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中美高层保持密切沟通,对于夯实中美关系基础,拓展可合作空间意义重大。
4月7日,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在北京继续其6天的访华行程。
这是时隔9个月,美国财长再次访华。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不稳定,中美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耶伦此次中国行的最大看点应该是,此次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中美能否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以及如何负责任地管理好双边经济关系。
中美“谁也离不开谁”是客观现实
据新华社报道,4月5日至6日,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耶伦在广州举行多轮会谈时,双方围绕落实中美元首重要共识,就两国及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中美经济关系及全球性挑战进行了深入、坦诚、务实、建设性的交流,一致同意在中美经济和金融工作组项下讨论中美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合作等议题。
近年来,美国不断强调与中国是“激烈竞争关系”。在此背景下,中美双边会谈时出现“一致同意”这样的词汇并不多见。这反映了中美经济关系“谁也离不开谁”的客观现实。
不仅如此,中美两国的相关政策,对于两个经济体和全球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以美国为例,自2023年年底以来,外界普遍认为随着美国通胀率迅速下降,美联储将在今年多次降息。但今年以来美国通胀率高于预期,非农就业报告强劲,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热度较高,一些美联储官员已转为鹰派,不主张今年降息。
如果美联储要降息,防通胀再升、控制债务短期急剧上涨就是最大挑战。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大国和美债债权人,其决策对于美国也有重要影响。
比如,如果因美元降息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那么美国进口的中国商品将涨价,形成美国担心的“输入通胀”。反之亦然,美国货币财政政策对于中国也有重大影响。
因此,两国高层密切沟通,深入讨论各自的国内需求、投资政策和财政问题,十分必要。
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威胁论”不公道
也要看到,在两国高层沟通反映中美经济关系深入性的同时,美方仍有单方面设置、主导议程的一面。
美国财政部公布耶伦访华行程后,就不断强调将与中方重点讨论“中国电动车、光伏和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冲击问题”。
美国认为,中国对这些行业的持续补贴导致产能过剩,并廉价输出海外,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相应产业造成威胁。这个说法极不公道。
2022年8月,拜登政府通过了《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打乱了全球芯片市场秩序就不说了。在新能源车层面,2021年4月,拜登签署《两党基础设施法》,宣布投入1740亿美元推动美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结果几年过去,美国仅有4个州建成并投入运营共7家公共充电站、总计38个充电桩。
竞争不过就说是威胁,这一点值得警惕。因为,这预示着美国有可能设置出一个中国“产能过剩威胁”的新议题,甚至以此为由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动“新关税战”。
中美两国应做伙伴而不是对手
对于美方炒作的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中方“作出充分回应”,同时就美方对华经贸限制措施表达了严重关切。
有一致同意要做的事,有充分回应和中方严重关切的问题,这反映了中美经济关系最真实的一面:合作与博弈并存。
但正是因为中美关系棘手,双方才应保持密切沟通。对于耶伦二次访华,国际舆论多持积极看法,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稳定的期待。
4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会见了耶伦。李强表示,中方希望中美做伙伴而不是对手;耶伦也认为美中双方应当坦诚沟通,避免误会,共同推动美中关系稳定发展。
在耶伦结束访华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有望在未来几周访华,美国防长奥斯汀也将与中方同行举行会谈。
美国在大选年通常不会发起主要的谈判或双边倡议。但中美高层保持密切沟通,对于夯实中美关系基础,拓展可合作空间意义重大。这应是耶伦此次访华体现出的最大价值。
□徐立凡(专栏作家)
https://finance.sina.com.cn/world/gjcj/2024-04-08/doc-inaqzuth5876490.shtml
中美高层保持密切沟通,对于夯实中美关系基础,拓展可合作空间意义重大。
4月7日,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在北京继续其6天的访华行程。
这是时隔9个月,美国财长再次访华。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不稳定,中美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耶伦此次中国行的最大看点应该是,此次访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中美能否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以及如何负责任地管理好双边经济关系。
中美“谁也离不开谁”是客观现实
据新华社报道,4月5日至6日,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耶伦在广州举行多轮会谈时,双方围绕落实中美元首重要共识,就两国及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中美经济关系及全球性挑战进行了深入、坦诚、务实、建设性的交流,一致同意在中美经济和金融工作组项下讨论中美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合作等议题。
近年来,美国不断强调与中国是“激烈竞争关系”。在此背景下,中美双边会谈时出现“一致同意”这样的词汇并不多见。这反映了中美经济关系“谁也离不开谁”的客观现实。
不仅如此,中美两国的相关政策,对于两个经济体和全球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以美国为例,自2023年年底以来,外界普遍认为随着美国通胀率迅速下降,美联储将在今年多次降息。但今年以来美国通胀率高于预期,非农就业报告强劲,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热度较高,一些美联储官员已转为鹰派,不主张今年降息。
如果美联储要降息,防通胀再升、控制债务短期急剧上涨就是最大挑战。而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大国和美债债权人,其决策对于美国也有重要影响。
比如,如果因美元降息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那么美国进口的中国商品将涨价,形成美国担心的“输入通胀”。反之亦然,美国货币财政政策对于中国也有重大影响。
因此,两国高层密切沟通,深入讨论各自的国内需求、投资政策和财政问题,十分必要。
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威胁论”不公道
也要看到,在两国高层沟通反映中美经济关系深入性的同时,美方仍有单方面设置、主导议程的一面。
美国财政部公布耶伦访华行程后,就不断强调将与中方重点讨论“中国电动车、光伏和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冲击问题”。
美国认为,中国对这些行业的持续补贴导致产能过剩,并廉价输出海外,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相应产业造成威胁。这个说法极不公道。
2022年8月,拜登政府通过了《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打乱了全球芯片市场秩序就不说了。在新能源车层面,2021年4月,拜登签署《两党基础设施法》,宣布投入1740亿美元推动美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结果几年过去,美国仅有4个州建成并投入运营共7家公共充电站、总计38个充电桩。
竞争不过就说是威胁,这一点值得警惕。因为,这预示着美国有可能设置出一个中国“产能过剩威胁”的新议题,甚至以此为由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动“新关税战”。
中美两国应做伙伴而不是对手
对于美方炒作的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中方“作出充分回应”,同时就美方对华经贸限制措施表达了严重关切。
有一致同意要做的事,有充分回应和中方严重关切的问题,这反映了中美经济关系最真实的一面:合作与博弈并存。
但正是因为中美关系棘手,双方才应保持密切沟通。对于耶伦二次访华,国际舆论多持积极看法,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稳定的期待。
4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会见了耶伦。李强表示,中方希望中美做伙伴而不是对手;耶伦也认为美中双方应当坦诚沟通,避免误会,共同推动美中关系稳定发展。
在耶伦结束访华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有望在未来几周访华,美国防长奥斯汀也将与中方同行举行会谈。
美国在大选年通常不会发起主要的谈判或双边倡议。但中美高层保持密切沟通,对于夯实中美关系基础,拓展可合作空间意义重大。这应是耶伦此次访华体现出的最大价值。
□徐立凡(专栏作家)
https://finance.sina.com.cn/world/gjcj/2024-04-08/doc-inaqzuth58764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