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被 轻尘· 执行提前操作(2023-10-11)
—
重新看offer1,正好看到他们去做法援那一期。小何那一组选择援助的家庭算是常见的亲子关系问题吧,从我个人来讲,就节目组的剪辑呈现的来说,我挺能理解那个小儿子的。
呈现的结论只针对了小儿子,其他的子女“美美隐身”。弹幕上也一直有观众猜测小儿子应该是被父母推开的,是父母长期的偏心导致最后不来往。
虽然说不知全貌,不予置评,但我就是要叛逆!其实看的过程中是能感受到求助的母亲有所保留,并且有一点强势在的。小儿子也委婉地表示涉及到很多,却不愿意透露任何具体。无论是出于对父母最后一点希望,亦或是想在乡邻间给彼此保留一点体面,他最终还是有情分在的,在中秋那样一个节点也没有狠心地拒绝和父母的一次沟通。
我纠结过很久,要不要说原生家庭和亲子关系。就个人而言,我在不断了解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是不愿意把遇到的情况丢锅给原生家庭的,虽然这确实是我目前很大的一个困扰来源。但只是我了解得越多,就越深刻地认识到,原生家庭的情况对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怎样根深蒂固的影响。不要说某某为什么能抛开能打破这些影响,某某始终是少数,多了去的是无法发声无法被看到无法打破僵局的我和我们。
亲子关系也是如此。非独生家庭的父母没有人真的一碗水能端平,越是靠近平,对孩子个人、孩子之间和整个家庭就越有利,越是偏心甚至偏心而不自知,埋下的隐患就越大。独生家庭会好一些吗?也不一定,毕竟,不还有别人家的孩子吗?被对比大抵都跑不了。而且家长作为传统上的强势一方,甚少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甚至越到年老,越是固执地认为自己都是对的。
在这个法援事件上,父母一方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作为父母在整个事情里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让孩子两三年都不回家来看看,明明离家就没有很远。哪怕他们也在小心地期盼孩子能有所回应,但他们不会觉得有错,或许他们觉得,先开口已经是在服软。
我说我挺能理解那个小儿子,是因为我现在回家的欲望也很低。我还没有成家,面临的也就是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情况,如果假期不回家,我可能就只需要做好工作、照顾好我自己的情绪就好了,但回家就意味着在这基础上,我还要再照顾好两个人的情绪,并且我自己的情绪可能会被忽视,可能会被压抑。甚至还会被添加很多负面情绪。而我,并不是一个心理强大、能很好排解负面情绪的人。
我想在这方面我并不是单个的个体。我们从小大都是围绕着学习、围绕着成绩,不太会有人教育我们应该如何照顾情绪,如何排解情绪。等到我们表面健康地长大,从其他的渠道知道了健康并不只是身体上的,我们还要重新再学习如何面对情绪,如何把握情绪。但这个学习的时间、效果,和我们面对困境的紧迫度不相匹配,两者之间也有着巨大的时间差,常常是学习才刚起步,就要开始打很高级的boss了。因而很多的我们在这方面交了不及格的卷子,但由于阅卷人大多时候只是我们自己,所以这个不及格就被我们小心地藏起,面对外界,我们还是风平浪静,仿佛健康,仿佛正常。
为什么不和父母沟通?我想大概是因为能有效沟通的,都不会走到不愿意回家这一步。
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说来好笑,在最近几年,我和我爸在“谈心”到深夜的倒数,总是会谈到这个问题。很明显,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因为我不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他也不接受我面临的现实情况。因而每每看起来我们都能达成很多共识,但真的能有多少共识、能在多少关键问题上形成共识,答案并不乐观。更不要提两代人在处事上还是不同的两个画风。
希望大家都能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里能有健康的家庭和亲子关系吧。和上一辈也好,和下一辈也好。
因为这个事件还只看到了一半,如果记岔,那就是我错。反正都叛逆了。
呈现的结论只针对了小儿子,其他的子女“美美隐身”。弹幕上也一直有观众猜测小儿子应该是被父母推开的,是父母长期的偏心导致最后不来往。
虽然说不知全貌,不予置评,但我就是要叛逆!其实看的过程中是能感受到求助的母亲有所保留,并且有一点强势在的。小儿子也委婉地表示涉及到很多,却不愿意透露任何具体。无论是出于对父母最后一点希望,亦或是想在乡邻间给彼此保留一点体面,他最终还是有情分在的,在中秋那样一个节点也没有狠心地拒绝和父母的一次沟通。
我纠结过很久,要不要说原生家庭和亲子关系。就个人而言,我在不断了解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是不愿意把遇到的情况丢锅给原生家庭的,虽然这确实是我目前很大的一个困扰来源。但只是我了解得越多,就越深刻地认识到,原生家庭的情况对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怎样根深蒂固的影响。不要说某某为什么能抛开能打破这些影响,某某始终是少数,多了去的是无法发声无法被看到无法打破僵局的我和我们。
亲子关系也是如此。非独生家庭的父母没有人真的一碗水能端平,越是靠近平,对孩子个人、孩子之间和整个家庭就越有利,越是偏心甚至偏心而不自知,埋下的隐患就越大。独生家庭会好一些吗?也不一定,毕竟,不还有别人家的孩子吗?被对比大抵都跑不了。而且家长作为传统上的强势一方,甚少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甚至越到年老,越是固执地认为自己都是对的。
在这个法援事件上,父母一方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作为父母在整个事情里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让孩子两三年都不回家来看看,明明离家就没有很远。哪怕他们也在小心地期盼孩子能有所回应,但他们不会觉得有错,或许他们觉得,先开口已经是在服软。
我说我挺能理解那个小儿子,是因为我现在回家的欲望也很低。我还没有成家,面临的也就是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情况,如果假期不回家,我可能就只需要做好工作、照顾好我自己的情绪就好了,但回家就意味着在这基础上,我还要再照顾好两个人的情绪,并且我自己的情绪可能会被忽视,可能会被压抑。甚至还会被添加很多负面情绪。而我,并不是一个心理强大、能很好排解负面情绪的人。
我想在这方面我并不是单个的个体。我们从小大都是围绕着学习、围绕着成绩,不太会有人教育我们应该如何照顾情绪,如何排解情绪。等到我们表面健康地长大,从其他的渠道知道了健康并不只是身体上的,我们还要重新再学习如何面对情绪,如何把握情绪。但这个学习的时间、效果,和我们面对困境的紧迫度不相匹配,两者之间也有着巨大的时间差,常常是学习才刚起步,就要开始打很高级的boss了。因而很多的我们在这方面交了不及格的卷子,但由于阅卷人大多时候只是我们自己,所以这个不及格就被我们小心地藏起,面对外界,我们还是风平浪静,仿佛健康,仿佛正常。
为什么不和父母沟通?我想大概是因为能有效沟通的,都不会走到不愿意回家这一步。
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说来好笑,在最近几年,我和我爸在“谈心”到深夜的倒数,总是会谈到这个问题。很明显,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因为我不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他也不接受我面临的现实情况。因而每每看起来我们都能达成很多共识,但真的能有多少共识、能在多少关键问题上形成共识,答案并不乐观。更不要提两代人在处事上还是不同的两个画风。
希望大家都能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里能有健康的家庭和亲子关系吧。和上一辈也好,和下一辈也好。
因为这个事件还只看到了一半,如果记岔,那就是我错。反正都叛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