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属于以氏族和国名作氏。
据公安部发布的《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周”在2020年“百家姓”中排第10位,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随着周王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周姓也由西向东迁徙,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成为巨族。周姓原来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秦灭六国以及秦末战乱,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之时,周姓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唐末五代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开始移居海外。
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湖南、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8%。
历史发展
姓氏源流
一、出自古周国。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都属周部落(古周国)。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
二、出自姬姓。
1.西周初年人周姓祖先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2.出自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世代继承了“周公”这一称号。周公旦的曾孙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3.出自周赧王的后裔。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后,霸权在诸侯之间来回辗转。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所灭,末代君主周赧王被贬为平民,随后迁到了惮孤(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周赧王的子孙,后来就以“周”为姓。
4.出自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有个儿子被封到了汝坟,传到第十八代姬邕,周被秦灭,因仍旧被人称作“周家”,姬邕改姓为周。汉初时,朝廷封周邕的孙子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延续周室香火。周仁后来迁往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驻马店所辖县区内今汝南、平舆、确山、正阳诸县交界一带)。这支周姓在当地发展繁衍,汉唐时成为著名的汝南周氏,后不断播迁,构成了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
三、避讳改姓。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为周姓。
四、源于其他姓氏。
1.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
2.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 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湾新竹县。
3.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五、源于少数民族。
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得姓始祖
周姓始祖说法有四:后稷、周昌、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
周姓始祖为后稷。后稷母亲为姜螈,父亲为帝喾。西周初年,周姓祖先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周姓主源另有一说,即东周时期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都属周部落(古周国)。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
周姓以周文王或者周公为得姓始祖。周姓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周姓的主要起源是在春秋战国。西周建立之后,周文王的四子周公姬旦的后人世袭周公爵位,到春秋时,周公黑肩因谋反被杀,周公世系爵位被废,黑肩的后人以周为姓。秦朝统一中国,灭亡周朝,周朝王室后人以周为姓。所以,周姓以周文王或者周公为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周朝时期的迁徙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
战国秦汉时期的迁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 [3]两汉时期,河南、山东一带,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业五年(609年),600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
隋唐至宋元时期的迁徙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唐朝末年,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建瓯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北宋太宗淳化二年又迁居福建崇安仙店。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河南固始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北宋灭亡时,山东、河南一带周姓,大批随宋高宗南渡长江,定居浙江,陆续分布于杭州、诸暨、绍兴、萧山等地。周姓入粤是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如新会桥亭房周氏及沙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
明清时期的迁徙
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大多是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
人口分布
分布迁移
宋朝时期,周姓大约有50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7%,排在第三十位。周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中国周姓人口的20%。周姓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西、湖南、浙江,这四省周姓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江苏、陕西、四川、河南四省,占周姓总人口的22%。中国形成了以湘川、华东和中原为中心的三个周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2.3%,为明朝第九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周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周姓人口总增加率为320%,净增加150多万。江西为周姓第一大省,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3.2%。周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山东、广东、四川、福建、安徽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0%。南方周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和四川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川湘鄂赣、鲁苏浙皖、闽粤三大块周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周姓人口已达256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6%。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苏、四川、福建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上海八省市,占周姓总人口的38%。湖南占周姓总人口的9.5%,为周姓第一大省。中国形成了沿长江的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周姓分布区域。 周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4.7%,A型占29.4%,B型占27.4%,AB型占8.5%。
在600年间,周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多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西南和南方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分布
周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周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四川中部和江苏东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10人以上,最高可达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东东南、江苏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周姓人口大约915万;2—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4%,周姓人口大约1336万;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9%,周姓人口大约293万。
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长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贵州、湖南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2.8%以上,有的达到4.2%以上;而在长江的下游地区周姓在人群中的频率一般在2.1%以上,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达到2.8%以上。以上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华北、陕甘宁、闽台、海南、两广等地区,周姓分布频率在0.7%—2.1%,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0.5%。其余地区周姓人口比较少,周姓分布频率不足0.7%,周姓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7%。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周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湖南。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周姓的郡望有19个: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昭州、武功。周姓的堂号也很多,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细柳、笃祐等堂号,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
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长安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武功郡: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
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周氏寻根淮南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西)。
河间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
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
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湖北)。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堂号
主要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六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军营甲兵森严,周亚夫治军有道、令行禁止,文帝因此封周亚夫为中尉,后迁太尉,直至宰相。
爱莲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揭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香远溢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据此,周姓人起用堂号“爱莲堂”。
自立堂号
世德、亦政、诵芬、清白、继述、绍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惇叙、忠厚、敬爱、集贤、永思、承思、濂溪、敦稼、孝思、叙伦、笃祐、笃亲堂等。
宗祠楹联
宗祠
高淳周氏宗祠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但初建时间已无处考证),至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宗祠原有前、后三进,清咸丰年间被太平天国军烧毁。整座建筑宽约17.8米,屋顶为双檐结构,正面为一字屏风门排列,大门楹联上写着8个大字:“西岐分派,南宋传奇”。高淳周氏宗祠于2018年2月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徽州周氏祠堂(又名敬爱堂)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七月戊子日。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长37.5米,宽17.2米,共有木柱76根,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对联,建筑面积1145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进。2004年10月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村周氏大宗祠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南村村蟠龙西街27号。祠堂建于清代。祠堂三进三出,坐东北朝西南,建筑主体由两座并排而立,规模形制、建筑风格都极为相似的祠堂组成,故当地人又称之为“孖(mā)祠堂”。2002年7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据悉,南村周姓均为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代。南宋末年,周敦颐第9代传人周元龙官至承德卿,因耻与贪官为伍,辞官南迁至此开荒种植,繁衍至今。
鼎平县周氏宗祠,是中共鼎平县委旧址曾作为红军挺进师驻扎地,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后扩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迄今430多年。属中轴线对称分布的三进府宅结构,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周氏祠堂由120支木柱和精雕的大梁组成,建筑构件木雕、石雕、砖雕的表现手法因建筑部位的不同而相异,砖雕可见于宗祠门额,石雕多见于柱础、抱鼓石,木雕多见于梁枋、雀替、门板、窗棂。宗祠内保存着清乾隆皇帝为褒扬周氏先人周国镔的御赐圣旨、圣旨匾,还有刑部尚书孙希旦和太子太师文华殿大学士蔡新题写的匾额等许多文物。
楹联
岐阳启姓;绛邑封侯
上联典指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率族人东迁岐阳。下联典指汉代周勃,辅佐刘邦建立西汉,后封绛侯。
奋身除害;决策破曹
上联典指西晋周处与周蛟、周虎合称“三害”,后毅然改过,斩蛟射虎,卒为善士。下联典指三国周瑜独排众议,劝吴主孙权决策破曹。
素贞守节;太妊思齐
全联典出鲍琨琳之妻周素贞以节孝闻名于时,矢志抚养孤儿成才。《诗·大雅·思齐》篇,歌颂周文王之母太妊之德行。
功高细柳;泽普爱莲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防守细柳密而有法,敌攻难人,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性爱莲,著《爱莲说》。
濂溪世第;细柳名家
上联指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晚年著书立说,居室前有濂溪,名其室为“濂溪书堂”,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下联指西汉名将周亚夫,以河内守为将军,驻军细柳。汉文帝以其治军严谨,倍加赞赏,誉为“真将军”。
将军世第;谏议名高
上联指周勃、周亚夫父子,皆是西汉初名将。周勃,随刘邦起义反秦,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下联指西汉大臣周昌,随刘邦入关破秦。后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相谏为世人称道。
军推细柳;品合爱莲
上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亚夫;下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岐阳启姓;濂水分源
此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军容推细柳;理学尚濂溪
上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亚夫。下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汉室军容推细柳;宋朝理学尚濂溪
上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亚夫。下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雪里寒梅香不冷;春初早韭味常甘
此联指南齐周颙。初为宋益州主簿,官终国子博土。
三军佐祖安刘室;炬东风逞将才
上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勃,下联指三国吴人周瑜。
白练江帆浔阳景;桃花芳草玉楼春
上联指元朝诗人周德清,撰有《中原音韵》。下联指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撰有《片玉集》百七十余篇。
宗传姬旦家声远;学绍濂溪道脉长
上联指周公姬旦,下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纬武经文,细柳营中令肃;风光霁月,爱莲池上名香
上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亚夫,下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旌赐素丝,谏议名高琐闼;风高细柳,将军声继蓝田
上联描述东汉周举和西汉周昌。周举初为谏议大夫,迁河内太守,征为大鸿胪,周昌,官御史大夫,因功封汾阴侯。下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亚夫和三国吴人周鲂。周鲂官至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此联指三国吴人周瑜。
呕心沥血干革命,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全联赞颂周恩来的丰功伟绩。
族谱文献
周朝建立后,专门设立了负责宗室世系、以及宗族事务管理的官员“小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修谱制度。后来传世的《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便是当时修撰的周先王的传衍情况,明显带有后来家谱的性质,因此被公认为是现存中国第一部姓氏学专著,可看作是周姓人最早的家谱。
周姓家谱的出现在魏晋以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人对于谱牒十分重视,谱牒学提高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人们重视谱牒,撰写家谱。东晋时期,著名谱牒学家贾弼之编撰了《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712卷,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著名的汝南安成周氏谱、庐江舒城周氏谱以及义兴阳羡周氏谱。这一时期所修的周氏族谱已亡佚殆尽。
唐代,周姓的家谱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保存至今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谱》中,有汝南安成周氏及其分支永安黄冈周氏两大著名周姓郡望的世系。
宋代以后,家谱的修撰越来越多,清朝以至民国以来,更是修谱成风。由于修撰时间距今较近,很多家谱都能保存下来,特别是明清以至民国所修家谱。
族谱名称
族谱名称 主修人 编纂时间与方式 藏地 备注
河北曲阳 银台周氏家乘不分卷 (清)周斯亿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曲阳官廨刻本一册 北京图书馆图
河北 故城周氏族谱不分卷 河北故城县档 钞本二册
山西代县 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玳周士志等创修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一册 美国
上海 嘉定周氏族谱不分卷 (清)周鼎调等修 清康熙七年(1668)写本二册 美国、苏州大学
上海 周氏家世述不分卷 (清)周琢新周宗璜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修爱莲书屋钞本四册 美国
江苏 周氏世系传不分卷 民国间钞本二册 日本美国
江苏丰县 周氏家谱十八卷 (民国)周兰真纂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江苏丰县常店乡常娄村郭庄
江苏丰县 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胍盛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江苏丰县博
江苏泰县 海陵丁巷周氏支谱一卷 (清)周彝重修 清同冶六年(1807)重修本 江苏泰县图书馆
江苏江都 周氏家谱六卷 (清)周玉森周文宽等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书馆
江苏 江都周氏家谱六卷 (民国)周玉秀刘嵩泉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六册 北图(二部)河
江苏江都县塘头乡周楼村
江苏江都 维扬江都周氏族谱四卷 周庆沛等主修陈兴正编辑 1949年活字本四册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 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瀛等重修 清道光七年(1827)承敬堂活字本十册 北京、上海图书馆
江苏镇江 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承景周性生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承敬堂活字本十二册 北京图书馆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 润东洪溪周氏续修族谱六卷 (清)周舜全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活字本六册 历史所
江苏镇江 润东周氏十二次重修族谱二十四卷 (清)周玉府等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刊本二十四册 美国
江苏镇江 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周玉府周志笃等重修 清光绪十四年(1908)纂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二十二册 哈尔滨师大
江苏丹阳 云阳周氏东分宗谱二十八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周友松修 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二十册 中山大学
江苏常州 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卷 (清)蒋龙顺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爱莲堂活字本十册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 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清)周济棠复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爱莲堂木活字本十二册 日本美国
江苏常州 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周履云周国梁等九修 民国四年(1915)爱莲堂活字本十四册 北图人民大学江苏常州市图(存五卷)美国
字辈排行
河南周姓族谱(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张店镇牛三门村周庄)周氏字牌辈序:机奎濂树炳城锡永松焕培铭源本熙桃钊淮桥照。
宁乡河坞周氏始祖层楼公,字上一,明洪武间自江西吉水泥田徙湘,开基于宁乡河坞,生三子:华甫、华福、华禄,开三大房。清雍乾年间建祠堂于河坞。族谱始修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嘉庆元年(1796年)续修,道光九年(1829年)三修,同治五年(1866年)四修,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修,六修时人丁12573人。派语:层华世思,永陟祖亭,乾元邦正,国善庆明,励志希儒,为学之珍,文成席聘,科第先登,家尚修齐,达以治平,功垂名列,佐辅良宾,德泽远守,嵩岳聚灵,英才蔚起,式廓长增。
宁乡滩山周氏支祖鸣皋公,讳思本,字鹤九,为濂溪公九世孙,居江西吉水泥田,出为荆州教授,无心仕官,与季子玉滨公卜业于宁乡滩山。滨公生五子:佩、杲、佾、儒、傅,衍为五大宗。佩、杲衍派滩山,佾衍派狮冲,傅衍派古楼,儒衍派山底。明成化间始修族谱,清乾隆九年(1744年)各房分修,道光四年(1824年)佾房与益阳合修,佩、杲、儒、傅四房合修,同治七年(1868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房续修,1998年儒房七修。嘉庆四年(1799年)建鸣皋公祠于滩山。派语:典雅思玉,德教性荣,国正天心顺,官清治绪贤,才逢光景运,勋业树鸿基,端本先敦孝,芳名奕世垂。
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广东普邑周氏字辈: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广东河源周氏字辈:汝南昭穆序,作述发其祥,奕世声名焕,传家福庆长,恩明联统纪,谊美植纲常,允克绍先烈,万年迪吉康。
广东潮阳泗水周氏字辈:多士敬宏毓,英资衍芳绪,勤修昭厚德,翊赞耀明良,攸子崇伯钦,淑宪绍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运开祥。
琼州周氏字辈:缵绪成德,经世安邦,家修朝献,万奕其昌。
湖南省嘉禾县周氏字辈(创修班字辈)子宗先德万,卿桂道如思,彦文天志风,尚大继开纯,有日隆贤佐,昌期应钟灵,世运蔚起泰,英才绳武孙生;兰桂满乾坤,营乐硕儒旺,彪炳映潇湘,科技肇康庄。
湖南省嘉禾县周氏字辈(续修班字辈)子俊潮道庭高桂八道宗玄,伟孟永应启春良,胜兴土茂维方正,世代崇隆荣有\光,礼乐诗书昭国典,和平慈惠振家堂,岐阳统绪功名集,太极渊源富贵昌;兰桂满乾坤,营乐硕儒旺,彪炳映潇湘,科技肇康庄。
湖南益阳汾湖周氏字辈:志肇宏昭列,时旺玉堂轩,国字必尚义,言方定泽之。
湖南湘潭周氏老派语:顺良廉正纪,德重胜临卿,传名敷万国,允代周氏图腾振家声。旧派语:大启昌期远,宏开福祚长,诗书承世泽,忠厚迪前光。新派语:创业恩先哲,守成在后贤,谟猷贻奕叶,科第庆绵聊。
湖南资江周氏政毅族老派语:政承嗣朝,尚国允兴,邦文昌皆,显达升廷。政庄族老派语:政承嗣朝,尚国永兴,邦文昌开,世运绍述。新派语:原起均姬胄,后来锡祚膺,莲香盈宇宙,味厚合缁渑,道学渊源达,图书德泽宏,萧韶欣并奏,衽席庆同登。
沙塘周氏老派语:应添益思,永尚万世,继承宗伯,亿兆大时。新派语:与元开达,懋哲芳能,希贤克绍,美德光前,允惠嘉显,才彦瑷英,辅翼鸿骏,纲纪文明。
双贤堂周氏老班行:昌梦代玉培,锡渑以焕祖,思仲廷万大,宗启世文光。新班次:荣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自人全,谟烈由今绍,功勋藉前传,家乖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益阳周氏老派语:典雅思从,维治学文。续派:学文高尚志,习武建熏猷。新派语:德立家之本,名扬士以贤,诗书庭有训,忠厚世其传。
汝南堂周氏字辈:道启玉光嘉,在文才世美,宏学慎修为,发荣良有以。原派语:必子尚一,士孔世维,令文宗正,永思志伟。
北文堂周氏创立派行:存伯念思大,惟济显宗方,万年常镇世,国泰永安康。续立派行:英才逢景连,良士应时昌,文经聊武纬,耀祖辅朝纲,忠孝传家远,诗书衍庆长,后人资积累,历久愈荣光。
敦睦堂周氏新订派语:世兴锡本,立业敦诚,远昭祖泽,大振家声,贤能应连,忠孝余英,永聊宗谊,代会隆平。
至德堂金江周氏派行:文邦思有道,学士重才良,本化成家政,高明照国光,谦和常锡庆,敦叙自申祥,景连逢时泰,培之佑万方。
福建南安岐山衍派字辈:大士文天,廷允国必,位禄名寿,祖宗功德,孝友传家。
贵州岑巩:帮、家、有、道、贤、良、重、庆……
湖北麻城蕨淡山周氏字辈为:(周受六之后)第一至五世:受景觉友伯。五世分为老三房。其中老大房六世七坤以周易八卦命名,七世为7文字辈,八世取单字,九世以后为:思之世承重。十四世为单字,自十五世起为:志士仍先绪,祈希汝代兴。本宗延序定,振起卜天行。敦厚垂芳久,廷献自家徵。从新棉太衍,再(继续前人)【再字以上共50世,以下四字凑成句法,不算派行】。
湖北麻城新店周氏字辈为:(周受七之后)道光丁亥续谱取派二十字。自第十六世起为:楚耀均铨汝。森然坦锡,清林熙垸钜。法材炽在镐,深【宣统年间至民国初,新店周氏五续宗谱,与东分蕨淡山周氏公议联合宗派,从二十一世起,另取辈派。东西两分合取二十字派为:东邦传盛世,德大自功崇。源远由江右,天生忠孝同。此后,东分西分绝大多数均未按合派之字取名,西分大多数人仍沿用五行相生字样,至七续宗谱时,又取二十字备用,为:世代光先绪,传承基业雄。忠良扬国瑞,厚道继宗风。
湖北郧县东良周氏字辈:凯绍兴朝业,荣开万世昌;茂秀光泽道,培德照家祥。
姓氏名望
综述
周姓在二十四史中单独列传的有276人,收录《中国当代名人录》中的147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了周姓历代名人708位,占总名人数的1.5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九位;周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68%,排在第十位;周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12%,排在第九位。周姓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84%,排在第十三位。
先秦两汉
周文(即周章),秦末陈县(今河南淮阳)人,参加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张楚政权任将军,曾率主力军进攻关中。
周仁,西汉汝坟侯。字季房,任城(今河北任县)人。为汝南周氏始祖。 [20]
周勃,秦末从刘邦起义,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吕后时任太尉,曾迎立文帝,任右丞相。
周亚夫,周勃儿子,西汉名将,景帝时任太尉,以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为丞相。
周昌,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魏晋南北朝
周瑜,吴国名将,孙权时任前部大部督,曾亲率吴军入破曹兵于赤壁;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即(即周瑜)顾”之语。
周处(约236—291年),西晋义兴阳羡人,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御史中丞、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西魏光禄勋、中书舍人。
周文育(509—559),字景德,原名项猛奴,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北朝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大将,被陈武帝封为镇南将军、寿昌县公。
周摇,字世安,初为普乃氏,后改为周氏。魏周隋三朝重臣,从隋文帝杨坚平齐,超授柱国,进封夔国公,拜晋州总管。后为丞相,徙封济北郡公,拜豫州总管。后为幽州总管六州五十镇诸军事。 [23]
隋唐五代
周允元,字汝良,豫州安城人。自右肃政御史中丞,摆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台平章事。死后赠贝州刺史。
周兴,雍州长安人。武周时酷吏,历任尚书省都事、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周渭,字兆师,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先后于779年、780年获进士榜眼和武举第一名,是为数不多的涉足文武双科举的进士之一。
周昉,字景玄,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名画家。
周德威,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五代名将。柏乡之战的头号功臣,使得梁晋争霸的形势发生了极大的逆转。
周文矩,金陵句容人也。事伪主李煜,为翰林侍诏。善画,工道释、人物、车服、楼观、山林、泉石、仕女。
宋元
周渭(922—999),字得臣,恭城县人。宋进士,历任授白马主簿、右赞大夫、永清知县、直隶州知府、广南诸转运副使等职,官至监察侍御史。死后被朝廷敕封为“忠祜惠烈王”。
周越,字子发,起弟。官主客郎中。草书精熟,博学有法度,而真行不及。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人,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后人称濂溪先生。南宋理学家朱熹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在宋元两代分别被封为“汝阳伯”、“道国公”,从祀文庙。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被婉约派词人尊为“正宗”。有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
周虎,宋宁宗庆元二年武状元。
周师锐(1182—1231),字仲祺,号仪父。玉峰人。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登武举进士第一名,敕为状元。
周必大,南宋大臣,历官中书舍人、枢密使,左丞相,封益国公,言事不避权贵,曾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
周师望,古田人,状元。
周坦(1196—1263),字平甫,号瑞江,瑞安永安人。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状元,曾任镇东军签判、殿中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刑部尚书、徽州军使等官职。宋景定三年(1262年)特授中奉大夫守宝章阁直学士致仕。
周梦雷(1212—1264),东阳(现磐安)玉山人,字云之,宋淳化四年(1244年)甲辰科武状元,及第官累至襄阳刺史,后卒于襄阳任所。
据《广信府志》载,永丰(今属江西)人吕廷彦为本科武状元。又据《东阳市志》载,东阳(今属渐江)人周梦雷为本科武状元。)
周震炎,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己未科状元,后因丁大全案受牵连被褫夺状元头衔。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人。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兼戏曲作家,著有韵书《中原音韵》。
明清
周忱,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明朝前期名臣,以善理财知名,官至工部尚书,谥号“文襄”。
周忱,谥文襄,庐陵人,官至工部尚书,明嘉靖十六年(1537)配祀嘉定思贤堂。
周旋(1397—1454),字仲规,号畏庵,永嘉城区人(今鹿城区),明正统年间状元,官至左春坊庶子。
周乾,一作旋,江苏上元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武会试第一名。
周嶅,字嵘伯,浙江仁和人,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武状元。
周世显,崇祯长平公主驸马。
周亮工,字元亮,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和出版家。
周澍(1684~?),字雨甘,一字甘村,号西坪。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周培公,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人物,名昌,字培公,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在平定察哈尔和吴三桂叛乱的过程中立下功劳。
周逢时,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武进士。
近代以来
周馥(1837-1921),生于安徽建德(今东至县),字玉山,谱名宗培,协助李办理洋务达30余年,先后任津海关道、直隶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职。
周学熙(1866-1947),周馥子,字缉之,号止庵,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曾任官立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总办(校长)、北洋工艺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督办(校长)。
周树人,原名周樟寿,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字豫山,后改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周作人(1885—1967),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周建人,绍兴人,鲁迅三弟,现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高教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叔弢(1891-1984),周馥之孙,著名实业家,曾任天津市副市长,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信芳,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创始人。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人物生平
周恩来,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1920年1月,在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中被捕。在狱中宣讲马克思主义。7月出狱。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负责宣传工作。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
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
1924年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
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为保证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1931年12月,离开上海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
1937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他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
在1945年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并领导了国民党统治区内党的工作、军事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6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
1949~1952年他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他领导了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4年他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
1961~1965年为纠正“大跃进”带来的失误,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他和刘少奇、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强调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特别关注水利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协助毛泽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并担负了后勤保障的组织工作,领导了中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
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经过谈判达成协议,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积极贯彻。他先后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勉力维持国民经济建设;为保护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恢复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挫败林彪、江青集团种种分裂和夺权阴谋活动中,起到了控制和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他为开拓外交新局面,实现中美缓和、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做出了卓越贡献。
1972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共产党重新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鼓舞了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大批党员、工人、学生、干部甚至士兵和农民,为了纪念他,也为反对当时还当权的“四人帮”,举行自发的集会,被称为“天安门事件”,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议运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主要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广东地方政权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熗,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党的六大以后,他作为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机智勇敢地保卫党的中央机关,保护党的大批领导骨干,发展党在白区的秘密工作,支持工农武装割据。他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明确提出“乡村中心”的思想,为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新经验。
红军长征途中,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在危难中挽救红军、挽救党,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安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根据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前往西安,在极端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抗日战争中,他代表我们党长期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负责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陪同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尔后又率领我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了有理有节的政治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在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转战陕北、指挥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筹备召开新政协、主持起草《共同纲领》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领导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他强调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居于首要的地位”,一个国家如果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政治上也就不能完全独立。他强调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做到统筹全局、全面安排、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强调“我们的国家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还要有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全面发展;强调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能因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不要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他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他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规模科技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他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和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调“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他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经常倾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时时不忘祖国统一大业,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做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工作。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照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推动我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协助毛泽东同志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和纠正极左思潮的错误,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决策积极促成和落实邓小平同志复出并主持中央工作,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领导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他身患绝症,仍顽强坚持工作,并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同志等一起,与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周恩来同志参与领导了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各项重大工作,为党的每一个重大胜利付出了大量心血。在长期实践中,他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总结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入进行理论思考,深刻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作出了理论建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 。
人物著作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社会评价
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周恩来同志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他说:“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他在确立革命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既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又有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既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又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既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又注意吸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他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坚如磐石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
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逢年过节,他总是关心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能不能吃上一顿饺子。他多次奔赴抗洪前线、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群众有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 [4]
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不断开拓、凯歌行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同志身上展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奋勇前进。
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还说过:“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周恩来同志一生都遵奉自己的誓言。不论革命力量多么弱小,白色恐怖多么残酷,对敌斗争多么激烈,政治局势多么复杂,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挑战多么严峻,担负的责任多么艰巨,个人的处境多么困难,他都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精神。正如他在自我解剖时说的那样:“我做工作,从来没有灰心过。”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复兴中华民族的伟业始终充满必胜信心。在他心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如磐石。
周恩来同志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地位和得失,任何时候都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始终对党绝对忠诚,把维护和巩固党内团结、维护和巩固党的政治大局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绝对领导。为警惕和“反对把自己领导的地区和部门当做独立王国,反对把个人放在组织之上”,周恩来同志在战争年代担任红军主要领导时强调,“党的领导作用要绝对的提高。红军中只能有党的领导,党要运用集中指导的原则来建立权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负责政府工作时,周恩来同志提出必须加强“各部门的党组工作”,必须加强“向党中央的请示报告制度”。周恩来同志总是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毛泽东同志的领袖地位,坚决反对和抵制不利于党的团结和损害党中央权威的言论和行动。周恩来同志反对任何派别思想、小团体习气、地方主义、山头主义、本位主义,从不搞小圈子、小集团,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条件下都首先要过好政治关。
周恩来同志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周恩来同志说的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他说:“我们是从人民中来的,我们过去的胜利都是在人民的支援下取得的,不能忘本。”“脱离我们的基本阶级群众,就会丧失党的基础。”周恩来同志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总服务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心系人民,对人民群众保持高度热爱,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做到了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共忧乐、共奋进。周恩来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他说:“调查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乱搞。”“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周恩来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榜样。“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
周恩来同志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始终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他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周恩来同志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他常说:“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以为自己改造完成了,不需要再改造了,他就不是好的共产党员。”“领导威信不是从掩饰错误中而是从改正错误中提高起来的;不是从自吹自擂中而是从埋头苦干中培养起来的。”面对不同的时代任务和时代要求,周恩来同志总是以自我革命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参与领导和推动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使自己始终同党和人民事业一道前进。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些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誓言。
周恩来同志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一生勇肩重任,勇挑重担,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他说:“为着我们子子孙孙的幸福,我们不能不暂时把许多困难担当起来。”“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新中国成立后,他平时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辛苦,夜以继日,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即便是得了重病之后也是如此。周恩来同志说:“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他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在生命最后时期,还抱病操劳国事,心忧百姓。他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周恩来同志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恩来同志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周恩来同志就是这样的人。周恩来同志毕生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周恩来同志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1935年6月底,红军到达两河口地区,党组织进行改选,警卫员魏国禄当选周恩来同志所在党小组的组长。有一次,周恩来同志问魏国禄为什么很长时间不开党小组会议,魏国禄回答说,党小组会议开过了,看到首长忙,就没有通知。周恩来同志用平常少见的严肃态度批评说,那怎么能行?我是党员,应当过组织生活。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个党性问题。1958年1月,周恩来同志到杭州视察,随身带着自己的枕巾、棉褥子、床单、被子。被子是解放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经泛白。枕巾用了又用,中间已经破损,周恩来同志就把破了的地方剪掉、两端重新缝上继续用。浙江省警卫处的同志实在看不下去,就趁他去开会的机会从后勤部门领了一条新枕巾给换上了。周恩来同志开会回来后发现换了新枕巾,就对浙江省警卫处的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周恩来同志坦率地说,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就一个总理,再穷也不缺那几身新衣服,但问题不是缺不缺衣服,我这样做不光是一个人的事,而且是提倡节俭、不要追求享受,提倡大家保持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本色。上世纪50年代,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周恩来同志带头把在淮安老家几代亲人的坟墓托人平掉,把整理出来的土地交公使用。周恩来同志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周恩来同志谆谆教导晚辈,要否定封建的亲属关系,要有自信力和自信心,要不靠关系自奋起,做人生之路的开拓者。他特别叮嘱晚辈,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同他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以谋私利。周恩来同志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连自己的骨灰也不让保留,撒进祖国的江海大地。“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永远为后世景仰。
人物纪念
周恩来纪念馆于1988年3月在周恩来故乡江苏省淮安市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又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和周恩来铜像广场。周恩来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题写。
周恩来纪念馆详情
淮安市淮安区永怀路2号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铜像连基座高7.6米。由著名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守仁创作,取材于周恩来总理五、六十年代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交谈时习惯性站姿。
周立波(1908-1979),当代作家。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曾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周觉(1927年4月—2020年12月29日),原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前驻法国、土耳其大使。
周绪德,细菌学专家,四川永川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周璇,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影星和歌唱家。
周培源(1902—1993),江苏宜兴人。第五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周兴江,1966年2月生,江苏淮阴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光召,1929年5月生,湖南宁乡人,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被誉为“中国科技领军人”。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哲学家、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周汝昌,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周有光(1906—2017),生于江苏常州,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周令钊:中国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艺术设计大师,中国壁画运动开拓者之一,中国文联第十届造型艺术成就奖获得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周传基(1925—2017),生于北平,祖籍山东,著名电影理论家、翻译家,中国电影界的泰斗,被誉为中国第一电影教头。
周海中,中国数学家和语言学家,1992年首先给出梅森素数分布的精确表达式,这一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周氏猜测”。
周铁农,1938年11月生,辽宁沈阳人,副教授,曾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周小川,江苏宜兴人,曾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
周强,1960年4月生,湖北黄梅人,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首席大法官。
周生贤,1949年12月生,宁夏吴忠人。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林业局局长、环保总局局长、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济,1946年8月生,上海人,原教育部部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其凤,1947年11月生,湖南浏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吉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
周勤之,浙江上虞人,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东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寿恒,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仲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技术专家。
周立伟,1932年生于上海,浙江省诸暨人。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周光耀,浙江省鄞县人,无机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克崧,1941年生于湖南长沙,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廉,1940年3月出生,超导及稀有金属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玉,中国工程院院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
周梅森,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周润发,广东中山人,1955年5月18日出生。演员,歌手,曾先后七次获得“电影皇帝”称号。
周星驰,1962年6月22日生于中国香港,祖籍浙江宁波,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商人,毕业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是《时代亚洲英雄2003》成为中国香港唯一一位获选的亚洲英雄,曾登上《时代》封面,有“亚洲喜剧之王”之誉。
周华健,1960年12月22日出生于香港,中国台湾流行乐男歌手、音乐人。
周杰伦,1979年1月18日生于中国台湾。亚洲最具社会影响力和传奇性的偶像巨星,华语乐坛皇帝;新四大天王之首;词曲创作家、编曲及制作人、MV及电影导演、编剧;华语演艺圈的“神话”人物。
周传雄,歌手,被誉为“情歌教父”和“唱作俱佳的歌手”。
周苏红,浙江湖州长兴人,浙江女排主力队员,前中国女排国家队队员。曾获2003年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季军等。
周鸿祎,1970年10月4日生于湖北蕲春,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奇酷CEO和知名天使投资人。
周群,主持人。
研究考证
《通志》记载:“周氏,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邰,今武功县南八里。邰之总名曰‘周’,故国号周。” 《通志》又载:“唐先天中,避明皇名嫌,改为周氏。”
《元和姓纂》记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
参考资料
1周姓人口湖南最多,过半宦游来湘.潇湘晨报数字报.2016-3-31 [引用日期2020-03-26]
2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四百大姓》(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01.34-38
37 周氏迁移.周氏文化网 [引用日期2020-02-28]
4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四百大姓》.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36-38
56 周姓起源.周氏文化网 [引用日期2020-02-27]
6周姓姬姓 本是一家.河南商报.2014-05-12 [引用日期2020-03-22]
7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天中学刊.天中学刊杂志社.2012年第27期.120-123
8周寅宾.周姓史话-第三章 周姓流布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25-60
9周姓.苍南县人民政府.2008-10-10 [引用日期2020-03-26]
10周姓来源及郡望堂号.中国台湾网 [引用日期2016-03-28]
115 郡望堂号.周氏文化网 [引用日期2020-02-27]
12家风家训·廉洁篇·南村周氏大宗祠.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官网.2017-09-03 [引用日期2020-03-26]
13福鼎市周山革命陈列馆.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专题展厅 [引用日期2020-04-22]
14千年历史文化名村—— 周山村.福鼎新闻网.2015-01-09 [引用日期2020-04-22]
15杨秀源.锦屏姓氏史话.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01.285
16黄志环.大埔客家姓氏.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0.138
17裴国昌.中国春联大典.南京.南京出版社.2000.10.821-822
182 家谱编修.周氏文化网.2014-03-28 [引用日期2020-03-26]
194 周氏字辈.周氏文化网.2014-03-28 [引用日期2020-03-26]
20汝南周氏始祖——周 仁.驻马店市情网.2013-05-19 [引用日期2020-04-18]
21北史 卷六十三 列传第五十一.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22周文育.中国地情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23隋书 卷五十五 列传第二十.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24新唐书 卷一百一十四 列传第三十九.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25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酷吏上.国学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26旧五代史 卷五十六(唐书) 列传八.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27宣和画谱 卷七.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28周渭:百代相传周御史.广西新闻网.2007-06-14 [引用日期2020-04-18]
29武状元朱嗣宗是平阳县人还是盐城县人?苍南县朱家站发现朱嗣宗谱系.苍南新闻网.2017-05-24 [引用日期2020-04-18]
30名家走进大盘山|磐安历史名人.磐安新闻网.2019-05-10 [引用日期2020-04-18]
31淳熙三山志 卷第三十二 人物类七.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32张中华.东阳武林录.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08.2
33邓洪波,龚抗云.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 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2202
3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古代“高考”面面观 .市场星报多媒体电子报 [引用日期2020-04-18]
35名人故里简介.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官网.2016-11-30 [引用日期2020-04-18]
36他是明代状元,在公园路府学苦读,周宅祠巷、状元里....澎湃新闻.2019-07-27 [引用日期2020-04-18]
37王鸿鹏等.中国历代武状元.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02.190
38王文伦.姓氏人物丛书 中国周姓名人.作家出版社.2006.01.154
39程永涛,倪晓建,张志勇,王鸿鹏.状元诗榜眼诗探花诗 清朝卷 上.昆仑出版社.2009.01.108
40中纪委网站头条推安徽东至周氏家风: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合肥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41教科书之外的鲁迅:曾当过设计师.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425月6日 1967年——中国现代文学家、评论家周作人逝世.东方网.2014-05-07 [引用日期2020-04-18]
43周建人为官二三事.全国人大官网.2010-08-30 [引用日期2020-04-18]
44京剧麒派创始人周信芳题扇明志.人民网.2015-01-19 [引用日期2020-04-18]
45周恩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07-11-21 [引用日期2020-04-18]
46领袖生平.人民网-周恩来革命业绩纪念室 [引用日期2020-04-18]
47周立波域名纠纷案一审判决:归活着的周立波.温州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48周立波域名争夺案昨日开庭 是当代作家还是清口演员?.凤凰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49周绪德.华夏经纬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0周璇逝世五十周年电影精品回顾展 .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1周培源:学界泰斗 坦荡君子.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官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2周兴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官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3一流人物周光召——我国科学繁荣发展的领路人.新湖南 [引用日期2020-04-18]
54著名作家周国平谈幼儿教育 (3).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5中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31日凌晨逝世 享年95岁(图).中国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6早年专攻经济学,近50岁时“半路出家”,112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 “他一生只承认自己做成了一件事”.南海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7电影泰斗周传基去世 张艺谋陈凯歌悼恩师.海口日报 [引用日期2020-04-18]
58全球合力寻找下一个梅森素数.国际在线 [引用日期2020-04-18]
59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简历[图].南海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周小川简历.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1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简历.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周生贤为环境保护部部长.民主与法制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3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出任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4吉林大学原校长周其凤出任北大新校长.中国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5周勤之.中国工程院官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6青岛国际院士港首创院士园区 培育千亿级产业链.半岛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7周仲义院士莅临TIC 2018大会,热切关注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创新.中国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8周立伟.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9周光耀.中国工程院官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0中国工程院新增48院士 在粤学者占2席总数达17人.南方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1陕3人新晋“两院院士” 在陕两院院士增至64人.环球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2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实践出真知,时势造英雄.东方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3周润发简介.中国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4周星驰获选“亚洲英雄” 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新浪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554岁周星驰生命中的四个女人,最遗憾的不是朱茵于文凤.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6关于华健 - Wakin 周华健官方网站.周华健官网 [引用日期2020-09-21]
77周杰伦:D调的华丽.华夏经纬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8周传雄今日来长.中国网络电视台 [引用日期2020-04-18]
79四位奥运冠军将领跑开化马拉松!颜值都很高.浙江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80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民主与法制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81周姓:文王姬昌的后裔.中国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6-03-28]
82(宋)郑樵撰.通志.中华书局 .1987年.1211
83周觉同志逝世.新华网.2021-01-11 [引用日期2021-05-14]
84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国际在线官方账号 [引用日期2021-12-17]
85常见姓氏分布来了,看看你的姓氏在哪个省份最多.北京日报 [引用日期2022-01-24]
86国徽设计者周令钊去世,享年104岁.楚天都市报官方账号 [引用日期2023-01-03]
87《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发布.中国政府网.2021-02-08 [引用日期2023-03-10]
88主持人周群抖音分享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兴趣 11万家长观看直播.中国日报网 [引用日期2023-11-28]
据公安部发布的《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周”在2020年“百家姓”中排第10位,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随着周王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周姓也由西向东迁徙,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成为巨族。周姓原来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秦灭六国以及秦末战乱,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之时,周姓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唐末五代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开始移居海外。
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湖南、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8%。
历史发展
姓氏源流
一、出自古周国。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都属周部落(古周国)。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
二、出自姬姓。
1.西周初年人周姓祖先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2.出自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世代继承了“周公”这一称号。周公旦的曾孙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3.出自周赧王的后裔。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后,霸权在诸侯之间来回辗转。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所灭,末代君主周赧王被贬为平民,随后迁到了惮孤(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周赧王的子孙,后来就以“周”为姓。
4.出自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有个儿子被封到了汝坟,传到第十八代姬邕,周被秦灭,因仍旧被人称作“周家”,姬邕改姓为周。汉初时,朝廷封周邕的孙子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延续周室香火。周仁后来迁往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驻马店所辖县区内今汝南、平舆、确山、正阳诸县交界一带)。这支周姓在当地发展繁衍,汉唐时成为著名的汝南周氏,后不断播迁,构成了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
三、避讳改姓。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为周姓。
四、源于其他姓氏。
1.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
2.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 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湾新竹县。
3.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五、源于少数民族。
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得姓始祖
周姓始祖说法有四:后稷、周昌、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
周姓始祖为后稷。后稷母亲为姜螈,父亲为帝喾。西周初年,周姓祖先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周姓主源另有一说,即东周时期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都属周部落(古周国)。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
周姓以周文王或者周公为得姓始祖。周姓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周姓的主要起源是在春秋战国。西周建立之后,周文王的四子周公姬旦的后人世袭周公爵位,到春秋时,周公黑肩因谋反被杀,周公世系爵位被废,黑肩的后人以周为姓。秦朝统一中国,灭亡周朝,周朝王室后人以周为姓。所以,周姓以周文王或者周公为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周朝时期的迁徙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
战国秦汉时期的迁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 [3]两汉时期,河南、山东一带,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业五年(609年),600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
隋唐至宋元时期的迁徙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唐朝末年,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建瓯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北宋太宗淳化二年又迁居福建崇安仙店。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河南固始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北宋灭亡时,山东、河南一带周姓,大批随宋高宗南渡长江,定居浙江,陆续分布于杭州、诸暨、绍兴、萧山等地。周姓入粤是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如新会桥亭房周氏及沙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
明清时期的迁徙
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大多是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
人口分布
分布迁移
宋朝时期,周姓大约有50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7%,排在第三十位。周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中国周姓人口的20%。周姓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西、湖南、浙江,这四省周姓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江苏、陕西、四川、河南四省,占周姓总人口的22%。中国形成了以湘川、华东和中原为中心的三个周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2.3%,为明朝第九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周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周姓人口总增加率为320%,净增加150多万。江西为周姓第一大省,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3.2%。周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浙江、江苏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山东、广东、四川、福建、安徽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0%。南方周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和四川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川湘鄂赣、鲁苏浙皖、闽粤三大块周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周姓人口已达256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6%。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苏、四川、福建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上海八省市,占周姓总人口的38%。湖南占周姓总人口的9.5%,为周姓第一大省。中国形成了沿长江的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周姓分布区域。 周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4.7%,A型占29.4%,B型占27.4%,AB型占8.5%。
在600年间,周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多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西南和南方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分布
周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周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四川中部和江苏东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10人以上,最高可达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东东南、江苏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达到6—10人。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2.7%,周姓人口大约915万;2—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4%,周姓人口大约1336万;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0.9%,周姓人口大约293万。
周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中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长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贵州、湖南地区,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2.8%以上,有的达到4.2%以上;而在长江的下游地区周姓在人群中的频率一般在2.1%以上,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达到2.8%以上。以上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华北、陕甘宁、闽台、海南、两广等地区,周姓分布频率在0.7%—2.1%,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0.5%。其余地区周姓人口比较少,周姓分布频率不足0.7%,周姓分布的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7%。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周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湖南。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周姓的郡望有19个: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昭州、武功。周姓的堂号也很多,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细柳、笃祐等堂号,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
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长安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武功郡: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
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周氏寻根淮南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西)。
河间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
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
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湖北)。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堂号
主要堂号
细柳堂:汉文帝六年冬,匈奴六万兵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军营甲兵森严,周亚夫治军有道、令行禁止,文帝因此封周亚夫为中尉,后迁太尉,直至宰相。
爱莲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揭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香远溢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据此,周姓人起用堂号“爱莲堂”。
自立堂号
世德、亦政、诵芬、清白、继述、绍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惇叙、忠厚、敬爱、集贤、永思、承思、濂溪、敦稼、孝思、叙伦、笃祐、笃亲堂等。
宗祠楹联
宗祠
高淳周氏宗祠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但初建时间已无处考证),至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宗祠原有前、后三进,清咸丰年间被太平天国军烧毁。整座建筑宽约17.8米,屋顶为双檐结构,正面为一字屏风门排列,大门楹联上写着8个大字:“西岐分派,南宋传奇”。高淳周氏宗祠于2018年2月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徽州周氏祠堂(又名敬爱堂)始建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七月戊子日。这是一座廊院式祠堂,也是一座最能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大型建筑。祠堂长37.5米,宽17.2米,共有木柱76根,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对联,建筑面积1145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分为前、中、后三进。2004年10月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村周氏大宗祠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南村村蟠龙西街27号。祠堂建于清代。祠堂三进三出,坐东北朝西南,建筑主体由两座并排而立,规模形制、建筑风格都极为相似的祠堂组成,故当地人又称之为“孖(mā)祠堂”。2002年7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据悉,南村周姓均为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代。南宋末年,周敦颐第9代传人周元龙官至承德卿,因耻与贪官为伍,辞官南迁至此开荒种植,繁衍至今。
鼎平县周氏宗祠,是中共鼎平县委旧址曾作为红军挺进师驻扎地,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后扩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迄今430多年。属中轴线对称分布的三进府宅结构,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周氏祠堂由120支木柱和精雕的大梁组成,建筑构件木雕、石雕、砖雕的表现手法因建筑部位的不同而相异,砖雕可见于宗祠门额,石雕多见于柱础、抱鼓石,木雕多见于梁枋、雀替、门板、窗棂。宗祠内保存着清乾隆皇帝为褒扬周氏先人周国镔的御赐圣旨、圣旨匾,还有刑部尚书孙希旦和太子太师文华殿大学士蔡新题写的匾额等许多文物。
楹联
岐阳启姓;绛邑封侯
上联典指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率族人东迁岐阳。下联典指汉代周勃,辅佐刘邦建立西汉,后封绛侯。
奋身除害;决策破曹
上联典指西晋周处与周蛟、周虎合称“三害”,后毅然改过,斩蛟射虎,卒为善士。下联典指三国周瑜独排众议,劝吴主孙权决策破曹。
素贞守节;太妊思齐
全联典出鲍琨琳之妻周素贞以节孝闻名于时,矢志抚养孤儿成才。《诗·大雅·思齐》篇,歌颂周文王之母太妊之德行。
功高细柳;泽普爱莲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防守细柳密而有法,敌攻难人,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性爱莲,著《爱莲说》。
濂溪世第;细柳名家
上联指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晚年著书立说,居室前有濂溪,名其室为“濂溪书堂”,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下联指西汉名将周亚夫,以河内守为将军,驻军细柳。汉文帝以其治军严谨,倍加赞赏,誉为“真将军”。
将军世第;谏议名高
上联指周勃、周亚夫父子,皆是西汉初名将。周勃,随刘邦起义反秦,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下联指西汉大臣周昌,随刘邦入关破秦。后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相谏为世人称道。
军推细柳;品合爱莲
上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亚夫;下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岐阳启姓;濂水分源
此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军容推细柳;理学尚濂溪
上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亚夫。下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汉室军容推细柳;宋朝理学尚濂溪
上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亚夫。下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雪里寒梅香不冷;春初早韭味常甘
此联指南齐周颙。初为宋益州主簿,官终国子博土。
三军佐祖安刘室;炬东风逞将才
上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勃,下联指三国吴人周瑜。
白练江帆浔阳景;桃花芳草玉楼春
上联指元朝诗人周德清,撰有《中原音韵》。下联指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撰有《片玉集》百七十余篇。
宗传姬旦家声远;学绍濂溪道脉长
上联指周公姬旦,下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纬武经文,细柳营中令肃;风光霁月,爱莲池上名香
上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亚夫,下联指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
旌赐素丝,谏议名高琐闼;风高细柳,将军声继蓝田
上联描述东汉周举和西汉周昌。周举初为谏议大夫,迁河内太守,征为大鸿胪,周昌,官御史大夫,因功封汾阴侯。下联指汉朝著名将领周亚夫和三国吴人周鲂。周鲂官至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此联指三国吴人周瑜。
呕心沥血干革命,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全联赞颂周恩来的丰功伟绩。
族谱文献
周朝建立后,专门设立了负责宗室世系、以及宗族事务管理的官员“小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修谱制度。后来传世的《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便是当时修撰的周先王的传衍情况,明显带有后来家谱的性质,因此被公认为是现存中国第一部姓氏学专著,可看作是周姓人最早的家谱。
周姓家谱的出现在魏晋以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人对于谱牒十分重视,谱牒学提高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人们重视谱牒,撰写家谱。东晋时期,著名谱牒学家贾弼之编撰了《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712卷,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著名的汝南安成周氏谱、庐江舒城周氏谱以及义兴阳羡周氏谱。这一时期所修的周氏族谱已亡佚殆尽。
唐代,周姓的家谱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保存至今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谱》中,有汝南安成周氏及其分支永安黄冈周氏两大著名周姓郡望的世系。
宋代以后,家谱的修撰越来越多,清朝以至民国以来,更是修谱成风。由于修撰时间距今较近,很多家谱都能保存下来,特别是明清以至民国所修家谱。
族谱名称
族谱名称 主修人 编纂时间与方式 藏地 备注
河北曲阳 银台周氏家乘不分卷 (清)周斯亿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曲阳官廨刻本一册 北京图书馆图
河北 故城周氏族谱不分卷 河北故城县档 钞本二册
山西代县 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玳周士志等创修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一册 美国
上海 嘉定周氏族谱不分卷 (清)周鼎调等修 清康熙七年(1668)写本二册 美国、苏州大学
上海 周氏家世述不分卷 (清)周琢新周宗璜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修爱莲书屋钞本四册 美国
江苏 周氏世系传不分卷 民国间钞本二册 日本美国
江苏丰县 周氏家谱十八卷 (民国)周兰真纂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江苏丰县常店乡常娄村郭庄
江苏丰县 周氏族谱六卷 (民国)周胍盛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江苏丰县博
江苏泰县 海陵丁巷周氏支谱一卷 (清)周彝重修 清同冶六年(1807)重修本 江苏泰县图书馆
江苏江都 周氏家谱六卷 (清)周玉森周文宽等纂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 江苏泰州市图书馆
江苏 江都周氏家谱六卷 (民国)周玉秀刘嵩泉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六册 北图(二部)河
江苏江都县塘头乡周楼村
江苏江都 维扬江都周氏族谱四卷 周庆沛等主修陈兴正编辑 1949年活字本四册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 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瀛等重修 清道光七年(1827)承敬堂活字本十册 北京、上海图书馆
江苏镇江 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 (清)周承景周性生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承敬堂活字本十二册 北京图书馆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 润东洪溪周氏续修族谱六卷 (清)周舜全主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活字本六册 历史所
江苏镇江 润东周氏十二次重修族谱二十四卷 (清)周玉府等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908)刊本二十四册 美国
江苏镇江 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 (清)周玉府周志笃等重修 清光绪十四年(1908)纂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二十二册 哈尔滨师大
江苏丹阳 云阳周氏东分宗谱二十八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周友松修 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二十册 中山大学
江苏常州 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卷 (清)蒋龙顺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爱莲堂活字本十册 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 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清)周济棠复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爱莲堂木活字本十二册 日本美国
江苏常州 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周履云周国梁等九修 民国四年(1915)爱莲堂活字本十四册 北图人民大学江苏常州市图(存五卷)美国
字辈排行
河南周姓族谱(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张店镇牛三门村周庄)周氏字牌辈序:机奎濂树炳城锡永松焕培铭源本熙桃钊淮桥照。
宁乡河坞周氏始祖层楼公,字上一,明洪武间自江西吉水泥田徙湘,开基于宁乡河坞,生三子:华甫、华福、华禄,开三大房。清雍乾年间建祠堂于河坞。族谱始修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嘉庆元年(1796年)续修,道光九年(1829年)三修,同治五年(1866年)四修,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六修,六修时人丁12573人。派语:层华世思,永陟祖亭,乾元邦正,国善庆明,励志希儒,为学之珍,文成席聘,科第先登,家尚修齐,达以治平,功垂名列,佐辅良宾,德泽远守,嵩岳聚灵,英才蔚起,式廓长增。
宁乡滩山周氏支祖鸣皋公,讳思本,字鹤九,为濂溪公九世孙,居江西吉水泥田,出为荆州教授,无心仕官,与季子玉滨公卜业于宁乡滩山。滨公生五子:佩、杲、佾、儒、傅,衍为五大宗。佩、杲衍派滩山,佾衍派狮冲,傅衍派古楼,儒衍派山底。明成化间始修族谱,清乾隆九年(1744年)各房分修,道光四年(1824年)佾房与益阳合修,佩、杲、儒、傅四房合修,同治七年(1868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房续修,1998年儒房七修。嘉庆四年(1799年)建鸣皋公祠于滩山。派语:典雅思玉,德教性荣,国正天心顺,官清治绪贤,才逢光景运,勋业树鸿基,端本先敦孝,芳名奕世垂。
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字辈: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益阳大泉周氏字辈: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重庆市永川区邓家坳周氏(尚书公后裔)字辈:尚梦应康世,孙宗道仕友,子均仲忠万,以自时大章,华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在人全,谟烈由今绍,奕叶谱相传,家乘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广东普邑周氏字辈: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广东河源周氏字辈:汝南昭穆序,作述发其祥,奕世声名焕,传家福庆长,恩明联统纪,谊美植纲常,允克绍先烈,万年迪吉康。
广东潮阳泗水周氏字辈:多士敬宏毓,英资衍芳绪,勤修昭厚德,翊赞耀明良,攸子崇伯钦,淑宪绍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运开祥。
琼州周氏字辈:缵绪成德,经世安邦,家修朝献,万奕其昌。
湖南省嘉禾县周氏字辈(创修班字辈)子宗先德万,卿桂道如思,彦文天志风,尚大继开纯,有日隆贤佐,昌期应钟灵,世运蔚起泰,英才绳武孙生;兰桂满乾坤,营乐硕儒旺,彪炳映潇湘,科技肇康庄。
湖南省嘉禾县周氏字辈(续修班字辈)子俊潮道庭高桂八道宗玄,伟孟永应启春良,胜兴土茂维方正,世代崇隆荣有\光,礼乐诗书昭国典,和平慈惠振家堂,岐阳统绪功名集,太极渊源富贵昌;兰桂满乾坤,营乐硕儒旺,彪炳映潇湘,科技肇康庄。
湖南益阳汾湖周氏字辈:志肇宏昭列,时旺玉堂轩,国字必尚义,言方定泽之。
湖南湘潭周氏老派语:顺良廉正纪,德重胜临卿,传名敷万国,允代周氏图腾振家声。旧派语:大启昌期远,宏开福祚长,诗书承世泽,忠厚迪前光。新派语:创业恩先哲,守成在后贤,谟猷贻奕叶,科第庆绵聊。
湖南资江周氏政毅族老派语:政承嗣朝,尚国允兴,邦文昌皆,显达升廷。政庄族老派语:政承嗣朝,尚国永兴,邦文昌开,世运绍述。新派语:原起均姬胄,后来锡祚膺,莲香盈宇宙,味厚合缁渑,道学渊源达,图书德泽宏,萧韶欣并奏,衽席庆同登。
沙塘周氏老派语:应添益思,永尚万世,继承宗伯,亿兆大时。新派语:与元开达,懋哲芳能,希贤克绍,美德光前,允惠嘉显,才彦瑷英,辅翼鸿骏,纲纪文明。
双贤堂周氏老班行:昌梦代玉培,锡渑以焕祖,思仲廷万大,宗启世文光。新班次:荣先维继述,裕后乐英贤,秩序本天定,彝伦自人全,谟烈由今绍,功勋藉前传,家乖恪遵守,祥发永绵延。
益阳周氏老派语:典雅思从,维治学文。续派:学文高尚志,习武建熏猷。新派语:德立家之本,名扬士以贤,诗书庭有训,忠厚世其传。
汝南堂周氏字辈:道启玉光嘉,在文才世美,宏学慎修为,发荣良有以。原派语:必子尚一,士孔世维,令文宗正,永思志伟。
北文堂周氏创立派行:存伯念思大,惟济显宗方,万年常镇世,国泰永安康。续立派行:英才逢景连,良士应时昌,文经聊武纬,耀祖辅朝纲,忠孝传家远,诗书衍庆长,后人资积累,历久愈荣光。
敦睦堂周氏新订派语:世兴锡本,立业敦诚,远昭祖泽,大振家声,贤能应连,忠孝余英,永聊宗谊,代会隆平。
至德堂金江周氏派行:文邦思有道,学士重才良,本化成家政,高明照国光,谦和常锡庆,敦叙自申祥,景连逢时泰,培之佑万方。
福建南安岐山衍派字辈:大士文天,廷允国必,位禄名寿,祖宗功德,孝友传家。
贵州岑巩:帮、家、有、道、贤、良、重、庆……
湖北麻城蕨淡山周氏字辈为:(周受六之后)第一至五世:受景觉友伯。五世分为老三房。其中老大房六世七坤以周易八卦命名,七世为7文字辈,八世取单字,九世以后为:思之世承重。十四世为单字,自十五世起为:志士仍先绪,祈希汝代兴。本宗延序定,振起卜天行。敦厚垂芳久,廷献自家徵。从新棉太衍,再(继续前人)【再字以上共50世,以下四字凑成句法,不算派行】。
湖北麻城新店周氏字辈为:(周受七之后)道光丁亥续谱取派二十字。自第十六世起为:楚耀均铨汝。森然坦锡,清林熙垸钜。法材炽在镐,深【宣统年间至民国初,新店周氏五续宗谱,与东分蕨淡山周氏公议联合宗派,从二十一世起,另取辈派。东西两分合取二十字派为:东邦传盛世,德大自功崇。源远由江右,天生忠孝同。此后,东分西分绝大多数均未按合派之字取名,西分大多数人仍沿用五行相生字样,至七续宗谱时,又取二十字备用,为:世代光先绪,传承基业雄。忠良扬国瑞,厚道继宗风。
湖北郧县东良周氏字辈:凯绍兴朝业,荣开万世昌;茂秀光泽道,培德照家祥。
姓氏名望
综述
周姓在二十四史中单独列传的有276人,收录《中国当代名人录》中的147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了周姓历代名人708位,占总名人数的1.5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九位;周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68%,排在第十位;周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12%,排在第九位。周姓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84%,排在第十三位。
先秦两汉
周文(即周章),秦末陈县(今河南淮阳)人,参加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张楚政权任将军,曾率主力军进攻关中。
周仁,西汉汝坟侯。字季房,任城(今河北任县)人。为汝南周氏始祖。 [20]
周勃,秦末从刘邦起义,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吕后时任太尉,曾迎立文帝,任右丞相。
周亚夫,周勃儿子,西汉名将,景帝时任太尉,以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为丞相。
周昌,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魏晋南北朝
周瑜,吴国名将,孙权时任前部大部督,曾亲率吴军入破曹兵于赤壁;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即(即周瑜)顾”之语。
周处(约236—291年),西晋义兴阳羡人,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后,历任新平太守、御史中丞、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西魏光禄勋、中书舍人。
周文育(509—559),字景德,原名项猛奴,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北朝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大将,被陈武帝封为镇南将军、寿昌县公。
周摇,字世安,初为普乃氏,后改为周氏。魏周隋三朝重臣,从隋文帝杨坚平齐,超授柱国,进封夔国公,拜晋州总管。后为丞相,徙封济北郡公,拜豫州总管。后为幽州总管六州五十镇诸军事。 [23]
隋唐五代
周允元,字汝良,豫州安城人。自右肃政御史中丞,摆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台平章事。死后赠贝州刺史。
周兴,雍州长安人。武周时酷吏,历任尚书省都事、司刑少卿、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周渭,字兆师,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先后于779年、780年获进士榜眼和武举第一名,是为数不多的涉足文武双科举的进士之一。
周昉,字景玄,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名画家。
周德威,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五代名将。柏乡之战的头号功臣,使得梁晋争霸的形势发生了极大的逆转。
周文矩,金陵句容人也。事伪主李煜,为翰林侍诏。善画,工道释、人物、车服、楼观、山林、泉石、仕女。
宋元
周渭(922—999),字得臣,恭城县人。宋进士,历任授白马主簿、右赞大夫、永清知县、直隶州知府、广南诸转运副使等职,官至监察侍御史。死后被朝廷敕封为“忠祜惠烈王”。
周越,字子发,起弟。官主客郎中。草书精熟,博学有法度,而真行不及。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人,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后人称濂溪先生。南宋理学家朱熹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在宋元两代分别被封为“汝阳伯”、“道国公”,从祀文庙。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被婉约派词人尊为“正宗”。有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
周虎,宋宁宗庆元二年武状元。
周师锐(1182—1231),字仲祺,号仪父。玉峰人。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登武举进士第一名,敕为状元。
周必大,南宋大臣,历官中书舍人、枢密使,左丞相,封益国公,言事不避权贵,曾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
周师望,古田人,状元。
周坦(1196—1263),字平甫,号瑞江,瑞安永安人。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状元,曾任镇东军签判、殿中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刑部尚书、徽州军使等官职。宋景定三年(1262年)特授中奉大夫守宝章阁直学士致仕。
周梦雷(1212—1264),东阳(现磐安)玉山人,字云之,宋淳化四年(1244年)甲辰科武状元,及第官累至襄阳刺史,后卒于襄阳任所。
据《广信府志》载,永丰(今属江西)人吕廷彦为本科武状元。又据《东阳市志》载,东阳(今属渐江)人周梦雷为本科武状元。)
周震炎,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己未科状元,后因丁大全案受牵连被褫夺状元头衔。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人。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兼戏曲作家,著有韵书《中原音韵》。
明清
周忱,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明朝前期名臣,以善理财知名,官至工部尚书,谥号“文襄”。
周忱,谥文襄,庐陵人,官至工部尚书,明嘉靖十六年(1537)配祀嘉定思贤堂。
周旋(1397—1454),字仲规,号畏庵,永嘉城区人(今鹿城区),明正统年间状元,官至左春坊庶子。
周乾,一作旋,江苏上元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武会试第一名。
周嶅,字嵘伯,浙江仁和人,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武状元。
周世显,崇祯长平公主驸马。
周亮工,字元亮,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和出版家。
周澍(1684~?),字雨甘,一字甘村,号西坪。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周培公,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人物,名昌,字培公,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在平定察哈尔和吴三桂叛乱的过程中立下功劳。
周逢时,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武进士。
近代以来
周馥(1837-1921),生于安徽建德(今东至县),字玉山,谱名宗培,协助李办理洋务达30余年,先后任津海关道、直隶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职。
周学熙(1866-1947),周馥子,字缉之,号止庵,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曾任官立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总办(校长)、北洋工艺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督办(校长)。
周树人,原名周樟寿,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字豫山,后改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周作人(1885—1967),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周建人,绍兴人,鲁迅三弟,现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鲁迅研究家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高教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叔弢(1891-1984),周馥之孙,著名实业家,曾任天津市副市长,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信芳,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创始人。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人物生平
周恩来,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1920年1月,在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中被捕。在狱中宣讲马克思主义。7月出狱。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负责宣传工作。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
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
1924年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
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为保证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1931年12月,离开上海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
1937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他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
在1945年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并领导了国民党统治区内党的工作、军事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6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
1949~1952年他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他领导了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4年他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
1961~1965年为纠正“大跃进”带来的失误,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他和刘少奇、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强调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特别关注水利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协助毛泽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并担负了后勤保障的组织工作,领导了中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
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经过谈判达成协议,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积极贯彻。他先后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勉力维持国民经济建设;为保护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恢复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挫败林彪、江青集团种种分裂和夺权阴谋活动中,起到了控制和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他为开拓外交新局面,实现中美缓和、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做出了卓越贡献。
1972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共产党重新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鼓舞了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1976年4月清明节前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大批党员、工人、学生、干部甚至士兵和农民,为了纪念他,也为反对当时还当权的“四人帮”,举行自发的集会,被称为“天安门事件”,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议运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主要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广东地方政权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熗,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党的六大以后,他作为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机智勇敢地保卫党的中央机关,保护党的大批领导骨干,发展党在白区的秘密工作,支持工农武装割据。他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明确提出“乡村中心”的思想,为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新经验。
红军长征途中,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在危难中挽救红军、挽救党,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安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根据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前往西安,在极端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抗日战争中,他代表我们党长期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负责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陪同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尔后又率领我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了有理有节的政治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在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转战陕北、指挥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筹备召开新政协、主持起草《共同纲领》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领导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他强调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居于首要的地位”,一个国家如果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政治上也就不能完全独立。他强调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做到统筹全局、全面安排、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强调“我们的国家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还要有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全面发展;强调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能因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不要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他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他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规模科技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他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和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调“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他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经常倾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时时不忘祖国统一大业,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做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工作。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照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推动我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协助毛泽东同志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和纠正极左思潮的错误,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决策积极促成和落实邓小平同志复出并主持中央工作,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领导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他身患绝症,仍顽强坚持工作,并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同志等一起,与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周恩来同志参与领导了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各项重大工作,为党的每一个重大胜利付出了大量心血。在长期实践中,他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总结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入进行理论思考,深刻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一战线、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作出了理论建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 。
人物著作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社会评价
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周恩来同志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从不动摇。他说:“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他在确立革命理想信念的过程中,既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又有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既重视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又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科学理论;既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又注意吸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他的革命理想信念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是坚如磐石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
周恩来同志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逢年过节,他总是关心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能不能吃上一顿饺子。他多次奔赴抗洪前线、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群众有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 [4]
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不断开拓、凯歌行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同志身上展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奋勇前进。
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时就说过:“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还说过:“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周恩来同志一生都遵奉自己的誓言。不论革命力量多么弱小,白色恐怖多么残酷,对敌斗争多么激烈,政治局势多么复杂,党和国家事业面临的挑战多么严峻,担负的责任多么艰巨,个人的处境多么困难,他都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精神。正如他在自我解剖时说的那样:“我做工作,从来没有灰心过。”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前途、对复兴中华民族的伟业始终充满必胜信心。在他心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如磐石。
周恩来同志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地位和得失,任何时候都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始终对党绝对忠诚,把维护和巩固党内团结、维护和巩固党的政治大局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绝对领导。为警惕和“反对把自己领导的地区和部门当做独立王国,反对把个人放在组织之上”,周恩来同志在战争年代担任红军主要领导时强调,“党的领导作用要绝对的提高。红军中只能有党的领导,党要运用集中指导的原则来建立权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负责政府工作时,周恩来同志提出必须加强“各部门的党组工作”,必须加强“向党中央的请示报告制度”。周恩来同志总是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毛泽东同志的领袖地位,坚决反对和抵制不利于党的团结和损害党中央权威的言论和行动。周恩来同志反对任何派别思想、小团体习气、地方主义、山头主义、本位主义,从不搞小圈子、小集团,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条件下都首先要过好政治关。
周恩来同志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周恩来同志说的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他说:“我们是从人民中来的,我们过去的胜利都是在人民的支援下取得的,不能忘本。”“脱离我们的基本阶级群众,就会丧失党的基础。”周恩来同志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总服务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心系人民,对人民群众保持高度热爱,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做到了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共忧乐、共奋进。周恩来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他说:“调查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乱搞。”“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周恩来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榜样。“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
周恩来同志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始终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他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周恩来同志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他常说:“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以为自己改造完成了,不需要再改造了,他就不是好的共产党员。”“领导威信不是从掩饰错误中而是从改正错误中提高起来的;不是从自吹自擂中而是从埋头苦干中培养起来的。”面对不同的时代任务和时代要求,周恩来同志总是以自我革命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参与领导和推动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使自己始终同党和人民事业一道前进。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这些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誓言。
周恩来同志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一生勇肩重任,勇挑重担,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他说:“为着我们子子孙孙的幸福,我们不能不暂时把许多困难担当起来。”“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新中国成立后,他平时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文化大革命”时期更是辛苦,夜以继日,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即便是得了重病之后也是如此。周恩来同志说:“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他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在生命最后时期,还抱病操劳国事,心忧百姓。他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周恩来同志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恩来同志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周恩来同志就是这样的人。周恩来同志毕生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周恩来同志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1935年6月底,红军到达两河口地区,党组织进行改选,警卫员魏国禄当选周恩来同志所在党小组的组长。有一次,周恩来同志问魏国禄为什么很长时间不开党小组会议,魏国禄回答说,党小组会议开过了,看到首长忙,就没有通知。周恩来同志用平常少见的严肃态度批评说,那怎么能行?我是党员,应当过组织生活。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个党性问题。1958年1月,周恩来同志到杭州视察,随身带着自己的枕巾、棉褥子、床单、被子。被子是解放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经泛白。枕巾用了又用,中间已经破损,周恩来同志就把破了的地方剪掉、两端重新缝上继续用。浙江省警卫处的同志实在看不下去,就趁他去开会的机会从后勤部门领了一条新枕巾给换上了。周恩来同志开会回来后发现换了新枕巾,就对浙江省警卫处的同志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周恩来同志坦率地说,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就一个总理,再穷也不缺那几身新衣服,但问题不是缺不缺衣服,我这样做不光是一个人的事,而且是提倡节俭、不要追求享受,提倡大家保持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本色。上世纪50年代,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周恩来同志带头把在淮安老家几代亲人的坟墓托人平掉,把整理出来的土地交公使用。周恩来同志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周恩来同志谆谆教导晚辈,要否定封建的亲属关系,要有自信力和自信心,要不靠关系自奋起,做人生之路的开拓者。他特别叮嘱晚辈,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同他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以谋私利。周恩来同志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连自己的骨灰也不让保留,撒进祖国的江海大地。“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永远为后世景仰。
人物纪念
周恩来纪念馆于1988年3月在周恩来故乡江苏省淮安市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又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和周恩来铜像广场。周恩来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题写。
周恩来纪念馆详情
淮安市淮安区永怀路2号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铜像连基座高7.6米。由著名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守仁创作,取材于周恩来总理五、六十年代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交谈时习惯性站姿。
周立波(1908-1979),当代作家。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曾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周觉(1927年4月—2020年12月29日),原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前驻法国、土耳其大使。
周绪德,细菌学专家,四川永川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周璇,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影星和歌唱家。
周培源(1902—1993),江苏宜兴人。第五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周兴江,1966年2月生,江苏淮阴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光召,1929年5月生,湖南宁乡人,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被誉为“中国科技领军人”。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哲学家、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周汝昌,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周有光(1906—2017),生于江苏常州,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周令钊:中国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艺术设计大师,中国壁画运动开拓者之一,中国文联第十届造型艺术成就奖获得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周传基(1925—2017),生于北平,祖籍山东,著名电影理论家、翻译家,中国电影界的泰斗,被誉为中国第一电影教头。
周海中,中国数学家和语言学家,1992年首先给出梅森素数分布的精确表达式,这一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周氏猜测”。
周铁农,1938年11月生,辽宁沈阳人,副教授,曾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周小川,江苏宜兴人,曾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
周强,1960年4月生,湖北黄梅人,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首席大法官。
周生贤,1949年12月生,宁夏吴忠人。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林业局局长、环保总局局长、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济,1946年8月生,上海人,原教育部部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其凤,1947年11月生,湖南浏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吉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
周勤之,浙江上虞人,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东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寿恒,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仲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技术专家。
周立伟,1932年生于上海,浙江省诸暨人。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周光耀,浙江省鄞县人,无机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克崧,1941年生于湖南长沙,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廉,1940年3月出生,超导及稀有金属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玉,中国工程院院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
周梅森,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周润发,广东中山人,1955年5月18日出生。演员,歌手,曾先后七次获得“电影皇帝”称号。
周星驰,1962年6月22日生于中国香港,祖籍浙江宁波,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商人,毕业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是《时代亚洲英雄2003》成为中国香港唯一一位获选的亚洲英雄,曾登上《时代》封面,有“亚洲喜剧之王”之誉。
周华健,1960年12月22日出生于香港,中国台湾流行乐男歌手、音乐人。
周杰伦,1979年1月18日生于中国台湾。亚洲最具社会影响力和传奇性的偶像巨星,华语乐坛皇帝;新四大天王之首;词曲创作家、编曲及制作人、MV及电影导演、编剧;华语演艺圈的“神话”人物。
周传雄,歌手,被誉为“情歌教父”和“唱作俱佳的歌手”。
周苏红,浙江湖州长兴人,浙江女排主力队员,前中国女排国家队队员。曾获2003年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季军等。
周鸿祎,1970年10月4日生于湖北蕲春,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奇酷CEO和知名天使投资人。
周群,主持人。
研究考证
《通志》记载:“周氏,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邰,今武功县南八里。邰之总名曰‘周’,故国号周。” 《通志》又载:“唐先天中,避明皇名嫌,改为周氏。”
《元和姓纂》记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
参考资料
1周姓人口湖南最多,过半宦游来湘.潇湘晨报数字报.2016-3-31 [引用日期2020-03-26]
2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四百大姓》(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01.34-38
37 周氏迁移.周氏文化网 [引用日期2020-02-28]
4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四百大姓》.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36-38
56 周姓起源.周氏文化网 [引用日期2020-02-27]
6周姓姬姓 本是一家.河南商报.2014-05-12 [引用日期2020-03-22]
7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天中学刊.天中学刊杂志社.2012年第27期.120-123
8周寅宾.周姓史话-第三章 周姓流布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25-60
9周姓.苍南县人民政府.2008-10-10 [引用日期2020-03-26]
10周姓来源及郡望堂号.中国台湾网 [引用日期2016-03-28]
115 郡望堂号.周氏文化网 [引用日期2020-02-27]
12家风家训·廉洁篇·南村周氏大宗祠.广州市白云区图书馆官网.2017-09-03 [引用日期2020-03-26]
13福鼎市周山革命陈列馆.宁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专题展厅 [引用日期2020-04-22]
14千年历史文化名村—— 周山村.福鼎新闻网.2015-01-09 [引用日期2020-04-22]
15杨秀源.锦屏姓氏史话.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01.285
16黄志环.大埔客家姓氏.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0.138
17裴国昌.中国春联大典.南京.南京出版社.2000.10.821-822
182 家谱编修.周氏文化网.2014-03-28 [引用日期2020-03-26]
194 周氏字辈.周氏文化网.2014-03-28 [引用日期2020-03-26]
20汝南周氏始祖——周 仁.驻马店市情网.2013-05-19 [引用日期2020-04-18]
21北史 卷六十三 列传第五十一.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22周文育.中国地情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23隋书 卷五十五 列传第二十.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24新唐书 卷一百一十四 列传第三十九.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25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酷吏上.国学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26旧五代史 卷五十六(唐书) 列传八.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27宣和画谱 卷七.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28周渭:百代相传周御史.广西新闻网.2007-06-14 [引用日期2020-04-18]
29武状元朱嗣宗是平阳县人还是盐城县人?苍南县朱家站发现朱嗣宗谱系.苍南新闻网.2017-05-24 [引用日期2020-04-18]
30名家走进大盘山|磐安历史名人.磐安新闻网.2019-05-10 [引用日期2020-04-18]
31淳熙三山志 卷第三十二 人物类七.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0-04-18]
32张中华.东阳武林录.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08.2
33邓洪波,龚抗云.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 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2202
3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古代“高考”面面观 .市场星报多媒体电子报 [引用日期2020-04-18]
35名人故里简介.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官网.2016-11-30 [引用日期2020-04-18]
36他是明代状元,在公园路府学苦读,周宅祠巷、状元里....澎湃新闻.2019-07-27 [引用日期2020-04-18]
37王鸿鹏等.中国历代武状元.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02.190
38王文伦.姓氏人物丛书 中国周姓名人.作家出版社.2006.01.154
39程永涛,倪晓建,张志勇,王鸿鹏.状元诗榜眼诗探花诗 清朝卷 上.昆仑出版社.2009.01.108
40中纪委网站头条推安徽东至周氏家风: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合肥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41教科书之外的鲁迅:曾当过设计师.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425月6日 1967年——中国现代文学家、评论家周作人逝世.东方网.2014-05-07 [引用日期2020-04-18]
43周建人为官二三事.全国人大官网.2010-08-30 [引用日期2020-04-18]
44京剧麒派创始人周信芳题扇明志.人民网.2015-01-19 [引用日期2020-04-18]
45周恩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07-11-21 [引用日期2020-04-18]
46领袖生平.人民网-周恩来革命业绩纪念室 [引用日期2020-04-18]
47周立波域名纠纷案一审判决:归活着的周立波.温州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48周立波域名争夺案昨日开庭 是当代作家还是清口演员?.凤凰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49周绪德.华夏经纬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0周璇逝世五十周年电影精品回顾展 .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1周培源:学界泰斗 坦荡君子.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官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2周兴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官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3一流人物周光召——我国科学繁荣发展的领路人.新湖南 [引用日期2020-04-18]
54著名作家周国平谈幼儿教育 (3).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5中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31日凌晨逝世 享年95岁(图).中国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6早年专攻经济学,近50岁时“半路出家”,112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 “他一生只承认自己做成了一件事”.南海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57电影泰斗周传基去世 张艺谋陈凯歌悼恩师.海口日报 [引用日期2020-04-18]
58全球合力寻找下一个梅森素数.国际在线 [引用日期2020-04-18]
59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简历[图].南海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周小川简历.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1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简历.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周生贤为环境保护部部长.民主与法制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3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出任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4吉林大学原校长周其凤出任北大新校长.中国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5周勤之.中国工程院官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6青岛国际院士港首创院士园区 培育千亿级产业链.半岛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7周仲义院士莅临TIC 2018大会,热切关注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创新.中国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8周立伟.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69周光耀.中国工程院官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0中国工程院新增48院士 在粤学者占2席总数达17人.南方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1陕3人新晋“两院院士” 在陕两院院士增至64人.环球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2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实践出真知,时势造英雄.东方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3周润发简介.中国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4周星驰获选“亚洲英雄” 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新浪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554岁周星驰生命中的四个女人,最遗憾的不是朱茵于文凤.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6关于华健 - Wakin 周华健官方网站.周华健官网 [引用日期2020-09-21]
77周杰伦:D调的华丽.华夏经纬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78周传雄今日来长.中国网络电视台 [引用日期2020-04-18]
79四位奥运冠军将领跑开化马拉松!颜值都很高.浙江新闻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80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民主与法制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81周姓:文王姬昌的后裔.中国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6-03-28]
82(宋)郑樵撰.通志.中华书局 .1987年.1211
83周觉同志逝世.新华网.2021-01-11 [引用日期2021-05-14]
84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国际在线官方账号 [引用日期2021-12-17]
85常见姓氏分布来了,看看你的姓氏在哪个省份最多.北京日报 [引用日期2022-01-24]
86国徽设计者周令钊去世,享年104岁.楚天都市报官方账号 [引用日期2023-01-03]
87《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发布.中国政府网.2021-02-08 [引用日期2023-03-10]
88主持人周群抖音分享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兴趣 11万家长观看直播.中国日报网 [引用日期2023-11-28]
[ 此帖被柒心微凉在2024-03-19 14:4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