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往往习惯于将历史的变迁归结于天道宿命的选择,虽然这种历史解释本身不过是统治者玩弄的一种神秘学把戏,但从气候的角度来看,大自然的环境变化确实会对人类的文明产生深刻的影响。
自公元前1800年至今,我们的文明历史大致共经历了全新世的三次冷期与四次暖期,每当冷暖交替之际,人类的社会活动环境也会随着气候的变化发生巨大的改变。
下面本文就来对人类文明史上的气候变迁事件进行总结,梳理一番气候与文明之间的恩怨情仇。
一,史前气候事件
大约11万年前全球气候进入末次冰期时期,在大约5万年前全球气候进入到了一段湿润时期,大约在此阶段我们的智人祖先迁徙出了非洲,成为了全球性的人类物种。
史前1万年时全球气候再次进入一场突发性冰期阶段,史称“新仙女木事件”(研究表明该事件由于全球海洋中的温盐环流关闭所致),全球气候再次变得寒冷干燥,人类的狩猎采集活动受到了环境限制,各个地区的人类聚落都开始向河谷地区迁徙,并开始尝试农业种植。
据考古发现,人类最原始的农业遗存基本上出现在史前一万年左右,即早期农业革命的开始时间。
距今8200年左右,全球气候进入到了一次干冷阶段,史称“8200aBP事件”(8200年前~4200年前,与劳伦冰原的大融化有关),在此阶段人类完成了早期的农业革命,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出现了苏美尔文明,缓缓拉开了人类文明史的序幕(BC3400年~BC2900年阿尔卑斯山雪中人冷期)。
距今5400年左右,全球季风与降水量明显减少,史称“5400aBP事件”,在沼泽湖泊的减少后,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显著增广,有力的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崛起(BC2900年~BC2200年新石器时代暖期)。
距今4200年左右全球气候进入到了一段为期两百年的干旱时期,史称“4200aBP事件”,在此阶段全球干旱与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虞夏洪水事件便极有可能发生在这段时间之内,各个古代神话当中的“史前大洪水传说”也可能与这一段气候异常期存在着密切联系(BC2200年~BC1800年古文明衰落时期冷期)。
由于干旱期破坏了农业文明的基础,早期人类文明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衰退。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宣告结束,两河流域的阿卡德帝国灭亡,印度河畔的哈拉帕文明开始向南迁徙。
在干旱期结束后,早期农业文明开始全面复苏,人类的文明史由此正式进入了正轨。
二,商王朝暖期(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250年)
在这个阶段中早期文明陆续进入到了青铜时代,例如中国的殷商王朝。
三,荷马时代冷期(公元前1275年~公元前700年)
东方的商王朝被崛起于西部的周王朝取而代之,欧洲地区进入了古希腊黑暗时期(荷马时代),西亚地区则出现了赫梯人入侵事件。
这次寒冷期对于全球的气候产生了较为长远的影响,很多地区的气候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例如中国北方的气候开始更加趋向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希腊罗马暖期(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0年)
欧洲在经历了古希腊时代之后进入了罗马时期;中国春秋战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之后出现了秦汉帝国时期的大一统局面;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兴起,在孔雀王朝衰落后,北印度地区的贵霜帝国崛起;西亚出现了波斯帝国,在亚历山大灭掉波斯帝国不久后,该地区由于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陷入了续业者战争之中,后来帕提亚帝国掌控了西亚地区。
五,黑暗时代冷期(公元前60年~公元600年)
中国先后出现了王莽篡汉、三国乱世、五胡乱华、南北朝乱世等重要历史事件,进入了一段乱世时期;罗马自三世纪危机后国力逐渐下降,最终于公元395年分裂为东罗马与西罗马,西罗马于公元476年灭亡,欧洲也陷入到了分裂之中;西亚的萨珊波斯取代了原本的帕提亚帝国。
六,中世纪暖期(公元600年~公元1280年)
中国进入到了隋唐时期,帝国在国力鼎盛的同时,内部的民族文化较为多元;西亚地区出现了阿拉伯帝国;欧洲虽然仍处于中世纪分裂时期,但人口却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甚至后来一度出现了十字军东征这样的大远征运动。
在这个时期中,东亚地区的第三次寒冷期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安史之乱前后中原地区的气候便开始变得寒冷了起来,人口数量更为众多的北部少数民族建立起了更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中原王朝造成了严峻的威胁,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五代十国乱世与两宋乱世两个混乱时期。北方的频繁战乱促使大量人口向南迁徙,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最终在宋代完全南移。
此后中国地区的气候虽然在12世纪后有所回暖(中国古代的第四个温暖期),但在14世纪后则随着全球气候变冷再度进入到了较为寒冷干燥的阶段。
全新世以来,温度高时高纬度地区相对更为干燥,中低纬度温带大陆则更为湿润,当气温较为寒冷时,则恰好相反。第七,小冰期(公元1280年~公元1820年)
明朝时期的中国气候普遍相对偏冷,但明初则相对较为温暖,在明帝国屯田制度的支持下,明王朝时期的小农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不过15世纪的气候转变则迅速破坏了明帝国的屯田强兵政策,对明帝国的国势下降埋下了隐患,冰期所造成的区域性饥荒更是进一步促使明末民变事件层出不穷。
1650年~1750年是中国古代气候史上最为寒冷的时期,小农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在此阶段明王朝已于1644年亡于农民起义战争,清军入关后各地战乱不休,造成了严重的人口锐减。
欧洲地区也遭受到了小冰期的重创,1346年~1353年欧洲爆发了黑死病瘟疫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口锐减,中世纪结束后的欧洲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事件,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事件,欧洲地区的新旧力量之间的对立日益严重,1618年~1648年欧洲又爆发了一场极为惨烈的三十年战争,加上饥荒与流行病等原因,虽然此时欧洲新君主国不断崛起,但人口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1788年由于粮食歉收导致法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政治化,而该事件最终也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诱因之一。
小冰期当中,有4个特别寒冷的时期分别是1350年前后:沃夫极小期、1450年——1570年:史波勒极小期、1645年——1715年:蒙德极小期、1770年——1830年:道尔顿极小期。与之前的寒冷期有所不同的是,虽然小冰期造成的气候灾害更为严峻,但人类文明对于灾害的抵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中国的明清时期的小农经济在无特大灾害时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在清王朝统治后期中国地区的人口数量达到了四亿。
另一方面欧洲地区的自然科学与人文主义在此阶段不断兴起,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人类文明由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迈进。
由图可知中国古代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全新世以来的冷热转换期大致一致
兰可桢曲线八,现代暖期(公元1820年~至今)
处于衰落阶段的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清帝国等东方帝国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相继进入了变革阶段,有些地区沦为了殖民地,而有些地区则出现了新的近代化强国。
虽然20世纪相继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但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仍然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时代,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类文明的生产模式,二战后的一系列民族解放运动深刻的促进了多元化世界格局的形成。
总结:
总体来看,气候对于人类的社会体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气候温暖时人类文明的经济生产力会更为活跃,气候寒冷时人类文明的社会结构则会更加趋于多变。在人类文明的初期,气候活动往往会对人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较为强烈,而在更加靠近现代的历史当中,气候活动所造成的冲击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微妙影响。
历史的画卷由人类书写,自然环境却决定了画纸的质量。人类的文明既建立在与自然进行博弈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建立在与自然进行合作的基础之上,只有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平衡且和谐的关系,人类文明的社会基础方可足够稳固。
参考文献:
〔1〕马德,2017.《气候颠覆历史》
〔2〕许靖华,2006.《气候创造历史》
〔3〕许靖华,1998.《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徙》
〔4〕竺可桢,1972.《中国近5000年的气候变迁》
〔5〕狄·约翰,2017.《气候改变历史》
自公元前1800年至今,我们的文明历史大致共经历了全新世的三次冷期与四次暖期,每当冷暖交替之际,人类的社会活动环境也会随着气候的变化发生巨大的改变。
下面本文就来对人类文明史上的气候变迁事件进行总结,梳理一番气候与文明之间的恩怨情仇。
一,史前气候事件
标志性气候事件:在智人先祖逐渐崛起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气候事件,直接促成了人类文明的产生。
新仙女木事件、8200aBP事件、5400aBP事件、4200aBP事件、古代神话当中与“史前大洪水”有关的内容。
与气候相关联的历史事件:
早期人类文明的诞生、早期农业革命。
大约11万年前全球气候进入末次冰期时期,在大约5万年前全球气候进入到了一段湿润时期,大约在此阶段我们的智人祖先迁徙出了非洲,成为了全球性的人类物种。
史前1万年时全球气候再次进入一场突发性冰期阶段,史称“新仙女木事件”(研究表明该事件由于全球海洋中的温盐环流关闭所致),全球气候再次变得寒冷干燥,人类的狩猎采集活动受到了环境限制,各个地区的人类聚落都开始向河谷地区迁徙,并开始尝试农业种植。
据考古发现,人类最原始的农业遗存基本上出现在史前一万年左右,即早期农业革命的开始时间。
距今8200年左右,全球气候进入到了一次干冷阶段,史称“8200aBP事件”(8200年前~4200年前,与劳伦冰原的大融化有关),在此阶段人类完成了早期的农业革命,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出现了苏美尔文明,缓缓拉开了人类文明史的序幕(BC3400年~BC2900年阿尔卑斯山雪中人冷期)。
距今5400年左右,全球季风与降水量明显减少,史称“5400aBP事件”,在沼泽湖泊的减少后,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显著增广,有力的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崛起(BC2900年~BC2200年新石器时代暖期)。
距今4200年左右全球气候进入到了一段为期两百年的干旱时期,史称“4200aBP事件”,在此阶段全球干旱与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虞夏洪水事件便极有可能发生在这段时间之内,各个古代神话当中的“史前大洪水传说”也可能与这一段气候异常期存在着密切联系(BC2200年~BC1800年古文明衰落时期冷期)。
由于干旱期破坏了农业文明的基础,早期人类文明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衰退。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宣告结束,两河流域的阿卡德帝国灭亡,印度河畔的哈拉帕文明开始向南迁徙。
在干旱期结束后,早期农业文明开始全面复苏,人类的文明史由此正式进入了正轨。
二,商王朝暖期(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250年)
与气候有关的标志性事件:在结束古文明衰落时期的寒冷干旱阶段后,全球气候进入到了一个温暖阶段,全球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商代甲骨文记载中出现过北方地区捕猎大象的记录。
与气候相关联的历史事件:
青铜文明的成熟。
在这个阶段中早期文明陆续进入到了青铜时代,例如中国的殷商王朝。
三,荷马时代冷期(公元前1275年~公元前700年)
与气候有关的标志性事件:这个寒冷期再次对尚且脆弱的古代文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出现了早期的的一轮外族入侵事件。
《竹书纪年》中记载周孝王时长江与汉水曾出现过冰封现象。
与气候相关联的历史事件:
各文明所遭遇的外族入侵事件、爱琴海地区的荷马时代、武王伐纣。
东方的商王朝被崛起于西部的周王朝取而代之,欧洲地区进入了古希腊黑暗时期(荷马时代),西亚地区则出现了赫梯人入侵事件。
这次寒冷期对于全球的气候产生了较为长远的影响,很多地区的气候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例如中国北方的气候开始更加趋向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希腊罗马暖期(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0年)
与气候有关的标志性事件:当气候再次转为温暖时,恰好赶上了人类文明的铁器时代,欧亚大陆上多个古代帝国迅速崛起。
《春秋》中记载鲁国“春正无冰”。
与气候相关联的历史事件:
集权帝国的出现、轴心时代。
欧洲在经历了古希腊时代之后进入了罗马时期;中国春秋战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之后出现了秦汉帝国时期的大一统局面;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兴起,在孔雀王朝衰落后,北印度地区的贵霜帝国崛起;西亚出现了波斯帝国,在亚历山大灭掉波斯帝国不久后,该地区由于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陷入了续业者战争之中,后来帕提亚帝国掌控了西亚地区。
五,黑暗时代冷期(公元前60年~公元600年)
与气候有关的标志性事件:寒冷时期的到来促使各个帝国内部的政治危机不断加剧。
中国的淮河冬季出现封冻现象、资治通鉴记载晋成帝时期渤海湾连续多年出现封冻现象。
与气候相关联的历史事件:
王莽篡汉、三国乱世、五胡乱华、南北朝乱世、罗马分裂、欧洲进入中世纪。
中国先后出现了王莽篡汉、三国乱世、五胡乱华、南北朝乱世等重要历史事件,进入了一段乱世时期;罗马自三世纪危机后国力逐渐下降,最终于公元395年分裂为东罗马与西罗马,西罗马于公元476年灭亡,欧洲也陷入到了分裂之中;西亚的萨珊波斯取代了原本的帕提亚帝国。
六,中世纪暖期(公元600年~公元1280年)
与气候有关的标志性事件:这个温暖期有力的促进了民族多样化的进程,各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650年、669年和678年的冬季,长安城无冰无雪;唐代时北方出现过与梅树种植有关的案例;杜牧的《过华清池绝句》中出现了一句经典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考证杨贵妃所食用的荔枝来自唐代涪州地区,但到了12世纪却出现了两次福州地区的荔枝冬季受冻而死的记录。
与气候相关联的历史事件:
欧洲中世纪的人口增长、大唐帝国的兴盛、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欧亚大陆上的民族文化更加多元、五代十国乱世、宋辽战争、宋金战争。
中国进入到了隋唐时期,帝国在国力鼎盛的同时,内部的民族文化较为多元;西亚地区出现了阿拉伯帝国;欧洲虽然仍处于中世纪分裂时期,但人口却出现了明显的增长,甚至后来一度出现了十字军东征这样的大远征运动。
在这个时期中,东亚地区的第三次寒冷期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安史之乱前后中原地区的气候便开始变得寒冷了起来,人口数量更为众多的北部少数民族建立起了更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中原王朝造成了严峻的威胁,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五代十国乱世与两宋乱世两个混乱时期。北方的频繁战乱促使大量人口向南迁徙,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最终在宋代完全南移。
此后中国地区的气候虽然在12世纪后有所回暖(中国古代的第四个温暖期),但在14世纪后则随着全球气候变冷再度进入到了较为寒冷干燥的阶段。
全新世以来,温度高时高纬度地区相对更为干燥,中低纬度温带大陆则更为湿润,当气温较为寒冷时,则恰好相反。第七,小冰期(公元1280年~公元1820年)
与气候有关的标志性事件:气候的再度转冷对于元末的农民起义事件无异于是火上浇油,版图辽阔的元帝国迅速土崩瓦解。
1650年~1700年之间,太湖、汉水、淮河出现了四次冬季结冰,洞庭湖也出现了三次冬季结冰;1816年欧洲大陆八月霜冻、全年无夏(与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有关)。
与气候相关联的历史事件:
元末农民起义事件、明末民变事件、欧洲黑死病瘟疫、欧洲三十年战争、法国大革命。
明朝时期的中国气候普遍相对偏冷,但明初则相对较为温暖,在明帝国屯田制度的支持下,明王朝时期的小农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不过15世纪的气候转变则迅速破坏了明帝国的屯田强兵政策,对明帝国的国势下降埋下了隐患,冰期所造成的区域性饥荒更是进一步促使明末民变事件层出不穷。
1650年~1750年是中国古代气候史上最为寒冷的时期,小农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在此阶段明王朝已于1644年亡于农民起义战争,清军入关后各地战乱不休,造成了严重的人口锐减。
欧洲地区也遭受到了小冰期的重创,1346年~1353年欧洲爆发了黑死病瘟疫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口锐减,中世纪结束后的欧洲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事件,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事件,欧洲地区的新旧力量之间的对立日益严重,1618年~1648年欧洲又爆发了一场极为惨烈的三十年战争,加上饥荒与流行病等原因,虽然此时欧洲新君主国不断崛起,但人口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1788年由于粮食歉收导致法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政治化,而该事件最终也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诱因之一。
小冰期当中,有4个特别寒冷的时期分别是1350年前后:沃夫极小期、1450年——1570年:史波勒极小期、1645年——1715年:蒙德极小期、1770年——1830年:道尔顿极小期。与之前的寒冷期有所不同的是,虽然小冰期造成的气候灾害更为严峻,但人类文明对于灾害的抵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中国的明清时期的小农经济在无特大灾害时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在清王朝统治后期中国地区的人口数量达到了四亿。
另一方面欧洲地区的自然科学与人文主义在此阶段不断兴起,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人类文明由此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迈进。
由图可知中国古代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全新世以来的冷热转换期大致一致
兰可桢曲线八,现代暖期(公元1820年~至今)
与气候有关的标志性事件:从1860年至今,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温暖时期,同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也迈入了工业文明时期,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双重加持之下,人类的文明飞速发展。
近一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逐步变暖。
与气候相关联的历史事件:
工业革命、全球化、近现代社会变革事件。
处于衰落阶段的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清帝国等东方帝国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相继进入了变革阶段,有些地区沦为了殖民地,而有些地区则出现了新的近代化强国。
虽然20世纪相继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但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仍然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时代,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类文明的生产模式,二战后的一系列民族解放运动深刻的促进了多元化世界格局的形成。
总结:
总体来看,气候对于人类的社会体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气候温暖时人类文明的经济生产力会更为活跃,气候寒冷时人类文明的社会结构则会更加趋于多变。在人类文明的初期,气候活动往往会对人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较为强烈,而在更加靠近现代的历史当中,气候活动所造成的冲击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微妙影响。
历史的画卷由人类书写,自然环境却决定了画纸的质量。人类的文明既建立在与自然进行博弈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建立在与自然进行合作的基础之上,只有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平衡且和谐的关系,人类文明的社会基础方可足够稳固。
参考文献:
〔1〕马德,2017.《气候颠覆历史》
〔2〕许靖华,2006.《气候创造历史》
〔3〕许靖华,1998.《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徙》
〔4〕竺可桢,1972.《中国近5000年的气候变迁》
〔5〕狄·约翰,2017.《气候改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