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是大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他把大明的国力渐渐推向了顶峰。虽然在位只有十个月的时间,但纵观大明16帝,他的综合评价,应该是可以挤进前三位。
皇帝也是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哪怕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永乐大帝朱棣也是褒贬不一,争议不断,唯独对于朱高炽的评价,在历史上基本上没有负面的。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根据清朝编写的《明史》记载,在他出生的时候,母亲徐王妃曾梦见真龙现世,因此对他特别的疼爱。
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我们中国历史上能够坐在龙椅上的人,90%都会有着与众不同的降生预热,不是有祥瑞,就是有托梦等等。
但是随着朱高炽慢慢长大,他却有点高开低走,首先在相貌上就完全不具备什么帝王相,不仅出奇的肥胖,而且腿脚还不利落,这一度让能征善战的燕王朱棣十分的嫌弃。
相比较起来,他二弟朱高煦就不同了,身体壮硕,孔武有力,打起仗来完全就是翻版的朱棣,这也为以后的储君之争埋下了隐患。
虽然朱高炽的身材长相不尽如人意,但是从童年开始,朱高炽就沉稳大气,而且非常好学,对于诸子百家都有涉猎,遇到不懂的问题还能虚心向大臣请教,连他爷爷朱元璋都很欣赏他。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钦定十八岁的朱高炽为燕王世子,成为了朱棣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据说朱元璋晚年特别喜欢这个胖嘟嘟的孙子,他留在身边亲自教导,还带着他检阅军队,一起看书,甚至晚上还在一个床上睡觉,这在朱元璋当政的时候是非常难得的景象。
而朱高炽别看岁数小,但是他一点都没飘,并没有因为受到爷爷的恩宠就恃宠生娇,反而团结弟兄,关心下属,特别的宅心仁厚。
朱元璋也很多次当着大家的面说他是皇族子孙的楷模。
公元1398年,建文帝登基之后开始鲁莽削藩,逼反燕王朱棣,他带着老二、老三出征打仗,让老大朱高炽镇守北平,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朱高炽硬是以一万守军抵御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攻城,为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可见,朱高炽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柔弱,他其实还是一位优秀的军事主帅,只是被朱棣的光芒完全掩盖住了。
朱棣登基以后,对于太子的人选一直犹豫不决,他虽然很看重最像自己的老二朱高煦,但迫于大臣和礼法的压力以及更加长远的考虑,还是把嫡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
朱高炽对于大明的贡献,其实在作为太子监国的时候就很明显了。
公元1409年,朱高炽第一次奉旨监国。
这一年安徽的水灾闹得特别厉害,他根据百姓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安抚政策,减免税收,开放粮仓,发放救济,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社会治安。
后来的山东黄河泛滥,隆中百年大饥荒的赈济,都是朱高炽主持的工作,并取得了朝野一致的好评。
另外,他对读书人很好,反对残酷的刑法,提倡君臣和谐,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明初尖锐的社会矛盾。
在朱高炽登基之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缓解大明和蒙古的关系,因为常年打仗,太劳民伤财了,不如改成用政治和经济相互影响,保持对于蒙古的朝贡关系。因此,仁宗在位期间,北部边境非常稳定,老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另外,朱棣当年制定的很多暴政也被废除,许多建文朝臣也都被赦免了罪行。
大明朝在一片祥和气象之中,步入了另一个盛世仁宣之治。
但是没想到这样一位伟大的皇帝,在百年以后,他的牌位竟然被后世子孙踢出了太庙。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在继承了堂兄明武宗朱厚照的皇位以后,想把自己父亲的牌位供奉在太庙。
但是按照老祖宗的规定,太庙只能供奉九个牌位。嘉靖是大明第11位皇帝,本来进不了太庙,但是巧了,前边建文、景泰两个皇帝牌位都没进太庙,到他这儿正好第九个,他可以进太庙。
但他还不满足,还想把自己本来当王爷的父亲追尊为睿宗献皇帝并迁到太庙,可是太庙已经没地方了。
于是他琢磨来琢磨去,觉得仁宗皇帝在位只有十个月,那就把他迁出去吧。于是就在大臣的一片反对之声下,把老祖宗的牌位迁出,然后把他爹的牌位迁进了太庙。
皇帝也是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哪怕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永乐大帝朱棣也是褒贬不一,争议不断,唯独对于朱高炽的评价,在历史上基本上没有负面的。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根据清朝编写的《明史》记载,在他出生的时候,母亲徐王妃曾梦见真龙现世,因此对他特别的疼爱。
不管大家信不信,反正我们中国历史上能够坐在龙椅上的人,90%都会有着与众不同的降生预热,不是有祥瑞,就是有托梦等等。
但是随着朱高炽慢慢长大,他却有点高开低走,首先在相貌上就完全不具备什么帝王相,不仅出奇的肥胖,而且腿脚还不利落,这一度让能征善战的燕王朱棣十分的嫌弃。
相比较起来,他二弟朱高煦就不同了,身体壮硕,孔武有力,打起仗来完全就是翻版的朱棣,这也为以后的储君之争埋下了隐患。
虽然朱高炽的身材长相不尽如人意,但是从童年开始,朱高炽就沉稳大气,而且非常好学,对于诸子百家都有涉猎,遇到不懂的问题还能虚心向大臣请教,连他爷爷朱元璋都很欣赏他。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钦定十八岁的朱高炽为燕王世子,成为了朱棣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据说朱元璋晚年特别喜欢这个胖嘟嘟的孙子,他留在身边亲自教导,还带着他检阅军队,一起看书,甚至晚上还在一个床上睡觉,这在朱元璋当政的时候是非常难得的景象。
而朱高炽别看岁数小,但是他一点都没飘,并没有因为受到爷爷的恩宠就恃宠生娇,反而团结弟兄,关心下属,特别的宅心仁厚。
朱元璋也很多次当着大家的面说他是皇族子孙的楷模。
公元1398年,建文帝登基之后开始鲁莽削藩,逼反燕王朱棣,他带着老二、老三出征打仗,让老大朱高炽镇守北平,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朱高炽硬是以一万守军抵御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攻城,为朱棣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可见,朱高炽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柔弱,他其实还是一位优秀的军事主帅,只是被朱棣的光芒完全掩盖住了。
朱棣登基以后,对于太子的人选一直犹豫不决,他虽然很看重最像自己的老二朱高煦,但迫于大臣和礼法的压力以及更加长远的考虑,还是把嫡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
朱高炽对于大明的贡献,其实在作为太子监国的时候就很明显了。
公元1409年,朱高炽第一次奉旨监国。
这一年安徽的水灾闹得特别厉害,他根据百姓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安抚政策,减免税收,开放粮仓,发放救济,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社会治安。
后来的山东黄河泛滥,隆中百年大饥荒的赈济,都是朱高炽主持的工作,并取得了朝野一致的好评。
另外,他对读书人很好,反对残酷的刑法,提倡君臣和谐,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明初尖锐的社会矛盾。
在朱高炽登基之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缓解大明和蒙古的关系,因为常年打仗,太劳民伤财了,不如改成用政治和经济相互影响,保持对于蒙古的朝贡关系。因此,仁宗在位期间,北部边境非常稳定,老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另外,朱棣当年制定的很多暴政也被废除,许多建文朝臣也都被赦免了罪行。
大明朝在一片祥和气象之中,步入了另一个盛世仁宣之治。
但是没想到这样一位伟大的皇帝,在百年以后,他的牌位竟然被后世子孙踢出了太庙。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在继承了堂兄明武宗朱厚照的皇位以后,想把自己父亲的牌位供奉在太庙。
但是按照老祖宗的规定,太庙只能供奉九个牌位。嘉靖是大明第11位皇帝,本来进不了太庙,但是巧了,前边建文、景泰两个皇帝牌位都没进太庙,到他这儿正好第九个,他可以进太庙。
但他还不满足,还想把自己本来当王爷的父亲追尊为睿宗献皇帝并迁到太庙,可是太庙已经没地方了。
于是他琢磨来琢磨去,觉得仁宗皇帝在位只有十个月,那就把他迁出去吧。于是就在大臣的一片反对之声下,把老祖宗的牌位迁出,然后把他爹的牌位迁进了太庙。