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在春节过后加快复工复产,市场活跃度提升,3月份制造业PMI超预期回升。
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时隔5个月后重返50%以上的景气区间。
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0%,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创出自去年7月以来的新高。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7%,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加快。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 3月份PMI指数大幅回升,且重回荣枯线之上,既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也表明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明确。当前经济全面回升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必须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全力抓好各项政策任务落实,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
3月份制造业PMI在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重回扩张区间,反映出经济运行边际改善,回升明显。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10个,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
关于制造业PMI回升的原因,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分析,一是宏观政策逐步落实到位,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二是企业信心进一步上升,经济内生动力继续增强;三是我国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稳外贸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同时全球经济尤其是亚太地区经济回升力度加大,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进一步活跃;四是3月份指数回升具有季节性特征,每年春节过后制造业都有所回升。
制造业PMI中的分项指数变化显示,市场供需协同增长,四大行业联动回升,大中小企业均有改善,宏观经济整体回升向好。
3月份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增强。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从需求端来看,3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3%,较上月上升4个百分点,升幅较为明显;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较上月上升5个百分点,在连续11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随着稳经济扩内需稳外贸政策稳定发力,经济内生动力不断释放,同时外部需求也有所改善,市场需求较好增长。
从生产端来看,3月份生产指数为52.2%,较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1%,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春节假期影响消退,天气逐步回暖,各地企业和工地全面开工复工,需求增长带动企业生产意愿上升,春节过后各地员工返岗上岗也对生产有较好保障,企业生产活动扩张。
受供需回暖影响,3月制造业就业边际改善,从业人员指数录得48.1,高于前值0.6个百分点,结束了近三个月的回落趋势,但依然位于收缩区间。
价格方面,制造业成本提高但销售价格低迷,企业盈利压力加大。3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至50.5;出厂价格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至47.4,持续回落至收缩区间。
张立群表示,需注意出厂价格指数的回落,联系到反映需求不足企业占比仍然超过60%,可以认为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宏观经济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尚未解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也提到,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经营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仍然较高。当前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细化落实,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1%、50.6%和50.3%,比上月上升0.7、1.5和3.9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
光大银行(3.100, -0.02, -0.64%)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目前小型企业PMI回升至50.3%,也是在连续11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说明微观主体活力较好释放。长远看,国内制造业需求仍有修复空间,尤其是商品消费需求仍低于常年水平。随着后续制造业减负、金融支持等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制造业经营与库存状况还将持续改善。
新动能相关服务业保持活跃
非制造业的景气度也大幅回升。由于非制造业没有综合指数,通常以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的总体变化。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上升,且升幅较上月继续扩大,创出自去年7月以来的新高,显示非制造业经营活动在前几个月蓄势盘整基础上加快增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总体来看,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持续回稳向好,建筑、生产性服务、新动能和社会融资相关行业均有较好表现。经济活动的持续上升给企业信心带来积极影响,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8%以上,建筑业和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均有上升。
结合细分数据变化来看,经济相关活动加速启动,新动能相关服务业保持活跃,融资环境继续趋好,企业信心也有所增强。
随着政策对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大力扶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新动能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在服务业中也有所体现。以电信运营和互联网及软件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近几年,两个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值持续高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3月份,两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且升幅较上月有所扩大,指数水平均在58%以上。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表示,但也要看到,相对于经营活动,需求侧回升力度仍有待加强。3月份,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但仍在47.4%,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新订单指数均在50%以下,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结束连续2个月下降走势,升至59.8%。春节过后,零售、住宿餐饮以及旅游相关行业需求淡季回调对非制造业市场需求产生了短期影响。
一季度开门红可期
今年一季度收官。国家统计局将于4月16日发布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从目前发布的前两月工业、消费、投资、进出口指标以及PMI等先行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平稳开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从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看,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中国经济开局良好,生产稳中有升,需求持续恢复,先行指标继续向好,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日前表示,今年经济开局良好,从1、2月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很有可能迎来开门红,这对于全年经济发展信心的引导至关重要。预计今年的增长将更加稳定,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之间的差距有望缩小。
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前稳后高 持续向好——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前稳后高、持续向好”走势,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加巩固,预计今年GDP将增长5%左右。上述报告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内宏观政策加力增效、新动能加速培育、改革红利加快释放、开放红利加速显效、产出缺口加快回补,五大因素支撑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后期伴随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加之居民消费持续修复,二季度后GDP增速有望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此外,今年全球贸易环境将会回暖,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有望形成小幅正向拉动,这已在年初出口数据中有所体现。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4-01/doc-inaqfwwe1811240.shtml
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较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时隔5个月后重返50%以上的景气区间。
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0%,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创出自去年7月以来的新高。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7%,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加快。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 3月份PMI指数大幅回升,且重回荣枯线之上,既有季节性因素影响,也表明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明确。当前经济全面回升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必须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全力抓好各项政策任务落实,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
3月份制造业PMI在连续5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重回扩张区间,反映出经济运行边际改善,回升明显。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10个,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
关于制造业PMI回升的原因,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分析,一是宏观政策逐步落实到位,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二是企业信心进一步上升,经济内生动力继续增强;三是我国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稳外贸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同时全球经济尤其是亚太地区经济回升力度加大,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进一步活跃;四是3月份指数回升具有季节性特征,每年春节过后制造业都有所回升。
制造业PMI中的分项指数变化显示,市场供需协同增长,四大行业联动回升,大中小企业均有改善,宏观经济整体回升向好。
3月份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增强。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从需求端来看,3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3%,较上月上升4个百分点,升幅较为明显;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较上月上升5个百分点,在连续11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随着稳经济扩内需稳外贸政策稳定发力,经济内生动力不断释放,同时外部需求也有所改善,市场需求较好增长。
从生产端来看,3月份生产指数为52.2%,较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8.1%,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春节假期影响消退,天气逐步回暖,各地企业和工地全面开工复工,需求增长带动企业生产意愿上升,春节过后各地员工返岗上岗也对生产有较好保障,企业生产活动扩张。
受供需回暖影响,3月制造业就业边际改善,从业人员指数录得48.1,高于前值0.6个百分点,结束了近三个月的回落趋势,但依然位于收缩区间。
价格方面,制造业成本提高但销售价格低迷,企业盈利压力加大。3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至50.5;出厂价格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至47.4,持续回落至收缩区间。
张立群表示,需注意出厂价格指数的回落,联系到反映需求不足企业占比仍然超过60%,可以认为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宏观经济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尚未解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也提到,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经营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反映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仍然较高。当前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细化落实,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1.1%、50.6%和50.3%,比上月上升0.7、1.5和3.9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
光大银行(3.100, -0.02, -0.64%)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目前小型企业PMI回升至50.3%,也是在连续11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说明微观主体活力较好释放。长远看,国内制造业需求仍有修复空间,尤其是商品消费需求仍低于常年水平。随着后续制造业减负、金融支持等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制造业经营与库存状况还将持续改善。
新动能相关服务业保持活跃
非制造业的景气度也大幅回升。由于非制造业没有综合指数,通常以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的总体变化。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上升,且升幅较上月继续扩大,创出自去年7月以来的新高,显示非制造业经营活动在前几个月蓄势盘整基础上加快增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总体来看,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持续回稳向好,建筑、生产性服务、新动能和社会融资相关行业均有较好表现。经济活动的持续上升给企业信心带来积极影响,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8%以上,建筑业和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均有上升。
结合细分数据变化来看,经济相关活动加速启动,新动能相关服务业保持活跃,融资环境继续趋好,企业信心也有所增强。
随着政策对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大力扶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新动能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在服务业中也有所体现。以电信运营和互联网及软件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近几年,两个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值持续高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3月份,两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且升幅较上月有所扩大,指数水平均在58%以上。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表示,但也要看到,相对于经营活动,需求侧回升力度仍有待加强。3月份,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但仍在47.4%,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新订单指数均在50%以下,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结束连续2个月下降走势,升至59.8%。春节过后,零售、住宿餐饮以及旅游相关行业需求淡季回调对非制造业市场需求产生了短期影响。
一季度开门红可期
今年一季度收官。国家统计局将于4月16日发布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从目前发布的前两月工业、消费、投资、进出口指标以及PMI等先行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平稳开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从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看,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中国经济开局良好,生产稳中有升,需求持续恢复,先行指标继续向好,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日前表示,今年经济开局良好,从1、2月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很有可能迎来开门红,这对于全年经济发展信心的引导至关重要。预计今年的增长将更加稳定,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之间的差距有望缩小。
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前稳后高 持续向好——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前稳后高、持续向好”走势,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加巩固,预计今年GDP将增长5%左右。上述报告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内宏观政策加力增效、新动能加速培育、改革红利加快释放、开放红利加速显效、产出缺口加快回补,五大因素支撑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后期伴随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加之居民消费持续修复,二季度后GDP增速有望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此外,今年全球贸易环境将会回暖,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有望形成小幅正向拉动,这已在年初出口数据中有所体现。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4-01/doc-inaqfwwe18112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