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戚姓
外文名:qi
源 流:出自姬姓
始 祖:卫国大夫
迁徙分布: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207位。
名 人:戚继光
戚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于姬姓,在《百家姓》中排33位。前源是戚氏始源于颛顼帝之八子仲容为远祖世系一世祖。
历史发展
姓氏起源
1、戚氏源于姬姓。
其源流分为前源与后继两个时期,前源是戚氏始源于高阳氏颛顼帝之八子仲容为远祖世系一世祖,传至三世祖清迎赐姓姚又以姚姓传世,至三十六世姚辅国之子玉星配姫寿昌之女腾英又被赐姓姫,以姫姓传世,至四十二世康公楚宋交战桐柏山卫侯命公往说,兵罢和平20年。公有功,卫侯以戚邑之地为封地于大夫康公,戚邑是一个繁华小镇是卫国北大门户,是各诸侯国交通要冲,封邑之后建戚邑城(据北京大学李仰松教授考查论证此戚邑地始建于西周末春秋初)。戚邑城建成后卫桓公就派其堂弟姫耳去管理戚城,在戚城收粮纳税上贡食采于戚。姫耳之子姫乙为纪念其祖父公子惠孙(卫武公之子),赐姓为孙氏,即孙乙为孙氏一世祖。从此孙氏和戚氏先祖就有戚城之纠纷!也是卫晋两国争夺之城邑,在晋国称霸期间,由于戚城地理位置重要,晋总是通过控制戚来控制卫国,并通过控制卫国来驾驭东方诸侯,分别在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先后四次夺取戚地。
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戚城附近),公元前626 年晋国攻打卫国并俘虏了在戚城的守臣孙昭子,戚城变成了晋国城邑,当年秋,因戚城与鲁国相邻,鲁国的大夫公孙敖会见晋侯,双方签定了盟约。戚城地处黄河东南岸,东有齐、鲁,西有秦、晋,南有宋、曹、郑、陈、吴、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被各诸侯国定为会盟圣地。据我国最早的史书《春秋》《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中,各国诸侯及卿大夫,在戚城举行会盟就有七次。可以说戚城是当时各诸侯国的国际性都会,被称为小联合国。
卫成公迁都后按周王嫡系传姓制,卫穆公时周王以戚邑之封地赐姓和公为戚,戚氏诞生,和公为戚氏一世祖,配卫氏育三子,未几十载,定公时孙良父因病早逝,把爵位和权力交给儿子孙林父。卫国权臣孙林父是个专横之人,欺君压下,公元前584年与卫定公不合,叛卫归晋,强大的晋国迫使卫定公复位于孙林父,孙林父也成了晋国在卫的代理人,孙林父在卫国很不得人心。公元前576年卫献公立君(在卫献公33年中卫殇公12年),孙林父从卫献公做太子时就不合,孙林父怕卫献上台后整他,就把家中贵重物品从帝丘孙府搬到戚城。公元前559年,孙林父和卫献公矛盾更加激化,孙林父发动政变驱献立殇,迫使殇公封戚邑于他并割卫辖区60多个城邑(这是戚邑第二次封邑)。孙使尹公佗诛杀戚氏,逼和公自颈花园,二子被杀,逃出少子玉奔山东定陶孝义村(今戚姫寺汉称戚家寨)。公元前546年,卫大夫宁喜进攻帝丘孙府,杀死孙林父三儿子孙襄及孙氏家人,迎回献公君,孙林父又一次在戚城宣布叛卫归晋。公元前535年,襄公去世,晋吊唁同时把戚城归还给卫国,襄公26年后孙林父大儿子归晋,二儿子奔齐,三儿子被杀,在《春秋经传》中显赫的孙氏早已变的无影无踪,孙氏因骄淫而被晋国逐步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公元前517年卫灵公将戚邑城改封于他的外孙孔悝,戚邑这是第三次封邑。
二世祖戚玉逃到定陶后,以耕种为业,育二子英、瑞。三世祖瑞以“不立宗派何以善后”,立十字为字辈“先正建宏才玉凤鸣春苔”,一直延续到十三世。到十六世时,刘邦爱妃戚夫人(家名叫戚金贵)被吕后篡权杀害,并诛杀戚氏族人,戚氏逃往各地。逃往东海郡之多,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戚氏在东海郡发展成望族(称东海望),又经历代战争后繁衍至今,自始祖“和”公诞生之日起至今世袭有序主干未能断代,形成今天全国戚氏。
和公派下到二十六七世奇章(东汉明帝公元58年),公思祖宗多,恐后代子孙莫识归宗立派云:“山基开章、孝义贤良、文明蔚起、世代流芳”十六字辈,从东汉传世到南北朝初。时隔十载,到唐代宗2年(公元147年),和公派下五十三世敬堂公任归德县令,念先人多难谱碟失守,因题派复宗派曰:“大道正家邦、俊杰登朝堂、德化光天日、世代保荣昌”二十字辈。传至南宋理宗。以上三次字辈在续修全国大统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依据,也为各地寻根求源有了依据。如五十六世正国公传七代孙六十三世同文公,凡是戚同文后裔按六十三世戚同文往后排世为准。六十五世化龙传十七代孙八十一世景通(戚继光之父),凡是戚的后裔和戚继光有关的支脉,按戚继光八十二世排世为准。从南宋至今,各地支派各自撰修家谱,各自规定字辈等等不一。从“和公”派下至今,最晚世系现已统计为104世,以上世系是修全国大统谱的主干世系,请查看“中华戚氏宗亲联谊总会网站”戚氏源流图以便理清各地支系对接总支世系统谱。
2、源于官位,出自春秋真纳国时期军制戚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戚卫的后裔子孙中,又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为姓氏者,称戚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⑴.满族尼沙氏,亦称倪沙氏、尼察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盍散部,以姓为氏,满语为Nisa Hala,汉义“结实”,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尼沙(今辽宁开原)、乌苏里绥分(今黑龙江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戚氏、倪氏等。
⑵.满族齐达哷氏,亦称戚代勒氏,满语为Cidar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戚氏、齐氏。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蒙古族、傣族、土家族、侗族、苗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戚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戚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追溯起来,戚姓应该是一个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老姓氏。在中国人口当中,当今姓“戚”的人口不多。但是,这个少数姓氏却在明朝出现了一个鼎鼎大名的抗倭大将戚继光。 戚姓是发源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姓氏,关于戚姓的来源,据《万姓统谱》上有这样的记载:“卫大夫食采于戚,其支庶以为氏,望出东海。”由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戚姓是源自春秋时代的卫国,以封地为姓,后来,成为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东海的望族。另有一说是卫大夫孙林父当初被封的采邑“戚”地并不在山东境内,而是在河南省。在《春秋》一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公孙敖会晋侯于戚。”书中并附注说:“戚,卫邑。”这个地方是后来中国戚姓的发源地。河南省濮阳县还保存着古戚城的遗址。
各支始祖
戚廷玉:南宋初自汴梁迁临安,后落业苏州城外酒坊。是为包山戚氏始祖。
迁徙分布
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二百二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十三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三位,人口约四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
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彭城(徐州)一战,刘邦战败,西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在戚姬庙东,今无)戚员外家。戚员外见刘邦相貌堂堂,将来必富贵,就把其女儿戚姬许配给他。戚姬姿容艳丽,袅袅婷婷,刘邦一见倾心,遂当晚拜堂成亲。戚姬后来生有一子名如意。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定陶称帝,建都洛阳,后迁长安,接戚姬及其子入宫。如意聪明伶俐,刘邦说他酷肖自己,甚为宠爱。如意10岁时,封为赵王。刘邦晚年,疏吕后而宠戚姬,当时,戚夫人常随刘邦外出打仗,而令吕后守候宫中。刘邦以太子刘盈性格软弱,欲废之而改立赵王,因大臣固争,而未能如愿,由是吕后嫉恨戚姬及赵王。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吕后为皇太后,大权独揽。她下令将戚姬囚禁。剪去她的头发,颈上再给她戴上铁锁,穿上罪人衣服,罚她舂米。戚姬儿子虽封为赵王,但远在河北不得相见。她常常一边舂米,一边悲歌:“子为王兮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吕后为绝后患,遣使召回赵王,欲杀之。惠帝知母后意,乃亲自迎赵王入宫,同起居共饮食吕后未得其便。一日惠帝晨起出射,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吕后闻其独居,使人携毒酒强迫赵王饮下而毒杀之。接着以酷刑加戚姬,断其手足,挖其双眼,又熏聋双耳,药哑喉咙,扔到猪圈里,称之为“人彘”。惠帝知是戚姬,悲痛欲绝,病年余不能起,使人对母后说:“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事。我为太后之子太后所为如此,我将何以治天下。”从此纵情酒色,不问政事。戚姬被害,戚家被剿,为避族灭之祸,戚姓人曾改姓齐,迁徙别居。汉文帝刘恒即位,为戚姬昭雪,并在戚家寨修庙宇,超度亡魂,戚家人才复原姓。当今戚姓的人口不多,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时候,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其支系子孙就世代以封地名“戚”为姓。戚亡国以后,其子孙后代逃到山东省东海郡,并且逐步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戚姓世称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北)。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东海郡:又名郯郡、东晦郡。秦代始置,郡治在郯县(今山东郯城)。西汉时其辖境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南部与江苏省东北部一带,属徐州刺史部。东汉、三国魏置东海国。西晋复置郡。
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亦称海州堂。
家谱文献
江苏泰州延令戚氏重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戚稳寿编辑,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余姚戚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戚维高主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享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四卷,(清)戚茂灿、戚茂源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戚茂珊、戚茂校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东阳戚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怀鲁乡八字墙村。
浙江温岭泽国戚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景文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今仅存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温岭泽国戚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戚明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间有石印本页,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山东黄县戚氏宗谱不分卷,(民国)戚才等四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上虞虞东戚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戚孔怀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吴县包山戚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坚索山房铅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婺州东海戚氏宗谱六卷,(清)戚启道纂,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婺州东海戚氏宗谱六卷,(清)戚茂梁纂,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城戚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戚茂珊等纂,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四卷,(清)戚昌烈纂,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暨阳东海戚氏宗谱三十二卷,(民国)戚显甫纂,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一册,今仅存第二~二十九卷、第三十一~三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暨阳东海戚氏宗谱,(清)戚丙炎等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第七~八卷、第十二卷、第十六~十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戚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 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字辈排行
江苏沭阳戚氏字辈:“世文永东钟佩隆常宏业延启继绪恒昌”。
浙江诸暨戚氏字辈:“享成淇彬九鲁仁才正端澄和美垣钰厚彰尊汉林泮秀荣封镇 泰来焕型鉴浩业熙嘉钧永标照堂铭”。
江苏宿迁戚氏字辈:“秉守家法品绪典章恒敦恭敬肇启修祥”。
江苏沭阳青伊湖戚氏字辈:“汝开甫春凤玉耀振士长”。
江苏沛县戚氏字辈:“文熙尚良起开孝俊自全凤天延世长大道文明兴尊圣敬孟曾守德庆平青”。
江苏盱眙、泗洪戚氏字辈:“芸应源(卿)彦(士)继尚秉昌太景其(振)人如玉(金)嘉善宝(茂)德”。
江苏盐都戚氏字辈:“恒清太思龙举”。
江苏淮安戚氏字辈:“同加善宝德”。
江苏苏州戚氏字辈:“朝芝登瑶通畴时培岳以悦有文楠易鏊惟世明成垂宇器”。
山东新泰戚氏字辈:“元吉在尚,大友荣昌,国恩家庆,福寿平康。“
山东郯城戚氏字辈:“家传思源圣锦永彦允庆士守庭焕光忠恒久远大振兴昌鸿念先勤祖开祥瑞文敏诚维孝礼敬善荣”。
山东沂水、费县、莒县戚氏字辈:“兴家立业德厚泽长恭宽信敏俭让温良文理密察中正齐庄承先启后福禄祯祥”。
山东龙口、黄县戚氏字辈:“仁景相世良延兆祖举中元德善庆长发克大永昌培基广厚诚乃用章家承洪绪天锡安详同思贻宪绍裕传芳”。
山东威海戚氏字辈:“志道务其本居由习正传敬身斯可贵立德方为贤”。
山东梁山戚氏字辈:“广井佃成万甫一元”。
山东阳信戚氏字辈:“芳金殿德元秀洪仙天”。
山东胶州戚氏字辈:“恕先宝永昌振德秀”。
山东枣庄戚氏字辈:“开文学建广 成敬贵宜昌”。
浙江萧山戚氏字辈:“宽信敏惠镐清纯世裕昌广恩继仁德寰和华盛煌”。
浙江浦江云溪戚氏字辈:“枸晋豫悦和志明华伯慎敬德清澄酬侃尙知贤义忠信廉勤礼广盈余福缘善庆鉴桂泮炜垣钰林润耀坊”。
浙江浦江浦阳戚氏字辈:“尔正家维德兴隆永可期学成名望重朝宁奉为仪”。
浙江鄞东梅江戚氏字辈:“钦守圣兆文武宏昌茂德正盛世显和康敬念尔祖谟训丕彰贤俊继美以观国光”。
浙江苍南戚氏字辈:“华士世忠承登可焕德观孔孟兴必从风”。
浙江海宁戚氏字辈:“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注:民族英雄戚继光为该支“继”字辈。
浙江永嘉戚氏字辈:“悦礼世士奎佰常守宗兴学用智元梦兆嘉盈邦朝光允礽文粹天赐有增荣志国开咱耀星益景德昭
安徽六安金安区戚氏字辈:先仁功德远 知子克绍前 忠厚传家宝 诗书万永年”。
安徽砀山、河南夏邑戚氏字辈:“忠孝立国本仁爱树继昌先贤明训久承守务永长”。
安徽戚楼戚氏字辈:“文泰安邦圣典瑞升忠信祥合培恒凤永学开良庆德玉纯英”。
安徽霍山戚氏字辈:“永大功如敬学”。
安徽戚氏一支字辈:“开万永天兴玉长”。
河南商丘戚老家戚氏字辈:“百世克昌兴大业,长发其祥振家声”。
河南新乡戚氏字辈:“培朝三学大来殿久绍世德长发祥”。
河南巩义戚氏字辈:“广国隆吉玉进有宗君福廷明兴宏德建作应多笃”。
河南驻马店戚氏字辈:“玉荣明新政中华大国成人闲开世续□□□明清”。
辽宁瓦房店戚氏字辈:“丕基维瑞盛世允芳宗德广厚家庆乃昌”。
辽宁大连戚氏字辈:“善庆长发克大永昌培季广厚”。
湖南华容戚氏字辈:“文运肇世思文应承国选永庆明良继宗登朝佐圣修德贻贤家声远振祖泽长绵”。
湖北武汉戚氏字辈:“子忠庭世开秉熙培学元正大维克明国家定永传”。
河南原阳戚氏字辈:“裴朝三学大来殿九绍世德常发祥”。
黑龙江宝清戚氏字辈:“明翠金继兴轩”。
福建戚氏一支字辈:“悦礼世士奎佰常守宗兴学用智元梦兆嘉盈邦朝
云南文山戚氏字辈:“阑元登向万国清正家兴顺朝方应海兆进”。
安徽淮南市寿县隐贤南戚氏南门字辈;“应世方大 修为本克 贤辰远泽 心作良田 ”
安徽淮南市寿县隐贤南戚氏北门字辈:“先仁功德远 知子克绍前 忠厚传家宝 诗书万有年”
贵州岑巩县戚氏字辈:“本枝万世元远泽长修德吉福永兴中光”。
河南永城市戚氏字辈:“广松怀占传家宝学为运世才”
安徽六安范庵戚氏字辈:“亿继宏业克振兴邦家道永昌”。
湖南常德市澧县戚氏字辈:“德作正方定”(有待完善)。
宗祠对联
四言
望出东海;源自周姬。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戚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东海世泽;武毅家声。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戚氏望居东海郡。下联典指明·戚继光,抗倭英雄,卒谥武毅。
系承林父;源始濮阳。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卫大夫孙林父食邑于戚,为戚氏的得姓始祖。
名扬坚素;惠及困穷。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初楚丘人戚同文,字同文幼年丧父,以孝闻名。因五代战乱,他无意做官。好施舍,尚信义,喜读书,能作诗,著有《孟诸集》。死后,他的弟子私谥为“坚素先生”。下联典指宋代楚丘人戚舜臣,字世佐,任抚州知州时,惠及穷苦百姓,又毁坏淫祠(滥建的祠庙)。后官虞郎中。
练兵纪效;妙舞折腰。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省登州人。出身武将家庭,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年间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招募义乌的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经严格训练,能征善战,成为抗倭主力,首先在台州大胜,继而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后再援福建,升任总兵。经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东南的倭寇。隆庆年间,以都督同知调镇蓟州,加强战备,因功进左都督。对练兵、治械、阵图等方面都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止止堂集》。下联典指西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生子如意,封赵王,曾与吕后争立太子。祖死后,吕后专权,她被囚禁在永巷,受命舂米,因处境困苦,唱《永巷歌》(又名《戚夫人歌》、《舂歌》。吕后听说大怒,将她斩去四肢,剜去双眼,熏聋耳朵,用哑药灌她,最后扔进厕所,呼为人“人彘”。她善于鼓瑟击筑,喜欢跳折腰舞。
家藏三礼;国裨一心。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梁·戚衮。
荣封七代;礼义十篇。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戚勰,封侯传七代。下联典指晋·戚寿,著《杂礼义问》十卷。
五言
抗倭盛名远;防海功德高。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7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嘉靖中,任参将,召募金华、义乌兵,数败倭寇,号“戚家军”。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福建大破倭军,破其巢穴。翌年,又会兵大败倭寇于平海卫。边备修饬,为九边之冠。
七言
笔长五丈宜画水;室有千册好描图。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戚文秀,善画水,尝画《清济灌河图》,一笔长五丈,自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与众毫不失次序。下联典指元代道学家戚崇僧,字仲咸,永康人。从许谦讲道,同门推为高弟。清苦自处。常默坐一室,环书数百卷,匾其室曰:“朝阳”,有《历代指掌图》等。
孟诸诗集尚信义;婺贤文轨扶忠良。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戚同文,楚丘人。幼孤,以孝闻。性好施与,尚信义。好为诗,有《孟主集》。下联典指明代监察御史戚雄,字世英,金华人。正德进士。知建阳县,平易近民,锄恶扶善。有《婺贤文轨》等。
八言
侯拜临辕,荣传七叶;
官知抚境,善政三条。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都尉戚鳃,初从高祖为郎,以都尉守靳城,后以中尉侯封临辕侯,卒谥坚。下联典指宋代虞部郎中戚舜吕,字世佐,楚丘人。知抚州,惠穷困、扶善类、毁淫祠,被誉为“善政三条”。
讨虏备倭,功勋屡建;
好施睦里,教谕咸遵。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下联典指宋代诗人戚同文,楚丘人。
奕叶七侯,簪组临辕之盛;
雄风百胜,韬钤定远之精。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戚勰,下联典指明·戚继光。
姓氏名人
戚勰:汉代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被封为表临侯,显赫多年,他的爵位一连传了七代。
戚衮:字公文,南北朝时吴郡(今江苏省)盐官人。祖显,齐给事中。父霸,梁临贺王府中兵参军。戚衮于梁代撰《三礼义记》,值乱亡失,著有《礼记义》四十卷行于世。
戚仲:宋代画家,画院祗候。画山水平远颇工,常于画上反手题其名字。
戚夫人:汉高祖的宠姬,故又称戚姬,山东菏泽人,生赵王如意。高祖屡欲立为储君,不果。高祖崩,吕后酖赵王;杀戚夫人,去其耳目手足,置於厕所中,称为“人彘”。
戚逍遥:唐代冀州南宫(女子)人。传说幼好道,父以女诫授逍遥,逍遥曰:“此常人之事耳。”遂取老子仙经诵之。年二十馀,适同邑蒯浔。不为尘俗事,惟独居一室,绝食静想,作歌云云。人悉以为妖。一夜,闻室内有人语声。又三日,忽闻屋裂声如雷,仰视天半,逍遥与仙众俱在云中,历历闻分别语。观望无不惊叹。
戚同文:北宋初与范仲淹所创高平学派。戚同文幼年父母双亡,由祖母带着投奔外祖父之家。来到学舍,见到《礼记》,过目成诵,杨葱十分惊异,即收留为徒,不到一年,毕诵五经,很快即远近闻名。当时正值晋末丧乱,他绝意仕进,思见天下统一,因取名为同文。后来依将军赵直,筑室聚徒,讲学于眼阳(今河南省商丘),求学之人,不远千里而来,络绎不绝。高平范仲淹亦闻名而至,依之为学,继而授徒传业,其学更为繁盛,遂形成高平学派。
戚文秀:宋代画家,善画水,史称画水名家。尝画《清济灌河图》,一笔长五丈,自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与众毫不失次序。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定远(现山东半岛一带)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终病逝,授世袭明威将军。
戚延龄:明万历年间考中岁贡后,任顺天府蓟州平谷县知县。
戚叔含:幼名毓芳。浙江省上虞人。曾赴美国留学,人加利福尼亚斯但福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回国后自民国16年(1927年)起,先后在上海大厦大学、安徽大学任教,兼外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系主任。抗战胜利后,赴浙江大学任教,兼代理外文系主任。
戚庆隆: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淮安市书协主席,今移居南京,其魏碑楷书相当精彩。耿立军,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书法名家,现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得力于王铎、傅山大气、拙重。
戚先初(1918-1991),河南省商城县人。1931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3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73岁。
戚薇:1984年10月26日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女演员、歌手。
戚迹:1982年12月30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1级。
戚发轫:1933年4月26日出生于辽宁省复县(现大连市瓦房店市),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外文名:qi
源 流:出自姬姓
始 祖:卫国大夫
迁徙分布: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207位。
名 人:戚继光
戚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于姬姓,在《百家姓》中排33位。前源是戚氏始源于颛顼帝之八子仲容为远祖世系一世祖。
历史发展
姓氏起源
1、戚氏源于姬姓。
其源流分为前源与后继两个时期,前源是戚氏始源于高阳氏颛顼帝之八子仲容为远祖世系一世祖,传至三世祖清迎赐姓姚又以姚姓传世,至三十六世姚辅国之子玉星配姫寿昌之女腾英又被赐姓姫,以姫姓传世,至四十二世康公楚宋交战桐柏山卫侯命公往说,兵罢和平20年。公有功,卫侯以戚邑之地为封地于大夫康公,戚邑是一个繁华小镇是卫国北大门户,是各诸侯国交通要冲,封邑之后建戚邑城(据北京大学李仰松教授考查论证此戚邑地始建于西周末春秋初)。戚邑城建成后卫桓公就派其堂弟姫耳去管理戚城,在戚城收粮纳税上贡食采于戚。姫耳之子姫乙为纪念其祖父公子惠孙(卫武公之子),赐姓为孙氏,即孙乙为孙氏一世祖。从此孙氏和戚氏先祖就有戚城之纠纷!也是卫晋两国争夺之城邑,在晋国称霸期间,由于戚城地理位置重要,晋总是通过控制戚来控制卫国,并通过控制卫国来驾驭东方诸侯,分别在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先后四次夺取戚地。
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戚城附近),公元前626 年晋国攻打卫国并俘虏了在戚城的守臣孙昭子,戚城变成了晋国城邑,当年秋,因戚城与鲁国相邻,鲁国的大夫公孙敖会见晋侯,双方签定了盟约。戚城地处黄河东南岸,东有齐、鲁,西有秦、晋,南有宋、曹、郑、陈、吴、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被各诸侯国定为会盟圣地。据我国最早的史书《春秋》《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中,各国诸侯及卿大夫,在戚城举行会盟就有七次。可以说戚城是当时各诸侯国的国际性都会,被称为小联合国。
卫成公迁都后按周王嫡系传姓制,卫穆公时周王以戚邑之封地赐姓和公为戚,戚氏诞生,和公为戚氏一世祖,配卫氏育三子,未几十载,定公时孙良父因病早逝,把爵位和权力交给儿子孙林父。卫国权臣孙林父是个专横之人,欺君压下,公元前584年与卫定公不合,叛卫归晋,强大的晋国迫使卫定公复位于孙林父,孙林父也成了晋国在卫的代理人,孙林父在卫国很不得人心。公元前576年卫献公立君(在卫献公33年中卫殇公12年),孙林父从卫献公做太子时就不合,孙林父怕卫献上台后整他,就把家中贵重物品从帝丘孙府搬到戚城。公元前559年,孙林父和卫献公矛盾更加激化,孙林父发动政变驱献立殇,迫使殇公封戚邑于他并割卫辖区60多个城邑(这是戚邑第二次封邑)。孙使尹公佗诛杀戚氏,逼和公自颈花园,二子被杀,逃出少子玉奔山东定陶孝义村(今戚姫寺汉称戚家寨)。公元前546年,卫大夫宁喜进攻帝丘孙府,杀死孙林父三儿子孙襄及孙氏家人,迎回献公君,孙林父又一次在戚城宣布叛卫归晋。公元前535年,襄公去世,晋吊唁同时把戚城归还给卫国,襄公26年后孙林父大儿子归晋,二儿子奔齐,三儿子被杀,在《春秋经传》中显赫的孙氏早已变的无影无踪,孙氏因骄淫而被晋国逐步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公元前517年卫灵公将戚邑城改封于他的外孙孔悝,戚邑这是第三次封邑。
二世祖戚玉逃到定陶后,以耕种为业,育二子英、瑞。三世祖瑞以“不立宗派何以善后”,立十字为字辈“先正建宏才玉凤鸣春苔”,一直延续到十三世。到十六世时,刘邦爱妃戚夫人(家名叫戚金贵)被吕后篡权杀害,并诛杀戚氏族人,戚氏逃往各地。逃往东海郡之多,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戚氏在东海郡发展成望族(称东海望),又经历代战争后繁衍至今,自始祖“和”公诞生之日起至今世袭有序主干未能断代,形成今天全国戚氏。
和公派下到二十六七世奇章(东汉明帝公元58年),公思祖宗多,恐后代子孙莫识归宗立派云:“山基开章、孝义贤良、文明蔚起、世代流芳”十六字辈,从东汉传世到南北朝初。时隔十载,到唐代宗2年(公元147年),和公派下五十三世敬堂公任归德县令,念先人多难谱碟失守,因题派复宗派曰:“大道正家邦、俊杰登朝堂、德化光天日、世代保荣昌”二十字辈。传至南宋理宗。以上三次字辈在续修全国大统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依据,也为各地寻根求源有了依据。如五十六世正国公传七代孙六十三世同文公,凡是戚同文后裔按六十三世戚同文往后排世为准。六十五世化龙传十七代孙八十一世景通(戚继光之父),凡是戚的后裔和戚继光有关的支脉,按戚继光八十二世排世为准。从南宋至今,各地支派各自撰修家谱,各自规定字辈等等不一。从“和公”派下至今,最晚世系现已统计为104世,以上世系是修全国大统谱的主干世系,请查看“中华戚氏宗亲联谊总会网站”戚氏源流图以便理清各地支系对接总支世系统谱。
2、源于官位,出自春秋真纳国时期军制戚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戚卫的后裔子孙中,又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为姓氏者,称戚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⑴.满族尼沙氏,亦称倪沙氏、尼察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盍散部,以姓为氏,满语为Nisa Hala,汉义“结实”,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尼沙(今辽宁开原)、乌苏里绥分(今黑龙江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戚氏、倪氏等。
⑵.满族齐达哷氏,亦称戚代勒氏,满语为Cidar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戚氏、齐氏。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蒙古族、傣族、土家族、侗族、苗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戚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戚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追溯起来,戚姓应该是一个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老姓氏。在中国人口当中,当今姓“戚”的人口不多。但是,这个少数姓氏却在明朝出现了一个鼎鼎大名的抗倭大将戚继光。 戚姓是发源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姓氏,关于戚姓的来源,据《万姓统谱》上有这样的记载:“卫大夫食采于戚,其支庶以为氏,望出东海。”由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戚姓是源自春秋时代的卫国,以封地为姓,后来,成为山东、江苏两省交界处东海的望族。另有一说是卫大夫孙林父当初被封的采邑“戚”地并不在山东境内,而是在河南省。在《春秋》一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公孙敖会晋侯于戚。”书中并附注说:“戚,卫邑。”这个地方是后来中国戚姓的发源地。河南省濮阳县还保存着古戚城的遗址。
各支始祖
戚廷玉:南宋初自汴梁迁临安,后落业苏州城外酒坊。是为包山戚氏始祖。
迁徙分布
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二百二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十三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十三位,人口约四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
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彭城(徐州)一战,刘邦战败,西逃至定陶,夜宿戚家寨(在戚姬庙东,今无)戚员外家。戚员外见刘邦相貌堂堂,将来必富贵,就把其女儿戚姬许配给他。戚姬姿容艳丽,袅袅婷婷,刘邦一见倾心,遂当晚拜堂成亲。戚姬后来生有一子名如意。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定陶称帝,建都洛阳,后迁长安,接戚姬及其子入宫。如意聪明伶俐,刘邦说他酷肖自己,甚为宠爱。如意10岁时,封为赵王。刘邦晚年,疏吕后而宠戚姬,当时,戚夫人常随刘邦外出打仗,而令吕后守候宫中。刘邦以太子刘盈性格软弱,欲废之而改立赵王,因大臣固争,而未能如愿,由是吕后嫉恨戚姬及赵王。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吕后为皇太后,大权独揽。她下令将戚姬囚禁。剪去她的头发,颈上再给她戴上铁锁,穿上罪人衣服,罚她舂米。戚姬儿子虽封为赵王,但远在河北不得相见。她常常一边舂米,一边悲歌:“子为王兮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吕后为绝后患,遣使召回赵王,欲杀之。惠帝知母后意,乃亲自迎赵王入宫,同起居共饮食吕后未得其便。一日惠帝晨起出射,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吕后闻其独居,使人携毒酒强迫赵王饮下而毒杀之。接着以酷刑加戚姬,断其手足,挖其双眼,又熏聋双耳,药哑喉咙,扔到猪圈里,称之为“人彘”。惠帝知是戚姬,悲痛欲绝,病年余不能起,使人对母后说:“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事。我为太后之子太后所为如此,我将何以治天下。”从此纵情酒色,不问政事。戚姬被害,戚家被剿,为避族灭之祸,戚姓人曾改姓齐,迁徙别居。汉文帝刘恒即位,为戚姬昭雪,并在戚家寨修庙宇,超度亡魂,戚家人才复原姓。当今戚姓的人口不多,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时候,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其支系子孙就世代以封地名“戚”为姓。戚亡国以后,其子孙后代逃到山东省东海郡,并且逐步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戚姓世称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省郯城北)。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东海郡:又名郯郡、东晦郡。秦代始置,郡治在郯县(今山东郯城)。西汉时其辖境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南部与江苏省东北部一带,属徐州刺史部。东汉、三国魏置东海国。西晋复置郡。
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亦称海州堂。
家谱文献
江苏泰州延令戚氏重修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戚稳寿编辑,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余姚戚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戚维高主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享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四卷,(清)戚茂灿、戚茂源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戚茂珊、戚茂校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东阳戚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怀鲁乡八字墙村。
浙江温岭泽国戚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景文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今仅存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温岭泽国戚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戚明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间有石印本页,今仅存卷首、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山东黄县戚氏宗谱不分卷,(民国)戚才等四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上虞虞东戚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戚孔怀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吴县包山戚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坚索山房铅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婺州东海戚氏宗谱六卷,(清)戚启道纂,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婺州东海戚氏宗谱六卷,(清)戚茂梁纂,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城戚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戚茂珊等纂,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戚氏宗谱四卷,(清)戚昌烈纂,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三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暨阳东海戚氏宗谱三十二卷,(民国)戚显甫纂,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一册,今仅存第二~二十九卷、第三十一~三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暨阳东海戚氏宗谱,(清)戚丙炎等纂,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第七~八卷、第十二卷、第十六~十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戚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 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字辈排行
江苏沭阳戚氏字辈:“世文永东钟佩隆常宏业延启继绪恒昌”。
浙江诸暨戚氏字辈:“享成淇彬九鲁仁才正端澄和美垣钰厚彰尊汉林泮秀荣封镇 泰来焕型鉴浩业熙嘉钧永标照堂铭”。
江苏宿迁戚氏字辈:“秉守家法品绪典章恒敦恭敬肇启修祥”。
江苏沭阳青伊湖戚氏字辈:“汝开甫春凤玉耀振士长”。
江苏沛县戚氏字辈:“文熙尚良起开孝俊自全凤天延世长大道文明兴尊圣敬孟曾守德庆平青”。
江苏盱眙、泗洪戚氏字辈:“芸应源(卿)彦(士)继尚秉昌太景其(振)人如玉(金)嘉善宝(茂)德”。
江苏盐都戚氏字辈:“恒清太思龙举”。
江苏淮安戚氏字辈:“同加善宝德”。
江苏苏州戚氏字辈:“朝芝登瑶通畴时培岳以悦有文楠易鏊惟世明成垂宇器”。
山东新泰戚氏字辈:“元吉在尚,大友荣昌,国恩家庆,福寿平康。“
山东郯城戚氏字辈:“家传思源圣锦永彦允庆士守庭焕光忠恒久远大振兴昌鸿念先勤祖开祥瑞文敏诚维孝礼敬善荣”。
山东沂水、费县、莒县戚氏字辈:“兴家立业德厚泽长恭宽信敏俭让温良文理密察中正齐庄承先启后福禄祯祥”。
山东龙口、黄县戚氏字辈:“仁景相世良延兆祖举中元德善庆长发克大永昌培基广厚诚乃用章家承洪绪天锡安详同思贻宪绍裕传芳”。
山东威海戚氏字辈:“志道务其本居由习正传敬身斯可贵立德方为贤”。
山东梁山戚氏字辈:“广井佃成万甫一元”。
山东阳信戚氏字辈:“芳金殿德元秀洪仙天”。
山东胶州戚氏字辈:“恕先宝永昌振德秀”。
山东枣庄戚氏字辈:“开文学建广 成敬贵宜昌”。
浙江萧山戚氏字辈:“宽信敏惠镐清纯世裕昌广恩继仁德寰和华盛煌”。
浙江浦江云溪戚氏字辈:“枸晋豫悦和志明华伯慎敬德清澄酬侃尙知贤义忠信廉勤礼广盈余福缘善庆鉴桂泮炜垣钰林润耀坊”。
浙江浦江浦阳戚氏字辈:“尔正家维德兴隆永可期学成名望重朝宁奉为仪”。
浙江鄞东梅江戚氏字辈:“钦守圣兆文武宏昌茂德正盛世显和康敬念尔祖谟训丕彰贤俊继美以观国光”。
浙江苍南戚氏字辈:“华士世忠承登可焕德观孔孟兴必从风”。
浙江海宁戚氏字辈:“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注:民族英雄戚继光为该支“继”字辈。
浙江永嘉戚氏字辈:“悦礼世士奎佰常守宗兴学用智元梦兆嘉盈邦朝光允礽文粹天赐有增荣志国开咱耀星益景德昭
安徽六安金安区戚氏字辈:先仁功德远 知子克绍前 忠厚传家宝 诗书万永年”。
安徽砀山、河南夏邑戚氏字辈:“忠孝立国本仁爱树继昌先贤明训久承守务永长”。
安徽戚楼戚氏字辈:“文泰安邦圣典瑞升忠信祥合培恒凤永学开良庆德玉纯英”。
安徽霍山戚氏字辈:“永大功如敬学”。
安徽戚氏一支字辈:“开万永天兴玉长”。
河南商丘戚老家戚氏字辈:“百世克昌兴大业,长发其祥振家声”。
河南新乡戚氏字辈:“培朝三学大来殿久绍世德长发祥”。
河南巩义戚氏字辈:“广国隆吉玉进有宗君福廷明兴宏德建作应多笃”。
河南驻马店戚氏字辈:“玉荣明新政中华大国成人闲开世续□□□明清”。
辽宁瓦房店戚氏字辈:“丕基维瑞盛世允芳宗德广厚家庆乃昌”。
辽宁大连戚氏字辈:“善庆长发克大永昌培季广厚”。
湖南华容戚氏字辈:“文运肇世思文应承国选永庆明良继宗登朝佐圣修德贻贤家声远振祖泽长绵”。
湖北武汉戚氏字辈:“子忠庭世开秉熙培学元正大维克明国家定永传”。
河南原阳戚氏字辈:“裴朝三学大来殿九绍世德常发祥”。
黑龙江宝清戚氏字辈:“明翠金继兴轩”。
福建戚氏一支字辈:“悦礼世士奎佰常守宗兴学用智元梦兆嘉盈邦朝
云南文山戚氏字辈:“阑元登向万国清正家兴顺朝方应海兆进”。
安徽淮南市寿县隐贤南戚氏南门字辈;“应世方大 修为本克 贤辰远泽 心作良田 ”
安徽淮南市寿县隐贤南戚氏北门字辈:“先仁功德远 知子克绍前 忠厚传家宝 诗书万有年”
贵州岑巩县戚氏字辈:“本枝万世元远泽长修德吉福永兴中光”。
河南永城市戚氏字辈:“广松怀占传家宝学为运世才”
安徽六安范庵戚氏字辈:“亿继宏业克振兴邦家道永昌”。
湖南常德市澧县戚氏字辈:“德作正方定”(有待完善)。
宗祠对联
四言
望出东海;源自周姬。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戚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东海世泽;武毅家声。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戚氏望居东海郡。下联典指明·戚继光,抗倭英雄,卒谥武毅。
系承林父;源始濮阳。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卫大夫孙林父食邑于戚,为戚氏的得姓始祖。
名扬坚素;惠及困穷。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初楚丘人戚同文,字同文幼年丧父,以孝闻名。因五代战乱,他无意做官。好施舍,尚信义,喜读书,能作诗,著有《孟诸集》。死后,他的弟子私谥为“坚素先生”。下联典指宋代楚丘人戚舜臣,字世佐,任抚州知州时,惠及穷苦百姓,又毁坏淫祠(滥建的祠庙)。后官虞郎中。
练兵纪效;妙舞折腰。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省登州人。出身武将家庭,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年间调浙江,任参将,抵抗倭寇,招募义乌的农民、矿工,编练新军,人称“戚家军”,经严格训练,能征善战,成为抗倭主力,首先在台州大胜,继而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后再援福建,升任总兵。经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东南的倭寇。隆庆年间,以都督同知调镇蓟州,加强战备,因功进左都督。对练兵、治械、阵图等方面都有创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止止堂集》。下联典指西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生子如意,封赵王,曾与吕后争立太子。祖死后,吕后专权,她被囚禁在永巷,受命舂米,因处境困苦,唱《永巷歌》(又名《戚夫人歌》、《舂歌》。吕后听说大怒,将她斩去四肢,剜去双眼,熏聋耳朵,用哑药灌她,最后扔进厕所,呼为人“人彘”。她善于鼓瑟击筑,喜欢跳折腰舞。
家藏三礼;国裨一心。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梁·戚衮。
荣封七代;礼义十篇。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戚勰,封侯传七代。下联典指晋·戚寿,著《杂礼义问》十卷。
五言
抗倭盛名远;防海功德高。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7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嘉靖中,任参将,召募金华、义乌兵,数败倭寇,号“戚家军”。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福建大破倭军,破其巢穴。翌年,又会兵大败倭寇于平海卫。边备修饬,为九边之冠。
七言
笔长五丈宜画水;室有千册好描图。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戚文秀,善画水,尝画《清济灌河图》,一笔长五丈,自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与众毫不失次序。下联典指元代道学家戚崇僧,字仲咸,永康人。从许谦讲道,同门推为高弟。清苦自处。常默坐一室,环书数百卷,匾其室曰:“朝阳”,有《历代指掌图》等。
孟诸诗集尚信义;婺贤文轨扶忠良。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戚同文,楚丘人。幼孤,以孝闻。性好施与,尚信义。好为诗,有《孟主集》。下联典指明代监察御史戚雄,字世英,金华人。正德进士。知建阳县,平易近民,锄恶扶善。有《婺贤文轨》等。
八言
侯拜临辕,荣传七叶;
官知抚境,善政三条。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都尉戚鳃,初从高祖为郎,以都尉守靳城,后以中尉侯封临辕侯,卒谥坚。下联典指宋代虞部郎中戚舜吕,字世佐,楚丘人。知抚州,惠穷困、扶善类、毁淫祠,被誉为“善政三条”。
讨虏备倭,功勋屡建;
好施睦里,教谕咸遵。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下联典指宋代诗人戚同文,楚丘人。
奕叶七侯,簪组临辕之盛;
雄风百胜,韬钤定远之精。
——佚名撰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戚勰,下联典指明·戚继光。
姓氏名人
戚勰:汉代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被封为表临侯,显赫多年,他的爵位一连传了七代。
戚衮:字公文,南北朝时吴郡(今江苏省)盐官人。祖显,齐给事中。父霸,梁临贺王府中兵参军。戚衮于梁代撰《三礼义记》,值乱亡失,著有《礼记义》四十卷行于世。
戚仲:宋代画家,画院祗候。画山水平远颇工,常于画上反手题其名字。
戚夫人:汉高祖的宠姬,故又称戚姬,山东菏泽人,生赵王如意。高祖屡欲立为储君,不果。高祖崩,吕后酖赵王;杀戚夫人,去其耳目手足,置於厕所中,称为“人彘”。
戚逍遥:唐代冀州南宫(女子)人。传说幼好道,父以女诫授逍遥,逍遥曰:“此常人之事耳。”遂取老子仙经诵之。年二十馀,适同邑蒯浔。不为尘俗事,惟独居一室,绝食静想,作歌云云。人悉以为妖。一夜,闻室内有人语声。又三日,忽闻屋裂声如雷,仰视天半,逍遥与仙众俱在云中,历历闻分别语。观望无不惊叹。
戚同文:北宋初与范仲淹所创高平学派。戚同文幼年父母双亡,由祖母带着投奔外祖父之家。来到学舍,见到《礼记》,过目成诵,杨葱十分惊异,即收留为徒,不到一年,毕诵五经,很快即远近闻名。当时正值晋末丧乱,他绝意仕进,思见天下统一,因取名为同文。后来依将军赵直,筑室聚徒,讲学于眼阳(今河南省商丘),求学之人,不远千里而来,络绎不绝。高平范仲淹亦闻名而至,依之为学,继而授徒传业,其学更为繁盛,遂形成高平学派。
戚文秀:宋代画家,善画水,史称画水名家。尝画《清济灌河图》,一笔长五丈,自边际起,通贯于波浪之间,与众毫不失次序。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定远(现山东半岛一带)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终病逝,授世袭明威将军。
戚延龄:明万历年间考中岁贡后,任顺天府蓟州平谷县知县。
戚叔含:幼名毓芳。浙江省上虞人。曾赴美国留学,人加利福尼亚斯但福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回国后自民国16年(1927年)起,先后在上海大厦大学、安徽大学任教,兼外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系主任。抗战胜利后,赴浙江大学任教,兼代理外文系主任。
戚庆隆: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淮安市书协主席,今移居南京,其魏碑楷书相当精彩。耿立军,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书法名家,现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得力于王铎、傅山大气、拙重。
戚先初(1918-1991),河南省商城县人。1931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3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73岁。
戚薇:1984年10月26日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女演员、歌手。
戚迹:1982年12月30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1级。
戚发轫:1933年4月26日出生于辽宁省复县(现大连市瓦房店市),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