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施桂娟 编辑 | 袁月 火锅、湘菜、川菜……每到饭点就大排长龙。辣,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餐桌上的首选之味。这份辣味的刺激,俘获了数亿中国人的味蕾。《2022年中国辣椒产业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国内可以吃辣或喜欢吃辣的消费者量级超过6.5亿人。 吃辣虽爽,但肠胃受不了,有时还得跑肛肠医院,这是许多人对吃辣的认知。但有研究表示,吃辣椒能降低胃肠道癌变风险。这是怎么回事? 川湘菜馆兴起助推全民“不怕辣”风潮 这些年来,伴随着人口流动和生活节奏等变化,辣椒不再局限于湖南、四川等地,已成功地走南闯北。在深圳,湘菜馆和川菜的数量都超过了粤菜馆。在北京,人们最关注的10大菜系中,川菜和湘菜排在了前三的位次。 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四川辣椒产生的刺痛感的感知频率等于50赫兹,或每秒50次振动的感觉。而这种“刺痛”会进一步刺激大脑产生内源性吗啡——内啡肽,从而产生愉悦感。很多人就是对这种感觉上瘾,才会“无辣不欢”。 然而,不同种类的辣椒,所含辣椒素的量不同,对口腔和胃部的刺激程度也会不一样。这种刺痛给人们造成了“吃辣会伤胃”的错觉,认为吃辣会导致胃炎或引发胃溃疡。实际上,辣椒并不是导致胃炎和溃疡的元凶,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非甾体抗炎药等,才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辣椒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辛辣滋味下,人们的健康焦虑也持续存在着,尤其是对肠胃的担忧为重。 2021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吃辣椒能降低消化道癌变风险。该研究分析了吃辣与3种主要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关系。研究从中国10个地区,招募了约51.2万名年龄在30-79岁的人,并进行了10年的随访。 结果显示,吃辣频率与患食管癌风险呈反比。 与从不或很少吃辣的人相比,偶尔吃辣、1-2天/周、3-5天/周和6-7天/周吃辣的人:患食管癌的风险分别下降了12%、24%、16%和19%;胃癌的相应风险分别下降了3%、5%、8%和11%;结直肠癌的风险分别下降了0%、5%、13%和10%。 但也有人疑惑,既然如此,为什么有朋友一吃辣就拉肚子呢? 其实,这也和促使“刺痛”产生的辣椒素有关。辣椒素进入人体后会与体内的“辣椒素受体”结合,而过多的辣椒素不能够被消化道完全分解和代谢。为了把辣椒素尽快排出体外,胃肠道蠕动的速度会加快。这时的突然加速会打破肠道的规律运动,肠道一紊乱,排便就可能变得不规律。由于粪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缩短,其中的水分被肠道吸收的量也减少,所以导致粪便较稀不成形,出现腹泻的症状。 吃辣后的反应跟个人的体质和生活状况存在一定关系。有的人吃特辣也能面不改色,且事后不跑厕所。而有人在心理压力大或身体劳累时,经受辣椒素刺激后,胃肠道也会反应得较为剧烈。 适度够味方为益,如何让舌尖与健康双丰收? 辣椒热量低,营养丰富,是维生素 A 和 C、钾、叶酸和纤维等的极好来源。另外,辛辣的口味能让使清淡的食物变得生动起来,增加食欲。虽说辣椒有很多好处,且吃辣并不是我们胃肠道生病的直接原因,但这也需要建立在适度和适宜的基础之上。 特别提示,痔疮、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等患者应少吃辣椒。而部分人在吃辣椒后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瘙痒和肿胀等症状。如果在食用辣椒后遇到不适,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专业医生。 其他人群应该适当食用辣椒,一次性大量食用辣椒可能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要想吃得爽又安心,还需要采用适宜的食用方法。 选择自己能接受的辣度 不同的人对辣椒素的承受范围有差异,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辣度,即使点“微微微辣”被旁人“嘲笑”又何妨?毕竟健康是自己的。 烹调时应少油、少盐、少糖 过咸、过油、过多糖分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可以适当搭配一些清淡少油少盐的蔬菜或水果。 避免空腹吃辣椒 空腹吃辣椒,容易对胃粘膜造成较强的刺激,长此以往容易破坏胃粘膜。 解辣可喝牛奶、豆浆 吃辣过后,牛奶、豆浆、豆奶等是行之有效的“解辣神器”。牛奶等中的酪蛋白能减少辣椒素带来的刺激,防止其“灼烧”我们的口腔。这样看来,川渝人吃火锅、串串都配豆奶也并非无道理。 辣椒传入中国后,在中餐中的使用,不过300多年的历史,却已成为不少人的心头好,甚至形成了新的饮食文化。每个人吃辣的起点和原因都不尽相同,但却在一起吃辣的过程中获得了快意与满足,创造了生活的美好瞬间。 转自:搜狐健康 感想: 吃辣一定程度上肯定对身体好,但是凡事都要适量吃辣也是,不能太辣,容易伤肠胃;我有时候就是吃辣吃太狠了就会导致一整天肚子烧的慌,还容易拉肚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