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家长们盼望已久的亲子游终于可以实现。然而孩子好奇心强,在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危险,这时就需要父母掌握一些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置知识。为此,应急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丽利整理了一份暑期游玩健康指南,帮助家长有效预防和处理旅途中的意外,陪伴孩子平安度假。
1、溪水泉水看着干净也别“尝鲜”
外出游玩时品尝当地美食,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猎奇,避免孩子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不适。游玩过程中,做到给孩子勤洗手、避免食用生冷食品、不暴饮暴食,可以大概率避免孩子出现胃肠道疾病。
大自然风光旖旎,山清水秀,但不要因为溪水、泉水等水源看上去清澈就随意饮用,这些水源存在病菌污染的可能,临床上因喝生水而感染病毒性肝炎、肠炎等疾病的病例有很多。另外,山区常有野菜、野蘑菇生长,一些游客会去采摘用来烧汤或凉拌,切记不能让孩子贸然食用这些野菜和野蘑菇,避免食物中毒。
如果孩子出现呕吐或腹泻,饮食应以半流食为主,禁食油腻不易消化的肉类及凉性水果。呕吐频繁者可短暂禁食4-6小时,期间少量多次喝温水或电解质水,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口唇是否干燥,以及尿量、大便次数和性状。
经上述处理后,孩子体温、尿量正常,精神好且不再呕吐,便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若症状没有减轻,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尿量少、皮肤和口唇干燥、发热等,则需及时送医治疗。
温馨提示:任何家庭成员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都要注意做好呕吐物、排泄物及生活用品的消毒处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合理安排行程避免高温中暑
带孩子出游前要留意当地天气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10时至16时气温高、紫外线强时,尽量不要在户外活动。若需在日间高温时段外出,要给孩子做好防晒措施,用上防暑用具(遮阳帽、雨伞等),并且及时补充水分和含水分多的水果,优选树荫及阴凉处活动。
一旦孩子出现大汗、口渴、头晕、恶心、乏力、心悸等表现,则提示为先兆中暑;出现四肢湿冷、恶心呕吐加重、体温升高到38度以上,提示为轻症中暑。此时,需立即将孩子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用毛巾包裹冰袋在腋下、腹股沟处冷敷,少量多次补充水、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通常经过上述处理,症状便可缓解。
若孩子出现烦躁不安、体温升高到39度,甚至发生昏迷、惊厥,则提示为中、重度中暑,这时不能犹豫,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
温馨提示: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成分,不建议儿童服用;退热药对于中暑引起的体温升高没有抑制效果,不推荐使用;别用酒精擦浴身体的方式降温,可能有酒精中毒的风险。
3、被蚊虫叮咬后发烧需重视
外出旅游,有水的地方往往更受孩子青睐,但水边也是蚊虫扎堆儿的场所。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家长最好给孩子穿浅色衣服,前往草地、水潭、池塘别忘了穿上长衣、长裤、袜子,袖口、裤腿、领口等位置需扎紧,以免不知名的昆虫爬入。
如果孩子尤其是皮肤敏感的孩子被蚊虫叮咬了,家长第一时间可采取冷敷的方式,用凉毛巾局部冷敷,并用肥皂水或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止痒。同时,剪短孩子的指甲,避免搔抓引起局部破溃感染,局部破溃的皮疹不能再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叮咬处出现水疱或较大的硬结时,可短期外用地奈德乳膏,好转后停用。切记不能挑破皮疹上的水疱,以免继发感染,不慎抓破水泡需外用百多邦或夫西地酸乳膏抗感染。
如果怀疑孩子是被蜱虫叮咬,家长不能自行拔出虫子或拍死虫子,因为没有细镊子这样的小工具是无法正确拔出虫子的,需到医院由皮肤科医生处理。孩子或家人被蜱虫叮咬后,注意蜱虫存在“人传人”的风险,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要做好防护和消毒。4周内,要留意观察孩子有无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皮疹等情况,出现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有蜱虫叮咬史,以明确感染是否由蜱虫引起。
温馨提示:孩子被蚊虫叮咬后出现高热、呕吐,以及皮疹红肿或破溃且面积较大时,需到医院接受诊治。
4、摔伤头部持续呕吐要尽快就医
孩子在游玩时摔伤头部,如果没有头疼和呕吐症状且意识清醒,仅为头皮局部肿胀鼓包,提示头皮下有出血。这时,可在孩子受伤部位用毛巾包裹的冰袋冷敷20分钟,再观察其24小时内的精神反应,发现异常再就医。
如果孩子的头皮能见到明显伤口并向外渗血,则应先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压住出血口,较小的伤口一般可自行止血,随后用医用酒精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出血较多不能止血者,需到医院儿科急诊处理。摔伤部位头骨有明显凹陷的,属于颅骨骨折的一种表现,也应尽快就医。
孩子摔伤后失去意识,2-3分钟后没有清醒或者清醒后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嗜睡、精神萎靡、持续呕吐、烦躁哭闹、四肢无力、一侧肢体活动受限、小婴儿囟门突出等情况,必须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检查来判断有无颅内出血的情况。
温馨提示:怀疑孩子颈部或脊椎受伤,切记不要自行移动患儿,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专业急救人员送医。
5、户外活动别冒险以防骨折
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保护视力、增强体能、放松身心,比如玩滑板车、轮滑、打球或爬山等,但最好不要选择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没有经验的冒险运动项目。在运动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尤其是注意保护关节,避免扭伤、骨折等情况发生。
活动前要充分热身,并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佩戴头盔、护膝、护腕等护具,穿合脚、专业的运动鞋,尽量避免剧烈冲撞。如果不慎摔倒伤及四肢,首先要观察受伤部位有无出血、肿胀,有局部肿胀或明显关节变形的要考虑骨折可能。孩子如因疼痛剧烈不让触碰受伤部位,家长可用硬纸板做成简易夹板固定其受伤部位,然后送医院拍片,明确是否骨折。
温馨提示:孩子摔伤四肢后精神差、伤处肿胀和疼痛感明显时,就不能再随意移动受伤部位了,建议用凉毛巾冷敷并保持伤处相对固定后,尽快送医诊疗。
6、遇溺水无呼吸应立即心肺复苏
孩子喜欢玩水是天性使然,但玩水的前提是安全,对于这一点,家长需高度重视,并提高警惕。
到低地山谷溪流边游玩时,需随时关注当地天气情况,避免因上游下雨水位高涨出现突发状况。到海边游玩,则要选择有安全标识的水域,注意风浪、海浪,不能让孩子在缺乏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涉水过深或远离岸边。
孩子玩水时,家长的视线一刻都不能离开。一旦发生溺水,必须紧急处理。孩子溺水后无反应、无呼吸,需立即清理口腔,让其保持仰卧位、头稍后仰、抬下颌打开气道,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是胸骨下1/2,按压姿态是身体适当前倾,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捏住孩子的鼻子,并观察胸廓起伏,按压和吹气的比例为30∶2。在120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心肺复苏不能间断。
如果孩子溺水后无反应、有呼吸,为避免继发心脏骤停,同样需要呼叫120急救车。即便孩子有反应、有呼吸,也应送医评估是否存在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温馨提示:溺水后最重要的是立即建立有效的呼吸,改善缺氧,不要采取倒立或挤压腹部的方法试图清除胃和气道内的水,也不要不采取任何措施就送往医院,这样会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
总之,暑期亲子游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家长掌握常见意外伤害急救处置知识,就可以给孩子的出行多一份安全保障。 (作者单位:应急总医院)
行前提示
备好退烧腹泻等常用药
太小的孩子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差,家长需要携带奶瓶、尿不湿、消毒用具等较多生活用品,因此不建议带两岁以下的孩子长途旅行。若是短途出行,建议选择游客少、空气清新的地方,自驾出行则应准备好儿童安全座椅。
出行前,一些常用药品和物品应准备好,以免措手不及,如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腹泻药(蒙脱石散)、助消化药(益生菌)、外用药(碘伏、云南白药、儿童用创可贴),以及体温计、消毒湿巾、驱蚊液、蚊香、花露水、风油精等。如果孩子有过敏史或慢性疾病用药史,别忘记随身携带对症治疗药物。
另外,孩子在户外运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要多带几件方便更换。到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一定要带件厚外套。同时,带上防蚊和防晒用品,如驱蚊手环、太阳镜、遮阳帽、防晒喷雾等,穿长衣长裤这样的物理防虫、防晒效果更好。
https://baby.sina.cn/baike/2023-08-09/detail-imzfqvxx7675934.d.html?&cid=73382
1、溪水泉水看着干净也别“尝鲜”
外出游玩时品尝当地美食,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猎奇,避免孩子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不适。游玩过程中,做到给孩子勤洗手、避免食用生冷食品、不暴饮暴食,可以大概率避免孩子出现胃肠道疾病。
大自然风光旖旎,山清水秀,但不要因为溪水、泉水等水源看上去清澈就随意饮用,这些水源存在病菌污染的可能,临床上因喝生水而感染病毒性肝炎、肠炎等疾病的病例有很多。另外,山区常有野菜、野蘑菇生长,一些游客会去采摘用来烧汤或凉拌,切记不能让孩子贸然食用这些野菜和野蘑菇,避免食物中毒。
如果孩子出现呕吐或腹泻,饮食应以半流食为主,禁食油腻不易消化的肉类及凉性水果。呕吐频繁者可短暂禁食4-6小时,期间少量多次喝温水或电解质水,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口唇是否干燥,以及尿量、大便次数和性状。
经上述处理后,孩子体温、尿量正常,精神好且不再呕吐,便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若症状没有减轻,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尿量少、皮肤和口唇干燥、发热等,则需及时送医治疗。
温馨提示:任何家庭成员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都要注意做好呕吐物、排泄物及生活用品的消毒处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合理安排行程避免高温中暑
带孩子出游前要留意当地天气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10时至16时气温高、紫外线强时,尽量不要在户外活动。若需在日间高温时段外出,要给孩子做好防晒措施,用上防暑用具(遮阳帽、雨伞等),并且及时补充水分和含水分多的水果,优选树荫及阴凉处活动。
一旦孩子出现大汗、口渴、头晕、恶心、乏力、心悸等表现,则提示为先兆中暑;出现四肢湿冷、恶心呕吐加重、体温升高到38度以上,提示为轻症中暑。此时,需立即将孩子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用毛巾包裹冰袋在腋下、腹股沟处冷敷,少量多次补充水、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通常经过上述处理,症状便可缓解。
若孩子出现烦躁不安、体温升高到39度,甚至发生昏迷、惊厥,则提示为中、重度中暑,这时不能犹豫,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
温馨提示: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成分,不建议儿童服用;退热药对于中暑引起的体温升高没有抑制效果,不推荐使用;别用酒精擦浴身体的方式降温,可能有酒精中毒的风险。
3、被蚊虫叮咬后发烧需重视
外出旅游,有水的地方往往更受孩子青睐,但水边也是蚊虫扎堆儿的场所。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家长最好给孩子穿浅色衣服,前往草地、水潭、池塘别忘了穿上长衣、长裤、袜子,袖口、裤腿、领口等位置需扎紧,以免不知名的昆虫爬入。
如果孩子尤其是皮肤敏感的孩子被蚊虫叮咬了,家长第一时间可采取冷敷的方式,用凉毛巾局部冷敷,并用肥皂水或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止痒。同时,剪短孩子的指甲,避免搔抓引起局部破溃感染,局部破溃的皮疹不能再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叮咬处出现水疱或较大的硬结时,可短期外用地奈德乳膏,好转后停用。切记不能挑破皮疹上的水疱,以免继发感染,不慎抓破水泡需外用百多邦或夫西地酸乳膏抗感染。
如果怀疑孩子是被蜱虫叮咬,家长不能自行拔出虫子或拍死虫子,因为没有细镊子这样的小工具是无法正确拔出虫子的,需到医院由皮肤科医生处理。孩子或家人被蜱虫叮咬后,注意蜱虫存在“人传人”的风险,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要做好防护和消毒。4周内,要留意观察孩子有无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皮疹等情况,出现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有蜱虫叮咬史,以明确感染是否由蜱虫引起。
温馨提示:孩子被蚊虫叮咬后出现高热、呕吐,以及皮疹红肿或破溃且面积较大时,需到医院接受诊治。
4、摔伤头部持续呕吐要尽快就医
孩子在游玩时摔伤头部,如果没有头疼和呕吐症状且意识清醒,仅为头皮局部肿胀鼓包,提示头皮下有出血。这时,可在孩子受伤部位用毛巾包裹的冰袋冷敷20分钟,再观察其24小时内的精神反应,发现异常再就医。
如果孩子的头皮能见到明显伤口并向外渗血,则应先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压住出血口,较小的伤口一般可自行止血,随后用医用酒精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出血较多不能止血者,需到医院儿科急诊处理。摔伤部位头骨有明显凹陷的,属于颅骨骨折的一种表现,也应尽快就医。
孩子摔伤后失去意识,2-3分钟后没有清醒或者清醒后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嗜睡、精神萎靡、持续呕吐、烦躁哭闹、四肢无力、一侧肢体活动受限、小婴儿囟门突出等情况,必须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检查来判断有无颅内出血的情况。
温馨提示:怀疑孩子颈部或脊椎受伤,切记不要自行移动患儿,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专业急救人员送医。
5、户外活动别冒险以防骨折
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保护视力、增强体能、放松身心,比如玩滑板车、轮滑、打球或爬山等,但最好不要选择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没有经验的冒险运动项目。在运动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尤其是注意保护关节,避免扭伤、骨折等情况发生。
活动前要充分热身,并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佩戴头盔、护膝、护腕等护具,穿合脚、专业的运动鞋,尽量避免剧烈冲撞。如果不慎摔倒伤及四肢,首先要观察受伤部位有无出血、肿胀,有局部肿胀或明显关节变形的要考虑骨折可能。孩子如因疼痛剧烈不让触碰受伤部位,家长可用硬纸板做成简易夹板固定其受伤部位,然后送医院拍片,明确是否骨折。
温馨提示:孩子摔伤四肢后精神差、伤处肿胀和疼痛感明显时,就不能再随意移动受伤部位了,建议用凉毛巾冷敷并保持伤处相对固定后,尽快送医诊疗。
6、遇溺水无呼吸应立即心肺复苏
孩子喜欢玩水是天性使然,但玩水的前提是安全,对于这一点,家长需高度重视,并提高警惕。
到低地山谷溪流边游玩时,需随时关注当地天气情况,避免因上游下雨水位高涨出现突发状况。到海边游玩,则要选择有安全标识的水域,注意风浪、海浪,不能让孩子在缺乏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涉水过深或远离岸边。
孩子玩水时,家长的视线一刻都不能离开。一旦发生溺水,必须紧急处理。孩子溺水后无反应、无呼吸,需立即清理口腔,让其保持仰卧位、头稍后仰、抬下颌打开气道,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是胸骨下1/2,按压姿态是身体适当前倾,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捏住孩子的鼻子,并观察胸廓起伏,按压和吹气的比例为30∶2。在120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心肺复苏不能间断。
如果孩子溺水后无反应、有呼吸,为避免继发心脏骤停,同样需要呼叫120急救车。即便孩子有反应、有呼吸,也应送医评估是否存在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温馨提示:溺水后最重要的是立即建立有效的呼吸,改善缺氧,不要采取倒立或挤压腹部的方法试图清除胃和气道内的水,也不要不采取任何措施就送往医院,这样会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
总之,暑期亲子游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家长掌握常见意外伤害急救处置知识,就可以给孩子的出行多一份安全保障。 (作者单位:应急总医院)
行前提示
备好退烧腹泻等常用药
太小的孩子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差,家长需要携带奶瓶、尿不湿、消毒用具等较多生活用品,因此不建议带两岁以下的孩子长途旅行。若是短途出行,建议选择游客少、空气清新的地方,自驾出行则应准备好儿童安全座椅。
出行前,一些常用药品和物品应准备好,以免措手不及,如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腹泻药(蒙脱石散)、助消化药(益生菌)、外用药(碘伏、云南白药、儿童用创可贴),以及体温计、消毒湿巾、驱蚊液、蚊香、花露水、风油精等。如果孩子有过敏史或慢性疾病用药史,别忘记随身携带对症治疗药物。
另外,孩子在户外运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要多带几件方便更换。到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一定要带件厚外套。同时,带上防蚊和防晒用品,如驱蚊手环、太阳镜、遮阳帽、防晒喷雾等,穿长衣长裤这样的物理防虫、防晒效果更好。
https://baby.sina.cn/baike/2023-08-09/detail-imzfqvxx7675934.d.html?&cid=7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