烈甚至可以谈论起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而且有很多科学与理性的思维,可见其眼界的广博。这些都是老腓特烈的功劳。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腓特烈从小崇拜的人物,博学多才的他为了让夏莱夫人学习历史,亲自撰写了《风俗论》为她讲解
缺少朋友的小腓特烈只有一个朋友,那就是比他大两岁的姐姐维米哈尔娜,两人从小就很亲近,腓特烈说他们是“两个身体,一个灵魂”,形容他们的思想接近、情趣相通。甚至于晚年的时候,腓特烈认为自己一生只能相信她一个人。
喜怒无常而同时又冷酷无情的父亲造成了小腓特烈的叛逆心理,而且父亲还经常鞭打小腓特烈,甚至有一次,狂怒的父亲差点用窗帘勒死小腓特烈,故而小腓特烈对于父亲深恶痛绝,不久就搞出一出离家出走的闹剧。
原来,小腓特烈长大了,已经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他的爸爸老腓想让他娶德意志公主,而小腓特烈的妈妈,汉诺威公主,也就是英国皇室(当时的英国皇室来自于德国汉诺威)的公主却要他娶英国公主阿美利亚。父母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小腓特烈受不了了,他心想:我娶的人应该是我爱的人,凭什么你们帮我做主?
为了躲避父母包庇婚姻,小腓特烈几次离家出走,每次都被老爸逮回来,不用说了,等着他的又是一顿暴打。
看来,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可能值得商榷,就算对于温顺的中国人管用,对于桀骜不驯的德国人也不一定管用。父亲的棍棒并未使得小腓特烈成为孝子,小腓变得更加叛逆了。
第三次出走的时候,小腓特烈定下了逃跑计划,并且准备带上了自己的伙伴——冯·卡特,不幸的是,小腓特烈写给卡特的一封信却交给了卡特的堂兄——一位骑兵队长手中,骑兵队长把王子逃跑计划交给了国王,这一次逃跑又失败了。
狂怒不已的父亲决定惩罚小腓特烈,他几乎要杀死小腓特烈,父亲说卡特是帮助王子逃跑的罪犯,没有规劝王子回头,却跟着王子一起瞎折腾,这一次他决不轻饶。
父亲给小腓特烈带去了一句话:来参观卡特的死刑仪式!
小腓特烈真的惊呆了!他没想到父亲这一次居然来真的,发这么大的火。他苦苦请求父亲,说一切的罪责都由自己承担,不要连累到自己的朋友。
父亲置若罔闻,他已经不相信自己的顽劣儿子了。
于是,小腓特烈的好友被处决,眼睁睁看着朋友的人头落地,小腓特烈痛苦不已。
这一次他没有再用离家出走来威胁父亲,他把悲伤放在自己心里。
从此之后,小腓特烈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变得沉默寡言,把所有的心事都放在心中,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
小腓特烈觉得:与其叛逆地与父亲作对,还不如扮演听话的乖儿子。他真的养成了王子的心性。
他真的变得成熟了。
看到小腓特烈变得成熟,父亲很是高兴,儿子的婚事不久也要开始张罗了。
纵观小腓特烈一生,他似乎对任何女人都不感兴趣,然而史书上也看不到他对于男人感兴趣的记载。因此虽然有历史学家指出他可能是同性恋的取向,但也有更多历史学家第一时间予以反驳。
所以,小腓特烈并非是不喜欢女人,而是没有遇到那个适合自己的女人,他只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国家建设与军事建设上。
小腓特烈非常喜爱军事,又是一位王子,所以希望找到一个尊贵的公主,这个公主一定要有极高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这样才能与他情投意合。
这样的人存在吗?当然存在,她就是奥地利公主特蕾莎。
那是小时候,他在柏林看到帝国的公主,特蕾莎·哈布斯堡,这位可爱的小公主的娇贵与坚强,温柔与自立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那个时候他还小,对于男女之事还不明,但是那位穿着公主裙的小女孩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奥地利还曾经想与普鲁士联姻,想让特蕾莎公主和腓特烈王子成亲,然而普鲁士不想受奥地利控制,所以这项和亲未能实现,要是两人真的结为夫妻了,普鲁士和奥地利合并成一个国家了,那么历史可真的要改写了,世界上可能要少掉十分之一的战争,从西里西亚战争到二战。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1733年,小腓特烈结婚了,对方是布伦瑞克-贝芬公国的公主伊丽莎白,但是失望的情绪却无边地蔓延开来。因为这场婚姻是父亲包办的,对方是一个毫无情趣的女人,自己对她丝毫不感兴趣,婚后腓特烈也对妻子很是冷淡,由于他长时间呆在军营,所以和妻子长期两地分居。只不过此时的小腓特烈不再叛逆了,父亲给他找的人,他只有唯命是从。
1734年,神圣罗马帝国著名的将军,萨伏依公国的欧根亲王前去法国作战,普鲁士国王老腓特烈求他带上小腓特烈,让儿子历练历练。然而这场战争小腓特烈却遭遇了失败,被法国的萨克斯伯爵击败,毕竟初出茅庐的小腓特烈还是太嫩。
然而这场战争却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甚至超过了战役本身,那就是欧根亲王对于小腓特烈,厌恶到了极点。欧根亲王是一个和蔼的意大利老头,身为神圣罗马帝国亲王,他还是喜爱开玩笑,然而小腓特烈却不苟言笑,从来不说笑,这让他很不舒服,在小腓特烈面前总要戴上面具,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真性情。
更重要的是,小腓特烈虽然没打什么仗,但是他极强的军事才能和冷峻的军事风格还是显露无疑,欧根亲王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一旦腓特烈登上王位,普鲁士的邻邦将会被他的侵略性吓一大跳”。
欧根亲王最疼爱的就是特蕾莎公主,这位老爷爷对于小萝莉公主疼爱有加,听说腓特烈曾经差点与特蕾莎成亲,吓一大跳,他表示坚决反对,因为他有多爱特蕾莎,就有多厌恶腓特烈。
一些野史上面说腓特烈之所以没有娶特蕾莎,是因为欧根亲王的阻挠,这个说法不对,因为那个时候腓特烈已经结婚了,奥地利公主无论如何不会去做小妾的,而且在腓特烈结婚3年之后,特蕾莎也遇到了自己的真爱,洛林公爵,这位法国洛林王子为了能够娶特蕾莎公主,特地去绝嗣的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大公国即位为大公,然后再以帝国大公的身份迎娶公主,但是欧根亲王厌恶腓特烈,这是事实。
腓特烈对于音乐的兴趣一生未减,他著有一本《谈长笛吹奏技巧》,这本书一直到现在还是长笛吹奏的经典之作,他还与巴赫等音乐家交好,除此之外,他对于音乐、诗歌、文学、哲学、历史、物理、经济。园艺和养狗都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广泛的兴趣终生不改。
1740年,老腓特烈病危,小腓特烈被叫到病床前,经过多年的谅解,父子两人早就冰释前嫌,父亲表示,自己只所以严格对待儿子,一方面是自己患有狂暴症(一种叫做卟啉症的医学疾病),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儿子可以成熟,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不要再任性了,日后如果任性,受苦的是全普鲁士的人民。小腓特烈含泪点头,不久父亲就去世了,腓特烈即位,时年28岁。
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普鲁士是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谜。
因为,它的开始和终结时间,至今还是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一个题目。
一个国家,居然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的,而且居然还不是一个远古国家,真是奇闻了。
我觉得,与其说那些生僻的名词,不如直接跳去普鲁士的最初历史。
还是来看看那个时候的德意志大地吧。
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遭到了惊人的破坏,这里到处都遭受到了历史上最没有纪律军队的蹂躏。
战争过后,德意志有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摧毁,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捷克和萨克森的矿山全部被破坏,工商业急剧衰退,工场手工业生产遭到摧残,农民变得一无所有。
整个国家,无疑就是人间地狱。
与这幅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意志邦国的“欣欣向荣”:德意志大地上不再是单调的几个公国了,居然有314个邦国和1475个骑士庄园存在,也就是说,在德意志满目疮痍的大地上,有1800个独立政权存在,这些政权单单窝里斗就能把德意志毁灭好几遍了。
而贫弱不堪的德意志成为了欧洲病夫,成为大国们争相欺凌的对象,法国抢走了洛林,瑞典在波美拉尼亚驻军,低地勃艮第的广大地区被荷兰夺走。德意志成为欧洲“八国联军”竞相蹂躏的对象,已经国将不国了。
换言之,世界上已经没有“德意志”这个国家了,德意志和中东、远东一样,只是一个地区的名称,而且将随风飘散,消逝于历史的尘埃中。
法国人的计划终于得逞了:德意志将永远不能统一。
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引起了德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著名诗人海涅在其讽刺诗中写道:
“法国人和俄国人占有了陆地,海洋是属于英国人的。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德意志人的威力才是无可争辩的。”
陆地没有了,海洋没有了,德意志拥有的只有梦想的天空。德意志人民在痛苦中哭泣,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德意志,你的明天到底在哪里?谁能统一德意志?除了上帝之外。
历史给出了答案。
三十年战争中,遭到打击最小的邦国就是最早退出的捷克,而遭受最大损失的就是东北部的波美拉尼亚和梅克伦堡,那儿几乎90%的人民死绝,真的是“白茫茫大地真净”。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后支离破碎的德意志大地
就在波美拉尼亚的边上,有一个小国家,叫做“勃兰登堡”。这个国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属于最东边的边疆地区,当时统治该地区的是马克伯爵。1365年,马克伯爵获得选侯称号,由于爵位绝嗣不得不另选他人做继承人。而当时最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疼的是:
没有诸侯愿意来当这个侯国的侯爵。
为什么呢?
原来,这片土地是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最贫瘠的土地,跟法兰西平原、东欧平原完全不能比,奥地利人轻蔑地称呼它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砂石罐头”。
这是一片盐碱地,种植不了庄稼,无法发展农业。这儿虽然沿海,海边却是一片滩涂,无法发展航海业。这儿压根就没有人居住,更没有劳动力,无法发展工业。什么都没有,所以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没有人生存。
这样一个贫瘠的土地,能当犯人的流放地,但是实在没有人愿意在这儿生存。
说到这儿想起了一个佛教故事,说的是古印度两位国王前去求佛,一个国王向佛祖抱怨,自己的国家只有高山没有海洋,无法航海。另外一个国王说自己的国家只有海洋没有高山,捕获不到山珍。
佛祖对他们说:“你们一个有高山,一个有海洋,为何你们不珍惜自己已有的东西,却要奢望别人拥有的东西?”两位国王顿悟。
同样,这片土地虽然贫瘠,但还是大有前景的啊。滩涂只要排出积水就可以种植庄稼,发展农业。
盐碱地旁边的易北河和奥得河可以发展内河航运,经济发展了,自然就有人来。有人来了,自然就可以发展工业。
所以问题不在于没有条件,在于如何利用好你的条件,再去创造条件。
当没有人看中这片土地的时候,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一世毛遂自荐,请求前往勃兰登堡担任侯爵。1417年,当他从温暖湿润,如童话仙境般的奥地利调往勃兰登堡的时候,人们都惊呆了,仿佛他被流放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傻的人。
事实上,腓特烈·霍亨索伦还是获益颇丰的,他不仅得到了勃兰登堡的爵位,而且还成为了选侯,可以参选德意志诸侯,霍亨索伦家族终于有了一个家,他们把勃兰登堡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辛勤地用婚姻关系结交德意志诸侯。
但是收效不大,大家都看不上他们一家。
勃兰登堡有一个著名城市,得名于一只熊(bear),就叫做“柏林”。
可惜,就是没人看重这个房子啊,只是因为这块地不好。
那么这个勃兰登堡跟普鲁士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啊,那就要说起一段历史往事了:条顿骑士团。
二、条顿骑士团
在中世纪的时候,基督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落入阿拉伯帝国手中,教皇为了加强权威,便打着夺回圣地的口号,组织了很多次“十字军东征”,很多国家都派出了自己的骑士团,法国派出的骑士团叫做“圣殿骑士团”,德国派出的骑士团叫做“条顿骑士团”,这些骑士团大多举着《圣经》的幌子,干着杀伤抢掠的强盗行径。而意大利的最搞笑,干了坏事又不敢承认,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交易,他们的居然叫做“医院骑士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最早的红十字会,去救死扶伤的。
这三大骑士团在中东一带搅得天翻地覆,教皇还把马耳他岛屿赏赐给了医院骑士团,他们在岛上成立了马耳他国,该国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欧洲袖珍国马耳他曾经是骑士团建立的
当时的德意志和波兰中间有一片土地,居住在上面的民族被人们叫做“波罗的海民族”,他们使用着怪异的语言,有着奇高的身高而且性情暴躁,勇猛善战,包括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民族,无论是日耳曼人还是斯拉夫人都对他们感到头疼。
普鲁士人就是波罗的海民族中的一员,他们居住在那儿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古罗马时代,罗马作家塔西陀书中就出现了普鲁士人,被称为“爱斯梯人”,在波兰人出现后,普鲁士人成为了波兰人的死敌,波兰人视普鲁士人为眼中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波兰人一再企图在战场上征服普鲁士人,没有成功。
波兰国王恨死这些普鲁士人了,可是那个时候的波兰还没有实力与精力对付普鲁士人,他们还要腾出手来对付四面八方的邻国,思前想后,波兰国王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构想:
招募雇佣兵,替自己去打跑普鲁士人。
波兰翼骑兵曾经在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中击败奥斯曼土耳其,但并未挽救国家的危难
我不得不说这位波兰国王脑子进水了,居住在波兰境内的普鲁士人让他们寝食难安,然而这帮子普鲁士人至少还是要安居乐业的民族,还是有儿有女,拖家带口的民族。
而雇佣兵是什么?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可以做任何事情的职业军人,是杀人不眨眼的流亡军人,更是谁给的钱多就跟着谁的精明商人。他们全是单身汉,无儿无女,为了生存不得不杀戮。
雇佣兵比普鲁士人更可怕,请雇佣兵来打普鲁士人,无异于引狼入室。
然而波兰国王还是傻乎乎地寻找雇佣兵去了,按理说欧洲最好的品牌是瑞士牌雇佣兵,他们老实敦厚,木讷淳朴,安分守己,几乎不惹是生非,所以深受顾客的喜爱。
可是瑞士人因为太抢手了,要价太高,波兰国王又开始吝啬起来。
宁买贵的,不买差的。波兰国王忘掉了这个买卖中的金科玉律,开始寻找廉价的买家。
不久,终于找到了:条顿骑士团。
当时欧洲最声名狼藉的雇佣兵就是骑士,这帮骑士可不是电影中的痴情浪子,而是穷凶极恶的职业强盗,或许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在那种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人必须迸发出兽性的本能,不然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中被吃掉。
三大骑士团中,最声名狼藉的就是条顿骑士团,他们比法国圣殿骑士团还要凶悍,比意大利医院骑士团还要野蛮。
千挑万选,波兰国王选了一个最差劲的雇佣兵。
那么,条顿骑士团在哪里呢?当时他们还在耶路撒冷,1198年3月5日,条顿骑士团成立于巴勒斯坦的阿卡(Acre),此后一直以阿卡作为总部至1291年。
条顿骑士团接到波兰国王的求救信后,大为吃惊,心想自己名声太差,欧洲唯恐避之不及,为何波兰国王还要邀请自己?难不成是一个圈套?
条顿骑士团
不过波兰靠近德意志,去波兰还可以顺便回家看看,这些骑士们喜出望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波兰人的请求。
波兰国王痴心地等着条顿骑士团的到来,几个月后,条顿骑士团们终于来了。
他们和圣殿骑士披着一样的白色披风,上面绣着红色十字和宝剑,佩戴黑色十字章。
没等条顿骑士团出去找生意,生意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神圣罗马帝国在普鲁士的一个叫做但泽的地区建立了一座修道院,但泽走廊是东西方要道啊,怎么能让日耳曼人占领?1224年该修道院被普鲁士人焚毁。这下不得了了,普鲁士人不仅得罪了波兰人,更得罪了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很是气愤,听说条顿骑士团在那儿“讨生活”,下诏命令他们讨伐普鲁士人。
1226年,仅仅两年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授予条顿骑士团获得普鲁士境内的所有贵族特权。与此同时,波兰王国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也加入了条顿骑士团,这下子条顿骑士团同时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王国的支持,开始在这一带东征西讨,南征北战。
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据点,普鲁士成了条顿骑士团的地盘,不久就控制了普鲁士全境,条顿骑士团将这块土地租赁了下来。
波兰国王对于条顿骑士团的行动是很谨慎的,毕竟这是波兰的领土,波兰国王迁徙了大量波兰人来此居住,并且让很多波兰贵族也加入了条顿骑士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管是波兰人还是古代普鲁士人都被日耳曼人同化了,大量的普鲁士人或者是被杀了,或者是融合了,普鲁士语也已经消失,该地区统一使用了德语。
那么,波兰人为何不干脆赶跑条顿骑士团呢?其实还是一个贪婪的原因,因为这帮日耳曼武士擅长打仗,所以波兰人留着他们,充当一个看门狗的作用。
凭心而论,条顿骑士团确实为波兰打了不少仗,最著名的当属里格尼兹会战,1241年4月9日,蒙古西征军攻入波兰,条顿骑士团与波兰联军出击,身为主力的条顿骑士团大战蒙古骑兵,蒙古将军拔都命令蒙古骑兵全线退却,随后掉转头发动猛攻,杀了一个回马熗,大败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损失惨重。
蒙古西征军队曾经击败条顿骑士团
不久条顿骑士团又在对俄国的战役中惨败,那场战役被称为俄国的立国之战。
但不管怎么说,这片土地都是波兰的领土,这帮条顿骑士团只是租赁的形式,波兰才是真正的房东。
为了赶跑条顿骑士团,波兰人也费劲了脑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波兰人最想象不到的情景出现了:
波兰王室绝嗣了。1370年,波兰老国王死去,没有留下儿子。
中世纪的欧洲与中国一样,女性没有继承王位的权利,于是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了立陶宛大公,立陶宛大公当上了波兰国王。
既然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是一个人,那么波兰自然就跟立陶宛合并了,成立了波兰-立陶宛大公国。
这下子,条顿骑士团的死期到了。
因为立陶宛人和普鲁士人、拉脱维亚人一样,都属于波罗的海民族。
立陶宛人自然要为同族的普鲁士人报仇了,立陶宛大公心想:你小子当初对普鲁士人那么心狠手辣,有没有想到今天啊?我要为同族的兄弟们报仇。
波兰立陶宛与条顿骑士团发生了一连串战争。条顿骑士团一败涂地,不得不割地赔款。
1466年,波兰立陶宛与条顿骑士团展开决战。只要条顿骑士团胜利,他们就能灭了波兰,而一旦波兰胜利,条顿骑士团恐怕就得回德意志老家了。
决战开始了,英勇善战的立陶宛人如潮水般冲垮条顿骑士团,日耳曼人惨败,只能签订《托伦条约》,除了赔款给波兰600万之外,还必须把包括但泽地区的西普鲁士还给波兰。
至此,条顿骑士团拥有的只有东普鲁士,而这块地区与德意志本土并不相连。
条顿骑士团保留有普鲁士的残余领土,却要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也就是说他们臣服于波兰国王了。
看着匍匐在脚下的日耳曼骑士们,波兰立陶宛国王开心地笑了,心想:心高气傲的日耳曼骑士一定受不了这种侮辱,没多久就要搬走,回家去了。
其实《托伦条约》的条件并不算苛刻,毕竟波兰是房东,日耳曼人是房客,住了这么多年,也该把拖欠的房租缴纳了,没赶你们走已经是不错的了。
所以务实的条顿骑士团就是赖着不走,走了这片土地就没有了,那才是傻子做的事情。不仅不走,而且还把东普鲁士变成了三不管地带: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波兰立陶宛都管不到这儿,这里成为了日耳曼犯罪分子的天堂,大批小偷、强盗、妓女、赌徒、乞丐都涌入东普鲁士,这里也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流放犯人之地,总之,谁都不要的垃圾都往这个垃圾桶里扔。
谁都不要的人,我们普鲁士要。因为人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发展的动力。骑士们和妓女们在这儿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就叫做普鲁士国,这些日耳曼骑士继承了古代普鲁士人的名字,被称为“普鲁士人”。
这不是普鲁士,这是一个自由国啊,里面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他们在这片自由地繁衍生息,把这片土地建成理想国。
1512年,条顿骑士团换团长了。
换团长有什么稀奇的?骑士团这么多年,不仅是日耳曼人,就是波兰人、立陶宛人都当过团长,要是找个蒙古人来当团长才是大新闻呢。
这位团长是来自于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
团长信奉马丁路德的新教,把这个“普鲁士国”变成了新教国家。
普鲁士国成为波兰王国下属的一个公国,而且此人还自封为“普鲁士公爵”,把普鲁士变成了公国。听说普鲁士改邪归正了,波兰也很开心,册封了普鲁士公爵的爵位。至此,普鲁士公国得到了波兰的承认,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属国。
最早的普鲁士大公国,版图位于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和立陶宛、波兰等地,并不在今天的德国版图之内
不过条顿骑士团的总部还是设立在奥地利的维也纳,而不是勃兰登堡。
理由不用说了吧,这么一个军事组织,还是放在别的邦国吧,放在本国那就是在自家卧室养了一只狮子啊。
至此,勃兰登堡侯国跟普鲁士公国终于有了联系。
三、普鲁士终于变成了王国
条顿骑士团吸收了众多德意志移民,这个地区也发展的还不错,至少温饱问题解决了。
不幸的是条顿骑士团被波兰立陶宛击败,不得不承认其宗主权,而且根据协约规定,在今后的三百年内都必须承认波兰的最高主权,等于从1466年开始一直做属国直到1766年。正是因为承认了宗主权,所以波兰才准许条顿骑士团在此地居住。
本以为苛刻的条约可以吓走条顿骑士团,可他们不是吓大的,最终还是站稳了脚跟,还把普鲁士国升级成为了“普鲁士公国”。
看着一纸条约,普鲁士公爵哈哈大笑:连小孩子都不相信这种玩意儿,难道波兰国王也相信?难道有人真的相信我要做奴隶做到1766年?所以普鲁士公爵的目标就是站稳脚跟,牢牢占据这块土地。
勃兰登堡侯国和普鲁士公国,在几个世纪内都是平行和独立发展的,后来由于一位霍亨索伦家族的成员,产生了联系。
霍亨索伦家族来自于德国南部施瓦本的索伦堡,所以就以索伦为姓氏,德语中的“霍亨”是高贵的意思,比如前文说过的“霍亨斯陶芬”。
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这个家族特别喜欢叫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叫这个名字,英文读作“弗雷德里希”)后来来到勃兰登堡,等同于干部下乡,当时勃兰登堡处于无政府状态,容克地主勾结强盗抢夺普通民众的财产。腓特烈看到这种景象,大怒,率领雇佣兵拿着大炮朝强盗据点猛轰,经过一番狂轰滥炸,一举摧毁强盗骑士的堡墙,最终使强盗骑士听命于自己。
腓特烈名声大振,然而这片土地经济还是不见起色,从德意志其他地方迁来的移民并不是很多。
宗教改革时期,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都信奉了路德宗新教,由于公开支持新教,所以全欧洲被天主教迫害的新教徒都前往此地避乱,普鲁士地区变得繁荣起来。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普鲁士重视教育,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1717年普鲁士义务教育制度建立。即便在最贫穷的情况下普鲁士也坚持教育,1544年在首府哥尼斯堡建立大学,很快成为东北部新教的堡垒,新的移民的增加反映了这块国土的开放与开发,普鲁士公国也像勃兰登堡一样,成为一个移民的国家,富有活力。
由于这两个国家都是霍亨索伦家族的人来统治,所以王位传到同一个人手中,就自然而然地合并了,跟波兰立陶宛的合并一样,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成立了。
当时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地图,只有这么大的面积,在欧洲毫不起眼
虽然勃兰登堡侯爵级别不高,但是身为七大选帝侯之一,有被选为皇帝的权利。神圣罗马帝国使用选帝侯的机制,七个候选人都有可能被选拔为皇帝,这七个候选人是:
美茵茨选帝侯徽章(教会选帝侯)
特里尔选帝侯徽章(教会选帝侯)
科隆选帝侯徽章(教会选帝侯)
波希米亚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国王)
普法尔茨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伯爵)
萨克森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公爵)
勃兰登堡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侯爵)
他们拥有很高的权力,在皇宫担任御前大臣,大选帝侯显然是极高的荣誉了,虽然勃兰登堡只是侯爵,但是同样有作为选帝侯的资格,算是入门级的。所以和勃兰登堡合并,确保了普鲁士有很好的政治正确性。
同时,普鲁士在席卷德意志巨大伤亡的30年战争中站队正确,站在法国一边,所以在那场毁灭性的三十年战争中幸免于难。
当时的欧洲,最大的事情就是30年战争了,名不见经传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下子横空出世,他毫无顾忌地进行一系列军事改革,把征兵体制从募兵制变成了征兵制、直接把步兵方阵从正方形变成了长方形,此外,他还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军团。这一系列的改革震撼了整个欧洲。
瑞典雄狮古斯塔夫
1630年,古斯塔夫率领瑞典军队,在神圣罗马帝国登陆,杀入了这片叫做“德意志”的土地。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古斯塔夫就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大为惊恐,双方在莱比锡附近展开了一场大战,史称“布莱登菲尔德会战”,这场战役被美国西点军校称为“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的开端”,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场现代化战争。
瑞典步兵军团装备有最新式的火熗,而且变成了长方形,一排火熗手发射的时候,威力惊人。帝国骑兵先后7次冲锋,居然全都失败!最终瑞典大败神圣罗马帝国,整个帝国陷入崩溃当中。
神圣罗马帝国不得不启用了久已被废黜的华伦斯坦,双方在莱比锡附近的一个叫吕岑的小地方摆开战场,混战中,一颗子弹射中了古斯塔夫的头颅,瑞典就此退出了德意志,但是华伦斯坦也因此被忌惮,并且“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被刺杀,法国走上了前台,孔代亲王带领法国军队杀入德意志。
德国兔死狗烹的岳飞——华伦斯坦
这次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体-奥地利,再也无路可退了,奥地利和法兰西之间爆发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诺德林根战役。这次战役,法国人利用先进的火炮猛攻神圣罗马帝国军队,联军中的巴伐利亚右翼溃败,随后,法国连连取胜,千里奔袭,直接攻打巴伐利亚,这一次巴伐利亚大公也吓了一大跳,命令军团退出了战争。1648年5月,法国在楚斯马斯豪森战胜了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占领了巴伐利亚全境,兵锋直指维也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终于低下了头颅,承认失败,不得不与法国签订了盟约,这就是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三十年战争终于结束。
法兰西成为三十年战争最大的赢家,称雄数百年,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几乎吞并了尼德兰南部和德意志莱茵河地区,成为欧洲大陆当之无愧的霸主。
大革命前的法国已经是欧陆霸主了
德意志成为最大的输家,不仅一无所获,而且长达30年的战争都以这片土地作为战场,不管是瑞典人还是法国人,他们践踏的都是德意志的土地,德意志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毁,农田荒芜,粮食歉收。工商业停滞,经济一片萧条,遍地饿殍的德意志成为了最恐怖的地狱。
德意志被毁灭最惨烈的当属北部波罗的海边的波美拉尼亚和梅克伦堡,几乎90%的人口死亡,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直到1995年,德意志北部还经常挖出被瑞典军人杀死的德意志人骸骨。
整个勃兰登堡——普鲁士意外成为了一片净土。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后支离破碎的德意志
然而在三十年战争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远离核心地区的勃兰登堡地区却很平静,因为站队正确,勃兰登堡一普鲁士也算战胜国,身为战胜方,勃兰登堡一普鲁士并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至关重要的易北河和奥得河出海口地区都被列强割让给了瑞典。这种感觉中国人最能体会了,一战之后,身为战胜方的中国,山东青岛却被列强转让给了日本,中国举国愤慨,这才导致了“五四运动”。弱国无外交,身为弱国,只能任人鱼肉。
与此同时,在普鲁士,贵族的不服与骚乱接连不断,不少人以效忠波兰国王来对抗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
这个时候,勃兰登堡-普鲁士才明白,自己被法国、瑞典等出卖了,不仅没有得到一丝好处,而且还被背叛了神圣罗马帝国,得不偿失。
愤怒的腓特烈面面对贵族、容克和分离主义势力,地位虚弱,他下定决心要打破这种局面。
在迁入柏林王宫后,他说:“我一定要把勃兰登堡一普鲁士造成为强权国家”,现在好像距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远了。不过三十年战争教会普鲁士两个道理:
一是必须保有一支独立的、听命于自己的常备军。
二是必须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皇权,对付封建割据势力。
三十年战争后期,普鲁士就已经完全抛弃了旧式军队,按照瑞典古斯塔夫的榜样建立了新军。新军由长期服役的士兵组成,由职业军官领导,成为德意志的第一支职业化部队。
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之子腓特烈(还是叫这个名字)由于承诺要帮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皇帝便把他的封号由选侯提为国王。1月18日,腓特烈在哥尼斯堡创建了新的国王称号并加冕成为“在普鲁士的国王”,之所以取这个名字,而并非'普鲁士国王’,因为名义归属波兰,他的志向远在整个德意志,自己终将君临天下,如今只是暂时在普鲁士的国王。
第一任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他的孙子就是赫赫有名的腓特烈大帝
自此,普鲁士作为一个王国才正式存在,我们的故事由此才算正式开始。
四、普鲁士艰难奋斗之路
1701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达到了人生的最巅峰,他的一系列扩张使得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
同年,他的孙子安茹菲利普登上了西班牙王位,路易十四宣称西班牙将与法国合并!也就是说以后比利牛斯山将不复存在,西班牙将和法国成为一个国家!
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场大战由此产生。
看到法国即将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土地,拥有西班牙上千万平方公里的美洲殖民地,奥地利和英国十分恼火,他们迅速开始了反对法国的斗争,不久,荷兰、葡萄牙、德意志诸国和意大利诸国都加入了反法行列,而支持法国的只有一个小小的巴伐利亚。
除了是白兰地XO,路易十四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长达72年,“朕即国家”是他的名言,他和康熙东西辉映
路易十四有点慌神了,他觉得自己做的也没什么错的,英奥是反应过激了。没想到,英国率先向法国宣战,不久,法国在南部的葡萄牙,北部的尼德兰,西部的英吉利海峡和东部的奥地利全部遭到了攻击,四面八方的攻击让法国有点招架不住。
面对着全欧洲的围剿,路易十四还是相信法国军队是世界最强大的陆军,坚信自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然而,法国再强大也不可能抵挡整个欧洲。法国节节溃败,先是盟国巴伐利亚被击败,法国成为孤家寡人。不久,西班牙的直布罗陀被英国攻克,西班牙投降,直到今天,直布罗陀也是英国的领土。
西班牙旁边的直布罗陀一直被英国占领着,占领这边就锁住了整个地中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班牙多年一直想收回直布罗陀,今年9月,英国核潜艇在这里遭到了西班牙巡逻舰的近距离跟踪干扰,两国甚至差点擦熗走火
法国更大的噩梦在后头,他在萨伏依和尼德兰均遭到了围攻,并丢失了南尼德兰和西德意志的大片领土,路易十四威风扫地,不得不求和。
没想到,之前路易十四太过于嚣张了,让英国人很是不爽,他们居然拒绝了路易十四的求和!英国决定致法国于死地,彻底消灭法国。
听到这个消息,法国忍不住说:英国,你好狠啊!
没有退路了,只好背水一战,法国只好负隅顽抗,没想到人在死亡边缘居然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法国居然回光返照了,开始取得一些胜利。
奥地利和英格兰要致法国于死地,要是法国恢复过来,必将疯狂报复英奥,于是奥地利和英格兰坚决不能让法国恢复元气,奥地利开始满世界找盟友。
奥地利当时的名声并不好,要找到一个盟友是非常难的,不负众望的是终于找到了,它就是:普鲁士!
普鲁士-勃兰登堡当时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同时也是波兰王国的诸侯,虽然这个国家脚踏两只船,可是这个国家毕竟也是一方诸侯,如果能此刻拉上一把手,也算为反法斗争添砖加瓦了。
普鲁士大公腓特烈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高兴,因为法国和普鲁士并不接壤,只要自己接受了求援的请求,再虚与委蛇,并不真出兵,也不会有损失。
而且,说不定自己还可以捞上一笔呢。
这位普鲁士思前想后,跟皇帝要什么好呢?是领土还是荣誉?思前想后,他觉得有一项东西是无价之宝,那就是王位。
当时的普鲁士只是公国,勃兰登堡只是一个选侯,都不是国王,他觉得国王这个称号抵得上江山万里,如果自己能成为国王,那么可真的使普鲁士一跃千里了。
当普鲁士大公把这个请求送去维也纳的时候,奥地利皇帝心急如焚,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因为国王太多了,波西米亚和匈牙利都是国王,多一个普鲁士也没什么不好的,况且普鲁士人又不是斯拉夫人,也是自家同族日耳曼兄弟,给他们国王总比给波西米亚好。
没想到皇帝这么快就答应了,腓特烈高兴地哈哈大笑。
不久,派来册封的人带来了皇帝的诏书,说:普鲁士想升为王国可以,但是现在帝国正在打仗,普鲁士必须派遣8000士兵去前线打仗。
早期的普鲁士军队
腓特烈听到之后完全怔住了,自己本来准备一手当国王,一手远离战场的,没想到这点小心意被皇帝看穿了,皇帝心想,你又想占便宜又想偷懒,有这么好的事情吗?皇帝警告他:要想当国王必须要派兵帮助自己。
腓特烈只好派兵,作为回报,皇帝派人册封其为国王,号为“在普鲁士的国王”,这个称号很是讲究,一方面,普鲁士本来就有一半在波兰境内,这个称号并没有把东普鲁士说成是神圣罗马帝国领土,不会激怒波兰。同时,腓特烈心想自己将来或许可以有更多的领土,如今只是暂住普鲁士罢了。
与此同时,腓特烈忍痛派出8000士兵,这8000普鲁士士兵与数十万法国军人交战,当时的普鲁士不管是军事技术还是军事水平都和欧洲的先进国家相差太远了,这些人就是白白送死的,最后全部死在战场上了。
这个时候,普鲁士还只有3万军队,3万人中一下子就少掉8000人,腓特烈心如刀绞,这是他最大的本钱啊,少了他们,自己将一无所有。但是为了政治地位,只能忍痛了。
西班牙王位战争结束了,法国一败涂地,割让弗兰德斯(今天的比利时)和北意大利(今天的威尼斯等地)给奥地利,西班牙割让直布罗陀给英国,而派兵出征的普鲁士,则一无所获。
普鲁士国王觉得自己被戏耍了,很气愤。但也无可奈何。
不过普鲁士并非一无所获,这次普鲁士牺牲了很多战士,却换来了一个友谊:与大英帝国的联盟,这是这次行动最大的收获。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英国的联盟一直持续将近200年,这在后面战争的时候尤其重要,后面会说到,英普联盟挽救了普鲁士的国家性命。
同时,普鲁士军事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让军事改革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普鲁士日后将以军事的全新面貌站上来。
腓特烈一世当上国王之后,他的儿子也叫做腓特烈,虽然日后这个儿子将被称为“腓特烈大帝”。
这位王子腓特烈·威廉在1713年即位后开始了大规模扩军,军队从3万扩张到了8万,这位军队国王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是非常的严厉,动辄打骂,还把军事管理的一套带到了国家管理中,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军营,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他的儿子——腓特烈十分不满,他打心眼里痛恨自己的父亲,痛恨普鲁士的军事管制。
腓特烈·威廉最头疼的就是这个儿子腓特烈,觉得他没有出息!这个小腓特烈究竟有着怎样的少年岁月呢?
儿时的腓特烈
五、叛逆少年小腓特烈差点娶了特蕾莎
霍亨索伦家族的人很有意思,居然一家几代人都叫“腓特烈”,要么是腓特烈,要么是腓特烈·威廉,就不知道换个名字,说明这家族的人都是典型的一根筋,脑袋转不过弯来。
在严厉的爸爸腓特烈·威廉的军事教育下,少年时的小腓特烈十分叛逆,事事都喜欢与父亲对着干,父亲让他休息,他偏要操练。父亲让他操练,他偏偏去休息了。父亲看到儿子如此的不争气,暴怒起来自然一阵痛打,老腓特烈的棍棒更加加深了小腓特烈的叛逆,他对于父亲是恨之入骨。
不过老腓特烈对于小腓特烈确实严格了一点,老父亲用严格的军事管制对自己的儿子,这本来就是违反常理的,小孩子需要的是快乐的童年和儿时的玩伴,这些小腓特烈几乎都没有。
小腓特烈从起床到读书到祷告再到进餐,都有严格的时间表,一切必须安装军事规矩来办,可想而知,一个孩子如何能适应这些呢?
小腓特烈的负担也很重,他同时要学习数学、几何、物理学、天文学、德文、法文、经济学、美术、音乐、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和神学,就算是放在今天,课程也非常多,这还只是书面的课程,体育课还包括骑马、射箭、射击等等,甚至还有军事操练,有的时候父亲直接把小腓特烈带到军营中,给他一个联队由他指挥,可以说小腓特烈的军事才能也是父亲培养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严格的教育使得小腓特烈日后成为一个博学的君王,他可以说非常流利的法文,可以吹4个小时的长笛,所有的这些都与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密不可分,幼学如漆这句话有点道理的。他可以和著名的博学之士伏尔泰谈天说地,可见其知识有多渊博,腓特烈甚至可以谈论起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而且有很多科学与理性的思维,可见其眼界的广博。这些都是老腓特烈的功劳。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腓特烈从小崇拜的人物,博学多才的他为了让夏莱夫人学习历史,亲自撰写了《风俗论》为她讲解
缺少朋友的小腓特烈只有一个朋友,那就是比他大两岁的姐姐维米哈尔娜,两人从小就很亲近,腓特烈说他们是“两个身体,一个灵魂”,形容他们的思想接近、情趣相通。甚至于晚年的时候,腓特烈认为自己一生只能相信她一个人。
喜怒无常而同时又冷酷无情的父亲造成了小腓特烈的叛逆心理,而且父亲还经常鞭打小腓特烈,甚至有一次,狂怒的父亲差点用窗帘勒死小腓特烈,故而小腓特烈对于父亲深恶痛绝,不久就搞出一出离家出走的闹剧。
原来,小腓特烈长大了,已经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他的爸爸老腓想让他娶德意志公主,而小腓特烈的妈妈,汉诺威公主,也就是英国皇室(当时的英国皇室来自于德国汉诺威)的公主却要他娶英国公主阿美利亚。父母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小腓特烈受不了了,他心想:我娶的人应该是我爱的人,凭什么你们帮我做主?
为了躲避父母包庇婚姻,小腓特烈几次离家出走,每次都被老爸逮回来,不用说了,等着他的又是一顿暴打。
看来,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可能值得商榷,就算对于温顺的中国人管用,对于桀骜不驯的德国人也不一定管用。父亲的棍棒并未使得小腓特烈成为孝子,小腓变得更加叛逆了。
第三次出走的时候,小腓特烈定下了逃跑计划,并且准备带上了自己的伙伴——冯·卡特,不幸的是,小腓特烈写给卡特的一封信却交给了卡特的堂兄——一位骑兵队长手中,骑兵队长把王子逃跑计划交给了国王,这一次逃跑又失败了。
狂怒不已的父亲决定惩罚小腓特烈,他几乎要杀死小腓特烈,父亲说卡特是帮助王子逃跑的罪犯,没有规劝王子回头,却跟着王子一起瞎折腾,这一次他决不轻饶。
父亲给小腓特烈带去了一句话:来参观卡特的死刑仪式!
小腓特烈真的惊呆了!他没想到父亲这一次居然来真的,发这么大的火。他苦苦请求父亲,说一切的罪责都由自己承担,不要连累到自己的朋友。
父亲置若罔闻,他已经不相信自己的顽劣儿子了。
于是,小腓特烈的好友被处决,眼睁睁看着朋友的人头落地,小腓特烈痛苦不已。
这一次他没有再用离家出走来威胁父亲,他把悲伤放在自己心里。
从此之后,小腓特烈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变得沉默寡言,把所有的心事都放在心中,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
小腓特烈觉得:与其叛逆地与父亲作对,还不如扮演听话的乖儿子。他真的养成了王子的心性。
他真的变得成熟了。
看到小腓特烈变得成熟,父亲很是高兴,儿子的婚事不久也要开始张罗了。
纵观小腓特烈一生,他似乎对任何女人都不感兴趣,然而史书上也看不到他对于男人感兴趣的记载。因此虽然有历史学家指出他可能是同性恋的取向,但也有更多历史学家第一时间予以反驳。
所以,小腓特烈并非是不喜欢女人,而是没有遇到那个适合自己的女人,他只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国家建设与军事建设上。
小腓特烈非常喜爱军事,又是一位王子,所以希望找到一个尊贵的公主,这个公主一定要有极高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这样才能与他情投意合。
这样的人存在吗?当然存在,她就是奥地利公主特蕾莎。
那是小时候,他在柏林看到帝国的公主,特蕾莎·哈布斯堡,这位可爱的小公主的娇贵与坚强,温柔与自立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那个时候他还小,对于男女之事还不明,但是那位穿着公主裙的小女孩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奥地利还曾经想与普鲁士联姻,想让特蕾莎公主和腓特烈王子成亲,然而普鲁士不想受奥地利控制,所以这项和亲未能实现,要是两人真的结为夫妻了,普鲁士和奥地利合并成一个国家了,那么历史可真的要改写了,世界上可能要少掉十分之一的战争,从西里西亚战争到二战。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1733年,小腓特烈结婚了,对方是布伦瑞克-贝芬公国的公主伊丽莎白,但是失望的情绪却无边地蔓延开来。因为这场婚姻是父亲包办的,对方是一个毫无情趣的女人,自己对她丝毫不感兴趣,婚后腓特烈也对妻子很是冷淡,由于他长时间呆在军营,所以和妻子长期两地分居。只不过此时的小腓特烈不再叛逆了,父亲给他找的人,他只有唯命是从。
1734年,神圣罗马帝国著名的将军,萨伏依公国的欧根亲王前去法国作战,普鲁士国王老腓特烈求他带上小腓特烈,让儿子历练历练。然而这场战争小腓特烈却遭遇了失败,被法国的萨克斯伯爵击败,毕竟初出茅庐的小腓特烈还是太嫩。
然而这场战争却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甚至超过了战役本身,那就是欧根亲王对于小腓特烈,厌恶到了极点。欧根亲王是一个和蔼的意大利老头,身为神圣罗马帝国亲王,他还是喜爱开玩笑,然而小腓特烈却不苟言笑,从来不说笑,这让他很不舒服,在小腓特烈面前总要戴上面具,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真性情。
更重要的是,小腓特烈虽然没打什么仗,但是他极强的军事才能和冷峻的军事风格还是显露无疑,欧根亲王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一旦腓特烈登上王位,普鲁士的邻邦将会被他的侵略性吓一大跳”。
欧根亲王最疼爱的就是特蕾莎公主,这位老爷爷对于小萝莉公主疼爱有加,听说腓特烈曾经差点与特蕾莎成亲,吓一大跳,他表示坚决反对,因为他有多爱特蕾莎,就有多厌恶腓特烈。
一些野史上面说腓特烈之所以没有娶特蕾莎,是因为欧根亲王的阻挠,这个说法不对,因为那个时候腓特烈已经结婚了,奥地利公主无论如何不会去做小妾的,而且在腓特烈结婚3年之后,特蕾莎也遇到了自己的真爱,洛林公爵,这位法国洛林王子为了能够娶特蕾莎公主,特地去绝嗣的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大公国即位为大公,然后再以帝国大公的身份迎娶公主,但是欧根亲王厌恶腓特烈,这是事实。
腓特烈对于音乐的兴趣一生未减,他著有一本《谈长笛吹奏技巧》,这本书一直到现在还是长笛吹奏的经典之作,他还与巴赫等音乐家交好,除此之外,他对于音乐、诗歌、文学、哲学、历史、物理、经济。园艺和养狗都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广泛的兴趣终生不改。
1740年,老腓特烈病危,小腓特烈被叫到病床前,经过多年的谅解,父子两人早就冰释前嫌,父亲表示,自己只所以严格对待儿子,一方面是自己患有狂暴症(一种叫做卟啉症的医学疾病),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儿子可以成熟,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不要再任性了,日后如果任性,受苦的是全普鲁士的人民。小腓特烈含泪点头,不久父亲就去世了,腓特烈即位,时年28岁。
一个新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